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音乐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小学音乐专业面试》真题汇编.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小学音乐专业面试真题汇编1简答题(江南博哥)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几幅印度尼西亚的服饰图片,提问学生: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印度尼西亚的服饰一般着上衣和纱笼等,并配有色调一致的披肩和腰带。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佩饰,形成印度尼西亚妇女特有的风格。通过服饰导入课题恰利利、恰利。(二)感受体验1.初次聆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是印度尼西亚的一首民歌,速度是中速,情绪是风趣地。2.再次聆听歌曲,并设问: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描写的是印度尼西亚人民劳动时的场景
2、画面。(三)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1)教师弹琴伴奏,出示发声练习谱例,教师引导学生用“li”进行发声练习。(2)演唱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放松,自然站立,歌唱时口腔打开,声音要自然。(3)带领学生进行2-3次的练习。2.学唱曲谱(1)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轻声哼唱,熟悉旋律。(2)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演唱曲谱,演唱过程中教师指出力度记号“P”的难点。(3)针对力度记号“P”进行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定义:音乐中的强度程度叫做力度,“P”表示弱的力度;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学生演唱曲谱中出现的力度记号的部分,再次巩固。(4)教师播放音频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曲
3、谱。3.朗读歌词教师播放由印尼语演唱的恰利利、恰利,并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提问学生: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印度尼西亚的歌曲,应当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师生共同总结:因为他们劳动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应该用圆润流畅的感觉演唱歌曲。4.学生完整地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四)巩固提高教师向学生介绍印度尼西亚人民在演唱时会加入一些舞蹈动作,教师播放舞蹈视频,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印度尼西亚的基本舞步,随后跟随音乐一起舞蹈,感受欢快的音乐氛围。(五)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恰利利、恰利,领略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习了强弱的力度关系。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到世界民族音乐的特点,发扬优秀文化。请同学
4、们课后收集其他民歌作品,并学习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下节课请同学展示。【板书设计】略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创设情境:同学们,春天到了,小草偷偷探出了脑袋,花儿也悄悄含苞绽放,让我们在这生机勃勃的日子里开展一次春游活动吧!去感受春的美好,去领略春的魅力,一起来一场奇妙的春之旅,伴着这支歌跳起来吧!顺势引入课题旅行之歌。(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旅行之歌舞蹈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说一说:旅行中都看到了哪些画面?旅行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抢答。(蓝天白云、小鸟人群;心情愉悦)教师总结:我们在视频中看到了蔚蓝天空、茫茫大地、枝头
5、小鸟和欢乐人群;旅行的心情是无比愉悦、无限快乐的。2.再次播放旅行之歌的舞蹈视频,并提问:视频中的舞蹈动作有哪些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自由)教师总结:视频中的舞蹈动作都比较舒展、自由,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三)学跳舞蹈1.师生共同进行拉伸练习教师与学生相对而站,为学生做镜面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头部运动、压腰、踢腿等基本动作的练习,充分热身,防止拉伤。2.教师进行多面动作示范,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概念。教师播放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正面、侧面等多角度示范,引导学生观看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由律动。3.教师分步讲解动作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动作一:胸前叠臂(两脚踏步位-双手交叉拍肩膀)动作二:单手遮额头作瞭
6、望4.在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之后,引导学生两两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予以指正。(如身体重心要稳,表情自然,动作放松)5.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律动,并为学生讲解音乐中的附点节奏,先带领学生口念节拍,手打节奏,再带领学生练习在附点节奏处停下进行拍手,最后带入音乐练习。6.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完整表演。(四)巩固提高1.教师组织集体舞表演,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小组,并展示舞蹈队形,蓝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2.教师引导学生按出示队形进行舞蹈。3.学生跟随音乐完整地表演歌曲。(五)小结作业1.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太阳公公已经落山了,美好的
7、旅途也即将结束了,让我们在这落日余晖中再次跳起旅行之歌,为我们短暂的旅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2.作业:根据歌曲中描绘的景象,画出一幅旅行美景图!【板书设计】略3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教师演唱春天的芭蕾,“随着脚步起舞纷飞,跳一曲春天的芭蕾,天使般的容颜最美,尽情绽放春天无悔”,询问学生聆听完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描绘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那么想想在这么美的景色下,如果用管弦乐曲演奏出来该是怎样的感觉呢?引入课题春之歌(二)感受体验1.初听作品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音频,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是小快板,情绪
8、优雅,展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风光。2.复听作品教师再次多媒体播放乐曲音频,并提问:乐曲的形式是什么?由几个部分组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讲解:这是一首管弦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描绘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门德尔松一生共创作了四十九首无词歌,“无词歌”中最为著名的曲子,不仅用于钢琴独奏,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独奏曲而广为流传,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首被冠以春之歌标题的无词歌具有流水般轻柔的浪漫旋律,使听众沉醉于快乐的气氛中。曲式虽单纯,但十分巧妙地
9、应用了装饰音,从而利用钢琴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们不得不对门德尔松的天才发出赞叹。在伴奏与踏板的关系中,也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三)分段赏析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音频,并提问:第一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第一部分的旋律清新、流畅,能够使人体会到春意盎然的意境,感受到春天带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2.聆听乐曲第二部分音频,引导学生四人为一小组,五分钟时间讨论:这一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第二部分是从第一部分主题发展而来,旋律优美、清新,仿佛在为人们讲述着春天的美景,听着旋律,我们仿佛漫步在春的海洋里。3.聆听乐曲第三部分音频,并提问:这一部
10、分的特点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进入第三部分后,是前面两个主题再现,经过模进,在力度上越来越弱,尾奏中,还加了许多装饰音。模进也称移位,这一手法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高度都不相同,第三部分中出现的是下行模进。最后,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4.通过分段聆听,学生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对第三部分旋律进行哼唱。(1)在哼唱之前,讲解四二拍的指挥图示,引导学生掌握四二拍强弱的规律。(2)通过哼唱发现学生附点的节奏和升fa音准有待加强,教师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并加以大调音
11、阶的反复练习,学生再次完整哼唱体会下行模进的感觉。(3)学生哼唱旋律时,教师引导学生描绘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在哼唱中联想画面,提高学习兴趣。5.播放牧歌春之歌,体会其节奏、节拍、力度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牧歌为四四拍,速度稍慢,节奏起伏平稳为小提琴独奏曲,力度为强弱次强弱。而春之歌为四二拍管弦乐曲,速度为小快板,旋律清新、流畅,第三段中出现的是下行模进,最后,乐曲在安详的气氛中结束,这种弱处理手法,给人以余音缭绕的感觉,充满了诗情画意。两首歌曲都表现了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色。(四)巩固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旋律进行舞蹈创编。1.教师边哼唱边做舞蹈动作对学生进行一定示范;2.将学生分为
12、四人一小组,五分钟的时间对歌曲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3.创编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4.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一小组。(五)小结作业小结:欣赏管弦乐曲春之歌,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体验流水般的旋律带来的春天气息,想象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情景,通过听辨、哼唱旋律的活动,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关于春天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下节课相互交流。【板书设计】略4简答题1.题目:六年级小黄鹂鸟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 分钟;(2)教学过程中体现弹唱环节;(3)教师指挥进行合唱;
13、(4)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温故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蒙古歌曲银杯,进行长调和短调特征的复习。顺势引出本课课题。二、新课教学(一)感受情绪,理解歌词1.学生完整聆听范唱,教师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进一步激发学生理解蒙古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学唱歌曲高音旋律声部1.听辨旋律游戏(游戏规则:老师将歌曲高音旋律声部以两小节为单位,制作成旋律卡片,并标上序号,不按顺序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听老师唱曲谱,按歌曲的旋律排列出正确的顺序。)2.组成歌曲,视唱旋律。请学生到黑板上按照刚刚的听辨顺序来排列卡片,并依次视唱旋律卡片,直到
14、组成完整的歌曲并及时纠正视唱时出现的错误。3.跟钢琴完整演唱曲谱,注意音准和声音的连贯。4.填词演唱,处理歌曲。5.再听范唱,并小声跟唱。(三)二声部合唱1.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女同学演唱高声部,男同学演唱低声部。2.教师示范演唱低声部,并设问:这两个声部是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的?(轮唱形式)3.教师带领低声部演唱。(视情况带唱2-3遍)4.教师指挥合唱。5.处理合唱中出现的难点:歌曲的整体情绪是轻快、活泼、赞颂地,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而且速度要稳定。6.教师指挥完整演唱并进行互评与自评。(高声部来评价一下低声部的演唱,哪些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进?低声部的同学也来评一评。也可以评价
15、自己的声部演唱的如何?)7.激发表演欲望,完整演唱歌曲。三、拓展延伸(一)讲解五声调式相关知识。1.学生找一找歌曲由哪几个音组成?(1 2 3 5 6 )2.1 2356分别叫做宫、商、角、徵、羽。(二)分析小黄鹂鸟的调式。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之后进行点评和总结: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优美动听,如今的蒙古人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现代音乐的元素与传统民歌融合在一起,创作出很多极具蒙古族风格又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继续收集更多的蒙古族歌曲,我们有机会再一起来分享!五、板书设计:略5简答题1.题目:小学喜洋洋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
16、求:(1)试讲约10分钟;(2)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3)教师范唱主题旋律;(4)有作品欣赏环节。参考解析:一、情景导入马上就要过年了,届时全国人民都洋溢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说出过年期间经常听到的音乐作品,如春节序曲步步高,从而引出喜洋洋。二、新课教授1、作者介绍喜洋洋是享有“中国弓弦乐之圣手”美誉的刘明源先生于1958年创作的作品,问世以来,可以说是风靡全国,深受听众的普遍欢迎,被认为是刘明源创作的曲目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2、作品感知教师播放民乐合奏喜洋洋,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出怎样的画面?(乐曲情绪是“欢快地”,描绘出一幅欢天喜地的画面。)3、旋律学习教师分别范唱两段
17、旋律,学生划拍并小声跟唱。注意:两个乐段的情绪、速度对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旋律演唱。4、欣赏探究教师再次播放民乐合奏喜洋洋,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分为几段?是什么结构?(乐曲分为三段,是 ABA的结构)。谱例所示旋律分别是第几段?(旋律是A乐段,旋律是B乐段。)教师讲解AB两段素材乐曲中都出现了哪些乐器?(笛子、笙、二胡、板胡、扬琴、琵琶、木鱼、阮等)。以此加深学生对民乐合奏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三、拓展练习鼓励学生为主题旋律进行打击乐创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课前发放打击乐器有:碰铃、双响筒、铃鼓。四、巩固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民乐合奏喜洋洋,了解了可以从作者、作品情绪、
18、曲式结构、配器等方面进行欣赏。五、板书设计:略6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平时都做过什么手工呢?学生自由回答。(叠纸鹤;叠小船)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手工制作还是挺丰富的。老师想给大家说,老师小时候也会像你们一样在课下做一些手工,但是老师是帮家里人编花篮。当时还唱着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大家想学习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歌曲,一起来学习歌曲编花篮。顺势引入课题编花篮。(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频,并提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活泼地;速度为中速。2.复听歌曲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频,
19、并提问:歌曲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描绘了河南人民编花篮的喜悦场景。(三)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1)教师弹琴伴奏,出示发声练习谱例,教师引导学生用“a”进行发声练习。(2)演唱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身体放松,自然站立,歌唱时口腔打开,声音要自然连贯。(3)带领学生进行2-3次的练习。2.学唱曲谱(1)教师范唱歌曲,请学生轻声哼唱,熟悉旋律。(2)教师弹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演唱曲谱,演唱过程中教师指出倚音的难点。(3)针对倚音进行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定义:倚音,倚音是乐器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
20、力。;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自行反复练习;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学生演唱曲谱中出现的倚音部分,再次巩固。(4)教师播放音频伴奏,带领学生完整演唱曲谱。3.填词演唱(1)教师带领学生用河南方言读一读歌词,了解河南方言的特点,体会河南人讲话铿锵有力、吐字清晰的特点。(2)将歌词填入旋律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发现特色乐句。河南方言念“编”的时候,声音是上扬。(3)完整演唱歌曲,并提问:歌曲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编花篮表现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了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山采摘牡丹花的喜悦心情。4.学生跟着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巩固
21、提高欣赏河南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河南民歌以及戏曲的特点。教师总结:河南地区音乐相当丰富,除了我们了解的民歌、戏曲,还有具有地方特点的舞蹈、器乐曲等,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主动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音乐以及类型。(五)小结作业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河南民歌编花篮,掌握了“倚音”的演唱,感受到河南民歌的特点,认识到河南方言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多聆听民族音乐,更加有对中国民间艺术了解的欲望及能够感受民歌的魅力,认识多元音乐文化。2.作业:课后聆听歌曲卖扁食,继续感受河南方言为歌曲增添的魅力,下节课分享感受。【板书设计】略7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采用图片方式导
22、入,并提问:图片中都呈现了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树叶刚刚发芽,有美丽的小杜鹃。这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音乐故事呢?顺势揭示课题杜鹃圆舞曲。(二)初步感知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轻快活泼,抒情优美。(三)深入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乐曲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可以划分两个乐段。模仿杜鹃叫声的音调和轻松的节奏,营造了温和迷人的气氛;杜鹃主题之后出现的第主题旋律,连贯而流畅,具有明显的歌唱性,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2.教师带领学生哼唱旋律,提问学生:乐曲的节拍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23、教师总结:两段主题音乐均是3/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有明显的圆舞曲特征。对于圆舞曲,大家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原是奥地利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3.教师引导学生以右手拍桌,左手拍腿的形式感受乐曲的强弱规律。4.全班完整聆听并哼唱乐曲。(四)巩固提高教师播放圆舞曲春之声,引导学生思考:两首乐曲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两首乐曲均是3/4拍的圆舞曲体裁。春之声与其他圆舞曲不同,原
24、为声乐作品,后由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改编为管弦乐曲。简短热烈的引子之后出现了华丽优美的基本主题,明快活泼的上行乐句与模仿鸟鸣的倚音式音调交相辉映,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洋溢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杜鹃圆舞曲,感受到了活泼优美的乐曲带来的春天气息,掌握了3/4拍的强弱规律特点,了解了圆舞曲的音乐风格特点。让我们再次哼唱乐曲主题,做春天里的小杜鹃吧!课后作业:绘制一幅小杜鹃的画像,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8简答题1.题目:小学男儿当自强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在10分钟之内完成;(2)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示范演唱歌曲;(3)体现音乐活动环节;(
25、4)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参考解析:一、歌曲导入教师播放武术展示小视频,并跟随音乐伴奏演唱中国功夫。观赏完后询问学生,看完视频后有怎样的感受?二、新课教授1、初听歌曲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速度?(稍慢)2、复听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聆听;3、朗读歌词在教师带领下,配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4、节奏学习结合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的动作,读出节奏。5、学唱旋律6、完整演唱教师为学生用钢琴弹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三、音乐活动教师为学生循环播放歌曲,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演绎歌曲?教师提示可加入简单的武术动作或者加入“吼”“哈”等语气词,来展现中华儿女的武术精神。学生自由成组进行练
26、习并展示,通过师生评价的方式,评选出“中华之光”。四、小结作业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回家后将今天所学的歌曲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家长。五、板书设计:略9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教师播放一段生日快乐歌音乐片段,师生共同聆听,并提问:这段音乐名字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抢答。(生日快乐歌;生日祝福)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名字是生日快乐歌,表达的了满满的生日祝福。生活中我们会收到很多祝福,比如生日、节日、纪念日等等,都传递着爱和美好的祝愿。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部小提琴独奏曲,一起来感受音乐中流淌的美好情感吧。顺势引入课题爱的祝愿。(二)初
27、步感知1.教师初次播放作品,并提问:速度是怎样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不快不慢;美好)教师总结:作品速度是中速稍慢的,音乐速度术语标记为小行板,带给我们恬静优美、意蕴绵长的感受。一方面是作品本身动人的旋律,另一方面是由于小提琴本身的音色柔美,接近人声,演奏出的旋律带给人细腻的情感体验。2.教师为学生介绍作品:爱的祝愿又译情人的问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本曲不仅是作者爱德华埃尔加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名篇。本曲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轻松而典雅,是极适用于舞会和沙龙等场合的音乐。(三)深入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思考:在旋律中有哪些装饰性记号?学生自由回答。
28、(倚音)教师总结:记写在旋律音斜上方的倚音,演奏时快速向主要音划过去,加入装饰音丰富音乐效果。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体会倚音效果,在聆听时画旋律线,并思考:作品一共分为几个部分?旋律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三部分;不断起伏)教师总结:作品分为三个部分,旋律起伏较大,但小提琴本身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演奏出的音乐也会是连贯的。3.教师引导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分别播放三个部分的音乐,并讨论:三个部分各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播放完毕后,教师引导进行自由回答。(第一部分柔美、第二部分更深情、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柔美的旋律相似)教师讲解:第一部分主题为E大调,4/4拍子,小提琴在高音区奏
29、出柔美的旋律,恰似的绵绵的祝福之语;第二部分主题转为G大调,柔美的曲调更加深情,也仿佛透露一丝忧郁含蓄;第三部分在经过带有泛音色彩的华丽过门后,又再次出现第一部分的旋律,经过带有复杂情绪的尾声,全曲在第一部分主题的变奏形式下逐渐减弱而终了,仿佛浓烈祝福之语不断,逐渐变为喃喃私语,继续着祝愿和深情。4.教师完整播放作品,学生跟随音频轻声哼唱,并思考:谱例中的旋律部分一共出现几次?是相同还是相似?学生自由回答。(两次;相似)教师鼓励并总结:同学们聆听得都很仔细,谱例中的音乐分别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出现两次,在第三部分出现时略微发生变化,加入了尾声,补充了作品,提升了情感抒发。(四)巩固提高教师完整
30、播放作品,并以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10分钟时间跟随旋律自由进行体态律动,从律动中感受作品意境。随后进行小组展示,教师鼓励并总结:爱的祝愿这部作品饱含深情,在聆听过程中不自觉令人人心生温暖的感受,同学们的律动幅度都较小,在第三部分,有些小组与第一部分动作相同,有些小组加入了一些互动的动作,同学们都表现出了音乐的温柔。(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教师呼吁学生音乐可以传递情感,在音乐中尽情去畅想和感受。作业:搜集作者其他优秀作品,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略10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表演歌曲浏阳河,并提问: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听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
31、是湖南民歌浏阳河,表达了对浏阳河的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也是一首湖南地区的民歌。顺势引入课题火车向着韶山跑。(二)初步感知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火车向着韶山跑,并提问:“乐曲由薄兰谷、程金元共同创作,它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呢?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速度适中,风格明朗,通过模仿自然的声音,将火车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它的演奏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自主介绍木管五重奏。教师总结:木管五重奏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五种管乐器在一起合奏的音乐表现形式,五件乐器的材质、形制都各不相同。(三)探究学习1.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提问: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段?学生自由回答。教师
32、总结:可以分为三段。2.教师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引导学生边用肢体进行律动边思考:这部分音乐使用了哪些乐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大管和单簧管。音乐在大管奏出的跳跃性低音和单簧管奏出的快速固定音型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神气,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开朗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3.教师再次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第一部分主题旋律。4.教师播放第二部分乐曲,并提问:第二部分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第二部分旋律抒情,表现了少年儿童在火车上欢声笑语的情景。5.教师再次播放第二部分乐曲,请学生再次感受音乐形象。6.教师播放第三部分乐曲,并提问:第三部分重复
33、了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的旋律?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部分,乐曲回到主题部分,在列车的“隆隆”声中结束了全曲。7.完整聆听音乐,当听到第一部分旋律时用“la”轻声哼唱。(四)巩固提高教师播放歌曲版火车向着韶山跑,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创编表演,限时10分钟。学生自由分组排练,而后进行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通过大家的舞蹈表演,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丰富的创造力以及对于这首作品的理解。(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习了火车向着韶山跑,感受到了乐曲蕴含的丰富情感,希望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木管五重奏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板书设计】略11简答题参考
34、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并提问:聆听歌曲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我们都因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血脉相连的情感将中华儿女紧密连接在一起,激励着我们勇于拼搏、奋发向上。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中,“龙”作为至高无上的象征,一直被中国人崇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我国民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李民雄所创作的管弦乐曲龙腾虎跃。(二)初步感知1.初听乐曲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乐曲音频,提问学生: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简介作曲家、作品:李民雄,浙江嵊州人,是我国当代优秀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鼓演奏家。龙腾虎跃由引
35、子、三个部分和尾声组成,是一首诠释中国民乐艺术精髓的敲击协奏曲。曾获20世纪最受乐迷欢迎的中国音乐作品,被编入“世纪中国音乐名曲选”中。2.复听乐曲教师再次播放乐曲音频,提问学生:能够听到哪些乐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吹管乐器有苼、竹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大鼓、堂鼓、排鼓等。作品如此振奋激昂,主要是运用密集的鼓点来烘托情绪。(三)分段赏析1.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学生聆听乐曲,熟悉旋律,提问学生:这部分出现了一段悠扬的主题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举手回答。(唢呐)教师总结:唢呐是我国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在它吹奏出优美的旋律后,主题再次出现,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主
36、题一与主题二的旋律,感受情绪的不同。(1)教师鼓励学生分组编创短小的节奏,拍手为主题一旋律伴奏。由于乐曲速度较快,节奏型不宜过于密集。例:2/4 X X|X X|X X|X X|3/4 X 0 X|X 0 X|(2)教师弹琴,带领学生哼唱主题二旋律。2.聆听乐曲第二部分教师提问:这部分是鼓的独奏,也是鼓的多种奏法的体现,密集的鼓点使得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情绪更加激昂)教师总结:这部分加入了棒子等乐器的伴奏,使得乐声更加激昂,迸发出更加饱满的激情与生命力。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小军鼓,带领学生在鼓的不同位置击打节奏型:2/4 X X X|X 0|XX XX|X 0|,敲击鼓棒、
37、鼓边、鼓心,并运用不同的速度与力度,感受鼓的不同演奏方式。3.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提问学生:这部分的旋律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是第一部分旋律的再现。4.完整聆听全曲,提问学生:作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首乐曲表达了人们欢天喜地的庆祝祖国一派繁荣的美好景象,感受到作品传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日益强盛的美好愿景。(四)巩固提高欣赏民乐合奏丰收锣鼓,带领学生深入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教师讲解作品: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管弦乐曲,乐曲借鉴中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中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
38、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喜爱民族音乐。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欣赏自己喜爱的民乐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12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在开始课程之前,让我们先做一个模仿节奏的游戏怎么样?教师引导学生敲击与本节课有关的节奏,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强弱变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顺势引入课题大河之舞。(二)初步感知1.教师多媒体播放音频,并提问:大家可以听出这是什么声音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是踢踏舞步发出的声音。2.教师多媒体播放踢踏舞视频,并进行讲解:刚刚音频里的声音是穿着一双鞋底镶有铁片的舞鞋跳舞发
39、出的。这种舞蹈叫做踢踏舞,源于18世纪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游戏,后来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19世纪时,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三)深入欣赏1.教师多媒体播放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的视频,并提问:舞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爱尔兰踢踏舞台规模较庞大,舞步整齐,队形变换一致,舞者面部表情严肃,体现了爱尔兰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大河之舞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戏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踢踏舞为主,营造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欣赏过程中,给你带来巨大震撼力的是音乐旋律还是舞蹈演员踏出的节奏?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好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
40、音乐的基础。2.体验踢踏舞(1)学唱大河之舞的主旋律教师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的主旋律音频,并提问: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音乐热情奔放,主奏乐器是小提琴。教师弹奏大河之舞的主旋律,指导学生用“啊”进行哼唱,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2)分析大河之舞的音乐教师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的视频,并提问: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对应的舞步一样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出现了6次,每一次舞蹈演员都会踏出不同的舞步,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3)诠释主旋律教师弹奏主旋律,指导学生分别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示重音,而后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表现主旋律,每个小组敲击两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3.教师完整
41、弹奏舞曲,指导学生跟随音乐完整敲击演奏。(四)拓展延伸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音乐小组创编节奏,限时10分钟,随后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表演。2.小组展示完毕后,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进行总结。(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一同体验了爱尔兰踢踏舞,感受到了踢踏舞的热情与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外国优秀艺术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课后作业:大河之舞中还蕴含了许多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汲取了歌剧、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古典芭蕾、现代舞等的精华,课后可以进行搜集查阅,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交流、分享。【板书设计】略13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视频,并讲解: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陕西
42、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提起陕西地区,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陕西美景,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陕西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黄土高坡、窑洞、古都长安等等,陕西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看看陕西的美景吧。顺势引入课题新春秧歌闹起来。(二)初步感知1.完整的播放全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节拍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4拍)教师带领学生以强拍拍腿、弱拍拍手的方式复习2/4拍的强弱规律。2.再次完整的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欢快)教师总结:歌曲表现了新春佳节,人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情绪是
43、喜悦活泼地。(三)学唱歌曲1.发声练习教师采用趣味发声练习,并带领学生练习衬词等发音,感受陕西歌曲特色的演唱方式,并提醒学生采用正确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轻声跟唱,教师发现学生在波音记号出演唱不准确,引导学生认识波音的记号形态,并为学生讲解:波音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再回到主要音上。随后带领学生慢练再逐渐加快。练习掌握较好后带入旋律完整演唱。3.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并提问:歌曲中的歌词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哎嗨呀嗨;节日的喜悦)教师总结:“哎嗨呀嗨”在歌词中无实际意义,名为衬词,是为了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歌词中描绘了瑞
44、雪飘飘、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好一派节日的喜庆场面,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共同喜迎春节,表达了人们对于对节日的欢庆、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演唱时同学们要有饱满的精神、欢乐的情绪。4.教师弹琴,带领学生加入歌词演唱,并练习在波音记号处加入晃头的动作。5.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加入动作欢快地完整演唱歌曲。(四)巩固提高1.跟随视频学习秧歌的基本舞步。5分钟的时间,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表演。2.练习结束后,邀请小组上台展示,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五)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我们通过了解一首反映春节题材的乐曲,感受了陕北春节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气氛;通过同学们自己敲、唱、跳来表现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亲身体验了
45、陕北春节的热闹、欢腾;通过进行节日欢歌大比拼,同学们对节日里的歌曲有了更广泛地了解。由此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欢快的节日更少不了音乐的陪伴。课后搜集有关于陕西地区的其他民歌,下节课进行展示。【板书设计】略14简答题参考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上课伊始,提问学生:大家平日里有划过船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继续追问:同学们还记得划船的动作吗?教师和学生一起随音乐做划船的动作,顺势引出课题划船歌。(二)初步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请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是中速、抒情地。再次聆听歌曲,并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请各位同学在纸上画下来。学生自由回答,并开始跟着旋律绘画。教师总结:旋律线条起伏荡漾,就像是湖面上的波光一样。(三)深入学习1.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划船歌,学生跟琴轻声哼唱乐谱,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呼吸的变化:在演唱过程中,像闻花一样把一口气吸到底。每一句话要唱完整,中间不能有停顿。2.教师指导学生视唱乐谱,针对大跳音程进行讲解:大跳音程指四度及四度以上的音程,演唱时要注意音准。随后,带领学生用“搭桥”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练习,3-5-1-3,多次构唱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3.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