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887003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22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2022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22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22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2022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篇】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而来。今日我就给大家整理了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1 2月16日下午3点,华中科技高校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为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个视频会诊正式起先。 “患者属新冠肺炎危重型,伴有急性脑梗塞和高血压。”安徽医科高校一附院高新院区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张泓提出建议,诊疗不仅要关注肺炎,还必需有整体观念。 当时,这名92岁的患者,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0余天,昏迷

2、4小时”,已被收治进安徽医科高校一附院医疗队托管的危重症病区,病情不容乐观。 诊疗方案确定后,历经多小时连续抢救,到2月17日下午,这名高龄患者最终转危为安,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与“疫”魔抗争,同生死竞速。一个多月来,像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安徽医疗队支援的病区每天都在打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先后派出8批次医疗队1305人驰援湖北,他们入驻在5家医院、4个方舱医院。 截至3月9日,医疗队服务250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17名,累计治愈出院832人。除日常工作之外,医疗队还负责巡诊社区及隔离点患者、培训医护人员,目前共巡诊12个社区及隔离点,指导排查1000多

3、名患者,培训当地医护人员4046人。 “第一批医疗队在进驻武汉太康医院时,条件特别艰苦。”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委副书记邵东华介绍,在没有缓冲区、隔离带,甚至连速干手消毒剂都缺乏的状况下,医疗队克服困难,开设重症医学科,解决了东西湖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问题。 为推动援救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安徽医疗队刚好总结,巩固成果,特地探讨制定出“医疗队工作手册”,将党建工作、应急处理、物资安排、工作值班、后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 “更重要的是,细化了医疗队员在一线工作生活中的相关防护措施,为援救工作加了一把平安锁。”邵东华说,后续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医院病区,胜利救治多名危重症患者,接管的方舱医院共计服

4、务舱位近1000张,无病人死亡、无医护人员感染。 为加大救治力度,安徽第一批医疗队领先在接管的病区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通过视察近100例新冠肺炎患者,分析发觉住院患者以痰湿阻肺、痰热蕴肺两型为主。”医疗队成员、六安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士安及专家团队,为住院患者制定了处方,在接管病区97%的患者中运用了中药汤剂治疗。“在近1个月时间里,接管协和东西湖区医院的3个病区,收治病人180多人,好转出院约160余人,其中重症转为轻症达80%,危重症转为重症达70%。” 危难险重中,也不忘暖心互助。疫情当前,口罩和防护服是白衣战士的战甲,但在关键时刻,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呼

5、吸科主任刘玲却脱下自己的防护服,给年轻的队友换上。 2月6日,是刘玲进入隔离病房工作的第八天。就在她打算换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时,抬头望见一个年轻护士,“他已经穿上隔离衣,正打算套防护服,但他的防护服质量一般,防护效果可能不好。”得知他还要在隔离病区近距离护理患者6小时以上,刘玲没有多想,便脱下自己的防护服塞给他,“你先穿我的,我今日查房只须要在里面待两三个小时,把你的防护服换给我”。 同行队员问刘玲,怎么舍得把自己的“护身装备”换给别人,刘玲说:“大家都同在抗疫一线,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那个年轻护士,在我眼里就是弟弟,应当的!”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近日,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党组织收到一封特

6、别的请战书,这是一批“80后”“90后”白衣战士们的请战书。“作为首批医疗队队员,我们已经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目前仍有患者须要治疗,我们请愿接着坚守疫情一线,坚守到最终一名患者出院,请组织批准。”请战书字字恳切,印在名字上的红手印,是这些年轻白衣天使的心声,更是他们必胜的决心。 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2 金银潭医院里的白玉兰开花了,张言说,她有点惦念上海的风景了。“昨天我们病区有7个人出院了,期盼3月底可以回家。”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外科主管护师张言是其次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在武汉的一个多月,感到过无力和恐惊,却在一个又一个治愈出院的病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说,

7、只要接着努力,“春暖花开就在不远的明天等候着”。 回忆起这件事,张言用了“哀痛”两个字。2月9日、10日,在她负责护理的病区,三位重症病人相继离世。“这边还在抢救,那边血氧一下就不好了,根原来不及反应,两条生命就没了。”金银潭医院南二病区20床、22床两位老爷爷是张言接手前就已入住的病人,看着他们的病情一点点加重,最终同一天不治身亡;没想到的是,20床消毒完新收进的病患其次天也“走”了,这让她感到深深的无力和恐惊。 恐惊,是因为刚到病区,对新冠肺炎不了解,没想到病情发展如此凶险;无力,是因为在与病患的接触过程中,剧烈地感受了到他们的“求生欲”,却最终无能为力。 “我还记得帮老爷爷用微信和他们熟

8、悉的外界医生挚友联系的画面,一点点打字告知他们目前的状况,拍下目前的治疗用药和运用的仪器。”虽然心里知道,金银潭医院已经是新冠肺炎治愈率比较高的医疗机构了,但张言说,她特别理解他们希望向外界伸出的橄榄枝能得到回馈的渴求。 有时候,生命的消逝就在一瞬间,甚至来不及好好道别。“我们接手的时候,两位老爷爷基本已经不能自理,平日个人护理、打开水、喂饭都是我们在负责,相处的时间也比较长。你知道,因为疫情防控的缘由,不治的病患遗体会干脆联系送往殡仪馆,家人无法好好送别。”张言的声音里透着沉重,这样的离别,让哀痛逆流成河。 另一种离别,却让张言激昂且期盼,她说这是“浴火重生”。 张言会留意到沈俊毅,是因为在

9、众多病患中,他特别年轻却明显消沉。“他是我们接手的第一批患者,他老婆送他进来的时候,状况不是很好,始终高热39.5度以上,只能强行药物降温。每次看到他皱着眉头郁郁寡欢的样子,我们都暗暗焦急。” 接下去的几周时间里,张言和同事们一有空就会跑到沈俊毅身边,陪他聊闲聊,一起给他加油鼓劲,嘱咐他仔细吃药治疗,激励他一步步脱氧、学会自己调整呼吸频率……“看着他一每天好转,脸上重新出现笑容,渐渐地起先和我们聊他的生活,聊他的工作,聊武汉的美景和美食,希望的种子一点点发芽并强壮着。”那段时间,希望是病房里的奢侈品,无比宝贵。 2月14日,情人节,沈俊毅出院了。这天张言不在岗位上,

10、但她意外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他出院的时候,我正好下夜班不在医院,他特地联系了同事,加了我的微信,向我传达这个喜讯,看着他微信里一字一句报平安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流泪了。”张言说,沈俊毅是她在武汉第一个全程护理治愈出院的病患,虽然没有亲自送他出院有点缺憾,但收到他发来的信息时,自己心里特别激昂,“我们一起聊武大的樱花,户部巷的小吃,他说明年欢迎我们再到武汉,他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去看武汉的美景,吃正宗的武汉小吃。” 一个多月,张言已经习惯了在武汉的工作节奏,在这里除了“防护服重点儿”没什么不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连日来,病死率的下降,治愈率、出院率的提升,让张言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1、做好防护,没什么好怕的!” 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3 “远远看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一行大字,心中不由自主产生一种使命感和骄傲感。在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值得敬重,每一个病人都值得主动救治,每一天都发生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在金银潭医院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和回忆。”已经在武汉奋战40多天的农工党党员、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这样写道。 小年夜晚上,郑永华正在挚友家打算吃饭,饭还没吃上,就接到医院须要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消息,他当即确定“不吃了”,打算动身。 “当时没想什么

12、,在科里,我是主任,职称也最高,临床阅历丰富,应当去武汉,也适合去,这时候没阅历的医生去了也没有用”,回忆起那个小年夜晚上,电话那头的郑永华快人快语。 曾在浙江、上海市区多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工作,临床阅历丰富的郑永华坚决果断地作为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紧急驰援武汉。 到达武汉的其次天下午2点,医疗队就入驻金银潭医院,接管一个一般病房和一个重症病房。 重症病房的患者病情重,基本上都须要呼吸机协助治疗。根据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分组,郑永华和另外16名队员被安排在重症病房。 郑永华坦言,刚听到“重症病房”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身体尽然出现微颤,但是很快就复原了冷静。” 在郑永华

13、眼中,抵达武汉的前两个星期是最困难的。一来就到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金银潭医院,对当地医院医疗常规规章制度等细微环节不熟识,防护物资不足…… 不过,本身是呼吸科医生,平常也接触呼吸道传染疾病,平日就有较强的自身防护意识,加上金银潭医院有界限清楚的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隔离通道,真正进到医院之后,郑永华冷静下来,与队友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主动给危重患者做气管插管、ECMO等操作,尽最大可能、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两个星期以后,在各方努力下,物资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走向了正轨。 每天,郑永华在

14、三层防护下进入隔离病房,细致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症状和病情进展复原状况,仔细记录呼吸机的参数和心电监护仪的各项检测指标。 “现在回头看,这个疾病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像当时想的那么严峻,只要仔细做好个人防护,就能有效避开被感染。大家可以看到上海医疗队没有一个人感染,关键还是预防”,郑永华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没有最终明确,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戴口罩、削减人员流淌是有效防护措施。 令郑永华印象深刻的是,2月15日做交接班工作时,接到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电话,张定宇请他动员临床死亡患者的家属,主动协作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尸检工作。 事实上,截至2月15日,新冠肺炎致死病例已超1500例,但因为尸检

15、缺位,无法明确该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客观规律。 尽管明确知道与亲属沟通、开展尸检工作与中国人死后要保留全尸的习俗不符,困难重重,但郑永华当即就答应张定宇,当晚便联合金银潭医院的两位主任一起劝服了一名逝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我们要感谢家属,那天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郑永华说明,病理很重要,只有尸检才能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的死亡机制,解答许多基础和临床上的困惑,为今后治疗供应帮助,还能订正许多谣言和错误的治疗。 让他激昂的是,在国家公布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尸检结果被写入,指导临床更好地救治病人。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郑永华还惦记着上海的疫情发展,他常常通过微信群与科室同事沟通

16、,将前线的病例探讨会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学习;此外,平日就喜爱有感而发“写点东西”的他还坚持每天写驰援日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难得的经验,我想要把每天的事情记录下来,免得遗忘,等疫情过去,回去翻看,给自己留下一个回忆”,郑永华记录的逆行历程几天后被媒体知晓便每天对公众公开,他说,许多人在关切我们,让更多人看到在武汉的医护人员在做什么事情,有没有困难,有没有好转,跟进去看,相当于传播的窗口,应当有助于消退大家的顾虑,所以始终坚持。 来武汉第四天,当有挚友问起郑永华何时回上海时,他作了一首诗“病毒肆虐暗武汉,孤城遥望金银潭。白衣战士穿银甲,不破病魔终不还。” 经过40多天的抗击新冠病毒斗争,现在

17、全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限制,武汉的新增病人越来越少,出院的越来越多,而且不断的有方舱医院闭舱,定点医院病房关闭。 抵达武汉的第四十二天,郑永华在驰援日记里写道:在外面时间久了,归心似箭是人之常情,终归大多数人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和孩子,虽然每天都能视频,但是无法弥补距离产生的缺憾。然而,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硬仗,目前处于攻坚阶段,越到最终越要谨慎当心,此时此刻必需先放下儿女情长的思想包袱,接着保持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接着发扬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坚决夺取抗击新冠肺炎斗争的全面成功。 郑永华笑着说,回到上海后除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要抓紧复原健

18、身,去游泳,还要去挚友家把小年夜那顿没吃完的饭“补上”,大家都很久没见了。 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4 我们来相识武汉高校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诞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沟通的是山东高校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确定采纳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验,但过程中感到不舒适,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告,刘爷爷最终

19、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暖和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惊慌的心情,刘爷爷很快驾驭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的94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微环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高校,疫情发生后,郭海鹏坚决果断地报名参与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高校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

20、到三个月。 学习“坚守防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事迹心得体会5 2022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气和暖和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当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

21、”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坚决果断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晰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惊慌又激烈,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打算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肯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状况的困难程度,但是当

22、到达目的地后,她发觉,实际状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峻,任务也更为艰难。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决,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毅英勇,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阅历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朝气。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验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

23、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仔细,冲在一线加班加点,相互照看,相互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溢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仔细、英勇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