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业.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7399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代中国公民教育及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经历了漫长的没有公民,只有臣民和统治者的封建社会。在公民意识方面可谓先天不足,这对我国的现代化特别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十分不利。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古代社会只能产生臣民或顺民的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思潮则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相伴而生的。这是因为只有人的主体权利和意识的不断觉醒,才有可能提出公民教育。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迫切需要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需要教育培育出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这些都需要中国当代教育做出自己的回应。关键词: 公民 公民教育通过对中国近代公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 并在

2、吸收和借鉴国外公民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给我们当前实施公民教育有重要启示作用。一、公民和公民教育(一)、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没有公民的概念。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推行宪政民主政治制度,公民概念和公民权利的法律的规定才开始在我国产生。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国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族之区别。”其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先后颁布了几部宪法,也都规定了公民权利。但只是以民主之名行独裁之时,其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法律规定根本得不到实现。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其领

3、导的革命根据地,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政权制定并公布实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它确认了工农劳动群众的各项基本民主权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概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二)、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国内外学者对公民教育有诸多理解,并从不同视角对公民教育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公民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培养新加入者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能的成员的教育过程。公民教育应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与义

4、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理念为核心和目标而展开的为民主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积极、负责、有效能的社会成员的教育过程,它贯穿于公民的整个生命历程,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介的共同作用,是终身教育的过程。公民教育是面对全体公民的,以平等为特征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教育。对于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其实质是对国家主人进行如何做主人的教育。公民教育可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界定:从社会的观点而言,公民教育是为了维持政治稳定所必需的公共知识、态度、价值观和群体认同之代代相传的过程;从个人的观点而言,公民教育是指这些公共知识、价值观和群体认同被赋予私人意义及内化为行为方针的过程。二、

5、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震荡,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和大炮一起闯入封闭的中国大陆。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封建君主政治也走到了它的尽头。与这一过程相伴随,西方的思想文化也蜂拥而至。民主政治思潮的输入不只构成人们否定君主政治、进行民主革命的重要文化条件,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政治观念的更新。一些先进的有识之士的视野率先从传统的礼仪文明转向西方和世界,他们惊奇地发现西方有着与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格局。西学东渐的浪潮给传统中国带来了近代民主意识的觉醒。自1898年严复译天演论的出版,一大批西方民主政治的经典著作相继介绍到中国,其中包括卢梭

6、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鸿的论法的精神、弥勒的论自由,以及代表美国民主政治基本精神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等等。如果说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标志着民主思潮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并通过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动了人们对专制主义的唾弃和对民主政治的向往。那么,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启蒙运动的勃兴。(二)、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l、民国初期的公民教育民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道德和国民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思潮在教育界悄然兴起。1912年初,蔡元培就提出了要“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的看法。但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方针中,道德教育被置于突出地位,而“公民”一词

7、却被隐去。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共和精神”就变成了更多地突出国民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平等和国民的权利却被轻描淡写。1916年初公布的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便将“公民须知”明确列入修身科的内容之中。尽管对国民道德的此种强调,更多地借用了公民教育的汤化龙也认为,国民教育一方面要发扬国民固有特性以夸耀世界;另一外壳,实质上仍与以“孝梯”为内核的传统道德教育相距不远,但却是公民教育之前奏。2、国民党时期的公民教育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为了巩固其法西斯独裁统治,大力强化对教育的统治,其基本方针就是实施“党化教育”,就是以国民党的“党义”,即打着三民主义招牌,实质就是蒋介石等揉合封建伦理道德和

8、德国法西斯主义而形成的一套专制思想,来改造原来具有一定民主主义色彩的教育,并抵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1929年4月,国民党政府公布教育方针及其实施原则,规定普通教育应包括儿童及青年“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之国民道德”。这些措施都是要求学生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反动政权服务。 三、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特点及评价(一)、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主要特点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各种教育思想激烈斗争。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勾结中国封建主义致力于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掀起波澜壮阔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以求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他们之间的斗争,十分尖锐复杂,反映到教育上特别是是道德教育上,也是

9、各种思潮激烈交锋。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纲,对冲击传统封建教育的封闭性有其积极意义。维新派相当激烈地封建的伦理道德,也有力地批判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局限,但却因改良运动的失败而未能有更大的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更猛烈地批判封建的纲常伦理特别是君权至上的说教,提出了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为中心,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美感教育为辅助的新教育方针。而袁世凯篡权后大搞尊孔复古。国民党政权的“党化”的伦理道德教育以三民主义为包装,内里的实质却是封建的“四维八德”、以思想统治和特务统治为特征的法西斯主义及崇洋媚外的奴隶主义的混合物。而共产党人则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揭示了道德的本质,他们在革命根据地实行

10、的道德教育,是以反帝反封建,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动员全体人民投身革命为目的新民主主义的道德教育。2、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评价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又一突出特点是将提高政治觉悟作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国近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阶级斗争尖锐复杂,而且其主要形式是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革命战争。因此,各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都把道德教育的重心,放在政治道德方面以忠于本阶级的政治主张、政治措施和政治制度为首要要求。我国公民教育是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产生的,使人们从传统的臣民观念中觉醒过来,推动了人们对专制主义的唾弃,激发了人们对民主政治的向往,一种崭新的公民观念开始冲破传统观念的落篱,向人们意识中渗透。

11、中小学设置了公民科,使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启发改良主义的常识和思想,养成适于现代生活的习惯,初步获得各种社会生活知识,明了自己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及义务和责任,并力求尝试着锻炼自己相应的行动能力,以培养理性的、自主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明达公民。这比以往修身科抽象的道理宣传,范围狭窄等要有一定的进步。继承了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德一些内容,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还需要保留下来,把其发扬光大。 四、中国近代公民教育的启示(一)、中国近代公民教育是社会开放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学价值虽然内容丰富,然其核心是宗法、血缘、等级的家族精神。家庭精神一方面以血缘,等级为前提,另一方面家族规定个人在家庭精神与家族

12、制度中,没有个人观念,没有个人的独立人格与权利。教育要求人要“克已复礼”,要人努力的压抑自己,使广大人民自主性受到了无情的压制,很难出现西方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的意识,更没有公民产生和发育的土壤。因此在中国人头脑里国家观念非淡漠,国家大事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在此思想的观念的影响,根本不可能产生民主意识,民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在中国漫长的岁月里甚至到近代社会都没有或很少有如西方文化中的那种权利观念,倒是存在比较发达的臣民意识。晚清以来,随着科举的废除,帝制的崩溃和家族制度的衰微,儒教丧失了千百年赖以附存的社会政治基础,传统伦理秩序由此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中西文化的

13、冲突渐次促进了国人的觉悟,其初为技术的觉悟,继为政治的觉悟,终为伦理的觉悟。新文化运动之伦理的觉悟其实质在于反叛儒家传统而造成国民人格的觉醒。“五四”启蒙运动以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批判和伦理革命,以塑造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民人格为中心目标,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因而输入西方现代公民精神而批判传统儒家伦理、消除伦理政治异化而追求个性自由解放,成为新文化运动伦理革命的基本主题。而新文化运动是以“公民精神”为基本取向,主要内容如下:个体本位、独立人格、权利观念,功利取向、法律意识、契约精神、科学理性等旨在取资西方文明,以现代公民精神变更传统儒家伦理而实现国民人格的现代转型。中西文化激荡的“五四”时代,启蒙

14、的意义在于“公民”的创世纪,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由于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公民教育是与西方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相伴而生的,正是在西方公民教育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下,促进了近代中国对公民教育的觉悟,可以说近代中国公民教育是开放的产物。(二)、中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传统教育是重整体而轻个体、重顺民和臣民而忽视公民的培育的教育,在道德主义支配的的道德教育的挤压下,以自由、民主、平等为基础,以独立人格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很难找到生长和发育的土壤。现代中国在一百多年前才开始走出传统的自然经济,宗法伦理社会和专制集权政治的超稳定形态,几乎任何一种现代化的基本因素都是外来

15、的,带有强制性这已表明了中国现代化道路必然艰难曲折,传统落后因素必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国人基本上仍未成为现代公民,社会文化仍未走出宗法臣民文化的落后面貌,政治民主化任重道远。建国以来教育中公民教育的遮蔽,“无我”的道德教育,儒家传统思想中虽然重视人,但是人伦之人,是处于它所设计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人,而不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使人的主体意识很难发展起来,这种“无我”文化在建国后极“左”年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在此年代的政治伦理以社会的整体目标建立全民一致的道德,社会成员以总体性“人民”来体现,取代了个体的道德权利与义务,集体主义成了规范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准则,用“人民”抽象概念来

16、代替具体的公民,本身就暗含着不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条件下,人们才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参与国家事务。在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由于社会目标的重大调整与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现代化的诉求,泛道德主义不再拥有批判社会的一切的权利,人们开始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逐步挣脱了由血缘、地缘和由依附群体所连接起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和隶属关系,他们开始可能以一种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的身份参与到一切活动中来,由此说明经济孕育了新的人与人关系,在这样的空间中培养出新一代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同时在形成这种公民人格的各种内在道德属性中,为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由于我

17、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至今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没有经历过象西方那样彻底的民主启蒙运动,人们的教育思想还比较保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上,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建国以后,我国公民教育的遮蔽,在实践中重视得不够等原因。所以要培养出现代化需要的合格公民,还需要我们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满了艰辛,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长期坚持下去,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当前我们应当把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教育和管理来不断培育人们的知荣知耻意识与尊荣拒耻观念,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和约束,营造出健康、

18、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参考文献:1苏全有.对清末民初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冷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孟样才,王永贞.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艰难历程J.忻州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柳伍氏.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文化障碍析要J.三峡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5)4生铭. 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5郑航. 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研究J. 唐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6,(7)6周燕. 关于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J. 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近代中国公民教育及对当前我国教育的启示姓名:晁丹学号:40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思政11-2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