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8573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doc(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 教学设计淄川区般阳路小学 高珺珺教学要求:1、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2、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3、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

2、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课时重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教学准备: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领到了一些新书,又可以在书籍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了。书籍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知道哪些关于书籍的名言呢,谁想来说说?教师补充: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的确,一本好书,就如同你的一位良师益友,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和气质,帮助你做一个正直的人。但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

3、:读书要有选择,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名说)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

4、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指名说

5、)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8)学生熟练选择方法。过渡:同学们,学了选择书本的本领,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比一比,看谁挑选书本的速度最快。学生按要求各自练习。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比赛。三、各抒己见,共建集体书库。1、交流:我最想读的书是_。2、交流:我读过的最难忘的书是_。3、交流:我愿意为班级书库提供的书本是_。4、班级书库成立了,我为书库写上一句话,激励大家努力学习:_。四、作业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五、

6、板书读书要有选择一、确定自己需要的书二、到图书馆借阅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课时重点: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课我们知道了如何选择图书,选后不认真读书那就失去了选择的意义。该怎样读书才算认真呢?(学生交流:四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相机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二、训练姿势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

7、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教师讲述: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说)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1、过渡: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教师讲述: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

8、的文字插图。(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5、总结提醒: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四、按要求阅读一篇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1、学生练习做记

9、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2、交流。五、板书什么地方读书要做记号怎样做什么样的记号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说)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

10、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1)同桌讨论。(2)指名说。(3)教师小结。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板书)1、要按一定顺序2、要有重点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4、观察以后要动笔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1)同桌互说。 (2)指名说。(3)评议。5、按观察要求分组观察其余的三幅插图。(1)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观察一幅插图。(2)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交流。(3)选出最佳观察者。6、理清观察要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

11、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仅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人人都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名说)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1)同桌讨论。(2)指名说。(3)小结。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1)同桌讨论。(2)指名说。(3)评议。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

12、了谁,在干什么?(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6、师生交流,小结:(1) 活动:按照进行顺序,重经过(2) 人物: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留心场面和善于抓住特点鲜明的人来观察。(3) 动物:外形、动作、习性(注意动态时的生命力)四、总结观察不但要细心,更要有耐心、恒心,才能从变化中发现乐趣,养成好习惯,练出好眼力。五、作业写观察日记。六、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读书要有选择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1 老师,您好!教学设计淄川区般阳路小学 陶宗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

13、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的生字只识不写。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劳。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2、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

14、点】: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激发感情1、 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欣赏。2、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回答)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自从跨进学校的大门,老师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唱歌跳舞,把我们引入科学的殿堂,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4、揭题,理解题意。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用“您”而不用“你”?(体会对老师的尊敬

15、和爱戴。)联系实际说说你觉得老师“好”在哪里?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要求:(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 小组互读,注意生字的读音。(3) 读顺诗句,注意长句的朗读。(4) 读懂大意,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2、再读课文,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一课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3、检查:(1)检查生字(2)检查词语同桌互相检查。出示词语检查,重点读准下列生字组成的词:浸透 编织 崇高 一项 涌出 塑造 崇高 衷心 茁壮 朝霞 辛勤 祝愿 波涛读谁下列多音字:心血 朝霞 情不自禁交流:哪些词语读

16、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3)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每段主要写了些什么?这首诗的第一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美好。4、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三、 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2、 熟读课文。3、搜集表现老师可敬的故事或赞美老师的诗文,准备交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读感悟,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17、。【教学难点】: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老师,您好这首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老师,您好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老师的哪些所作所为令你感动。3、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学习课文,重点解决这些问题。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按顺序从前往后找。3.讨论归纳。(1).

18、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B.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C.指导朗读这两句。(2)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苦!A、浸透是什么意思?(饱含)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B、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哪一种说法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的赞美?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课前,老师已让大家都搜集了有关资料,现在你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互相

19、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D、指名学生交流搜集的事例,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E、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2)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句话。(3)出示: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B、集体交流,学生用周围的创造发明讲述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C、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创造新事物,但他们培养 了无数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谁愿意来读

20、好这句话?指导朗读。(4)刚才,我们学得很深入,读得也很有感情,谁能背出这两 句呢?指导学生背诵。(5)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A、轻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它的含义,向同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学生自渎并互相讨论及交流。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从人到社会理解教师在人的成长、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就是那条大道,指引我们向理想前进。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老师就是一座金桥,让时代的列车开向美好的未来。谁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呢?4、小结并引读: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他们 事业是多

21、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二节,自由读。指名读,要有感情的读,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后找。3.讨论归纳。(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指导理解: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2)出示句子: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指导理

22、解: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教师粉笔书写,钢笔备课批改作业)“笑语盈盈”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C.指导朗读。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师,您好!)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6我们的成长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蕴涵着老师的辛劳。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来自心底的话语。 出示:老师,我想对你说_。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四、背诵积累

23、,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诗,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想背吗?自由背。 2出示填空引背。 “在昨天与今天_, 在_金桥。 啊,_! 古今中外, _! 地北天南, _! 每当_, 我_:_,_!” 五、总结延伸1、听了你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又激动又自豪,你们呢,是不是也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好,那把你们的心里话都写在贺卡上吧! 事业崇高:渗透 蕴含板书设计: 老师,您好 工作辛苦:笔尖飞舞 笑语盈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2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淄川区般阳路小学 陶宗霞【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

24、字,掌握多音字“埋”。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1、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

25、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 1、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说一说你了解到的苏轼。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

26、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2、教师归纳:(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板书)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 (1) 检查词语的

27、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心绪不宁 眼睁睁观赏 但愿 宽慰 隐藏 虽然 阴晴圆缺 十全十美 形影不离(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 诗歌诵读比赛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四、巩固练习。指导观察、书写生字。五、作业。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

28、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朗读词语,同桌互相订正。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心绪不宁 眼睁睁观赏 但愿 宽慰 隐藏 虽然 阴晴圆缺 十全十美 形影不离2、学生回忆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二、品读感悟,深入探究。 1、感

29、悟“心绪不宁” 师问: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苏轼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2)引读:苏轼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轼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轼会这般(思念弟弟呢)!(3)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2、感悟“埋怨”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

30、您又是在“埋怨”谁呢?(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3)互动对话交流。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轼,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6)齐读第四自然段。3、感悟“宽慰”苏轼后来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

31、由。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总结: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4)师生分角色读。(5)学生赛读。(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三、情感升华,意蕴无穷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轼在

32、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思念弟弟埋怨:月圆人不圆宽慰:真情留人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3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淄川区般阳路小学 孙红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

33、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磨”。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洞庭,背诵望洞庭。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望洞庭的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情感目标:感悟望洞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课时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34、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多媒体课件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播

35、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二)理解读,洞察美。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

36、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屏幕上的图解说。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

37、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三)对比读,深化美。1、课件显示:望洞庭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

38、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5、再读原诗,深化美。(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四)延伸读,升华美。 1、课件展示:题君山 题君山雍陶 方干烟波

39、不动影沉沉, 曾于方外见麻姑,碧色全无翠色深。 闻说君山自古无。疑是水仙梳洗处, 元是昆仑山顶石,一螺青黛镜中心。 海风吹落洞庭湖。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又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

40、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呈现斑斑点点,因此便成了现在君山北边生长的“湘妃竹”,也叫“斑竹”。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葬于此地,故在君山东麓有二妃墓。民间有诗曰:“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而在二妃墓前,立有“禹帝二妃之墓”石碑,旁坚石柱,上刻麒、麟、狮、象浮雕。墓前一对石柱,上刻楹联一幅:“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二妃称为君妃、湘妃,为了纪念她们,就把洞庭山改为君山,也叫湘山。据说这就是君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

41、山时,忽然风浪大作,始皇大怒,说:“我真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恼怒,说:“普天之下,唯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君来了?”他遂命刑徒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长1米,宽0.8米,字迹依稀可辨,似是“永封”二字,俗称为“封山印”。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的幻想

42、,演绎精彩的朗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梯。)(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峨眉山月歌,背诵峨眉山月歌。2、学习峨眉山月歌中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