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建议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联盟名称1二、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现状和战略需求1(一)行业现状11. 背景12. 现状23. 存在问题3(二)战略需求5(三)发展机遇7(四)子联盟成立的意义和重要性8三、子联盟成员单位10四、子联盟的主要任务和研究规划10(一)子联盟的主要任务10(二)子联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111开展人-机-环境一体化和人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带动智能辅具产业技术发展112开展功能补充类辅具研发,带动我国普惠型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123开展康复辅具特性材料与专用设备研究,提升行业原始创新能力134开展康复神经训导理论研究和人机交互技术成果应用,推动行业康复医疗训练技术迈上新台
2、阶135开展康复辅具标准化技术研究,建立我国康复辅具的技术壁垒14(三)子联盟技术创新的战略研究重点151优先发展的康复辅具技术标准研究152优先发展的康复辅具关键技术研究163优先发展的康复辅具检测技术研究194优先发展的临床应用研究215优先发展的重大项目23五、子联盟的运行机制26(一)理事委员会27(二)专家委员会28(三)子联盟秘书处29(四)子联盟各职位人选初定30“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王喜太一、联盟名称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子联盟”)二、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现状和战略需求(一)行业现状1. 背景康复辅具全称为康复辅助器具,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ISO
3、-9999:1992)给出的定义,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康复辅具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从学科上看,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康复工程范畴,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在此基础上研究服务于各种康复目的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仪器、设备和装置,研究内容涵盖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工效学、仿生学、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材料学等领域,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新兴交叉学科。康复辅具必须针对残障人需求及身体特点的个体性,运用工程技术和产品,因人而异地进行辅具产品研发和配置。从应用上看,康复辅具是帮助身
4、体功能障碍者,特别是身体功能性衰退者回归社会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某些身体功能障碍,配置辅具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在国际上,康复辅具产品被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市场上仅能见到约1/5左右。辅助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个体性。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特征不同,康复目标不同,则会要求不同的康复产品,有些可以对市场产品进行改装,有些则必须定做。表1 康复辅具分类表:序号主 类“次类、支类”数目1用于个人医疗的辅助器具16个次类,60个支类2技能训练辅助器具11个次类,56个支类3矫形器和假肢11个次类,82个支类4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18个次类
5、,123个支类5个人移动辅助器具14个次类,83个支类6家务辅助器具5个次类,46个支类7家庭和其他场所使用的家具及其适配件12个次类,68个支类8通讯、信息和讯号辅助器具17个次类,116个支类9产品和物品管理辅助器具15个次类,66个支类10用于环境改善的辅助器具和设备,工具和机器5个次类,21个支类11休闲娱乐辅助器具11个次类,20个支类2. 现状纵观各国辅助器具的发展历史,辅助器具的研究开发均从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辅助器具的研究、生产开始,我国也不例外。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辅助器具领域已形成产业,制定和发布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研
6、究的相关课题,包括假肢接受腔CAD/CAM系统、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足底矫形器CAD/CAM系统、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康复辅具产业,包括辅助技术服务业,正在全世界范围悄然兴起。从个体和无障碍环境两个方面出发,研制和开发的康复辅具产品通过辅助技术服务门诊的方式被推荐到用户手中。个体性康复辅具的研制开发、公共环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以及辅助技术服务三者的结合,形成了辅助技术工业的发展模式。这些特殊界面/接口装置,再加上无障碍设施,已构成了身体功能障碍者回归社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辅具框架体系。随着对康复辅具及其技术的深入研究,将会出现大量高新技术产品来满足功能障
7、碍者日益增长的需求。3. 存在问题根据最新ISO-9999标准,残障人康复辅具分为十一大类,在我国,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仅是其中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产业有所发展并已初具规模,与康复辅具涵盖的十一大类产品相比,我国康复辅具产业仍存在很大的空白。我国的康复辅具产品无论是从品种数量上还是从科技含量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总体水平大体落后30年。除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因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运行机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究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制约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1)产品科技含量总体较低总体来看,康复辅具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主
8、要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有些甚至只是简单的仿造,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辅具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缺乏持续的经费支持渠道康复辅具领域的科研项目立项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科技支持的行业分类上,康复辅具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导致科研项目没有申报途径。近几年通过多方努力而取得的一些科研项目,都是按特别专项立项的,尚未开辟出一条常规的科研立项途径。(3)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我国许多重点工科院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完全有能力完成康复辅具领域高水平产品的研发任务。但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并实现产业化,需要经过十分重要的中间试验环节,而用于中
9、试的投入一般是研发费用的810倍,高校和一般科研单位不具备中试的能力和条件,中小企业多重视短期效应,也没有能力进行风险投资,承担中试任务,因此造成许多科研成果滞留在研发单位,从而制约了成果向产品的转化。(4)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康复辅具装备的独立制造能力不足,中档及以上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垄断,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阶段性差距,加工技术水平整体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我国康复辅具生产装配的专用设备目前大部分依靠进口,自主研发的打磨机、专用成型真空机、热塑板材成型平板加热器等设备虽已投入生产,但是产量低、质量不稳定,尚未形成系列化。(5)康复辅具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尚未
10、形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生产康复辅具产品的企业分属不同部门多头分散管理,更多的小型企业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单位。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康复辅具产品的企业有500多家,除少数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国营假肢生产企业外,多数是集体和个体经营的小型企业。由于尚未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没有国家或集团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很难进行转化,导致了中国康复辅具产品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6)康复辅具创新型人才匮乏康复辅具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新兴交叉学科。多年来,我国只有民政系统下属的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每年培养大约30个假肢矫形器
11、专业的中专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极度匮乏。近年来,虽然很多大学相继开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有的大学开办了假肢专业,但由于专业设立时间晚,受师资力量、实践场地等所限,此领域培养出的高水平技术人才非常匮乏。(二)战略需求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跨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行列,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我国老年人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约有2700万人,半身不遂的约有70万人,82万老年性痴呆病人中约有24万人长期卧床。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巨大的人口基数将使残疾人和
12、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十年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康复辅具事业,服务身体功能障碍者,是社会进步以及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正逐步形成4+2的家庭模式,一对夫妇需要承担4位老人的养老义务。在很多国家,一般采取社会服务的集中养老模式,而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所限,社会集中养老服务又很难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发展康复辅具技术,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减轻家庭护理的负担,将是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护理的发展趋势。另外,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也会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适用于社会集中养老康复辅具产品的出现,也将改善社会养老的条件
13、,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使集中养老成为一种家庭和护理人员双方都可接受的方式,必将会推动我国集中养老事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发展康复辅具产业是残障人、老年人社会供养的技术基础,是推动社会集中养老理念发展的技术保证,是我国未来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的新支点。我国康复辅具产业总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30年,市场上能见到的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公司所垄断,还有很多国外的高端产品根本就不销往中国,只有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康复辅具民族产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使我国的康复辅具科技水平实现一个跨越式的突破和发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另外,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康复辅具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提升我国康复辅具产业的技术
14、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康复辅具民族产业,也是惠及我国广大残障者实际利益的需要。我国的工业科技与民生科技的经费比例从“十五期间”的7:3调整到了“十一五”期间的5:5,将来国家对民生科技的重视程度还会进一步加大。总之,我国有人口众多的残障者,康复辅具产业必将面临着巨大的刚性需求,作为民族工业的一份子,发展我国的康复辅具民族产业不仅是基本民生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民族工业的必然需要。(三)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政策法规为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特别是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发展残疾人事业:2007年3月30日我国政府签署了残疾人权利公约;根据国
15、家“十一五“规划和“两个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到2015年我国康复事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国务院第375号令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施行。该条例是我国现行因工伤害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加强,这意味着,人们因工伤害将获得保障行为的医疗救治(包括康复辅助器具的配置和经济补偿);200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部署;最重要的是,轮椅、假肢等常规康复辅具,有望纳入我国医保范围。一旦康复辅具成功被纳入医保范围内,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低成本、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制作简单的小型康复辅具需求量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从而出现“供不应求”的供需
16、矛盾。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扩大了康复辅具的需求,为康复辅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此外,民政部负有管理残障者、老年人、伤残军人等康复事业的政府职能,推进这一社会福利事业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广泛理解和支持。民政部的领导多次强调指出:“康复辅具面对的是特殊群体,从事的是特殊服务。”“整个行业正在做大做强,不断开拓前进。行业要搞集团化,生产要搞规模化。”(四)子联盟成立的意义和重要性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是落实规划纲要中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第8项人口与健康领域中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部分和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见第49条和第51条)康复项目的具体措施;是整合康复辅具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资源,
17、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康复辅具领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民生科技发展,提升该领域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我国大量残障群体社会服务问题,实现2015年我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康复辅具产业存在着生产研发企业少而小,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不足,科技含量低的现状,难以满足我国数量巨大的残障者和老年人实际需求。行业起步晚,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则是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我国康复辅具研究起步于1979年民政部成立的假肢研究所,在这30年中,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一直作为康复辅具研究的重点,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
18、些科研成果,但是,单一的假肢、矫形器研究与11大类上万种康复辅具产品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第二,世界上康复辅具产业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已将康复辅具列入了保险支付或者国家支付层面,得到了国家财政、公司财团、社会团体、福利机构的重视和支持。而在我国,除工伤保险、伤残军人等群体可以得到辅具配置补偿外,其他人得不到医保的支持。康复辅具消费的萎缩最终导致了研发投入的匮乏。第三,我国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康复辅具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展了康复辅具研究工作,但是由于学校和科研机构在产品产业化、市场化方面缺少必要的支撑条件,造成很多科研成果滞留在研究单位,难以实际满足广大老年人和残
19、障者的需求。子联盟由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的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和临床应用单位共同组成,其成立的主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联盟的形式,加快解决康复辅具行业这些现实问题的进程。本联盟的各单位间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盟协议,形成一个兼顾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合作组织。子联盟将多方筹集资金,围绕行业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临床试验、产业化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行业技术标准,最终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子联盟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为我国康复辅具产业和残障人、老年人事业发展献策献力。同时,子联盟也将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
20、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建立我国康复辅具行业的产品准入制度,建立我国的康复辅具技术壁垒,提升康复辅具产品质量,从而全面保障残障群体的根本利益。最后,通过子联盟间人才流动和联合培养,将为本行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三、子联盟成员单位成员类别序号子联盟参与单位代表专业领域研究单位1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王喜太依托单位2中科院自动化所原 魁智能控制技术企业单位3北京精博现代假肢矫形器技术有限公司蔡大伟假肢/矫形器4浙江千禧工贸有限公司姚湘江轮椅制造5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刘泽华康复器材6唐山亨利车料有限公司王 枫金属材料大学7清华大学季林红假肢技术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
21、波生物力学9上海交通大学蓝 宁功能性电刺激10浙江大学杨灿军康复训练11河北工业大学杨 鹏康复辅具设备12华中科技大学王永骥智能控制1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戴振东康复机器人14北方工业大学王景中老年人助视辅具*用户15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张晓玉辅具临床验证16河北省优抚医院陈冀英老年护理17同仁医院王宁利眼科18宣武医院康复科王茂斌康复医学协会19中国康复辅具协会蔡卫义行业动态*用户:包括康复中心、荣军医院、养老院等集中供养机构中的临床验证使用用户。四、子联盟的主要任务和研究规划(一)子联盟的主要任务康复辅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诚实、平等、信用、互利”为前提,通过科研院所、大学、企
22、业、临床应用单位间的互补性合作,构建技术创新链和企业产业价值链紧密结合的康复辅具产业科技价值链,占领“技术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两个制高点。主要任务为:1. 在康复辅具的基础性研究、新产品研发、临床验证和质量监督检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产品的应用示范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统筹策划,统一部署;2. 突显联盟成员单位在康复辅具产业群体中的主体地位,使成员单位在保持个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共性优势,最终成为利益共同体。同时为企业家、科研人员和产业利益相关者搭建一个增进了解、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发展的平台;3. 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康复辅具科研与应用推广优惠政策和资金;4. 多方筹措资金,设立联盟
23、技术创新基金,支持联盟成员单位进行基础性创新研究和有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5. 联合培养康复辅具各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各类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二)子联盟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1开展人-机-环境一体化和人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带动智能辅具产业技术发展康复辅具的本质是人、机械结构、环境三者之间相适应、相融合的过程,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机器已经在很多场合下完成人类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并且很多智能机器人已经与人类非常接近。将现代先进的智能技术与残障者的需求相结合,通过人机接口技术的研究,实现人-机-环境三者的融合统一,将是当前康复辅具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方
24、向。在此研究方向中,基于脑电、表面肌电、神经电信号控制的人机接口研究;机器人技术在康复辅具中的应用;人体残存功能作为控制源的应用研究;无线通信、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在康复辅具研究方面的集成等将作为技术创新重点研究方向。以上技术作为智能康复辅具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它们的突破必将为我国智能康复辅具产品的研发带来一次飞跃,从而改善我国康复辅具产品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2开展功能补充类辅具研发,带动我国普惠型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功能补充类辅具是针对残障者的功能障碍需求,通过辅具产品的适用来有效防止、补偿、抵消残损、残疾或残障的器械及设备或技术系统,包括各种神经与组织功能代偿装置、假肢、矫形器、通讯
25、交流手段和工具、辅助起立/步行装置等。此类产品研发不仅仅局限在高新技术的应用,而重点在于如何去适合残障者的需要。这类辅具产品相对来说成本较低、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制作简单,因此适合大范围应用。通过本方向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不仅能缓解我国巨大的康复辅具需求量与现有产品种类和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实施康复辅具纳入医保做准备,还可直接满足广大的残障者的实际需求,为他们带来实惠。3开展康复辅具特性材料与专用设备研究,提升行业原始创新能力任何工程技术都离不开材料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必将支持和促进产品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康复辅具行业虽然不是以研究新材料、发现新材料为工作目标,但新材料的应用必将为
26、康复辅具技术带来飞跃。另外,与新材料、新技术配套的专用设备研究是行业发展、技术进步的基础,只有专用设备技术研究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匹配,才能使行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得到保证。因此,根据康复辅具产品研发规律,重点研究应用于康复辅具领域的新材料选择和改性技术;研究各类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材料、钛合金碳纤维等在辅具设计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康复辅具设计生产所需的专用设备、康复辅具生产新工艺、新的研发技术和方法,将为行业原始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4开展康复神经训导理论研究和人机交互技术成果应用,推动行业康复医疗训练技术迈上新台阶康复神经训导理论是近年来残障者康复训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康复神经训导理论研究中发现
27、,患者康复训练的主观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对训练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就表现为患者与训练设备间的良好互动。为了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保证康复方案的执行质量,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基于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使这种思想得以实现。将这种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技术成果应用于神经训导理论,并与现有康复医疗训练设备设施相结合,将推动我国康复医疗训练技术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本研究方向中,虚拟现实技术成果与现有康复医疗训练设施设备的结合、现有康复医疗训练设施设备的改进、康复训练传感装置和软件系统开发、建立康复医疗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康复训练设备研究、网络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等将作为技术创新
28、的重点研究方向。5开展康复辅具标准化技术研究,建立我国康复辅具的技术壁垒标准化工作是康复辅具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企业提高质量、占领市场的前提和保证。目前我国的辅助器具类产品种类只占全部产品种类的十分之一,而在这十分之一中,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品没有相应的标准,许多领域还都是空白。另外,我国康复辅具的标准化工作存在着采标、参标为主,独立性差;标准与市场脱节,标龄较长的问题,使我国的康复辅具市场对于国外公司的产品没有任何技术限制,甚至成为了国外公司的实验基地,而我国康复辅具企业的产品由于标准差距问题,如要进入国外市场则需要完成非常复杂的手续。因此,在行业内开展康复辅具的标准化技术研究,进而实质
29、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构建我国的康复辅具技术壁垒。(三)子联盟技术创新的战略研究重点1优先发展的康复辅具技术标准研究(1)假肢类康复辅具标准根据上肢假肢分类方法和行业需求,完成如下上肢假肢产品标准:机械式肘离断假肢、机械式上臂假肢、机械式肩离断假肢、肌电控制电动上肢假肢、开关控制电动上肢假肢和装饰性上肢假肢通用件。(2)矫形器类康复辅具标准促使我国矫形器产品生产经营早日有标可依,制定如下矫形器产品标准:矫形器部件的分类、脊柱矫形器部件的描述、手矫形器、下肢矫形器通用件、肩矫形器、足矫形器、膝矫形器、髋矫形器和脊柱矫形器通用件和全
30、足托。(3)轮椅车类康复辅具标准规范轮椅车产品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完成如下轮椅车标准:轮椅车车座、助行器端头要求和试验方法、轮椅车座具系统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和残疾人运动轮椅。(4)生活自理类康复辅具标准生活自理辅具的生产、检验和评定的标准作为技术支撑,对技术研发来说十分重要,完成如下生活自理辅具标准:失禁者用尿液吸收剂、失禁用尿吸收辅具、造瘘辅具的皮肤遮盖胶粘剂术语、视力残疾人和视力听力残疾人用辅具和洁身辅具。(5)康复训练和医疗类康复辅具标准目前康复训练和医疗类辅具标准化工作几乎还是空白,完成如下康复训练和医疗辅具标准:认知康复训练辅具、肢体康复训练辅具和防褥疮辅具。(6)体内植入康复辅具标
31、准目前包括电子耳蜗在内的多种植入式电子类康复辅具标准化工作尚未开展,完成如下植入式电子类辅具标准:神经组织电刺激临床应用、植入式电子装备辅具、人工耳蜗装置技术标准。2优先发展的康复辅具关键技术研究(1)多功能仿生假肢技术利用生物力学理论和运动仿生原理,设计出符合人体动力学原则的高柔性、高可靠性、高灵巧性以及节能型的多功能仿生假肢。假肢结构的仿生设计采用人工骨骼和人工肌肉结合的方式,设计尺寸及形状充分考虑仿生学原理,人工骨骼的加工采用三维成形或打印技术。并研究基于神经接口信号和脑电信号的假肢系统、基于肌电模式识别的多功能假肢仿生控制技术;采用液压或气动方式的人工肌肉与电机控制相结合的混合驱动技术
32、;采用高效的传动技术,结合液压或气压助伸装置,满足高驱动力、高柔弹性、高灵巧性和高安全性的要求。(2)居家老人健康监测与安全报警技术老人的居家看护不仅是家庭问题,也已逐渐成为社会负担。开发适合大众人群长期佩戴的低成本、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老人健康监测与安全报警装置,使其具有生理信号采集、用户状态和康复信号感测、空间定位等功能。该装置可通过无线传输,实时将监测讯号向外发送,并可通过网络将详细信息传至医疗机构的监控中心或监护人,便于随时掌握需要看护者的生理状况及康复状况,也便于联系急救网络。同时通过建立监护对象的生理参数数据库,还可为专业医生的准确诊断和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供辅助和依据。(3
33、)肢体智能助力与康复技术研发肢体运动助力系统帮助老年人增强活动能力,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保障生活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技术包括针对辅助对象的肢体行动及躯干动作的助力功能,主要有线驱动式、外骨骼式和步行支持式等几种方式,维持并促进康复辅助对象在肌肉动作能力、日常行为、移动行走以及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功能康复和能力恢复。(4)轮椅与汽车对接技术我国的汽车拥有量逐年提高,尤其是私家车近年来数量激增。为了改善轮椅使用者乘车出行困难的状况,研究轮椅与汽车的对接技术。完成汽车的局部改造,对汽车局部空间和轮椅固定装置进行实用性研究;研究合理、可行的轮椅转移装置,主要是坡道、提升平台、悬挂式吊杆等部件的研制
34、。(5)个性化轮椅设计技术轮椅使用者的功能障碍、身体状况和使用环境的不同,对轮椅的种类和尺寸要求也不相同。轮椅的类型、驱动方式、座位宽窄和深浅、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座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轮椅配置还要考虑轮椅外观、患者的使用安全性、操控能力、使用地点等因素。(6)简便实用的人-机交互技术设计不同的开关,如头触、脚踏、颌触、头指点器及颌口指点器所用的指点键盘、吹/吸开关、操纵杆、声控开关等。在家居环境、公共服务的设施无障碍化建设中,研究多种适用的人-机交互接口,比如,盲人取款装置,残障人在机场、码头、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活动辅助装置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包括视线
35、追踪技术、手势识别技术及多通道人机交互技术等。围绕康复辅具环境的网络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展通信协议和接口规范、智能终端、网络化综合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展绿色运行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7)康复辅具用人体接触界面材料技术由于康复辅具与人体直接接触,肩负着联接和承载的功能,接触界面材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使用时的功能和舒适程度。在先进接触界面仿生材料的研制方面,对已有界面材料针对其不足进行改性研究,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接触界面材料;在优化接触界面的形状方面,建立接触界面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方法,包括压力分布及剪切力的测量,以及计算机仿真。(8)康复辅具用轻型材料技术在设计制作
36、康复辅具零部件时,应尽可能选择重量轻、可减少体力消耗的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铝镁合金等具有重量轻、比强度高等优点,已逐渐进入到假肢矫形器领域,对这些轻型材料仍有待改进研究。并大力研发其它各类康复辅具产品使用的具备轻量化、透气性高、环保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的轻型材料。(9)上肢作业评价及职业训练技术上肢作业功能主要指由神经支配和控制上肢肌肉协同作用以完成特定任务的行为能力。建立基于力、肌电、运动、定位等多参数监测的脑损伤者上肢(臂、肩、肘、腕、手)行为的康复训练技术和功能评价技术,为脑损伤者的评定分级以及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定量化的依据。研究上肢作业中各种反馈的发生和响应机制,以及它们
37、对上肢康复训练方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具有多种反馈的脑损伤者上肢作业评价和职业训练方法,开发实现训练方法的工程技术和辅助装置。3优先发展的康复辅具检测技术研究(1)下肢假肢关键部件检测方法和技术模拟人体正常步态的运动,建立符合人体行走功能状态的下肢假肢检测平台,包括检测实施的硬件设备和参数控制的软件,检测下肢假肢膝关节、踝关节、假脚等关键部件的各项技术参数,并根据测量结果对其性能进行分析评价。(2)计算机控制下肢假肢的评定及检测方法建立适应不同类型计算机控制下肢假肢的反馈信号及控制信号采集、分析平台,建立基于计算机控制假肢的人体正常行走的步态库,并形成对该步态的对称性、跟随性、安全性、
38、稳定性等性能的评定体系。(3)康复训练产品的功能检测和安全性评估技术从科学性、客观性的角度入手,从康复训练产品的功能出发开展各类产品的功能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着重从生物力学、人机工效学、机构强度和电器安全等方面对其功能进行评价,并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康复训练产品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可靠性评定标准。(4)人体坐姿与坐具系统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搭建坐姿位置、各关节角度等基本数据的测量平台和相应的检测设备,规定一个具有一致性、可重复性的测量方法,便于对不同坐具系统进行数据的比较,同时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在此测量平台基础上对其压力分布、生物力学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其坐具系统的功能和
39、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5)智能轮椅的功能评定及检测方法和技术检测智能轮椅各种人机接口的功能,如口令识别与语音合成、动态随机避障、实时自适应导航控制等的信息反馈及控制准确性。检测各种控制器对智能轮椅的控制效果,检测智能轮椅的路径规划和处理效果。针对各种环境尤其是紧急状况下反应速度的测定和响应水平的评定。(6)人机接口辅具用高分子材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康复辅具人机接口有机材料的检测,包括塑料、合成橡胶、纤维等,提出与辅具相适应的检测方法,结合材料的特殊功能如补缺、减压、承重等,提出特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发相应的检测设备,从材料的功用入手开展检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7)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用适配装置的
40、检测方法和技术根据2007年肢体残疾人驾驶汽车操纵辅助装置国家标准规定的适配装置,研究为双手残疾者安装的专用电脑或其它控制装置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开展特殊用途或因人而异的适配装置的检测,使为肢体残疾人配置的驾驶装置具有实用性、方便性、可操作性及应急控制能力。(8)矫形器功能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利用分析软件直观地判断分析矫形器功能方面的适配性,建立一套成熟的生物力学数据库,研发相应的检测设备,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等残障群体使用的矫形器功能进行具体的分析检测。(9)体内植入辅具的安全性检测方法和技术根据体内植入物的国际标准,结合神经生物学的方法,制定检测植入体内电子装置的安全性和
41、寿命标准,提出电极、导线、电子线路、电池充电、无线信号通信和系统结构设计的要求,研发检测设备,分析检测系统装置在体内条件下的生物兼容性。4优先发展的临床应用研究(1)个性化防压疮用具系统通过在体测量获取用户个体性软组织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数学建模,优化设计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坐具表面三维形状,改善人-坐具系统之间的压力分布,实现预防压疮的目的。研究人体不同组织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建立符合中国人人体结构基本特征和描述人体运动基本特征的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系列化防压疮用具的结构并完成产品设计。合理选择个性化防压疮用具系统的材料,系列化坐具的加工、组装技术,并研发压力传感器阵列及配套软件系统。
42、(2)残疾人二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康复装置建立高质量、标准化的残疾人二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数据库,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类和诊断规范、防治康复的方案和流程,重点研发和推广人造膀胱、膀胱起博器、针对大便与性功能障碍的神经调节器,基于无线控制的肌电刺激家用尿失禁治疗康复仪、前列腺治疗康复仪,基于无线控制的医院综合尿失禁治疗康复仪等。(3)功能性电刺激生物效应康复辅具功能性电刺激是指通过电刺激神经组织以达到恢复或矫正某种功能的神经假体技术,其兼具功能替代和功能重建双重生物效应,是临床上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替代和功能重建的需求,发展功能性电刺激生物效应康复辅具。建立相应
43、的临床早期个性化治疗技术,包括功能替代神经假体、早期干预促进神经功能重建、神经反馈技术。研究微电神经刺激方法、微创植入性材料、安全和低成本的微电刺激康复装置。研究听觉系统康复电刺激装置。(4)康复评价机制与专家处方系统结合临床康复评价的实际需求,研究基于人体生物电信号和康复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融合决策的患者关键参数和相关理论,建立康复评价机制与专家处方系统。在大样本条件下,研究人体生物电信息相关特征参数、康复医疗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相关参数与康复进程之间的评价关系,寻找最能反映肢体骨骼肌康复进展状况的指标参数。研究多模态指标参数间的有效融合、决策理论与技术,给出患者康复状况的科学评价专家系统,
44、实现康复训练参数的自适应在线调整。研究听觉神经生物功能建立和评价机制。(5)康复辅具远程配置系统为了方便广大的患者和提高制作师配置康复辅具的效率,研究多模式的康复辅具远程配置系统以及配套的虚拟装配和调试中心。信息传输系统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和卫星通信系统等方式,将获取的康复辅具配置参数传输到装配中心,进行硬件虚拟装配、软件整体调试。远程监护与康复辅具制作师诊疗系统包括客户端的各个采集模块、远程传输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电子病历及辅具配置信息数据库。远程配置评估技能培训与康复服务指导以各级各类康复中心为试点,实现网络监护与康复辅具诊疗服务系统的建立和运作。5优先发展的重大项目(1)运动型储能脚自从2
45、008年北京残奥会举办以来,肢体残疾人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需要为他们研制多款新型的运动型储能脚。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每个步态周期中的能量损耗,改善假脚的储能特性,需改进假脚前脚掌处的结构,以降低每个步态周期的能量损耗,使穿戴者进行较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后不会感到疲劳。以仿生原理和运动原理对假脚下板进行结构设计,可使穿戴者在行走过程中,无论是从着地期向承重期过渡,还是从承重期向离地期过渡,都属于动态性过渡,步态会更加的平稳、优美、自然,具有更好的运动性能。(2)脊柱矫形器关键部件矫形器产品是医工结合的产物,其中,脊柱矫形器研发的关键部件设计包括:脊柱矫形器的成品化设计,传统脊柱矫形器多为取型定
46、制,成品化产品较少;脊柱矫形器的可调节性设计,通过对脊柱损伤各阶段固定要求的研究及对产品可调节性的设计,使产品能满足患者在各损伤阶段的现实要求,延长矫形器的使用时间,降低患者在矫形器产品方面的使用成本;脊柱矫形器的适体性设计,通过脊柱快速成像和三维测量,结合材料的应用及特殊的设计,在确保固定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同一款产品适用于不同身高、体重及性别的患者。(3)室外型电动轮椅室外型电动轮椅是老年人、残疾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由于我国现在道路及路面状况并不理想,轮椅的使用受到了极大限制。研发具有一定越障能力和导航能力,适应坡道、台阶、沙地等不同道路环境的室外型轮椅;在保障电动轮椅的续航能力、安全性和
47、稳定性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以扩大受惠群体,为更多的残障人出行带来便利。(4)听力障碍辅具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研发可视化、多媒体、交互式的多模态计算机辅助语言训练平台,通过互动形式刺激和促进患儿主动发声和练习,帮助听力障碍患儿学习唇语。在助听器方面,重点研究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和微电子技术的耳内式助听器及相关配套软件,研究新一代电信号导声器,完善言语频率的听阈和不适阈的评价方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国产新一代助听器的研制和生产。在电子耳蜗方面,研制植入电路和言语处理器的专用刺激芯片;研究汉语语调言语编码策略、电极加工和芯片封装技术;研制电子耳蜗专业测试系统和软件。(5)人工喉研究基于气流压力和肌电的电子人工喉控制机理,开发具有自然声门波特征的电子人工喉产品,解决现有人工喉声音机械、不自然,语音语调无法随心改变的不足。研究电子人工喉嗓音源振动系统和脉冲产生系统、供电系统的分离设计方法,实现人手不干预的情况下人工喉与颈部组织的较好耦合。实现电子人工喉系统产品的产业化,填补我国在此领域的产品空白。(6)电子导盲装置研制盲人助视眼镜:通过文字识别系统识别摄像头看到的文字,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