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7891223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专业面试真题汇编1简答题(江南博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组代表分享,教师引导完善试商方法:第一,确定商是几位数,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与除数的前两位;第二,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板书设计:略2简答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题目:三年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片段教学2.内容: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预设学生得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追问: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引出课题。(二)讲解新知出示边长为分别1分米、1厘

2、米的正方形纸片,请学生观察后提问:能否通过数据说明这两个正方形纸片之间关系?设置学生小组活动,借助直尺、方格纸、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和多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等学具,进行观察、比较。可预设学生首先明确:正方形边长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进而得出:(1)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去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需要铺满10行10列,则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借助方格纸,发现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占了1个方格,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占了100个方格,则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组织学生体会不同的比较方法后,师生共同总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提问:1平方米等

3、于多少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米的方格纸学具,并提示学生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后认真思考,并按照刚刚的探索方法进行尝试。结合学生作答,师生共同总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结合两次探究,师生共同总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三)课堂练习出示正方形交通标志牌,计算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对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回顾本节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后作业:测量自己的书桌的长与宽,计算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板书设计】略3简答题长方形的周长1.题目: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10分钟;(2)需有师生

4、互动环节;(3)适当结合板书。参考解析:一、故事导入由大家熟悉“龟兔赛跑”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始,并将赛跑的线路图用课件呈现,提问小兔子跑一圈跑了多少米?二、探究新知1.由旧知引新知问题1:小兔子的线路图是什么形状的?问题2:怎样来求?2.小组交流讨论多媒体呈现一幅图片,长方形及其长和宽。用不同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我们解决了,相信正方的周长我们也不在话下。请同学们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周长。并选出你们更喜欢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蜗牛找妈妈。蜗牛背上贴有图形,妈妈手里有周长。2.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

5、是多少米。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五、布置作业回家找各出1个长方形、正方形的物体,量一量它们的长和宽,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下节课一起分享。六、板书设计略4简答题梯形的面积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水坝的梯形横截面图,创设相关情境(比如给水坝截面涂特殊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需要求梯形的面积大小。引入课题。(二)讲解新知请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思考: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学生根据之前学习图形面积的经验可得出:可以先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比较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拿出梯形卡片学

6、具,动手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三)课堂练习梯形水坝横截面,上底20米,下底80米,高40米。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四)小结作业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梯形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面积;总结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方法。【板书设计】略5简答题轴对称图形一、考题回顾注:图片节选自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图片蝴蝶、天坛、飞机等。让学生观察图片,初步感受图片的特点(物体的两边完全相同、物体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教师引出在图片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引出课题轴对称图形。(二)讲

7、解新知根据发现的特征,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学习中见到的具有上述特征的图形,自己简单画一下。学生展示分享讨论结果(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教师汇总并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小组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画的图形、及教材给出的图形,利用教具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物体的两边是不是能够完全重合。学生分享对比结果。教师讲解: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强调:轴对称图形是能够在中间找到一条线,图形沿着这条线折叠,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叠。学生活动:利用教具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分享制作方法。(四)小结作业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作业:回家与父母分享本节课学习内容,并找

8、一找家里有哪些轴对称物品。【板书设计】略6简答题面积单位1.题目:三年级面积单位片段教学2.内容: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面积知识,并提问数学课本面积的大小。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容易想得到可以用数方格的形式进行表示。让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表示,并分享表示结果。(6个格子、24个格子等)结合不同结果,教师追问原因,明确因为格子大小的不同。教师讲解实际是计量的单位大小不同,引出课题面积单位。(二)讲解新知1.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针对比较课本大小的方法,教师提问若只知道数格子的结果,能否进行比较。预设部分学生根据数格子的结果各有不同能够想到只比较数量不能

9、进行比较;部分学生想到比较格子的大小,进而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格子的方法简单比较物品面积的大小。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分享思考结果,得到需要规定好格子的大小。教师讲解:确定格子的大小,实质是统一了计量单位。3.感知大小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卡片、报纸等物品裁剪、拼接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并对比自己熟悉的物品,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学生展示制作结果,并分享对比结果:1平方厘米大约是大拇指指甲的大小、1平面米大约能站12名学生。学生活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橡皮一面、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面的大小。(三)课堂练习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

10、平方厘米)。(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_。(2)练习本的面积约2_。(3)一张有邮票的面积约6_。(4)单人床的面积约2_。(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作业:利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生活物品的面积大小。【板书设计】略7简答题分数的混合运算1.题目:五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 10 分钟;(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4)教学过程中要有互动。参考解析: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采用多媒体展示森林公园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通过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

1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原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思考:该如何列式计算呢?(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学生 1:这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从左往右算就可以了。学生 2:这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得先通分。怎样通分好呢?(2)小组汇报算法。(教师板书)(3)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师生共同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相同;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1)出示教材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有准。(2)水果店运来 吨苹果, 吨橘子, 吨香蕉,问苹果和

12、橘子的重量比香蕉重多少?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帮妈妈解决身边的分数混合计算问题。六、板书设计:略8简答题2的倍数的特征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电影院入口分为“单号入口”和“双号入口”,提问: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引出课题。(二)讲解新知结合导入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电影票的单号和双号有哪些?可预设学生发现座位号为2,4,6,8,10等都是双号。追问:判断双号的依据是什么?可设置学生同桌交流

13、活动,通过计算2的1倍、2倍等,通过算式2=12,4=22,6=32,8=42,10=52,判断出2,4,6,8,10等都是双号。追问:这些都是2的倍数,那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设置5分钟学生小组活动,请学生在百数表内圈出2的倍数,观察、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顺势给出偶数、奇数的概念,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并请学生注意奇的读音(j)。追问:0是奇数还是偶数?引导学生发现0的个位也是0,且20=0,符合2的倍数的特征,所以0也是偶数。(三)课堂练习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33 98

14、 355 988 0 123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四)小结作业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作业:同学之间相互写几个数,请对方判断是否为2的倍数,并说明原因。【板书设计】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练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答辩题目解析】1.你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思考?【参考答案】综合教材内容和我对学生情况的把握,我认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如下目的。首先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后开始探究2的倍数特征,进而探究5、3的倍数特征,感受数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认识质数、合数等,为后

15、续的数与代数的运算打下良好基础。其次从教法学法上看,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因此从电影院的单双号这一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初步判断单双号,通过设置学生的同桌交流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提升数学思维。2.谈一谈你教学中加入百数表的教学意义。【参考答案】教材呈现了从电影院入口的单双号场景过渡到通过计算2的倍数判断单双号,进而给出奇偶数的概念。考虑到学生仅仅验证2到10这些数字,就得到2的倍数特征这一结论的跨度较大,且不宜拓展。因此我设计教学时,先验证2到10这些数字是否是双号,进而加入百数表环节,请学生在

16、百数表内圈出2的倍数,观察、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加深对2的倍数的特征的感受,深入体会探究倍数特征的过程,为后续研究5、3的倍数特征做铺垫。9简答题分类统计1.题目:二年级分类统计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3)要有板书设计。参考解析: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一段校内的活动视频,关闭视频,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人,在做什么?通过问题的形式,一下子无法全部清楚记录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分类统计。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索,整理数据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分一分,小组合作完成,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结果。反馈结果。3.回顾总结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

17、程中,你有哪些体会呢?三、巩固练习1.分别按照演示和形状整理下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心情怎样?五、布置作业。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请回家之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将我们的衣服或书籍进行整理分类吧。六、板书设计略10简答题折线统计图1.题目: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10分钟;(2)需有师生互动环节;(3)能从折线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参考解析:一、图片导入多媒体播放一段从2001年我们国家就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机器人大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机器人感兴趣,并加入到比赛的行列中,

18、参赛队伍也越来越强大,这是2006年至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情况,通过学生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不足以表示其变化规律,引出课题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一)初识折线统计图师:多媒体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相关数据的折线统计图。师:大家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吗?多媒体演示,教师边介绍边画点,然后顺次用线段连起来。(二)认识本质师:通过刚才的绘制过程,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那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一下。多媒体出示问题:(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2)哪一年参

19、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从图中怎么看出来的?(3)线段的倾斜方向与长短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请2-3个小组代表回答,并给予肯定评价,总结归纳,补充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三)绘制折线统计图师:你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吗?师:这是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10岁的身高,在教材的没有描点的统计图中绘制。教师示范前2个点的画法,剩余的8个点,请同学们自己用铅笔尝试绘制,然后组内交流绘制时应该注意什么?师:你能从这个折线统计图中给你的小伙伴提出哪些问题呢?三、巩固练习1.出示题目: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统计图。(1)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2

20、)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四、全课总结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喜欢折线统计图吗?说说你的理由。五、布置作业回家之后,将你自己零花钱的收入、支出情况,并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从图中的信息,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六、板书设计略11简答题圆柱的表面积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给圆柱形物体贴装饰彩纸的情境,提问需要多大面积的彩纸。带领学生分析,彩纸需要覆盖圆柱外表的所有面。教师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说明本节课探究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引出课题。(二)讲解新知1.圆柱表面积的组成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把课前准备的圆柱展开。观察展开图,思考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根据已有知

21、识,学生容易得到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2.圆柱的表面积教师请学生说明各部分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根据展开图能够确定底面圆的半径进而计算两个底面的面积,但是侧面积不能直接得到。教师组织学生继续观察展开图,可以动手合上再打开帮助观察,找出展开前后图形的联系。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侧面积即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通过合上又展开的过程容易发现侧面的长是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通过等量代换得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圆柱的高。师生共同总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周长圆柱的高+两个底面的面积。(三)课堂练习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

22、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注意带领学生分析明确题目要求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四)小结作业小结: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业:找身边的圆柱物体,测量必要数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设计】略12简答题三角形的性质一、考题回顾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带领学生画一个三角形,说明其特点: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思考三角形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引出课题。(二)讲解新知呈现学具四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8cm、4cm、5cm、2cm。组织学生任选三根小木棒去拼三角形。学生汇报分享。教师呈现,并强调拼成三角形的方法:首尾相连。可能得到:(1)拼成三角形,分别为:8cm、4cm

23、、5cm,4cm、5cm、2cm。(2)拼不成三角形:8cm、5cm、2cm,8cm、4cm、2cm。组织全班利用8cm、5cm、2cm三根小木棒摆一摆,说明为什么不能拼成三角形。教师演示讲解:三根小棒不能收尾相连;5cm+2cm8cm,不能拼成。组织学生从围成的三角形中任选两根木棒,将它们的和与第三根长度比较。并说说发现的结论。猜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请学生在练习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测量长度验证猜想。教师总结强调: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课堂练习三根小木棒分别为:8cm、3cm、5cm,能否拼成三角形,为什么?(四)小结作业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判断课

24、后练习给定的几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板书设计】略13简答题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选取恰当的质量单位进行填空的小游戏,如: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袋苹果约重2( );一只蜂鸟约重10( )顺势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质量单位:千克与克。提问:一头蓝鲸重165( ),应选哪个质量单位?引出课题吨的认识。(二)讲解新知活动一:认识吨(t)。屏幕展现教材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关注图中的质量信息。预设学生得到集装箱的质量为2吨,一节火车的质量为60吨,顺势讲解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解决导入问题,一头蓝鲸重165

25、吨。讲解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数”与“量”的思考。可设置学生同桌交流活动,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较重的物体可以用吨作单位。例如大象、轮船、汽车等。活动二:间接感受1吨有多重。提问:1吨有多重?首先屏幕展示图片,每袋大米重100千克,请学生计算10袋大米重多少?顺势给出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1吨=1000千克。接着设置学生小组活动,先测量组内学生体重,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再估一估、动笔算一算,多少个这样体重的同学重1吨,充分想象,形成间接经验。(三)课堂练习填上具体数量。1头奶牛重500千克,( )头奶牛重1吨;1桶食用油重5千克,( )桶食用油重1吨。(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总结吨的概念及符

26、号表示,回顾吨与千克的换算关系。作业:搜集古代人民测量质量的小故事,并找出哪些可以用吨作质量单位,第二天分享交流。【板书设计】略14简答题注:图片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4页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数的组成进行导入,例如1个十和1个一组成( );20是由( )个十组成。出示有100只羊在草地上的主题图片,请学生数一数,估一估一共有多少只羊?提出问题,远比20多的数该如何数?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二)讲解新知发放不同的学具:橡皮筋、小棒、木块各100个,拆零后让学生数一数。活动一:数三十。先数出20,回顾20以内数的认识,并提问:再继续数一个数时,该如何

27、描述数字?引导学生根据数的组成,得到20是由2个十组成,再数一个时,相当于2个十和1个一,应该是二十一。再继续数到29,提问:再加一个,又该如何描述数字呢?预设学生有两种方法,一是一个一个数,数到29,再添1,和之前的9又凑成了一个十,一共有3个十,应该是三十;二是每10个用细绳捆成一捆,数完29后再数一个,又能凑够一捆,有3捆,就是三十。活动二:继续往下数,直到100。设置小组活动,时间5分钟,采用不同的学具,总结方法后反馈。预设学生有两种方法,一是一个一个数,数到九十九,添1是一百;二是用小棒或是木块,每10个放一起是一个十,凑够10个十就是一百。提问:对比不同的计数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师

28、生共同总结:十根十根地数更便捷,10个十是一百。活动三:同桌出示任意两位数,对方快速数出来。(三)课堂练习数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任意一个100以内的数字,并接着说说这个数的前后一个数字是多少。【板书设计】略15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二)生成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

29、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讲解概念:(1)认识平移的距离。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

30、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数法预设: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2)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3)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

31、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三)应用新知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2)组织汇报。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板书设计】略16简答

32、题1.题目:圆的周长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4)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以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幅图片,大家想不想看呀?(多媒体出示教材情境图)接下来老师想问大家,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绕着圆形花坛骑行一周大概多少米?教师揭示课题: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的周长怎么去算?二、探究新知(一)小组实验,测量周长师:请同学们拿出

33、课前准备好的圆,以小组为单位,用刻度尺或者卷尺测量圆的周长是多少。测量的结果估读到小数点后两位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巡视,点评师:大家都把自己准备的圆的周长算出来了吧?那老师想问下大家,测量的过程都有哪些问题?生:太麻烦了,如果遇到很大的圆怎么测量?(二)启发引导,理解圆周率师:看来大家都觉得这种办法不是很方便,接下来我们根据自己测量的圆的周长,做实验。请同学们继续测量自己手中圆的直径,并且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完成表格。学生填写表格,并计算周长/直径比值。归纳: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的3倍多一些。师:老师告诉大家,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研究了周长和直经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

34、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二个固定的数,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pa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3.14592635.,但是实际用中我们一般取它的近似值,即3.14。师:大家现在知道圆的奥秘了吧?大家知不知道,其实早在20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就估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后来我们国家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大家是不是更加热我们国的科学文化了?(三)总结归纳周长公式师:清楚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以后,那么大家现在可以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吧?如果用C来表示圆的周长,应该怎么表示这个计算公式呢?生:C=d或C=2r。师:非常棒,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35、。三、巩练习用课件展示教材练习题,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五、布置作业同学们下课后测量一下自己自行车的直径,如果平均每分钟车轮转19)周,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00m,大约需要多少分钟?板书设计:略17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故事情境导入。课件播放:“盲人摸象”。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预设: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引出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索新知1.观察活动一学生活动: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首次观察,每

36、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组内说一说,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提问: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引导学生换个位置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观察的位置和看到的样子。2.观察活动二(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3)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

37、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提问: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三)课堂练习连一连:课件出示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在生活中应用今天的知识,多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设计】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18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设置情境:淘气家来了客人。淘气拿出4张同样大小的饼来招待客人,如果每2张一份,能分几份?如果每1张一份,能分几份?要求

38、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分一分,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提问:为什么使用除法?预设学生回答:42=2(份);41=4(份);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追问:那每1/2张一份,能分几份?每1/3张一份,又能分几份?要求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计算,并说明算式的含义。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分析得出:有4张饼,每1/2张一份,每张饼都可以分成2个1/2张,4张饼共有8个1/2张,得到8份,19简答题参考解析:【

39、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体育课上六(1)班学生自由活动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出图中进行不同活动的人数,并计算各项运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填入表格。四)小结作业课堂小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课后作业:思考总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征,分析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完成课后练习1、2题。【板书设计】略20简答题参考解析: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二)讲解新知规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

40、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 )份,用小数( )表示。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 )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 )表示,用小数( )表示。3.1.11表示( )元( )角( )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点评,同时和学生一同总结小数的性质:这种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鼓励学生上讲台用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剩下的同学自行完成填空):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为(0.1);其中的3份是(3/10),也可以表示为(0.3)。2.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为(

41、0.01);其中的23份表示为(23/100),也可以表示为(0.23)。让学生两两一组对刚才所填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看能否发现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1)当测量、计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可以用分数或小数表示。(2)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3)整数、分数、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三)应用新知现场出题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是( )/( )也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59份是( )/( ),也可以表示为( )。(四)小结作业1.教师

42、通过提问互动和学生一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2题。【板书设计】21简答题参考解析:2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接龙游戏复习乘法口诀:23= 46= 78= 57=(二)新知探索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你能从图中找到和数学有关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如何列式计算。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预设1:12+12+12=36预设2:123=提问:123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2.探究算法提问:先独立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预设1:123=12+12+12=36预设2:103=3

43、0,23=6,30+6=36,用口算的方法计算。预设3:用竖式的方法计算。提问: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总结:列竖式的时候把末尾对齐,从个位开始乘,再乘十位。提问:比较刚才三种算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三)课堂练习计算(四)小结作业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板书设计】23简答题比的基本性质参考解析:(四)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24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1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问题:1

44、.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引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呢?(2)实验操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3)动画展示:把圆分成4份、8份,然后拼图。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它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4)得出结论:问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问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再次展示动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