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河口边境扶贫旅游的问题及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河口边境扶贫旅游的问题及策略.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摘要1引言1一、边境扶贫旅游的界定.2(一)边境旅游2(二)扶贫旅游2 (三)边境扶贫旅游2二、河口旅游业.2(一)河口地理区位3(二)河口旅游业的发展概况3三、河口边境扶贫旅游.4 (一)河口边境扶贫旅游的发展意义4 (二)河口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简析5 (三)河口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策略9结语11参考文献11云南河口边境扶贫旅游的问题及策略【摘要】:通过对边境旅游和扶贫旅游两方面概念的分析,界定了边境扶贫旅游的定义;简单分析了河口发展旅游业的情况;阐述了河口县发展边境扶贫旅游模式的意义及发展优势,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河口县的贫困问题。【关键词】:云南河口
2、、边境旅游 、扶贫旅游、边境扶贫旅游A Simple Research on Poverty-fighting tourism at Hekou Boundary 【Abstract】 Through an analysis on boundary tourism and poverty-fighting tourism, the researcher figures 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m. The researcher also simp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operating tourism at hekou, eluci
3、dates the significance and advantages of poverty-fighting tourism there, and raises related strategies against the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thus the researcher desires to handle poverty at hekou turely.【Keywords】 Hekou,Yunnan Boundary Tourism Poverty Tourism Poverty-fighting Tourism 引言发展旅游经济是少数民
4、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扶贫旅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旅游力度,提高扶贫旅游水平。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中国的哈尼族彝族主要聚居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欠发达、贫困面积大的地方,日前尚有5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与红河州河口县接攘的越南老街省,是越南比较贫穷的省,1997年越南政府“135”计划(类似于扶贫玫坚计划)列出的贫困乡中,老街省就有115个,而这115个贫困乡人多集中在与云南省接攘的边境贫困地区,主要是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因此,河口瑶族自治县就是个
5、例子,经十二年的发展,在河口边境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经济有效地促进了该贫困地区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边境旅游是我们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旅游形式。在落后的贫困边境地区,边境旅游也是贫困边境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旅游模式。一、边境扶贫旅游的界定(一)边境旅游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边境旅游的认识逐渐完善了,且边境旅游是指人们通过边境口岸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限内所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边境旅游在本质上是国际旅游的一部分,是国际旅游在边境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边境旅游包括了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两部分。另外,边境旅游是国内旅游的延伸,边境旅游可以充
6、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人们通过不断积累发展边境旅游这种特殊国际旅游形式经验,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二)扶贫旅游扶贫旅游是指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该区域的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和当地政府实政双赢的发展政策。扶贫旅游的方向主要是在具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相对贫困地区,包括了国家或省级界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也包括了虽已脱贫但经济仍欠发达的地区。旅游扶贫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脱贫、改善物质方面的需求,更要注重从观念上改变贫困落后的思想,并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旅游应是以“扶贫”为其宗旨,发展旅游业只是手段和途径。扶贫旅游开发是一种特殊的
7、开发扶贫形式,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发挥旅游经济作用,指导贫困地区人民走致富路,使贫困地区居民从真正意义上摆脱贫困问题为主要目标。丁焕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广东 旅游期刊 2004 在河口边境贫困区内,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多,扶贫攻坚任务就十分艰巨,这样就在“发展边境旅游”与“扶贫”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 (三)边境扶贫旅游综合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界定出边境扶贫旅游的概念如下表述:边境扶贫旅游是指通过利用该地区所处边境地区的地缘优势,发展边境旅游,使这种旅游模式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以实现该地区贫困居民脱贫致富为目标,在边境口岸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该定义的提出,是写好本论文最
8、基本的前提。二、河口旅游业(一)河口地理区位河口县位于云南省东南端,东北与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马关县接壤,西隔红河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相望,北靠屏边苗族自治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街省相邻。国境线长193公里,全县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山区占总面积的9776,河谷平坝占224。辖河口、南溪两镇,桥头、瑶山、老范寨、莲花滩4个乡,共有7个办事处,21个村公所,239个自然村。河口,在历史上是一块蛮荒边地,但是,又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县城背依巍如屏障的四连山麓,前傍浑浊的红河和清澈的南溪河。红白两河由东西环抱着县城,在县城南端汇合,注人越南。隔河与越南老街市、谷柳市成三足鼎立之势。古书对河
9、口有这样的描述“屹峙南睡,制临交趾,山川环屏,道路四达”,“河口进桑关自古以来为冲要之地”。河口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62%,是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边疆小县。1949年12月,河口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建立县级人民政府,1963年 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河口瑶族自治县。良好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以及热带亚热带雨林风光,以瑶、苗等为主的浓郁的民族风情,充满异国情调的边陲风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资料来源:网址(二)河口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在河口边境经济发展过程中,边境旅游是河口县的重要经济发展形式,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所以旅游业的兴起带动河口县的经济
10、发展。2006年1至11月,共组织接待旅游者9万余人次,旅游营业收入(指该县国际旅行社的组团收入及该县南溪河、戈浩风情园两景区的门票收入)1233.7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1997年,河口县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植,旅游业平均每年以15%至20%的速度稳步增长。特别是2006年以来,县旅游局进一步加大了与越南的合作力度,把河口的景区景点、云南省其他地区的景区景点与越南的河内、海防、下龙湾等进行有机组合,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794.5万元,两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河口县为了确保旅游业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今年,河口县
11、特别采取了六项保持旅游业稳步发展的措施,它们分别是:一是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加强旅游行风制度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二是有效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不断打造河口旅游品牌;三是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努力做好旅游接待工作;四是大力整顿旅游市场,规范经营秩序;五是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各市及越南旅游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旅游线路;六是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简化跨境旅游办证手续,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跨境旅游成本。河口县的旅游发展主要是以边境旅游为主要模式的旅游形式,这是由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河口县位于云南省东南边陲,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面得名。隔河与越南的老街相望,是云南重要
12、的边贸城市之一。河口有高等级公路和滇越铁路连接昆明、河内。自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以来,成为云南与东南亚通商贸易的商埠,越南商品一条街,商贾云集,生意兴隆,是中越边境的重要贸易城市。河口县边境旅游线路主要是以两条钱路为主:河口老街河内下龙湾海防、河口老街河内下龙湾吉婆岛海防。三、河口边境扶贫旅游(一)河口边境扶贫旅游的发展意义1、边境扶贫旅游有利于河口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关联性极强。它涉及旅游者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可见发展旅游业
13、的重要意义,它带动了边境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实现边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开发,有利于充分发挥边境地区的优势,促进边境地区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信息的交流,加强了边境地区与相邻国家的了解和联系,创建贸易、经济合作的机会,发展区域经济,带动了河口边境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所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条见效快、收益大的路子。 2、发展旅游可扩展就业面,增加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需要宾馆、旅行社、交通、邮政、电力、购物等配套设施为其服务,这些设施都将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来支撑运作,这就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落后的河
14、口边境上,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就业机会少,大多劳动力都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通过开发边境扶贫旅游后,可安排剩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到景区从事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既能够稳定社会,促进农民增收,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河口县对外开放、促进观念转变、促进资源保护、提高人民的素质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旅游搭台、引资唱戏”已成为许多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发展旅游,不仅能够加强贫困地区与国内外的友好联系,而且还可获得经济科技等方而的信息,从而加大对外开放、促进观念的转变。边境贫困地区的居民文化思想较落后,价值观念、生
15、活方式比较传统,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然而,通过旅游开发扶贫后,把发达地区的的知识、技术、资金以及文化引进到贫困地区,增强了贫困地区居民的商品意识,促进价值观念的更新,带动贫困地区的对外开放。另外,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有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这些旅游者把现代文明和科学带进了封闭落后的地区,开阔了本地民族的眼界,打破了长期封闭落后的陈旧观念,培养了本地区人们的开放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程度,提高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发起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保护意识。4、发展边境扶贫旅游有利于优化河口边境地区资源配置,达到扶贫解困的思想发展边境扶贫旅游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提
16、高河口边境地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河口边境扶贫旅游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中要扮演重要角色,以扶贫思想开展边境旅游,应是河口边境地区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佳选择。事实证明,通过发展边境扶贫旅游获得了高回报,又不减少资源存量,还防止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扶贫旅游的真正目的。 5、边境扶贫旅游是河口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河口县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首要合作条件河口本身就处于边境上,在发展过程中,边贸和旅游经济是支柱。河口县现已发展成为由人民银行、银监办事处两家管理机构;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一家农村信用社;人财保险、人
17、寿险、太平洋、平安、泰康等五家保险公司组成的较为健全的金融体系。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与越南老街农业银行和投资发展银行相互开办了人民币边贸结算业务,国际间银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得到拓展,各行司社的对外服务方式、业务品种得到不断的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河口县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参与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二)河口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简析1、优势(1)特殊的地缘优势河口是国家级一类口岸,乃沿边开放的城市,与越南老街市、谷柳隔南溪河、红河相望,边境线长193公里,有河口及坝洒、老卡、山腰、纸厂等各级口岸。滇越铁路、昆河公路、红河航运在此
18、形成枢纽与越南对接,是我国大西南通向东南亚、南亚的便捷通道,是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贸易的最佳口岸通道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访问考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及项目投资。河口是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昆河公路直抵河口,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铁路、公路相接,是我国西南地区通往国外较便捷的通道。河口具有与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1992年国务院批准河口为沿边开放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形成了边民互市、边境贸易、国家贸易、转口贸易、经济技术合作、边境垮国旅游为一体的新格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河口正在建设成为一座具有亚
19、热带风光的边境商贸旅游城市。(2)旅游资源丰富河口特有的立体气候,喀斯特地貌和民族民俗风情形成了河口县洞奇、山秀、人美的景色。已开发的戈浩热带雨林风情园、边民互市商场、南溪河漂流、跨境旅游等在丰富多采的旅游内容吸引着中外游客,河口的地层深处也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已发现有金、银、铜、铁、锡、铅、钨、锑、石墨、大理石、水晶石等。河口有南溪河跨国漂流和国家级森林公园花鱼洞、出境到越南河内、西贡等跨国旅游;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那神奇绚丽的亚热带风光,热带雨林,壮观的飞瀑流泉,幽深的喀斯特溶洞,令无数游客留连忘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文、气候条件,孕育了从温带到热带的许多珍稀动植物,如植物中的生物活化石
20、铁树、云南红河州河口金花茶、直耸云霄的擎天树等。动物中,珍稀种类有金丝猴、金豹、黑冠白眉长臂猿、蜥蜴、巨蟒等。据有关专家考察后认为,云南红河州河口的两栖类动物种类比西双版纳还要多,可以说,云南红河州河口是少有的珍稀动植物王国。边境地区本身就具有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吸引国内旅游者,更可以吸引邻国旅游者,充分体现了边境旅游的独特性。(3)众多民族跨境而居在河口这个边疆小县里,居住着瑶、苗、壮、汉等民族,1998年末总户数10079户,总人口24312人,非农业人口10052人,少数民族人口7923人,占总人口的 325。这些居住在边境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化传
21、承、宗教信仰、居民建筑、民族歌舞、节日活动、饮食习惯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共同组成一幅曼妙动人的民族风情画卷。(4)和平友好的睦邻关系和平稳定、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是开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与云南毗邻的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国政局稳定,都属于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都奉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及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谋求和平、安全、稳定与合作是共同的愿望,都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和经济贸易的往来。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进一步为包括东南亚个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所公认,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因此和平友
22、好的国际环境不仅为双方边民接触交往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为边境旅游的开展培育了政治大环境。(5)边境贸易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河口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和通商口岸。对外开放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汉唐时期开辟的红河航道及陆上的“石峡槽古道”、“马援古道”、“莲花滩古道”等,至今遗迹尚存。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殖民势力逐渐侵入云南,1895年云南河口被正式辟为商埠,清政府在云南河口这里设立公署,法国设立副领事馆,各种公司、商号相继涌入。1912年,滇越铁路通车,架通了中国南疆大陆通往东南亚、南亚便捷的陆上“桥梁”,国内外商贾云集云南河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越两
23、国为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曾签定了关于开放两国边境小额贸易议定书,先后开放了云南河口、坝洒、桥头、老卡、小坝子五个边境口岸,开展边民互市、云南河口边境贸易和云南河口口岸国营商业贸易。80年代末,云南红河河口县政府因势利导,发展边境贸易,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边民互市、边境贸易、转口贸易、边境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格局,每天上千边民进出口岸,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河口县已形成了以边境贸易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新格局,边境贸易悠久的历史,为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此外,现在河口县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有昆河公路,滇越铁路贯穿全境。从云南河口至
24、越南首都河内铁路有296公里,公路有387公里,红河航道有508公里,是东南亚和亚太地区通过越南进入中国大陆最重要、最便捷、最经济的一条通道。及河口县的基础设施设备逐渐完善。目前,河口口岸的道路、供水、供电、市政、通信等设施已基本完善,滇越铁路已开通国际客货联运,昆明二级公路带动了全县公路网络的发展;建成了16000门程控电话和微波光缆传送网;110千伏输变电路实现了并省电网运行;城区自来水厂日处理供水1.2万吨;滇越铁路贯通河口经河口口岸出境越南河内、海防;山腰国际联运站是北连中国内地、南达越南、东南亚的唯一铁路枢纽。全县共有13家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旅游接待设施,不同档次的床位3100多个,
25、兴建了边境商城、金明商场、中越边民互市市场等五个市场。口岸花园、古榕花园、河口起义纪念雕塑等绿化美化、灯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河口成为中国边境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问题发展边境扶贫旅游有其优势,同时也具有问题存在,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是河口县边境扶贫旅游,其发展中的问题是具有双重性的,即包括扶贫旅游带来的问题也包括发展边境旅游自身存在的问题。综合来看,发展边境扶贫旅游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边境扶贫旅游发展中突出的观念问题及资金问题围绕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了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可看出在发展边境扶贫旅游过程中出现的最基本问题,主要是集中于边境扶贫旅游开发的观念问题和旅游
26、开发中的资金问题。(2)河口县边境扶贫旅游开发中思路窄、信息封闭的问题,宣传促销困难大,而且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存在旅游规划和行业管理水平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河口县本来就是知名度不高的小县城,加上交通不发达又处在边境地区,知道它的人少之又少,本地区的人民素质也不高如果还局限于原本的促消方式,不打开开发思路的话,很难得到突出的发展,所以,这也是问题之一。(3)社区参与边境扶贫旅游中出现的问题贫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新的可持续模式,社区参与旅游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解决社区参与的个人激励问题及收入公平分配等问题。在贫困地区开发旅游业,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社区参与旅游,所以,在贫困的河口边境小县中
27、,社区政府是否能够采纳社区的建议和收入是否公平分配等问题,是值得考虑的。(4)扶贫旅游开发与边境旅游环境之间存在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意识问题旅游业的开发不是一项无污染的开发企业项目,它的开发对环境是具有很大影响作用的。边境扶贫区的旅游环境开发是要在保证本地区环境不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才得以进行的,否则,边境扶贫旅游的开发,只会抑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会给本地区带来益处,因此这个问题也受到很多旅游开发商所重视,这是从旅游可持续发展来看的。(5)旅客在河口口岸逗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低目前,由于越南边境属于边远落后的地区,没有繁华的城市,也没有开发较成熟的旅游区,而且,边境地区的配套设施不健全,旅游开发不到
28、位,导致参加长线旅游活动的旅游者很少,因此绝大多数都是一日游活动,时间较短,除了综合包价服务的费用外,其他消费均很少。(6)河口边境地区情况复杂,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经营秩序混乱,防范工作任务艰巨等问题边境地区出入境人口多并且复杂,也是国际恶势力活动猖獗的地方,近几年来贩毒、吸毒、卖淫嫖娼等不良现象不是很少。随着开放口岸的增多,出入境人员也急剧增多,从事边贸和边境旅游的人涌进原本较小的边境城市,无论是管理人力和管理水平,都难以适应。此外,由于政府急于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对边境旅游经营单位的审批不严,以致出现过多的经营边境旅游的单位,竞争之下,使他们之间相压价、自相残杀,导致服务质量标准做不到统一
29、对外,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声誉下降,市场秩序混乱等,加上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民族、传统、宗教等多种因素的作用,防范工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7)商品质量低劣,假冒商品充斥市场越南是一个工业极不发达的贫困落后地区,边民到河口境内购买中国制造的日用品,而内地的旅游者又对境外的土特产感兴趣,因此,双方的购买活动十分活跃。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严格管理和监督手段,旅游商品质量不高,价格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多,加之服务质量不到位,因而减少了消费量,如不及时治理市场,边境旅游的魅力将逐渐消退,从而存在将失去市场的危机。(8)出入境手续不简便由于边境口岸的管理协调难度大,出入境手续依然存在不简便之处,目前,在河口口岸
30、进行边境旅游的形式主要为通过陆地边境口岸到对方内地进行观光、购物。仅此是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到海外进行商务活动的人员也逐渐增多,许多旅游商都纷纷到河口从商,但由于海关手续的繁杂阻碍了旅游市场的开拓,所以,还得考虑到出入境手续问题。(三)河口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策略河口边境扶贫旅游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及特性,不可盲目照搬,应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效益相结合,若想让边境扶贫旅游效益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加强对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联系方式和结合模式的理论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有利于跳出就旅游论旅游的思路,注重与贫困地区条件和本地区特色相结合,协作发展,以达到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最终目的。因此根据已经存在的
31、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注:以下策略是和上面的问题是一一对应关系)1、发挥政府作用、转变思想观念,为边境扶贫旅游的开发提供宽松的政策空间政府对边境扶贫旅游的作用是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当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被激活,政府应该倡导当地民众做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协同”。为金融部门贷款、招商引资鼓励投资、建立旅游扶贫发展基金、建立股份制旅游集团、发行旅游企业债券等,为开发边境扶贫旅游解决资金问题。改变思想观念,注重旅游扶贫效益分析和边境旅游模式选择,以发展特色旅游为主,发挥河口边境贸易旅游产业的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协调,加大对外开发反对封闭保守思想,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32、,编制旅游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旅游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本地区边境扶贫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开发和建设,从而加快河口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步伐,为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2、打开思路,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广旅游电子商务21世纪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作为新一代发展边境扶贫旅游的管理人员应该打开思路,在开发旅游中多应用网络技术和发展电子商务,这不仅是旅游信息传输、营销技术的重突破,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组织、人才素质、文化理念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大大增强边境扶贫旅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3、积极发挥社区参与边境扶贫旅游的发展模式,重视社
33、区参与旅游活动,保证社区人民的利益贫困社区参与边境旅游、扶贫旅游与当地主导产业的有机结合是现阶段旅游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的两个重点,以克服旅游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社区带来的广泛消极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影响以及旅游业收益分配不公平对当地社区居民造成的伤害,以实现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社区居民脱贫致富的目的。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工作的参与,重视旅游区的形象建设和营销活动,通过以扶贫边境旅游的活动,逐步完善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要保证该地区居民的利益得到保证。4、坚持可持续旅游发展策略,加强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边境旅游、扶贫旅游都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着,开发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带动扶贫
34、,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旅游是一个资源与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旅游必须高度重视对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的保护,这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要牢固树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确立资源与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充分认识到破坏资源和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边境扶贫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旅游生态环境建设和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努力做到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满足人们多样化旅游需求的同时,促进河口边境扶贫旅游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大力发展边境特色旅游的配套设施充分利用扶贫旅游政策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
35、加快通往河口边境地区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步伐,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河口县贫困地区的边境旅游特色主要表现在热带景观、民族风情、特产工艺品、风味小吃等等。因此,要发展边境地区特色旅游就先搞好三方面的旅游配套设施:1尽快解决河口边境地区的旅游交通设施问题;2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区的通讯设施:3在建设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上,应突出地方民族特色等。这样可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6、加强口岸管理及安全防范工作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猛速发展,使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加剧了许多发展的矛盾,带来一系列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加之河口县口岸不断在向外开放,有好的精髓涌入本地区,同时糟粕也随之流入,所以这
36、就需要有健全的口岸管理制度,加强对口岸安全工作的防范。越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口素质矛盾问题突出,同时这部分地区又是世界上三大毒品生产基地之一,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些因素的的存在,不仅会使前往边境地区旅游的客流流向和流量发生变化,引起旅游者出行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的改变,使旅游接待地的旅游者人数发生剧烈波动,而且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河口口岸的管理和突出事件的产生及妥善处理,对河口边境扶贫旅游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7、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潜在的旅游产品河口边境旅游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河口边境人均消费水平低,出口多进口少,
37、出口的大多是些初级产品价格便宜,再加上出入境手续有待改善等原因。从而导致河口边境扶贫旅游产品的质量很难提升。因此,应实施边境扶贫地区立场有产品提升策略,质量产品提升策略着眼于吸引边境地区或是接壤国家重点旅游城市的高端国际游客,通过一定的宣传促销手段和旅游合作协议实行多边旅游市场游客分流,以此带动河口边境旅游向高效益、良性话发展。8、放宽人员的地域限制,简化出入境手续虽然边境口岸的管理协调难度很大,如处理不好会对该地区的发展带来不便,但近几年来,河口已经是接待第三国护照者的旅游城市,以接壤国家通过协商达成简化边境旅游手续协议,进一步减少障碍,使边境旅游更加方便快捷。结语通过以上的综述,不难看出,
38、在河口地区开展边境扶贫旅游的开发战略是成功的,在河口县建设边境旅游支柱产业,加快本地区的旅游发展,不仅是加快河口县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行扶贫旅游的重要方式,把对河口县贫困地区的输血式救济扶贫转变为造血式的经济扶贫,使河口县区居民真正摆脱贫困,加速对边境扶贫旅游的发展。【参考资料】 1 Cevat Tosun. 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urismManagement ,2000 2 胡锡茹 云南旅游扶贫的三种模式 经济问题探索
39、, 20033 余志伟 加快云南河口口岸边境贸易经济发展探索 云南 中国期刊大全4 高舜礼 旅游扶贫开发的经验、问题和对策旅游学刊 19975 王仕莲云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贫的探讨云南楚雄2000 中国期刊大全6 宁德煌 云南旅游扶贫问题的思考 云南昆明 中国期刊大全7 于国政中国边境贸易地理北京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8 杨兆萍张小霞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经济地理 20019 贾芳 对旅游扶贫的再思考甘肃社会科学 200010 邓祝仁、程道品、旅游扶贫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 社会科学家 199811 朱京曼 略论西南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管理世界 200312 李玉虹、马勇 边境旅游业在沿边地区扶贫中的作用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213 蔡雄 旅游扶贫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