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doc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7890359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一、进展概况 原始社会 有用与审美相统一 陶器 奴隶社会 崇高 青铜器、玉器 战国秦汉 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 古拙 陶器、漆器和丝织品 三国两晋 空疏、清静、平淡 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 隋唐 气概博大、精致圆婉、华丽饱满 染织、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 宋 沉静高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 元 粗暴、豪放和刚毅 明 端庄、简约、程式化 清 矫饰雕琢、精巧繁缛 二、主要内容、分类 有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 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 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 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髹饰

2、、织染、编、扎、画绘、剪刻 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 现代工艺美术: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三、美学特征 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天趣性、工巧性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概述 石器 原始人从有用生产(还不是从审美)的要求动身,对造型样式有了肯定的熟悉,初步把握了肯定的造型手段。为了砍砸刮削等不同需求而有意打制成不同类型。 旧石器时代石器 新石器时代石器 动物陶塑 形象多生动好玩,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了原始人对生活细致的观看和较强的造型写实力量。 陶

3、猪 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肯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裂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处处可见。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亲密关系。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华县出土,高36厘米,器口开在鹰的背部,整体造型威猛而雄壮。 狗的形象生动得意,其伸着长颈,抬着头,眯起眼睛,像是迎接仆人的归来。曲卷着尾巴成为器物的手柄 鸟形鬶 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殊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

4、,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 新石器时代。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四周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 红陶鸟形器 新石器时代。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 人物陶塑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不多,但有重要意义,它表达着原始先民对自身的形态面貌力气的初步熟悉和艺术再现的力量。人物形象多是头像。 玉雕 原始玉石器造型均匀,类型繁多,制作精致,技术精良,材料优质。不仅有有用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美感。 有用工具礼器和装饰品 碧玉龙、玉琮、玉猪龙、玉勾云双鸟形

5、珮、玉鳖、玉鸟形珮、玉兽面纹丫形器、玉双兽首、三孔器、玉兽形珮、玉鹰形珮、玉猪首形珮 其他工艺美术史 骨雕 牙雕 编织 装饰品 陶器 陶器的消失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陶是一种特地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消失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罐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食器1962年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觉的年月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仙人洞下层出土的一些陶片,全为夹粗砂红陶,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系用手捏制成器,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新

6、时期时代早期陶器 裴李岗文化(前5500前4900) 磁山文化 (前5400前5100) 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 裴李岗文化(前5500前4900) 河南新郑,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条盘筑法成型; 器形有杯、碗、盘、钵、壶、罐等,其中以三足钵、双耳壶最有代表性;其纹饰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 红陶双耳三足壶 红陶双耳三足壶,裴李岗文化,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高13.9厘米,口径6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 河北武安,陶器除仍用泥条盘筑法外,还消失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

7、,同时消失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局部器物外表饰有绳纹、篦纹、剔刺纹、划纹、乳丁纹等。 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 发觉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其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 另外大地湾文化陶器中,局部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较为别致;其纹饰有网状穿插绳纹、锯齿纹等。 红陶绳纹碗 红陶绳纹碗,大地湾文化,容器,甘肃秦安大地湾1期遗址出土,高7厘米,口径17.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新时期时代中晚期陶器 遗址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陶器种类:彩陶、黑陶、白陶、印纹陶 仰韶文化 分布: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1921

8、年首先发觉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年月:公元前5500前3000年左右。 社会经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富强期,以农业经济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饲养牲畜。 原料:细腻而有粘性的黄土; 自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制作方法:泥条盘叠法、慢轮修整、直接捏塑 呈色:橙黄、红或红褐色;纹饰呈乌黑或殷红色。 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 鱼鸟结合纹、 鹿纹) 几何纹 (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葬具,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

9、出土,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四周。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依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鹿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盆 鱼鸟纹细颈瓶 彩陶船形壶 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15.6厘米,长24.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几何纹彩陶钵、瓶布纹陶钵底部印痕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口径14.

10、7厘米,这件陶钵的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上衬垫所致。布纹纹理粗细不均,粗线直径约 0.4厘米,细线直径约0.05厘米,反映出当时纺线、织布的水平低下。半坡遗址出土有很多纺线工具陶 纺轮,用陶纺轮纺好肯定量的线以后即可织布。当时人们织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织机,又称“原始腰机”。 红陶小口尖底瓶 红陶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汲水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风格:挺拔饱满、轻快而稳重 彩绘纹样: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组成的新月形

11、、叶形、花瓣形纹(植物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几何纹),还有少量的动物纹和编织纹。 彩陶花瓣纹盆 陶花瓣纹盆,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高12.2厘米,口径20.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勾叶纹彩陶盆 植物纹彩陶盆 鱼鸟纹彩陶盆 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汲水器,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甘肃甘谷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漩涡纹曲腹盆 鹳鱼石斧缸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直立一件石斧的画面,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

12、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牢固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构造,画面效果粗暴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彩陶双连壶 1972年,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高20厘米,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两壶两侧各附一耳,圆腹平底。泥质红陶,红衣黑彩,器表布满平行线条,古朴流畅。在众多绚丽多彩的仰韶文化彩陶中,双连壶以其独特造型和新奇的构思,独压群芳,被誉为中国彩陶之冠,对讨论原始社会的习俗和制掏艺术有重要的价值。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分布:1924年发觉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 年月:公元前3300前2900年

13、 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根本消逝。 纹饰:人物纹; 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剧烈的运动感.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盛水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人形浮雕壶 彩陶人形浮雕壶,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马厂类型,青海乐都柳湾出土,高34.4厘米,口径9.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鸟纹壶 新石器,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文化,以彩陶制作著名。此壶属马家窑文化中最早类型的彩陶, 黑彩绘画,构图疏朗,看似几何形的纹饰实为鸟纹的变形,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

14、价值。 彩陶钵 彩陶钵,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马家窑类型,1975年甘肃临夏水地陈家出土,高10.4厘米,口径29厘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彩陶筒形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质彩绘。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构造最简单、完善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作为器物纹样的几何装饰手法,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超群的构图技巧。 漩涡纹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分布:1924年发觉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 年月:公元前2650前2350年 器形: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 纹饰: 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

15、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 为典型。另外,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 彩陶罐 彩陶瓮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分布:1924年秋发觉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省 年月:公元前2350前2050年 器形:根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较之半山显得高耸、秀美。消失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纹饰: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 彩陶蛙纹瓮 彩陶蛙纹瓮,新石器时代,容器,马厂类型,青海柳湾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厘米,青海省彩陶中心藏。 几何纹双耳罐 新石器时代 其他文化的彩陶 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

16、但其数量、规模和艺术水平已与上述文化类型有肯定的差距。 白彩陶豆 白彩陶豆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公元前2500年)高29.3厘米 1974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讨论所藏。 彩陶双体罐 新石器时代.彩陶双体罐,卡若遗址出土,夹砂黄陶,绘黑彩,双体纹饰各个一样,其一为折线纹,其一为菱形纹,器形独特。 彩陶筒形瓶 彩陶筒形瓶,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出土,高19.2厘米,口径6.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带盖罐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彩陶罐 高37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0厘米。1936年内蒙古赤峰地区蜘蛛山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讨论所。此罐为泥质红陶,整

17、体接近竖向长圆形,乍看如直立蛋状,口微敛,方唇,粗颈,深腹近底部稍鼓。内凹小平底。口至腹中部间用黑彩绘对称的四片鱼鳞纹,每片以一竖条为中心,自里向外绘六条同心椭圆纹。器型美丽简洁,为红山文化常见的风格。 圆底彩陶罐沙井文化 夹砂红陶,高颈,双耳,扁圆形腹,圜底,施红褐彩。颈、肩、腹部饰瘦长倒三角纹、乌纹、间以弦纹、连续菱形纹。此罐是沙井文化典型器物,反映发当时草原游牧族的文化特点。 人体彩陶 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出土。经考证,该彩陶瓶的年月大约为3200年前,属于马家窑文化辛店类型。其造型为甘肃彩陶中常见的鱼口瓶,高约30厘米,整个瓶身呈土黄色,两侧有两只对称的耳把,瓶上有两个人体图案,均以黑色

18、颜料绘成。经考证,这种图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发觉。 双大耳罐齐家文化 红陶双耳罐,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齐家文化,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高12.6厘米,口径10.7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 黑陶 在器物烧成的最终一个阶段,从窑顶缓缓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消失的又一个顶峰。1928年,黑陶首次发觉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月为公元前2500前2023年。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进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分布区域以

19、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 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芒制造。 黑陶蛋壳杯 黑陶蛋壳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东日照出土,高26.5厘米,山东省博物馆藏。 黑陶蛋壳杯龙山 黑陶豆龙山 黑陶双耳杯龙山 黑陶碗龙山 新时期时代 其他文化的黑陶 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 黑陶高足杯 黑陶高足杯,新石器时代,盛酒器,屈家岭文化,河南浙川黄楝树出土,高19.5厘米,口径7.5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 黑陶贯耳壶 黑陶贯耳壶,盛水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江苏吴江梅堰出土,高15厘米,口径7.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黑陶壶 黑陶壶,盛水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

20、化,1983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高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黑陶釜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炊具,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高25.5厘米 釜是与灶配套使用的炊具,用于煮食。这件黑陶釜的底部已局部脱落,从脱落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件黑陶釜是,用泥片贴筑法制成的。泥片贴筑法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普遍使用的一种制陶方法,先把陶泥弄成片状,再把陶片层层相贴,直至贴筑成器形。 白陶 用高岭土烧制,质地雪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因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烧制火度的把握也恰到好处,因而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得意。白陶的器形多为生活用品,有壶、卣、簋等。其纹饰主要吸取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

21、面纹、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其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白陶的装饰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白陶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使用的一种生活器皿,至西周已渐消逝。 印纹陶 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展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又有泥质与细砂质之分,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 后者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系在前者根底上进展起来,其消失年月约在商代以后。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 印纹陶 其纹

22、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力量的进展,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致。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浪、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暴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匀称,构造严谨,且富有韵律感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别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受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

23、进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觉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消失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特地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阅历,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根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

24、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消失,促进了手工业的进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富强和文化艺术的巨大进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

25、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表达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26、。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进展,增加了很多以有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奇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消失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斗等; 装饰手法采纳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到达前所未有的精致。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

27、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消失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进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觉了很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详细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由于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殊重视。礼仪

28、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 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肯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进展,在今日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闻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

29、器的颜色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颜色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纳对称规整的格式。神奇、庄重而威武。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有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别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

30、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爽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周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进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照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进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力,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进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

31、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局部为秦并六国,间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局部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著名的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闻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进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消失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

32、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闻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精彩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颜色,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闻名的有信期

33、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特别兴旺。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闻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呈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奇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进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

34、空前富强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有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进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患病到严峻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沟通,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展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肯定的进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

35、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深厚的宗教颜色,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分,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闻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

36、工艺已经普遍进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转变了汉代云气纹凹凸起伏的不规章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章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头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局部,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

37、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表达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 一种是有一宽阔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围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

38、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原因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肤浅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

39、川乐山发觉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始终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出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

40、间特别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武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1、2、3、4、5、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消失。这时期很多作品技巧超群、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到达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四周,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宏伟、浩大的石刻

41、造像,呈现出秀丽、高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消失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闻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究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制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承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肯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

42、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大。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筑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局部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根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敞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

43、物外。具有玄虚、舒适、超脱的特色,消失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头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特别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亮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进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特别兴旺,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到达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爽活泼,华丽饱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胜

44、利,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把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艳丽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旧是闻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消失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爽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兴旺。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致,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兴旺,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亮。 唐代的漆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