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真题详解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真题详解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真题详解附答案二、 辨析题:完整试卷及答案1.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答:此观点存在一些偏差。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之下,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养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凯程考研提供此题干中只说明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并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此观点是片面的。我们所强调的教学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活动,而绝非教师填鸭式的传授方式。凯程教育学2014年在北师大方面保录班7多金花全部录取,专业课押题全部命中,其中张海y
2、同学是来自某三本院校国经贸专业,考取了北师大学校咨询状元,7名学员的经验视频均在凯程网站有展示,有志于考教育学的同学,可以去查看, 凯程的教育学由徐影团队负责教研,在集训营和远程进行全方面授课指导,加上凯程教育学资源,教育学考研十拿九稳. 特别提醒的是考教育学的学生,99%都是跨专业考生,且难度没有那么大,所以想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教育学是首选. 择校择专业就找凯程老师2.课程是学校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和。答:对于课程的概念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要给课程下定义需要说明是广义和狭义的课程,在题干中课程是从一个狭义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
3、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因此,本题干中没有说明课程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区分,另外,题干中也存在将课程和教学概念相混淆的问题。题干中有明显的大课程小教学的倾向,这是存在争议的。3.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答:该说法明确错误。智力和创造力之间永远不出现充要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说高的创造力需要一定智力的支持,但是这种智力是一般水平之上即可,不一定要达到超级高的水平,因此,高创造力需要基本智力水平的支持,高智力不一定会有高创造力,但是低智力一定没有高创造力。凯程考研提供三、简答
4、题1.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条件。答: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1)学校教育能够引起并满足个体的需要。学校教育是否能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力符合经济需要的人,是否能引起并满足受教育者的兴趣、情感需要。当学校教育与时俱进,符合社会需要,它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当学校教育能够引起并满足个体的需要,它对个体这种可能的促进作用才会成为现实的促进作用,此时,我们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相反,当学校教育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或学校教育忽视甚至压制个体的合理需要时,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只能起阻碍作用。(2)确定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层面。人的身心发展的内
5、容是非常丰富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了身体的发育与体质的增强、知识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等方面。在主要通过识记、理解等途径来获得发展的方面,学校教育起主导性的作用;在主要通过社会实践、交往、情感熏陶等来获得发展的方面,学校教育仅仅是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外在条件。凯程考研提供2.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目标和内容。答:(1)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目标是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拥有一个健康完满的美好人生。(2)杨贤江认为,“全人生指导”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人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素质:“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知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
6、,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他指出,实践“全人生指导”的方针是:“第一,要有整个的圆满的人生活动;第:二,学校课业要与心身要求及社会环境相适应;第三,教学两方要有共通的目标与统一的进行;第四,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区别;第五,要消除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基于这一方针,实践“全人生指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去经营正常的良好的“生活形式”,主要包括:(1)健康生活,因为强健的身体和活泼的精神是个人生趣的根源、工作的利器;(2)工作生活,或称劳动生活,这是维持生命和促进文明的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的要求和幸福的源泉;(3)公民生活,亦即团体的生活或称社会生活,这是圆满人生关系的根本,也是事业发达的来源
7、;(4)文化生活,当时多称为学艺生活,这是增长乐趣、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程度的要素。可见,“全人生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指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教育,又指对青年的求学、就业、社交、恋爱、婚姻以及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全面指导;既指校内生活,又指校外生活;既对学生的今天负责,又对学生的明天负责,最终使青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需要,以期有一个“圆满发达”的人生。3.简评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论。答: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过程模式:(1)明了-给出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3)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
8、识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4)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赫尔巴特的弟子将他的四段教学过程模式改为五段: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和应用。4.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答:奥苏伯尔根据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的学习。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使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
9、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生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机械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学习材料对学生而言有潜在意义;学生头脑中有同化新学习材料的知识;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5.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方式,并写出研究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答:(1)三种研究假设依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解释、和预测三种。描述性假设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描述认识对象的结
10、构,向我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写。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假设高一级的形式。在研究中,处于解释这个层次的假设,是整体上揭示事物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条件与结果、研究主体的最初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因果关系原理。预测性假设对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预测性假设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某些综合性课题的研究。(2)表述要求一个研究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研究假设必须提示两个
11、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一一对应地分成几组假设。例如要研究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这里涉及三个变量:教师的文化程度、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不要将假设表述为,“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因为教师的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这两个变量混在一起,研究难以验证学生的学业成绩究竟是教师的文化程度起决定作用,还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起决定作用,或是教师的文化程度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组合后产生的作用。凯程考研提供研究假设要设想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研究假设涉及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假设中必须就两个变量的关系明确提出某种设想。有
12、些假设虽然也描述了两个变量,但没有表明彼此之间的可能关联,没有反映两个变量间可能的变化形式,这样的研究假设就不符合规范。如:“小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都好”,这个假设仅提及“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两个变量,未说明两者之间关联情形,因此不能算作研究假设。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假设:“小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和数学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学习策略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研究假设不要用疑问句形式,因为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预先赋予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和说明,而不是问题,不要把问题转问他人。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文化程度有没有关系?”这种假设是没有意义
13、的,因为研究者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结果作出推测,这个问题原该研究者回答的,而不是研究者去问别人。另外,假设的表述应尽可能明确具体,概念要简单,语义要清楚,要直截了当,不要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研究假设的结构要规范,假设命题本身要符合逻辑,一般一个假设用一句话来表述。假设中尽可能避免用使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可检验的研究假设必须是可以验证的,无法验证的假设是不能作为研究假设的,因为人们无法检验假设的有效性。假设必须指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变量的测量方法,作为检验假设及判断事实的基础。由于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
14、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可检验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四、论述题(一)关于教育和经济关系的一道看数据说明题。答:第一,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生产技术;3.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5.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凯程考研提供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改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
15、改革。第二,基本理论。其中包括: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1.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卫生保健等多种形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愈高,其工资收入愈高;对社会而言,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针对人力资本论,伯格、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把教育的作用归于其筛选的功能。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是
16、一种表示个人能力的工具,它揭示了内涵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一个人固有的生产力,从而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3.20世纪70年代皮奥雷、多林格、戈登等人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职业有保障、权利平等,有晋升机会等特点;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工资低、待遇差、要求苛刻、晋升机会少。两个市场之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它们之间的人员很少相互流动。因此,教育与个人收入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个人的生产力本身并不相关。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哪一个劳动力
17、市场工作,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二)从教育目标和改革措施上比较分析中国洋务教育和日本维新的教育改革。答:1.中国的洋务教育是由于清政府在开展洋务运动过程中,急需要大量洋务人才,尤其是外事翻译人员,因此,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清政府开设洋务学堂。从根本上说,洋务教育的开始是为洋务运动服务,并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洋务运动从根本上说是清政府为了保全自己的封建统治而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并非革命措施,因此,从教育目标来看,洋务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清政府需要的统治人才,是培养封建制度的庇护者。而日本明治维新从根本上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
18、体制,因此,其维新教育革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这与中国的洋务教育培养人才是有着本质区别的。2.改革措施的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教育主要采取了:(1)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支部省,主管全国的文化事业,并兼管宗教事务。(2)1872年颁布学制令,这是日本近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新学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1)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新体制(效法法国建立大学院和大学区);2)普及初等义务教育;3)聘请西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教师来日工作,并且派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深造;4)大力发展示范教育,培养师资(1872年建立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1874年在东京建立了女子师范学
19、校;1875年又在地方建立师范养成所培养小学教师);5)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6)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877年建成东京大学);在确立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3)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全国划分为8个大学区,各设一所大学;每个大学区又分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设一所中学;中学区又分为210所小学区,每个学区设一所小学。中国的洋务教育采取了兴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两种主要的方式。(1)清政府开办了外国语(“方言”)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等;军事(“武备”)技术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专门技术实业学堂,如天津电报学堂。(2)18721875年,由陈兰
20、彬、容闳为监督,每年派遣30名幼童到美国,四年共120名,15年后,逐年回国。这些学生处在美国学校学习外,并须在留学监督指导下,学习孝经、五经等,遇到节日,还要宣读圣谕广训,早晚拜孔子神位。由于诸多矛盾在1881年下半年分三批被撤回。在派遣幼童留美之余,又从福建船政学堂选派留学生到欧洲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首批学生5人于1875年赴欧留学。留欧学生中一部分在法国学习制造;另一部分在英国学习驾驶兵船,还有一部分赴德国学习兵技。从以上的改革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共同点:第一,都是以西学改革本国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二,都采取了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方法,第三,都注重加强高等教育的培养,如日本的
21、东京大学和我国的各种学堂的开办。但是,两者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第一,中国是在保有封建制度基础上的教育,因此对于传统的四书五经传承非常重视,中国的洋务教育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对于改革思想、社会思潮则采取不予学习的态度;而日本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国家,所以他们对于西方的学习是较为彻底的。第二,日本关注女子教育,但是洋务教育中对于女子的教育依旧没有提上日程。第三,日本有中央政府的官方学制作为指导,而中国只有张之洞的“劝学篇”作为指导思想,这明显弱化与日本的改革。(三)选做题1.用行为主义分析五个问题学生的例子。2.小学三年级是务工子女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知识面狭窄问题进行观察并进行家访及对相关教师尽心
22、询问。发现务工子女在语数外方面都很差。对于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成绩的策略,他想采取“扩展学生课外阅读”来进行两个班的实验研究。但是教研顾问希望他用行动研究的方法。(1)这类教师在找问题和确定问题过程中用了哪些研究方法?答: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老师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观察分析而发现问题的,这明显属于教育研究的观察方法。在教育科研方法中,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而后,该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家访以获取相关信息,这种家访中必然应用了访谈法。凯程考研提供(2)从教师和教研顾问中选一个研究方法,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主体来说明你的选择
23、。答:我们以教研顾问的身份对整个三年级学生采取实验法来测试一下所关心的问题。在教育学中,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我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测试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展情况来分析提供语文成绩的基本方法。我们的研究主体是小学三年级的平行两个班级的学生。我们的研究过程可以这样来设计:随机确定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首先我们对这两个小组进行语文成绩的测试,并进行记录;然后我们将对其分别进行研究,一个控制组继续按照原有方式进行日常的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另一个控制组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训练。经过一段 时间的学习后,我们依旧对这两个班级进行语文成绩的测试,比较一下加强语文课程阅读的班级的语文成绩是否高于未进行此项训练的班级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