《网络迷失——我校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迷失——我校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网络迷失我校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队成员:章巧媛 竺钦清 徐华峰2009年7月目 录调查背景3调查方法4一、人员调查4二、网上调查4三、数据处理4四、样本情况4我院学生网络道德特征5一、学生网龄5二、互联网络功能用途5三、网络道德意识6四、网络个人信息真实性7五、对待网友的态度8六、对网络公共信息的态度8七、网络黑客行为9八、网络不文明行为10九、网络道德安全教育12网络迷失我院学生网络道德形态分析研究13一、学生中对电脑网络的利用以娱乐为主13二、学生对网络道德认识不强14三、我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较重14四、学生价值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6五、网络造成同学情感淡化17
2、唤醒迷失者提高我校学生网络道德的途径18一、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加强网络道德的自我认识18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网络的正面作用19三、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20附录1 调查图表21附录2 调查问卷23附录3 学生评论25调查背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是在我院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收集的数据基础上,由项目小组成员分析撰写而成,是反映我院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然而出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
3、情信息的工具。网络工具的不健康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网络文化建设的正常发展。属于“网络世代” 的现代大学生拥有全新的生存环境, 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无一不受到网络的影响。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近几年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的思政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电脑网络一度成为部分学生的精神桎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管理过程中,学生已成为网络的“迷失者”。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解救“迷失者”,掌握我院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文化情况,更好地引导我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由我院电子商务协会牵头组织了此次调查,旨在建设更加健康的网络道德情结。此次调查的数据报告也将为我院建设健
4、康网络校园文化提供决策参考。调查方法一、人员调查由学生组织人员在2009年4月15日4月20日期间在院北区食堂前、北区学生宿舍楼等进行随机性问卷发放工作。期间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9份,进行有效性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60份。二、网上调查院电子商务协会在2009年3月27日4月30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问卷星(三、数据处理 对于人员调查所得数据利用SPSS和问卷星后台进行处理。四、样本情况此次问卷调查总计共收到样本776份,其中有效样本702份。调查学院涉及商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我院学生网络道德特征一、学生网龄在所调查的学
5、生中,40.08%的学生提到其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络是在高中阶段,38.42%的学生是在初中时开始接触互联网,只有21.49%的学生是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实践互联网络。学生网龄的大小可以体现出了互联网络在其学习生活中的影响开始,同时也体现出学生对互联网络的熟悉认知程度。目前学生网龄呈现出不断增大的特点,这与当前的以下原因有关:第一,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建设“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师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目前该工程已经接近尾声;第二,家用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了新的娱乐选择,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服务均对互联网在该年龄段人群的
6、普及起到推动作用。图 1 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二、互联网络功能用途我校学生对互联网络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娱乐方面。在学生对互联网络应用的主要功能选项的排序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网络聊天”排在第一位,占到40.08%,这与目前QQ消费群体的广泛性有较紧密的联系。所调查的学生都拥有一个活跃的QQ号码,其中有63.5%的学生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活跃号码。其次是信息查询(30.58%)、网络影视音乐(20.66%)、网络游戏(8.26%)等。在所调查的问卷分析中,对于网络第一应用用途方面,女生的主要集中在网络聊天和网络影视,而男生主要集中在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网络功能用途的选择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对于网络
7、应用认知相对还处于较初浅阶段,其还不能有效地、科学地进行设计和安排。网络娱乐应用的过份发展势必影响到学生对其的意识依赖性的增强,进而对其他方面的应用产生消极影响。图 2 学生对网络应用的功能选择三、网络道德意识 在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网络道德总体上还是比较健康的,79.75%的学生认为其一直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而且在网络或活动中也能较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仍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网络道德意识缺失或不足的现象。图 3 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四、网络个人信息真实性 网络活动进行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留下或要求留下真实信息。真实信息对于网络秩序的有效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鉴于
8、当前的网络发展水平,学生对网络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有一定程度的困惑或疑虑。关于“是否会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资料”的调查中,仅有16.53%的选择是肯定的,超过70%的学生则“视情况而定”,还有12.8%的学生则选择了否定的做法。另外,类似的关于“是否会在网络聊天时说真心话”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仅有26.45%的学生表示会说真话,63.22%的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超过10%的学生选择否定答案。出现上述数据的原因是学生担心网络的虚拟性会增加其“说真话”的风险。图 4 学生填写自己个人真实信息资料情况图 5 学生对网络交流中的说真话情况五、对待网友的态度 网友是网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校所调查的学
9、生中都认为自己有网友,但对网友的态度却有不同的表现。认为网友与现实朋友一样,可以认同对待的仅有28.1%,不足三分之一。有61.57%的学生则认为网友只是“随便聊聊”,根本谈不上“朋友”这层关系。图 6 学生对待网友的态度六、对网络公共信息的态度 信息是互联网络中的重要资源。人们利用互联网其本身就是出于从网络中获得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但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的现状使学生对网络中的公共信息资源较多的是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网络公共信息资源不可全信的占到81.4%,认为不可信的占到13.64%,但也有4.96%学生认为网络公共信息资源是可信的。图 7 学生对待网络公共信息资源的态度七、网络黑客
10、行为网络黑客的存在使得打击对互联网络产生一定的恐惧性。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04%的学生表示其在网络活动中曾经受到过别人的恶意攻击;52.48%的学生曾有过被别人盗取QQ帐号、游戏帐号等的经历。网络帐号被盗取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的短暂失衡,为此,5.8%的学生在自己游戏帐号被盗后曾想过下载非法的黑客软件去盗取别人的帐号,其中有1.24%的学生已经实施过(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图 8 学生曾受到他人的网络恶意攻击电脑病毒是网络活动中主要威胁之一,在所调查的学生中,92.56%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过散布网络病毒的想法,但仍有7.43%的学生表示想过或做过。图 9 学生散布网络病毒在
11、网站或网页攻击方面,有过网页攻击的想法的学生占到5.37%,其中该想法“有且很强烈”的占到1.65%。在网站攻击方面,有过攻击他人网站经历的学生占到1.65%。大部分学生没有过上述的两种想法。在对“如果你进入他人网站,你会做些什么”的调查中,60%的学生表示“看看”,26.45%的学生表示会在网站上“留言并发表意见”,12.81%的学生表示会网站的内容进行浏览,并且下载需要的内容,另有0.83%的学生表示会进行破坏活动。图 10 学生进入他人网站后的行为八、网络不文明行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38.8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或见过他人浏览过不健康的网站,其中6.61%的学生的选择是“经常性”的。图
12、11 学生自己或见过他人浏览过不健康网站在网络聊天中的不文明言语调查中,虽有57.02%的学生表示网络聊天过程中的不文明言语表示反感,但仍有8.27%的学生对此并不能进行有效的分辨。且超过50%的学生表示在网络聊天中曾主动或被动的产生过不文明的言语。图 12 学生对网络聊天中存在的骂人现象的态度图 13 学生在网络聊天中的不文明言语行为在公众信息传播方面,将近一半的学生曾在网吧见过有人在上网散布谣言或是发假消息,其中有0.41%的学生表示自己就曾发布过虚假信息。图 14 学生在公众网吧见过发布网络虚假信息在网络赌博方面,82.23%的学生表示没有参与过,但仍有4.96%的学生参与过各种形式的网
13、络赌博。图 15 学生对待网络赌博的态度 学生对网络犯罪的理解相对较简单化,其中“窃取银行帐号”认为是犯罪的占到39.01%,“攻击别人电脑系统”的占到32.63%。图 16 学生对待网络犯罪的态度九、网络道德安全教育 面对当前的学校里大学生的网络文化发展现状,大部分学生还是表示了肯定的意见,但其同时也对当前存在的部分不和谐的现象表示了担忧。为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健康的网络道德,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有58.68%的学生认为学校里有必要定期的开展网络道德安全教育,以期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但也有14.88%的学生对此表示无所谓。图 17 学生对待学校定期开展网络道德安全教育的态度网络迷失我院学
14、生网络道德形态分析研究调查进行中,学生一致反映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其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对网络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在我校的学生工作中也已经发现因为学生迷恋网络而导致的旷课、退学等现象。网络的发展应用在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是许多学生在思维方面、行为方面、世界观方面逐渐丧失自我。网络犹如一只巨型的“铁笼”束缚着学生的发展。由于自我控制力的不足,自我认知的不成熟,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已经成为了网络的“俘虏”,沦为了网络的“迷失者”。网络已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客观分析我院学生的网络道德形态也已成为我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学生中对电脑网络的利用以娱乐为主按照学院规定,除个
15、别专业学生必须在二年级以后才可以申请电脑进寝室。但学生对电脑网络的应用基本上集中在娱乐方面。根据调查数据,上网聊天的占40.08%,上网查资料的占30.58%,网络影视音乐欣赏的占20.66%,上网玩游戏的占8.26%。也就是说,有近70%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网络聊天是情感沟通交流的一种应用方式,学生在网络聊天中得到情感的快。目前其使用的聊天工具主要以QQ为主,其中有63.5%的学生反馈其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活跃号码。但对于聊天内容的了解发现,学生平常所交流的话题多数是无关紧要的信息,很少涉及时事热点、学习心得等学习性相对较强的主题。网络聊天在部分学生眼中已经属于“打发时间”
16、的一种方式。网络游戏对于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大的诱惑性。大部分男生表示其都有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的经历,且游戏的类型多集中在网游中的搏杀类。女生则比较多的集中在QQ游戏和开心网。68%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浪费已经浪费了他们相当部分的学习时间。二、学生对网络道德认识不强网络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现实生活当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应该是一致的,网络中同样需要公正、进步、正义、诚实等等。网络的诚实和现实的诚实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不是两套独立的标准。因为任何网络终端肯定是现实的,现实当中的道德,最基本的价值是不能逾越的。在此次调查中,虽有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活动中一直能保持良好的道德意识,此一比例占到79.75%,但对其基
17、本的道德内容以及道德表现阐述较模糊。部分学生对网络道德认识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甚至有学生认为在网络中不需要道德标准,一切由自己来决定,这个比例占到了2.89%。三、我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较重在调查中,虽然总体情况良好,如近80%的学生表示其一直有网络道德意识,且在行为中也能良好的约束自己,但所存在的部分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仍值得我们警惕。1、信任危机信任危机是指鉴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网民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担心个人信息资料或隐私性内容被他人骗取而不愿意过多的将个人真是信息发布在网上,对网络中的人、事、物等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被调查学生均表示其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
18、资源存在着一定的怀疑,其主要表现在对人的不信任,对人的不真诚,对信息的不确定等。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非法利用,进而造成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使得超过82%的学生在网络中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虚假信息,其中12.8%的学生则完全留下虚假信息。同时对待朋友的标准开始“二重化”,认为网友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超过61%的学生在对待网友的态度上“只是随便聊聊”,超过74%的学生表示在网络交流中多少出现过“说假话”的行为。对待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超过95%的学生表示过怀疑。信任危机已经成为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一种桎梏,使得很多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不愿出现真身份,说真话、真诚待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
19、校部分学生存在着人格冲突现象。2、网络谩骂攻击谩骂与攻击行为是指网络主体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没有遵循尊重他人、善待他人等网络道德规范而产生的任意辱骂他人或使用不文明语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最常见的一种工具, 它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之间的传递和沟通。它必须以网络社会的公共道德(网络道德) 为准则, 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网络交往为目的。网络言语行为是人们网络行为的基本形式, 而漫骂与攻击行为就是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在网络言语运用当中的主要表现。根据此次调查数据显示,超过42%的学生在网络聊天等过程中遭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者带有人身攻击
20、的语言。其中属于被动“还击”的占到38%,属于主动“攻击”的占到4.13%。而且有4.96%的学生对此感到“很好玩”。3、侵犯与破坏行为侵犯行为是指网络主体侵犯个人的隐私权、知识产权,或入侵他人计算机窃取资料等行为。学生的侵犯个人隐私行为比较明显。据我们调查发现,我校有0.4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做过黑客或者利用黑客工具等方式非法侵入过他人电脑。这部分学生主要集中在信息工程学院和机电学院。侵犯行为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侵犯知识产权。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提及自己曾在网络中剽窃过他人的科研成果,比如论文或其他数据资源。破坏行为是指网络主体蓄意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来破坏计算机程序、数据和信息以及网
21、络系统的行为。此次调查中也发现有0.43%的学生在网络中曾经发布过计算机病毒。学生利用黑客工具非法侵入他人电脑后会“进行破坏活动”的占到0.83%,“下载所需”的占到12.81%,“留言发表意见”的占到26.45%。4、网络色情、赌博利用网络进行色情传播、赌博活动等都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但在当前的网络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这些不健康的信息。在所调查的学生中,近39%的学生看到过或浏览过不健康网站,4.96%的学生看见过或参与过网络赌博活动。四、学生价值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价值观是学生评价客观事物的基本标准。网络的影响已经使部分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扭曲,这会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
22、。根据调查数据,对网络聊天中存在的谩骂现象,有4.96%的学生认为“很好玩”,这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观扭曲的表现。而且有4.13%的学生在网络不文明言语是第一行为人。38%的学生是在受到对方“攻击”以后反馈做出,但其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击行为。在进一步交流中,部分学生也表现出对“黑客”的崇拜,对网络欺骗行为的认可,对网络不健康内容的理解,甚至有学生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培养知识产权意识”是对网络自身价值的一种浪费。五、网络造成同学情感淡化在虚拟世界中,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扮演多重身份,消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经历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交往和交流,这种网络人际交往的频繁逐渐使现实生活中人际接触减
23、少,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网上,同学间的联系较少,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就会逐渐淡薄。网络社会的虚拟性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人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现实社会需要人与人现实交往来维系的情感,逐渐被手指和键盘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流,虽然网络中人际交往频繁,但是现实中的人际情感却正在疏远。正是这种“时间取代空间”的交往方式让无数大学生沉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忘却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与差别。随着全球网络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网上交流将更多地取代现实空间的交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群体纽带松弛,最终导致群体意识淡薄和团队意识松散。在亲情方面,势必也使家庭成员之间感情
24、联系淡薄。新的非面对面的交往会产生新的人际障碍,成为现实人际交往的悲哀。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漠不关心,责任感和受到惩戒的担心会逐渐消除,就会作出一些无礼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也直接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社会需要人与人现实交往来维系的情感,逐渐被手同学间的情感是在同窗学习生活当中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其需要较多的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来培育和形成的。但网络环境下,这种同窗情感遇到了挑战。由于部分学生过多的依赖于网络,沉迷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使得其一方面没有时间去物理世界与人沟通,不愿意在社会活动中花时间去培育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其认为可以
25、在网络中找到“自我”,从而放弃了与同学间的过多的交流。这些都造成了同窗情感危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从应用电脑网络以后,其与他人的交流的话题减少,精力开始不集中,网络已经成为同学间的沟通障碍。唤醒迷失者提高我校学生网络道德的途径网络问题的解决具有两难性。宏观方面,没有网络,一定没有本文所论述的各种大学生网络问题,但没有网络,也许没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法阻挡的,甚至是迅猛发展的;而与此同时,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尤其是社会制度的变迁却是渐进的,与网络的发展相比存在巨大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从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网络问题解决的困难
26、性和悖论,网络与制度、网络与伦理之间产生巨大的不可调和性。微观方面,网络监管技术的落后和人类猎奇心和求知欲的不能消除性也决定了网络问题解决的十分困难。我们认为,网络只是一个发现问题的契机,对大学生的网络问题而言,应当从网络、社会和大学生自身这三个角度去立体地观察和思考。一、提高人文课程的比重,加强网络道德的自我认识网德教育首先要从学生意识上得到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单靠单方面的外部力量很难得到有效的改变。学校在这个方面只能作为一个引导者和教育者。1、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在现有的“二课”基础上增加人文教育内容,把网德教育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写入教学大纲中,结合现在大学生的网德现状进行适当的
27、分析和引导,将“网德”概念写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2、网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学生的网络生活多是在课余生活中进行的,网德教育也应适时地“走下讲台”,通过讲座、辩论、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3、提高网德教育工作者的认识。网络教育“靠疏不靠堵”,一味的强制性的压制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培训和教育,加强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要组织德育工作者学习和掌握电脑与网络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才能在有效利用网络优势的同时,不断探索德育教育新的方法和途径。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网络的正面作用在此次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三学生对网络道德的理解要
28、比大一、大二学生更加客观,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更深。这些主要是在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后,其更懂得如何发展和完善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开展。社会性的增强可以较好的改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正确认识,而不会再一味的沉迷其中。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更科学的发展自己。1、丰富校园社团活动。目前,我校的校园社团运作还相对处于较低层次,文化氛围还不够,与其他学校向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大量的学生加入相应的社团以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社团建设工作的引导,建立或扶持一些活跃的社团,使其能独立运作和发展。通过社团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其感兴趣
29、的项目上,减少了业余时间的浪费和虚度。2、延伸课堂教学,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利用各专业的课程特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的开发和应用,可以要求具备实践性质的课程在教学或考核中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利用学习锻炼来转移学生对电脑网络的迷恋。3、组织多样化的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或参加国家、省市级等的比赛,且尽量的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共同参与,利用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进而实现其在特长方面的完善。三、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利用各种形式创建“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来改善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看法、观点和做法。总体上,我校目前缺乏健康的学习氛围,学生对学习生活已经养成
30、一种惰性。这使得大部分学生把业余时间全用在了“玩”字上。附录1 调查图表图 1 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5图 2 学生对网络应用的功能选择6图 3 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6图 4 学生填写自己个人真实信息资料情况7图 5 学生对网络交流中的说真话情况7图 6 学生对待网友的态度8图 7 学生对待网络公共信息资源的态度8图 8 学生曾受到他人的网络恶意攻击9图 9 学生散布网络病毒9图 10 学生进入他人网站后的行为9图 11 学生自己或见过他人浏览过不健康网站10图 12 学生对网络聊天中存在的骂人现象的态度10图 13 学生在网络聊天中的不文明言语行为10图 14 学生在公众网吧见过发布网络虚假信息11图 15 学生对待网络赌博的态度11图 16 学生对待网络犯罪的态度11图 17 学生对待学校定期开展网络道德安全教育的态度12附录2 调查问卷附录3 学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