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程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考纲要求】1.商业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城市繁荣发展古代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推动阻碍推动【知识结构】【高考回眸】1.(2012浙江文综卷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2.(2012福建文综卷14)隋都城图题记:
2、“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3.(2012北京文综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4.(2012海南单科卷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
3、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自主梳理】一、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朝代商品、商人货币商业城市海外贸易国家商业政策夏商周出现了职业商人出现了最早货币国都、诸侯驻地工商食官春秋战国形成许多都会秦汉县治以上城市设市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隋唐兴起长安、洛阳、扬州等商业大都市,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实行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空前繁荣元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度更广泛流通纸币,明清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二、城市的的繁荣(一)自周至唐:1.城市设置: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 作为交易场所。2.城市功能:主要是 、 。3.城
4、市布局:唐代长安城实行_制,住宅区和商业区有严格界限。(二)宋代:自主探究:宋代的城市较唐代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三)明清自主探究:明清之际的城市较前代相比有何新特点?三、对外贸易的发展自主探究: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有哪两条?分别是在那一时期形成的?其往来的主要物品分别是什么?2.自汉代至明初,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重农抑商政策(一)产生重农抑商政策何时产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二)演变:1.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及影响?2唐宋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3. 明清时期如何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三)如何评价中国
5、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合作探究】古代城市与商业的发展材料一:川界用铁钱,小钱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十二斤。街市买卖难以挟持,自采交子之法久为民便。宋朝事实卷15材料二: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东京梦华录材料三: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请回答:1. 依据材
6、料一,分析纸币在中国产生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宋代城市有哪些不同?(6分)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4.通过上述表格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0分)5.结合本课及之前所学内容,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4分)【主题构建】【限时检测】1.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中国全史商贾史中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A中国商业异常繁荣,
7、资本严重过剩 B经济政策严重制约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C耕种土地获利远远高于经商活动 D农业为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本积累2.下列各项反映出宋朝商业出现突破性发展的是A银铤:宋代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 B淳化年间五台山佛像金币C宋徽宗时期崇宁通宝 D“行在榷货务金银见钱关子库印”钞版3.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下列结论与材料不符的是A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各地区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 B国内市场的扩大C手工业的发展仍受到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的限制 D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4.东京梦华录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
8、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宋代A城市商业功能日益增强 B金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C主要交易商品为丝织品 D房屋建筑业水平不断提高5.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6.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实质上反映出苏州A劳资矛盾尖锐 B出现资
9、本主义萌芽C商品经济发达D商业法律十分完备7.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8. 近代以来,在中亚地区广泛出土过“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货币,在西安等地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波斯萨珊王朝银币、阿拉伯金币、东罗马查士丁尼二世的“索里德”金币。这些发现表明当时A中国同中亚和欧洲贸易关系密切 B中国同东罗马帝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C中亚或西亚货币可以在中国流通 D中国货币可以在中亚或西亚流
10、通9.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课后巩固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2)材料二反
11、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
12、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5分)【参考答案】【高考回眸】C C A D【合作探究】1北宋商品经济活跃;金属货币难以携带,纸币便于携带。2.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问题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
13、特点:(10分)(1)起源早,并不断发展。(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有城市、草市、夜市和晓市等。(3)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如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4)在货币流通领域,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6)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7)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8)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
14、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5.基础:高度发达的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其它: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货币的变更、商路的通畅、城镇的发展、统治者的政策【限时检测】B D D A D C D A A【课后巩固】(1)由传统观念中对商业的轻视和对商人的鄙视,变为对商业的重视和对商人的推崇。(4分)(2)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6分)(3)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