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讲习题作业 马华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讲习题作业 马华逸.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讲概论(自测练习)一、概念解释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up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
2、(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3发展: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强、生理机能的改变等。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
3、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6社会性发展: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
4、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7心理发展特征: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它阶段比,青少年期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
5、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生理上的成熟导致青少年成人感的产生。但是,青少年生理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成熟水平会形成很大的落差,往往会造成其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从而使青少年期特别是青少年早期的个体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
6、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皮亚杰根据认知结构的不同,把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岁至二岁)、前运算阶段(二岁至六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八岁至十一二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formaloperationalstage)的是具体运算之后认知发展的更高水平。个体的思维从具体运算过渡到形式运算,标志着智慧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此之后的发展仅是经验和知识的增加,思维方式不再有质的变化。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对自然世界、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源于形式运算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相比,青少年的思维
7、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10社会性过渡: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青少年
8、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A高峰期B过渡时期C迷茫时期D黄金期2心理发展具有(C)与顺序性。A不平衡性B阶段性C方向性D差异性3(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A髓鞘化B突出修剪C神经系统D生物成熟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5(C)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A逻辑性B抽象性C可能性D具体性三、填空题1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即大学阶段。2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3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也具有阶段性。4布朗芬布伦纳归纳出了五个生态系统,分别
9、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序系统。5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认知过渡和社会性过渡三个方面。四、判断正误1一般而言,男生的青春期要比女生早。()2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3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4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5青少年体内激素变化对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6社会对青少年的定义会对青少年的社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五、简答题1青少年与青春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答: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up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
10、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2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是
11、什么?答: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它阶段比,青少年期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一)生物性过渡 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生理上的成熟导致青少年成人感的产生。但是,青少年生理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成熟水平会形成很大的落差,往往会造成其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
12、稚性并存的矛盾,从而使青少年期特别是青少年早期的个体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二)认知过渡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三)社会性过渡 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
13、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3遗传与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答:(一)遗传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基础。遗传基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儿童心理的发展才有可能,同时遗传确定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发展也是成熟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格赛尔曾选择了一对同卵双生子进行实验研究,首
14、先他对双生子T和C进行行为基线观察,发现他们的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的第48周,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应用词汇和肌肉协调等训练,对C则不予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T能够熟练的爬楼梯了。格赛尔让C在53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C只用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其爬梯的水平完全赶上了T。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2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是什么?答: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它阶段比,青少年期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
15、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一)生物性过渡 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生理上的成熟导致青少年成人感的产生。但是,青少年生理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成熟水平会形成很大的落差,往往会造成其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从而使青少年期特别是青少年早期的个体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二)认知过渡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
16、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三)社会性过渡 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
17、,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3遗传与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答:(一)遗传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基础。遗传基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儿童心理的发展才有可能,同时遗传确定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发展也是成熟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格赛尔曾选择了一对同卵双生子进行实验研究,首先他对双生子T和C进行行为基线观察,发现他们的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的第48周,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应用词汇和肌肉协调
18、等训练,对C则不予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T能够熟练的爬楼梯了。格赛尔让C在53周时才开始练习爬楼梯,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C只用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了,其爬梯的水平完全赶上了T。与同伴建立起亲密感。与此同时,社会也开始把青少年作为一个成人来对待,从而对他们提出了不同于儿童期的要求和期望。这样,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与父母之间原有的交往方式被打破,如何建立新的亲子互动模式,不仅对于青少年自身,同时对父母、教师等与之互动的人,都是一个新的任务与挑战。(二)认知过渡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
19、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皮亚杰根据认知结构的不同,把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岁至二岁)、前运算阶段(二岁至六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八岁至十一二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formaloperationalstage)的是具体运算之后认知发展的更高水平。个体的思维从具体运算过渡到形式运算,标志着智慧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在此之后的发展仅是经验和知识的增加,思维方式不再有质的变化。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对自然世界、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变化源于
20、形式运算认知结构的建立。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相比,青少年的思维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首先,青少年开始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儿童的思维多局限于具体的认知客体和情境,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不能脱离问题发生的时空进行思维,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而青少年期个体的思维则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认知客体和情境,他们能够脱离问题的具体内容或特定情节来解决问题,进人了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时,儿童倾向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是什么”,而青少年可能会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是什么”。和儿童相比,青少年能够对假设情境和问题在心理上进行建构重组,认识到从逻辑上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21、和途径(Sprinthall&Collins,1995)。青少年的可能性思维使他们能运用假设检验去解决问题,这很像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的假设检验。而儿童的思维往往受制于情境中的具体细节,因而不能进行假设检验,不能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学龄儿童而言,青少年具有了思考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能力,能检验一定数量的假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其次,青少年能够有计划和预见性地解决问题。与儿童相比,青少年的思维和推理更具抽象性、预测性和灵活性。青少年开始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和事物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不再受限于其所见所闻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另外,青少年除把具体情境和环境作为思维对象以外,还开始实际思考自
22、己和他人的思维,把抽象的思想意识作为思维对象,也就是对思维的思维即元思维。与儿童相比,青少年更可能理解自己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即使儿童和青少年都有能力解决同样的问题,但儿童很少能说出他们是怎样解决的或者其他人解决同一问题时需要什么。青少年具有了元思维的能力,他们运用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将要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表象,即青少年具有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元思维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个体思维的监控技能,保证了个体解决问题的计划性和预见性。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过渡性不仅表现在思维方面,同时还体现在社会认知方面。在人际理解中,青少年达到了相互的观点采择水平,这意味着他们在人际互动中,不仅能够从对方的角度
23、看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和对问题的看法,而且能够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处于青少年中晚期的个体能够达到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水平,到这一时期青少年能够认识到个体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观点要受其所处的群体或社会系统的影响,他们能够跨越互动情景的限制,透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来认识和理解他人观点和行为方式。这标志着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但是另一方面,青少年在自我/他人关系上义存在着新形式的自我中心的局限,常常认为别人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自己,过分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三)社会性过渡 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
24、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地位的变化、政治地位的变化、经济地位的变化、法律地位的变化。在青少年期,日益增长的成人感导致一青少年与父母及其他成人关系的变化,同时,青少
25、年的同伴关系在此时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人际关系的变化提高了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地位,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新的人际责任,例如,照顾家庭中的幼小成员,并力图给他们做出榜样。伴随着成人地位的获得,青少年往往被允许较为广泛地参加一些集体性决策。例如,在我国,18岁的青少年就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成人地位的获得通常也伴随着一些经济责任和利益的出现。在许多社会中,只有成人才能够拥有自己的财产,并保持对自己的收人的控制权。在大多数社会中,只有获得成人地位以后,个体才能允许参加多种多样的成人活动。同时,一旦被赋予成年人的角色,个体就要遵守一系列新的法律,因为社会的法律机构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是区分对待的。正如个
26、体的生理成熟和认知的变化一样,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过渡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承担社会角色的机会都能够促使青少年自我评价发生改变。向成人角色的过渡也导致了个体责任心的增强,出现了独立性,并开始追求自由。青少年期社会定义的变化随之影响到了个体的人际关系和人际行为,并民进入成人期对于个体的成就领域也具有重要的隐含意义。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答: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对教师重要吗?教学需要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征吗?如果认为教师仅是自然科学、数学、语言、艺术、社会研究等领域的知识专家,他们有充分的知识贮备就足够了,那么也许这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
27、展的知识就不重要。但有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教学活动就非常被动。教师应该既是专门领域的专家,又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专家。教育教学要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作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衔接。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28、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等等。教育教学要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敏感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教学,取得最佳效果。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教学既要看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此外,依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教师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发展是连续的,但又有不同的速度,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发展是有序的,具有方向性;个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具有个体差异。发展受成熟的影响和制约,遗传素质和
29、生理成熟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大脑的发育成熟是儿童认知与言语发展的基础。学习、经验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环境与教育的适当性能够为儿童的最佳发展创造条件。2分析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的辩证关系。答: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从静态分析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包括遗传素质、机能、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主观能动性;后者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从动态综合的角度而言,主体自身的活动是影响并直接实现身心发展的综合性、根本性因素,或者说,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因素”。总之,内外因的矛盾构成了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
30、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由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或行为的遗传基础。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如遗传基础、成熟水平等)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同样,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环境变量。此外,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环境教育条件则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这其中,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