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的人体科学基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身的人体科学基础.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健身的人体科学基础第一节系统人体观与健身系统一、人体是一个整体钱学森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现在中学里讲到“人体解剖学”时都是分开的,比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等。各个系统之间有没有交错复杂的关系? 没有讲。实际上,在人的生理活动中,各个系统是互相关联,密不可分的。(见图31)人 体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 各种器官 (肠、胃、气管、肺、心脏等) 神经组织 肌组织 结缔组织 上皮组织 细 胞 水 盐维生素 酶核 酸糖 类脂 肪蛋白质 无机化合物 有 机 化 合 物 多 种 化 学 元 素 图31人体的组成人体不仅是个整
2、体,而且还是一个复杂巨系统: 社会系统 复杂巨系统 人体系统 系统 简单系统 大系统 系统 生态系统 简单巨系统 图32系统分类图 人体科学可以吸收的东西是很多的,包括医学、体育、生态、地理等方面。 我们研究人体科学切忌把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简单化,把复杂系统看成是简单系统。我们说要研究人体科学就要有那么一个思路,一种眼光,把所有广大的事实材料都要包括进来,我们讲了中医(包括民族医学),讲了气功、特异功能、特异思维,包括灵感思维,也讲了宇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我们还提到了营养学、中西医结合以及西方的医药,还有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体育等等。二、人体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人体科学也是由生命科学、精
3、神科学和脑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人体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所以,认识和研究人体,不仅要分别考察它的物质、信息和精神三个方面,而且还要考察这三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精神运动信息运动 物质运动信息运动 物质运动物质运动 非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 人体科学人体既离不开物质,也离不开信息和精神,它是物质、信息和精神的统一体。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揭示,物质与精神是相对的两极,物质的本质特性在于它的客观具体实在性。物质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而且这种客观存在总是与某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实在的形态结构联系在一起的。中医把人体看成是形、气、神的统一,而现代科学则表明人体是物质、信
4、息和精神的统一;而且还进一步体现在它们对形、气、神和物质、信息、精神在人体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认识的完全一致。三、健身也是一个系统由上可见,健身科学的研究不仅对人体发展、健康长寿有实在意义,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也大有潜力!同时,我们还看到,健身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进行综合的研究才行!具体说来,健身有赖于营养、卫生、优生优育、环境保护、身体锻炼等多种因素,充分表明健身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概括讲,主要有两大因素:(1)优化先天禀赋,即优良的遗传因子,这是基本,有赖于优生优育;(2)各种后天性因素,包括精神心理修养、合理的营养结构、有规律的生活、适度的体力劳动、优
5、良的环境、和谐家庭、不良嗜好的戒除、良好的医疗保障等等健身,在这里是指体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某一方面运动能力的极限发展。举重运动员身材矮、胖,力大无比,但体质不见得好。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在锻炼身体方面都有一定局限性,锻炼身体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运动项目。约翰逊靠吃药使运动能力极限发挥,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正常的“人体完善”。 按照以人为中心的体育指导思想,可以认为健身过程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参见图33) 作息制度 运动知识技能教学 培育 卫生措施学运动 用运动锻炼 运动后恢复优先优育 身体锻炼知识教学 养护 自然力锻炼 营养 等 图33健身过程结构 健身过程是相互交叉、复杂的,体现出时空
6、特征。教学中有锻炼,锻炼中有教学,但每个阶段有质的区别,不能互为代替。若因为教中有炼,就取消锻炼过程,则等于否定了锻炼过程。应该以阶段性、连续性的观点看健身过程,健身过程三阶段须和协统一,方能实现体育增强体质的目标。 健身过程三阶段全局观,它是单一阶段观的历史经验总结的产物,也是现代健身科学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体育思想科学化的表现形式。 健身全过程的第二、三阶段比第一阶段运动教学更为重要。尤为第三阶段是健身全过程增强体质的归宿,如果这一阶段的效果不好,就是全过程的失败。故要依据这一段的效果来考查和评定体育全过程。第一阶段依据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依据第三阶段。 第二节人体运动的效果一、运动是物质与
7、生命进化的原动力 运动这一个现象,虽然是一句极为普通的名词,但它对于一个从事竞技运动及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它有相当深奥及重要的含义。 生命是由无生命而来的,但是在生命出现之前,有一段相当混乱的物质进化的时期(约有十亿年的岁月)。不管物质进化的十亿年或生命进化的三十六亿年,进化(Evolution)的最主要的原动力是运动(Movement)。在无生命的原始海中,物质的进化是由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造成的。而分子的运动所需的能源是来自于光热、火山爆发、地震、雷电等巨大能源供应而获得。在物质由无生命进化到有生命的过程中,运动扮演了一个决定性的角色,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生命进化的原动力是运动,它有直接
8、由肉眼就可以看清楚的运动,也有无法由肉眼看出来的运动,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积极的主动的去适应环境,换句话说,种的修正以及群的发达,是使人类成为生物进化行列中最主要的原动力。人的身体运动有“内在”及“外在”的两种,表现出来的都被称为“功”或“作业”,内在的叫“内功”,外在的叫“外功”,动脑筋思考也是一种运动,这种肉眼看不出来的内在的运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人以直立姿势生活,它解放了手,发达了空间概念。由拳打脚踢的“肉博运动”到投掷,打枪炮,发射火箭,生活在立体空间因而发达了时空概念。这应是人类获得文明的原动力,但它的本质是运动,是积极的适应环境,“内功”与“外功”的合力所造成的。二
9、、运动是重要的生命现象有生命的个体都有所谓生命现象(Life Phenomena),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成五大类,即感觉、运动、营养、生长、垂死等五个现象(参见图34)。这五个现象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运动。生命,即使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它们也有感受外部或内部任何环境变化的受容器,虽然它们没有眼睛或耳朵等的器官存在,感觉刺激会使生命个体产生反应而引起运动。最基本的运动形态是“赶上去”或“逃避开”,简单的说,就是前进与后退的两个形态。比如说喜欢光线的会迎上光线,不喜欢的会逃避光线。这种运动反应仅由一个细胞所形成的单细胞生命体,也照样会很清楚及没有错误的表现出来。运动需要能源的供应,所以必需要有营养自己
10、的摄食行为。有了足够的运动及营养之后,生命体会充分的生长,生长到某一程度时就会有生殖的生命现象出现。营养是为了维护个体的生命存在,而生殖是为了种的延续。这些相互间有密切关联性的生命现象的出现,都跟运动发生密切关系。所以运动是生命现象的轴、种的修正及延续的动力。营养生长生殖感觉 动 植五大生命现象 物 物 性 性运动 现 现 象 象图34五大生命现象五种生命现象中,运动、感觉称为动物性生命现象,其他则称为植物现象。当一个动物失去了感觉及运动的两个功能的话,它的生命就形同草木,它可以存活但失去了动物活下去的大部分的价值。医学界对死亡的意义有了很大的争论,并不仅仅是器官移植的时效的问题,而是生命本质
11、认识的问题,也因此,死亡这两字由于观点的不同很难下定义。由于以上的各种看法我们得知“运动”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现象。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必须承受种种压力,它们包括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筋骨才能承受,才能维持人类特有的真正生活。其他种种压力,即使是心理、精神上的压力,也只有坚强的筋骨才能承受得了。由种种健康科学的研究结果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比愉快的流一身汗的身体运动,能更有效的解除身心繁重的负荷及维护身体的健康。 美国库珀健身研究所对将近1万名年龄介于20岁至82岁时间男性进行的1项为期10年的研究显示,无论年龄大小和开始的时间早晚,体能锻炼都能够起到延长寿命的作用。据发
12、表在最近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报告称,这一结论基于间隔时间对研究对象实施的两次体能测试得到的结果。数据表明,两次测试都显示良好体能状况者5年间的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十,而两次测试都显示不佳体能状况者的死亡率为万分之一百二十二,与此同时,第一次测试状况不佳、第二次测试状况却有改善者的死亡率为万分之六十八。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认为,上述结论虽然来自于对男性的研究,但也同样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女性。三、有氧健身运动的生理效用 有氧代谢运动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有氧运动中心世界著名健身运动泰斗肯尼斯库珀博士首创。在当今美国,有氧代谢运动很快被广大健身运动爱好者所接受,上至总统,下到青少年,风靡一时,至今不衰
1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总统金泳三仍在坚持不懈地从事这种锻炼。 库珀博士根据大量运动医学实验研究表明,对于从20岁至60岁的人来说,此年龄阶段若长期缺乏有氧运动锻炼,又不注意饮食营养,将使组织器官机能(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器官、免疫系统)下降30%,最终导致肌体衰退,生命器官功能损害,引起众多疾病的发生。然而,若在上述年龄段内长期坚持适宜的有氧代谢运动锻炼,均可达到强身健体、祛疾防癌、延缓早衰的效果。 适宜的有氧运动之所以能祛病防衰,主要原因是:1有氧运动可使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十几倍的氧气,多吸入氧可使体内血红蛋白质增多,肌体营养物质充足,促使肌体免疫细胞防御病原体能力明显增强;有氧运动
14、还能加快体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并将体内的铅、铝、苯、酚等致癌物质和其它毒素、有害物质排出,从而大大减少了体内的致病、致癌因子。2有氧运动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和心肺系统的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力,并且使体内一些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数量增加,有助推迟肌肉、心脏及其它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缓肌体组织的衰老进程。 3适宜有氧运动对降低人们患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颇有裨益。实践证明,长期从事有氧运动锻炼(慢跑、定量步行、划船)的人,其体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下降45%左右,运动时射血量增高62%以上,肌体的脂肪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有氧锻炼不仅明显改善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
15、使得动脉壁保持一定的弹性,而且,有氧运动时,使体内血液中产生较多的具有抗动脉硬化的物质高密度脂蛋白,该物质可有效防止脉管壁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氧代谢运动锻炼能祛疾防衰、增进健康。这毋庸置疑,但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还有2点要特别注意:1、运动量务必适宜(关键)近来,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底塞斯曼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建议,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人们来说,每周至少从事3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的有氧锻炼,其中最适宜的运动强度应是:2035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140160次/分;4055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应在120135次/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心率应在1001
16、24次/分之间为佳,将可收到令人满意的健身效果。2、合适的运动项目不同年龄、体质的人选择不同的有氧运动项目,这一点也非常重要。譬如:20岁期间,可选择强度稍大、富有冲击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12分钟健身跑、障碍跑、拳击、足球、橄榄球运动、武术等,这些运动可强化全身肌肉,增强速度和身体素质,提高大脑的灵敏反应和协调能力:30岁期间,可选择爬山、体操、滑雪、健美运动等,这些运动能减轻体重,加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器官功能:40岁期间,可选择爬台阶、慢跑、定量步行、滑冰、练举重等运动,来有效加强最易松驰的臀、腹、腿部肌肉,以增强下肢肌力和关节灵活性;50岁期间,适合游泳、打网球、高尔夫球、练瑜伽功、骑自
17、行车、划船等,这些运动能增加全身各部位肌肉弹性和骨质密度,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60岁以后,可选择那些轻松平缓,无拘无束、活动量不大的有氧运动项目:散步、跳交际舞打太极拳、做医疗体操、打门球练八段锦、易筋功等。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审阅了7000多名男子1项为期12年的医疗记录,结果发现,1天至少步行3公里可以减少死亡的危险将近50%。那些一天走路不到15公里的人当中,有42%在这段时间里死亡;但是,在那些一天走3公里的人当中,这段时间死亡的则只有24%。与此同时,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医疗记录显示,很少走路的男子死于癌症的比例,是经常步行者的2倍。(199
18、8、8、8,第3版中国体育报)四、健身运动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身体锻炼是影响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据1953年人口普查,我国100岁以上老人有3384人,最高年龄是155岁。据国外长寿纪录来看巴西167岁,美国207岁,缅甸有一对夫妻,夫172岁,妻164岁;日本万都夫妻,夫194岁,妻173岁,儿子153岁。从对世界长寿地区(如前苏联的外高加索,巴基斯坦的颀扎地区,厄瓜多尔的贝尔卡帮巴地区)的考察来看,长寿者多是体力活动较多的人。我国的广西、新疆、湖北、江苏等地622名80岁以上老人中,有80%以上是体力劳动者,广西51位90岁以上老人全都是体力劳动者,广州52位90岁以上老人中90%是体
19、力劳动者,新疆72%的长寿老人是体力劳动者。这些数据都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在健康长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身是预防疾病的最好方法。也许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或单位同事中,或远近有一面之识的邻居中,刚还见着面不觉异常,一下子却听说住院去了,入了医院一检查竟说是得了癌症,且已是中晚期,不啻晴天霹雳!病从何来?藏于何处?此类不幸事并不鲜见,就该对上述的成见提出质疑了。一个人是否健康,不能单凭主观感觉去判断,当你感觉到是病了,常常病情已重。当然也不要弄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而是对健康的概念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著名昆虫学家张广学教授在现场向有关人士散发了他自己写的“健康无价”一文。
20、他自己对记者说,他自幼体弱,因营养不良瘫倒在床4个月,大学时免上体育课,60多岁时下放在湖北省,染上了血吸虫病。但他靠多年打太极拳,练气功,如今76岁了反觉体力、精力更加充沛。张院士忧虑地说,他身边的人,中青年时不锻炼,老年自认无病也不锻炼,得了病才想起锻炼。体育应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而大多数人把它看作是治疗的手段,这是观念滞后的表现。(1996、6、20,中国体育报) 据报道,俄国医学副博士、内科医生科诺瓦夫,经20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集成系统医学”的新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治愈了许多公认的“不治之症”,及通常所谓的疑难病症。他的新理论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震动。科氏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由人
21、是否有病决定,还包括身体、精神和意识之间的协调,看人是否遭受比病更不易察觉的干扰;机能失调、病前症状、后遗症等。并指出正是这些“不易察觉的”干扰因素决定着人的健康。科氏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直载了当地指出,要发现和消除大量隐蔽的对健康的干扰,现代医学对此几乎无能为力,因为现代医学的诊断总是针对发现和治疗病症的,只有古代的中国和印度的传统医学才能担此大任!对他自己创立的“集成系统医学”,他是这样描述的:实质是将诊断学中的精华及中国、印度的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和某些有特色的民间治疗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看来洋博士对我们的医学宝库研究甚深,得益甚大。祖国医学早就提出“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伟大思想,
22、并以此为指导,经长期实践,总结出一系列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保健技术,如保健按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更有讲究调身、调心、调息的丰富多彩的气功功法,给民众带来健康长寿和欢乐。 谁能常用“吐故纳新”之法,促进自身肌体新陈代谢畅旺,谁就拥有健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便是健康的至理名言!体弱多病者何以能长寿?仔细探究体弱多病者长寿之谜,其原因却是很平常。因为多病者深知患病的滋味,于是常能珍惜和保养自己多灾多难的身体。他们一般能坚持健身运动,有一种强健者缺乏的韧劲。而且因为知道自己有病,一般对烟、酒、糖、脂之类均不贪恋。第三节缺乏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缺乏健身是人类达不到寿命极限的重要
23、原因 从1977年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来看,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增长(见表31) 表31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岁)国 家 男 女 国 家 男 女阿富汉 37.50 未分男女,1983年材料 法 国 68.60 76.40 印 度 41.89 40.55 美 国 68.20 75.90 扎伊尔 41.90 45.10 加拿大 69.34 76.36 英 国 67.80 73.8 挪 威 71.32 77.60 中 国 68.00 未分男女,1983年材料 瑞 典 72.11 77.60 日 本 71.16 76.30 日 本 73.40 78.80 1980年统计但是,现代人还远没有达到寿命极限。生物学
24、家发现动物的寿命都与生长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动物的寿命大致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大约是25年,如按六倍计算,那么人的寿命应当活到150岁。 现代人为什么达不到寿命极限标准呢?缺乏身体锻炼是个重要原因。尽管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有些疾病单靠药物是无法控制的。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将健康的25岁男女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在20昼夜完全躺着不动,乙组同样躺20昼夜,所不同的是乙组每天起床活动4次(双杠练习)。之后,甲组起来时头昏目眩,不想吃饭,光想躺下,不能工作;而乙组则反应正常,仍能正常工作,这就说明,生命在于运动有规律的运动,证明身体锻炼可以提高人的健康、体质水平。二、运动
25、不足导致现代社会“文明病”由于世界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劳动转入电脑控制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应该看一,现代社会生活存在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运动不足、公害严重、营养过剩和肥胖等问题(参见图35),严重妨碍了身体健康。对健康的影响健康妨害要素社会环境因素潜在的疾患劳动机械化体力低下缺血性心脏病交通工具发达运动不足储备力低下高血压病电视普及精神紧张抵抗力低下肥胖症丰富食品供给营养过剩衰弱化动脉硬化症信息化环境污染肥胖腰痛症竞争化情绪不稳定糖尿病工业化意志低下精神疾病等行政的途径预防的途径医疗的途径注:表示运动有效图35现代社会妨害健康的要素前苏联医学
26、博士兹与诺夫斯基提出一个著名的健康和长寿公式: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健康长寿懒惰酒烟从公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和寿命同他的情绪稳定、经常运动与合理的饮食成正比,和懒惰成性与烟酒上瘾成反比。在这些因素中,由于社会生产的高度自动化、现代化生产方式,大大减少人们的劳动强度,且更多地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内不注意锻炼身体,问题显得尤其突出。而运动不足(见图36)就易患上肥胖症、高血压、隐性糖尿病、贫血、脑溢血等多种现代“文明病”。这些病是由于人们长期缺乏运动,心、肺、肝、肾等内脏器官功能降低,肌力下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的,所以也称之为“运动不足综合症”。 运动不足病引起肥胖;降低心
27、、肺、心血管循环系统功能;降低神经、肌功能;使身体有氧及无氧的运动能力减少欠缺运动的生活方式 降低全身的作业能力,增加精神压力图36运动不足病在当今工业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非体力劳动者和缺乏运动者的数量正逐日增加。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的多种人体疾病,目前被世界医学专家公认的有:心脑血管疾病,体力、活动能力下降,消化系统疾病,对全身骨、关节的不良影响。许多科学家分析,现代人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除了营养不合理外,运动不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据调查,活动少的人心肌梗塞致死的可能性比正常人大2倍,而1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人患心脏局部缺血症的可能性比乘车的人小45。前苏联著名心脏病学家米亚斯尼
28、科夫1967年指出,在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中,得心脏病的比职员和科学工作者少一半。在日本成年人中,患肥胖、高血压、隐性糖尿病、贫血等病的所谓“半健康人”,竟达2000多万。目标学者加贺谷(淳)等人曾调查:日本月薪生活者和家庭主妇日常生活中的心率,结果表明在1天当中心率超过100次的几乎没有。前西德近20年来,心肌梗塞患者增加20倍,每年死于冠心病的人由56千上升到1020万人。中国近年来这种现象也频繁发生。1990年5月施光南患脑溢血身亡。脑溢血是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血液流出管壁,使脑机能遭受破坏。血管硬化、血压突然上升等都能引起脑溢血。从生物学、医学上找原因,就会发现,现代人由于工作场所的体力
29、劳动全部机械化、交通发达、家用电器普及而使体力活动急速下降,原来日需消耗的热量下降了,而每天饮食所吸收的热量没有减少,出现热量吸收大于消耗的不平衡问题。因为运动少、摄食过量而造成肥胖,肥胖又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不良现象,如胆固醇和脂白合成增加,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性提高。由于肥胖使呼吸时膈膜活动受限,心脏负荷增加,肥胖者也容易得高血压及由此产生的多种心、脑血管疾患。据统计,高血压患者中,肥胖的人比正常体重的人多9倍。运动不足必然导致体力下降,体力下降就不适应负荷稍大的活动。例如,稍走快些,心脏就像快行的钟表一样,感到气喘气闷,两腿无力。有许多人工作之后疲劳得已无余力再料理家务,这样下去,很可
30、能会陷于连坐着也要感到劳累的状态。长期运动不足,还可诱发或加重肥胖症、心肌梗塞等病。长期伏案工作学习的人如律师、医生、教师、学生不经常参加运动锻炼,就会因运动不足致病,使体质下降,而影响工作、学习。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物理系毅赫副教授说,在他们学院,鼻癌、肺癌等发病率较高,再有就是心脑血管病。教师这个职业使不少人养成了熬夜习惯,紧张、累、偏重脑力劳动,身体活动不多,易产生教师职业病即心脑血管病。(1996、3、9,中国体育报)现实中已发生了许多由于什么运动而影响健康的悲剧。近些年来,我国有一批对国家做过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如蒋筑英、罗健夫、施光南、路遥等等,都英年早逝,积劳成疾固然是重要原因,若
31、是他们能在百忙之中注意加强运动锻炼和合理营养、休息,也许能多活几年,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运动不足综合症”单靠药物是无法治愈的,这就使人们不得不在健身上想办法。三、不运动的危害性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运动常固;借此来描述运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然而,不运动又会对人们健康带来那些不利的影响呢?正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缺乏运动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例如,电视的问世,把整个世界都搬进了家庭,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现代化的通讯传真,大大的缩短了人我之间的距离,只要轻轻弹动一下手指,便可在谈笑之间“走访”世界的任何角落;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自动化工
32、业全面的取代了人类的双脚和双手,人们可以毫不费力的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方便、快捷、轻松,当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正为自己拥有这么一切而倍感荣幸和骄傲之时,“饥饿的肌肉”却一次又一次的向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还需要健康吗? ” 1不运动对VO2max的影响 VO2max是指人体可以摄取和利用氧气的最大量,它取决于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心脏、血管运输氧气、血肌氧气扩散和肌肉的氧化利用等的共同作用,因而是全面评估人体健康的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VO2max虽受许多自然因素,如性别、遗传、体重、年龄等的影响,但运动也是影响VO2max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指出,规律性的运动可使VO2m
33、ax增加620%,甚至可达50%,而运动则会使VO2max减少526%,且减少的幅度与不运动的时间长短有关。以KOSHIHARA等(1994)的一项研究为例,该研究观察了14名年轻受试者,在维时长达20天的卧床实验,以观察不运动对VO2max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实验分为3组,一组为卧床运动,即卧床期间以约40%VO2max强度每天进行2次维时30分钟的轻度卧位踏车运动;第2组为恢复期运动组,该组受试者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运动,但在卧床实验结束后的9周恢复期内,每周进行34次1小时的运动;第3组为卧床不运动组,分男和女分别观察。实际分别测定了各组受试者在接受各种实验设计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34、每跳输出量、VO2max及最大氧脉的变化。测验结果显示,三组受试者卧床处理20天后,最大运动负荷时的心跳率无明显变化,但其他指标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如VO2max下降7.021.9%,最大氧脉下降8.319.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下降512.2%;每跳输出量下降14.734.6%。此外,卧床期间进行轻度运动仍不能有效防止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的下降。目前,关于不运动对VO2max的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对卧床期间进行运动是否可有效预防VO2max的下降尚无一致观点。STEMEL等(1976)令受试者在2周的卧床期间以约68%VO2max的强度每天进行60分钟的踏车运动,仍不能有效防止VO2max的下降
35、(9.2%);MILLER等(1965)发现在4周卧床期间,受试者以低于40%VO2max强度运动,不能防止VO2max的下降(21.1%);KASHIHAFA等(1994)的研究也证实这一点。但CHASE等(1996)的研究却指出,在15更的卧床期间,每天以60%VO2max强度运动60分钟,可以提高VO2max(+7.2%);GREENLEEF等(1989)采用低强度(50%)VO2max和高强度(8090%VO2max)交替进行的方法来运动,也观察到卧床28天期间VO2max增加了2.6%,因此,提出了卧床期间欲保持人体有氧适能,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比低强度长长时间的运动更有效。 2不
36、运动对血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 血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所组成,在神经和内分泌的调节下,血液循环全身,运送养份及代谢产物。血循环系统有明显的年龄变化规律;人到老年,心脏工作能力会明显下降。据研究65岁的老年人与25岁的青年人相比,心脏血液搏出量的减少40%,心肌在缺氧下摄氧能力不易增加。地处,年轻人的血管好像一条橡皮管,管壁虽薄,却富有弹性,耐力很强,管腔大而通畅;而到老年,血管壁的弹性组织、肌组织和纤维组织都发生改变,把富于弹性的血管变成了僵硬的绳索一样,血管壁变厚、管径变窄、血液通过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由此造成高血压、代偿性心脏肥大等现象的出现。然而,血循环系统的功能对于运动的反应也是非
37、常敏感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经常运动者较不运动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BLAIR,1989);运动科学的研究也证实,适当的运动可使心肌发达、心室腔增大、收缩增强、心风搏动有力;安静状态下,心跳率减慢、心脏每次收缩后有效长的休息时间,从而给心脏提供了较大的功能贮备量,使之能够承受更大的负担;剧烈运动时,经常运动者其心跳率可达200分次以上,而一般缺乏运动者当心跳率达180次分时便会产生呕吐、恶心、脸色发白等不良反应(MCARDLE,1994)。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改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功能、保护血管弹性及延缓血管硬化等。但是,如果长期缺乏运动,则会对血循环系统的功能产生许多不利的
38、影响。以TAKEAKA等(1994)的研究为例;14名健康的青年人在卧床长达20天后,许多血循环系统的指标均发生退化现象。如心输出量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心跳率增加等。 3不运动对骨密度和骨盐代谢的影响 骨是体内最坚硬的组织,不但构成了身体的支架,还有保护体内柔软器官的功能。此外,体内的钙约有99%以上以骨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故骨组织是体内最大的钙库,与钙的代谢有密切关系,骨的形态和结构受年龄、性别、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运动、营养等后天因素的改变,其中,运动对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骨密度和骨盐含量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骨形态变化上。研究指出,经常运动可使骨增粗、骨皮质增厚、骨密度
39、相对较高,进而预防或延缓因骨质流失所形成的骨质疏松症以及骨脆性增加,以减少畸型及发生骨折的危险。另外,缺乏运动的人在从事一段时间的运动后也可使骨密得到改善。然而,不运动则会对骨的形态和结构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从形态上看,长期卧床(36)后,骨山梁的减少量可相当于人体自然衰老10年所流失的量,而一旦参与运动,钙便可以失去的速度而再度沉积于骨,从而改善骨密度。在骨的化学构成方面,NISHIMURA等(1994)的研究显示,受试者在完成20天的卧床实验后,腰椎和第2掌骨的骨密度表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下降率分别为4.60.6%和3.60.4%。另外,反应骨基质吸收的尿PYRIDINOLINE和DEOX
40、YPYRIDINOLINE排泄在卧床早期也增加,女性受试者每日尿钙排出量也明显增多。目前认为,适当运动对于保持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良好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运动可以减少由缺乏运动或增龄性肌力减退对肌肉的机械刺激减少所致的骨钙流失。 4不运动对糖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糖和脂类都是人体重要的物质。人类每日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70%左右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 正常情况下,体内组织、器官的糖代谢各有其特点,但机体能透过神经系统及各种内分泌进行调节,使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能相互依赖、制约,保持体内环境的恒定;这其中,以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胰岛素主要生理作用是降血糖、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糖转变为
41、脂肪和促使血糖进入细胞,并由此调节糖代谢,使血糖保持在80120毫克的恒定水平。脂类的代谢包括脂类的运输、分解和利用。由于,脂类在血液中很难溶解,为克服上述困难,脂类必须与血液中的某些蛋白质形成脂蛋白才能被转运。脂蛋白的种类很多,经超速离心后,可依其比重不同区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常被称为“坏的胆固醇”,因其对血管壁有极强的亲和力,容易造成胆固醇在管壁沉积形成血管硬化,而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则为“好的胆固醇”,因为它可将沉积 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送到肝脏进行分解、进而预防血管硬化,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脱辅基脂蛋白化。
42、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脱转基脂蛋白,简称为APO蛋白,以A、B、C表示不同种类和、表示分类。 许多研究证实,与不经常运动者相比,经常运动可使糖、脂肪分解代谢酶活性增加,糖、脂肪分解代谢加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血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增加而低密度脂蛋白减少,从而改善体内糖、脂肪代谢。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菜篮、餐卓大大丰富了,但科学饮食的意识和方式滞后,常常吃喝无度,使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过去1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2.5倍。专家预计照此发展,到本世纪末,糖尿病患者将从目前的1500万增至5000万,从而铸成重大社会问题。 中国糖尿病协作中心专家潘孝仁教授指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中国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温饱刚解决,糖尿病马上出来了。本来是典型的“都市病”,却盛行乡里,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城市中的患病率。调查发现,农村中许多村民已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劳作方式,经常暴饮暴食,其它时间坐下来通宵打麻将,这样的多吃少动恰是导致糖尿病的要因。 5不运动对肌力的影响 肌力反应人体肌肉力量收缩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因此它是决定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一切机械性活动的来源。肌力可依据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区分为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