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纲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李纲诗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李纲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小溪李纲注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注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点明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B首联“濯吾缨”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色”和“声”。D颈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设喻,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
2、。2有人说,本诗尾联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一句在写法上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其一)李纲春光不为干戈薄,花县纵观桃李开。可惜繁华劳剪刻,莫教风雨便残摧。溪山有意相辉映,蜂蝶多情自往来。应笑逐臣心似铁,客中扶病亦登台。【注】此诗约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贬荆湘。剪刻:安排。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此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见花而生无限感慨。B首联写诗人纵观花圃中不受战事影响绽放的桃李,为下联的“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做铺垫。C二、三两联
3、写诗人对眼前盛景充满怜惜,希望风雨不要摧折这一片繁华美好的春景。D诗人“以我观物”,处处见情,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得更为细腻动人。4尾联的领词“应笑”具有转接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光武战昆阳)李纲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余分据。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豁达刘郎大度。对劲敌、安恬无惧。提兵夹击,声喧天坏,雷风借助。虎豹哀嗥,戈铤委地,一时休去。早复收旧物,扫清氛祲,作中兴主。注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闰位余分:这里指王莽篡汉,坐上了非正统的帝位。膺历:帝王承受国
4、祚之称。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家炎运中微”交代了光武战昆阳的时代背景,暗指南宋朝廷的衰落。B“莽军百万,旌旗千里”描述王莽军队的强大,衬托了光武帝卓越的军事才能。C“对劲敌、安恬无惧”从正面刻画了光武帝面对劲敌,从容淡定的神情。D“虎豹”“戈铤”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哀嗥”“委地”可见词人对王莽之流的痛恨。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其四)李纲六代当年恨最长,兵戈凌灭故城荒。非关霸气多消歇,自是人谋未允臧。王谢风流今寂寞,江山形胜亦凄凉。吾来正值兴戎马,慨念东南更惨伤。【注】李纲,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霸
5、气: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允臧:完善。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六朝古都,金陵城曾经繁华至极,如今却因为战争而变得荒芜凄凉。B在诗人看来,金陵城陷落于战火之中,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霸气消散。C颈联运用典故,虚实结合,从人事与自然两方面写出对金陵现状的感慨。D与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相同,尾联的“戎马”也用来代指战争。8本诗与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都是“金陵怀古”,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
6、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注】晋师胜淝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周雅: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B“阿坚”句和“破强敌”句写谢安面对强敌入侵,指挥若定,从容不迫,最终取得胜利。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此处指兵败的苻坚,又隐喻入侵南
7、宋的金人。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10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作的用意。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苏武令塞上风高【注】李纲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注】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写于李纲被罢相后。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二句简单勾勒出一幅秋风萧瑟的塞上风景,交代了时间、地点,
8、引出作者的惆怅。B词人遥望“征鸿”,期盼着京城的消息,希望重新被起用,感情含蓄而又深沉。C下片用典,词人虽欲像方叔和召虎一样救国救民,无奈时局多变,忠奸不辨,他有志难伸。D“平扫”“横行”等词,极富战争氛围,气势壮观,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气概。12有人评价这首词“怨而不怒”。请结合全词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秋夜有感李纲秋色方浓,好天凉夜,风雨初霁。缺月如钩,微云半掩,的烁星河碎。爽来轩户,凉生枕簟,夜永悄然无寐。起徘徊,凭栏凝伫,片时万情千意。江湖倦客,年来衰病,坐叹岁华空逝。往事成尘,新愁似锁,谁是知心底。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但有满襟清泪。烛兰缸,呼童取酒
9、,且图径醉。注李纲: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南宋名臣、爱国词人。五陵:汉朝的五个皇帝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秋夜”,下阕写“有感”,“起徘徊”三句则承上启下,起到了过渡作用。B“好天凉夜”具有总括作用,“缺月”数句照应“好天”,“爽来”几句照应“凉夜”。C词中所说“万情千意”的核心只有两个,一是年华空逝,二是故乡杳杳、乡思难遣。D作者虽然自称“倦客”但从其心理和行为看,他并非真倦,对世事依然很热心。14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忧愁之情的?请简要分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喜迁莺晋师胜淝上李纲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10、。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注】淝上: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周雅:指诗经小雅中赞颂周宣王派兵征伐西戎的诗篇。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险难逾,人谋克壮”,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地利和人的谋划。B“结阵当蛇豕”,写晋师以八千兵力布阵对抗敌军,赞美了晋师战力之强。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
11、之情。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16李纲与辛弃疾同为主战派,这首词表现的思想感情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 D“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错误,诗人以溪面的平静反衬诗人被罢免后内心不宁之情。2同:两者都是借凄清的景色抒发被贬后凄楚之情。异: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外出游玩,通过描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景色,抒发了诗人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本诗作者李纲力图革新内政,但多次遭罢免,尾联写自己不能长久停留与眼前景色无关,实则正话反说,表达了自己身为逐客,不宜久留冷清之地,怕勾
12、起感伤凄楚之情。3B “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错。由全诗来看,作者无时无处不在牵挂国运,首句中也有“干戈”的字样,故“宠辱偕忘”理解错误。4前三联侧重写景,尾联通过“应笑”二字转接为对自己的调侃之语,抒发即使被贬和生病,也要关心时局、报效国家之情。“应笑”二字体现了情感的的转折变化,由前文欣赏怜惜春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叹息。“应笑”二字自然联结了前后诗意,让前面的景中情和尾联的事中情贯穿联合,深化了诗人情感,使诗人形象更加鲜明突出。5D“虎豹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虎豹”是比喻,把篡位者比作“虎豹”。6这首词通过描述光武帝昆阳之战的勇敢英武,借古说今,勉励南宋君王奋发有为
13、。表达了词人希望国家复兴的强烈愿望。7B“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其霸气消散”错误,“非关霸气多消歇,自是人谋未允臧”意为“并不是因为霸气大多消散,只是因为人为谋划不够完善”,作者认为金陵城陷落于战火之中,它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为谋划不够完善。8都表达了积极有为的奋发之情,但李诗认为筹谋得当将大有可为,而王词则认为应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都表达了对国事时局的关切之情,但李诗表达的是对战乱不息的悲痛忧伤,而王词表达了对沉湎声色而不以国事为重这一社会现实的遗憾。9 C“此处指兵败的苻坚,又隐喻入侵南宋的金人”错误。此处只是比喻凶残的敌人。10(1)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作者借用“淝水之战”这个典故是为了
14、借古讽今。(2)词主要写战争,词以十分快意的笔调赞扬晋军出奇制胜、力挫强敌,以少胜多,保住了东晋的江山和人民,免遭“索虏”吞噬。(3)作者借此劝谏统治者要力主抗金,凭借南宋的地理优势、抗金勇士和历史经验,一定可以击退侵略者。建立像前人那样的伟大功业。11B“希望重新被起用,感情含蓄而又深沉”错误,“翠华”“双龙”指被虏到北方的两位皇帝。这里是抒发词人对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的担忧和思念之情,不是希望重新被起用。12怨:二帝被虏至北国,音信全无之哀;自己仕途失意,无力救国救民之怨。不怒:仍怀有恢复中原,迎回二帝的慷慨豪情。13C“词中所说万情千意的核心只有两个”错。结合下阕“江湖倦客,年来衰病,
15、坐叹岁华空逝。往事成尘,新愁似锁,谁是知心底。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但有满襟清泪”分析,除了“年华空逝”“故乡杳杳、乡思难遣”这两个外还包括:身体有病、羁旅漂泊、知音难觅等。14(1)以景衬情。上阕 描述秋夜清丽之景,对自己的愁情进行了反衬。(2)以人的行为侧面表达。作者写自己“悄然无寐”“起徘徊”“满襟清泪”等,暗示自己愁绪满怀。(3)直抒胸臆。下阕“年来衰病,坐叹岁华空逝”径直表明自己为年华白白逝去而悲。15C“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理解错误,“夜闻数声鸣鹤”,生动描绘了敌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惊恐状态,反衬了晋军出奇制胜,取得的辉煌战果。16李纲:主张积极抗金恢复中原。以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历史(淝水之战)劝谕朝廷,表现出必胜的决心。辛弃疾:批判南宋朝廷不做积极准备,不思收复中原。以刘义隆草率北伐落败的典故,讽谏统治者,北伐要慎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