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业的发展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羊业的发展现状.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世界养羊业现状1 国外养羊业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养羊业开始向多级化方向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羊肉价格为4500美元吨左右,1吨羊肉价格相当于2 吨羊毛价格。这种绵羊肉、毛价格之差,促使了世界养羊业重点的转移和绵羊生产结构的调整,从市场需求趋势来看,羊肉的需求量呈日益增长趋势,世界羊肉市场近20年来一直是供求两旺态势。1、由毛用转向肉毛兼用。20世纪60年起,随着化纤合成工业和服装业的飞速发展,羊毛在纺织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毛用羊的饲养受到了很大冲击。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类对羊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羊肉的生产效益远高于羊毛生产。因此,国外养羊业的发
2、展逐渐由毛用型转向了肉用型方向。目前,肉羊已成为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是典型的“肉主毛从”国家,全国38个绵羊品种均为肉用型品种,其羊肉收入占养羊业收入的80%左右;美国绵羊品种的92%为肉用类型,羊肉收入占养羊业收入的83%;法国绵羊的75%为肉用类型,羊肉收入占95%;新西兰被誉为“羊肉王国”,毛用羊只占5%左右。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羊肉产量约为900万t, 90年代约为930万t,2000年约为1130万t,2010年则达到1130万t。2、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近20年来,由于育种、畜牧机械、草原改良及配合饲料工业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过去靠
3、天养畜的粗放经营逐渐被集约化经营生产所取代,实现了品种改良,采用围栏,划区轮牧,建立人工草地,许多生产环节都使用机械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养羊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3、肥羔生产专业化。肥羔肉具有瘦肉多、脂肪少、味美、鲜嫩、易消化等特点。同时,由于羔羊生后最初几个月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生产羔羊肉的成本较低。因此,一些养羊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开始进行肥羔生产,并已发展到专业化生产程度。 (二)我国肉羊业现状我国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目前存栏量为2.7亿只左右。近年来,我国已先后引进许多国外优良肉用羊品种,为我国肉羊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甘肃养羊业现状2010年,全省
4、羊只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1818.4万只和1052.2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5.31和1.50;羊肉产量达到16.62万t,同比增长1.47。羊只存栏、出栏、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7位。据统计分析,20062010年全省羊只出栏量年均增长3.74,羊肉产量年平均增长3.72,羊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9.2提高到18.9。羊产业是全省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肉羊业发展存在问题一是养羊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千家万户养羊仍占主体,养羊场户设施设备简陋,规模化养羊份额占全省存栏羊总数的38%左右。畜群结构不合理,管理粗放,羊只饲养周期长,出栏率比全国和世界低3.5。二是肉羊良种繁育
5、体系滞后。全省普遍存在“重引进,轻选育”。现有规模化种羊场缺乏统一、规范、协调、严格的育种计划,育种不进则退。1热衷炒种,忽视生产。由于在引种上的缺乏宏观调控。由于种羊生产价值较高,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种羊繁育上,而忽视了种羊利用及高档羊肉的开发生产。2羊的人工授精覆盖低。率约30%左右,优秀种羊得不到充分利用。3种羊严重不足。2011年,我省存栏绵羊1400万只,除细毛及改良羊外,年存栏可繁母羊700万只,按照肉羊本交和人工授精1200的公母比例进行改良,公羊按每3.5年更新一次,年需要种公羊约1.0万只左右,目前年供种能力约为50左右。三是良种化程度低。规模化养羊起步晚,专门化肉羊品种
6、少、规模小,存栏羊良种化程度为65,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存栏羊个体产肉量低1.8kg。四是经营管理跟不上。多数种羊场缺乏系统、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盲目性、随意性大,生产管理和技术操作不规范,“高标准下的粗放经营”现象表现突出,能耗、物耗高;五是危害性大的传染病存在隐患,羔羊育成率不高,群体生产水平低。六草场严重退化。由于人口增加,畜群增加,对草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重用轻养,放牧过渡长期超载;加上滥垦、滥挖和鼠害严重,致使90的可利用天然草场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七是科研工作滞后于肉羊生产。近几年,我国在肉羊生产中进行了大量的杂交试验,筛选出一些适应不同生态区域
7、的杂交组合,为肉羊新品种的培育积累了经验和各种基础数据。但肉羊的科研投入依然很少,使得相关性研究明显不足,肉羊产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一)环境条件优势。河南地处中原,拥有便利的交通和信息资源,气侯四季分明,无霜期比较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这个地方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系比较发达,这些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的饲草资源,构成了河南省舍饲肉羊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二)饲料资源优势。我省是农业大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011年,我省夏粮产量626.3亿斤,秋粮产量482.2亿斤,比上年增产12.9亿斤,全年粮食总
8、产量1108.5亿斤,为全国第一位。玉米种植面积一直在6000万亩以上,年产生玉米秸秆10000万吨以上,相当于1亿只种羊全年的饲料量。我省花生种植面积一直在1000万亩以上,仅南阳市和驻马店市每年花生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分列全国地市的前2名。我省农作物秸秆、各种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如果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养羊,不仅能节约资源,提高农民收入,而且能极大地推动养羊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三)品种资源优势。河南省有大量优秀的肉用绵山、羊品种。可以说世界上繁殖率最高的绵山、羊品种均在我省黄、淮河流域形成,如河南小尾寒羊,主要分布在濮阳市台前县、范县,沿黄河流域一直延伸到三门峡市。河南小尾寒羊多胎多产,平均
9、产羔率为265%281%,这也是世界上繁殖率最高的绵羊品种。槐山羊主要分布在河南周口地区的沈丘、淮阳、项城、郸城和驻马店、许昌、信阳、商丘、开封等地,产羔率平均为238.66%。河南小尾寒羊和槐山羊作为肉羊经济杂交的母本品种或作为培育肉羊新品种的母系品种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另外,我们也引入了许多国外肉用种羊,绵羊品种有杜泊羊、特克赛尔羊、夏洛莱和无角陶赛特羊等,山羊品种如波尔山羊等。这些羊品种具有体型体格大、适应性较好等特点,不少地区已经开展了杂交改良并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为河南省的肉羊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四)政策优势。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和资金扶持上给予了养羊业重点倾斜,尤其是退
10、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为农区工厂化养羊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将扩大河南省肉羊生产,推进黄河滩区和豫东、豫西南肉羊等优势区域开发,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核心区作为重点。总之,作为现代化养殖业的三大支柱的养羊业,无论在羊的品种、营养饲料、饲养环境、政策支持上,我省养羊业都有较大的优势。1、可利用自然资源丰富 目前我国北方牧区草场资源负荷较大,不宜继续扩大肉羊养殖规模,而南方自然资源丰富,现有7千万公顷天然草原、草山草坡可供开发利用,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5,但目前改良面积不足5%,草原载畜量较低,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11、全国现有7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但目前其饲用率不足35%。南方农区山羊规模占全国山羊总量30%以上,山羊品种、生态类型及生产方向丰富,且山羊常年发情、多胎性强、生产性能独特、肉质好,是世界亚热带边缘热带地区山羊的重要基因库。加快草原、草山草坡和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南方农区将成为我国肉羊产业下一增长极。1.1 理论依据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是发展现代养羊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实施均衡、优质和高效生产肉羊的重要组织保证。在现代肉羊饲养业中,建立健全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可促使肉羊的杂交利用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利于良种羊的选育提高和繁殖推广,并能够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把育种群的遗
12、传改良成果迅速传递到商品生产群,以转化为生产力。一个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主要包括以遗传改良为核心的育种群,以良种扩繁特别是母本杂交选育为中介的制种群和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生产群。育种群也叫原种群(场),主要任务是饲养曾祖代或祖代羊,并进行纯种或纯系繁育;扩繁群(场)专门饲养来自育种群祖代公母羊,并为生产场提供杂交母本;生产群(场)专门进行肉羊三元杂交繁育或商品羊育肥生产。本项目以巿场为导向,种羊场为依托,人工授精站为纽带,规模养羊场或养羊大户为骨干,养羊小区和规模养羊农户为基础,点、面、体结合,建立示范推广体系,并采取行政、科技、企业相协作的方法组织实施。1) 本项目各类羊按25的更新率计,建立年
13、繁育15万只三元杂种肉羊繁育体系,在每个项目县原种肉羊场,需组建纯繁基础母羊群617只,其中: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萨福克等三个肉用种羊450只,小尾寒羊170只;引进调剂种公羊33只,其中:三个肉用种公羊22只,小尾寒羊公羊11只。年选育更新后备公羊(祖代)252只,其中:三个肉用品种167只,小尾寒羊85只。2) 在每个项目县肉羊繁殖场(或养羊大户),组建扩繁群16850只,年选育及更新滩羊4210只,开展以“寒滩”组合为主的二元杂交繁育。3) 在各项目县规模养羊户、养羊小区组建生产群33400只,年更选育寒滩杂种母羊(父母代)8340只,开展“陶寒滩、特寒滩、萨寒滩”组合的三元杂交繁育。
14、同时,在每个县组织适度规模养羊农户300350户,进行肥羔生产。肉羊三元杂交繁育体系结构见表1;杂交繁育基本模式见图1、图2。表1 肉羊三元杂交繁育体系结构结构交配方式品种结构性比年繁活羔羊数留种率年育成数百分率性别数量育 种 群陶(D)1:20255000.57500.5188特(T)1:20204200.5630 0.5158萨(S)1:20204200.5630 0.5157小计0.71:206513400.52010 0.5500寒(H)0.31:15345100.510200.5255滩(t)21.961:202145428900.5384700.6512630繁殖群HT25.881
15、:501010505300.5769300.6525000 生产群51.211:502000CBBC引进品种(P,T,S,H)原种场扩繁场(群)16850只育肥场101000只规模养羊户300100只千家万户10000只A本地品种(t)选育群生产场(群)33340只图1 肉羊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基本模式肉羊 小尾寒羊 滩羊祖 代 A BB CC 父母代 B C 商品代 A(P,T,S) BCABC图2 肉羊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基本模式图 注:A:包括无角陶赛特(P)、特克塞尔(T)、萨福克(S),B:代表小尾寒羊,C:代表滩羊(t)4) 以规模养羊场为单位,建立绵羊人工授精点20处。我省牛羊改良工作尽
16、管起步较早,但由于受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还存在着优良品种少、改良速度慢、良种化程度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困扰产业开发的实质性问题。一是认识上的差距,削弱了对畜种改良工作的重视程度;二是生产方式落后,影响了授配面的扩大。目前全省牛的冻配率和羊的人工授精覆盖面不足30%。加之肉羊产业起步晚,良种肉羊货紧价高,尚不能满足大面积改良的需要;三是改良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受胎率的提高。牛羊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难度较大,集苦、脏、累于一体的工作。由于工作环境艰苦,收入相对较低,许多年轻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这项工作,导致部分地区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造成冻配受胎率
17、低,不同程度挫伤了养牛户接受冻精配种的积极性;四是重改良轻培育,影响了改良效果的充分发挥。近年来,随着肉牛、肉羊引入品种的增加,三元杂交改良工作也随之开展。但无论是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一些地方在改良方向上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一味追新”的盲目性,在改良方式上也出现了只顾眼前利益、重改良轻培育的现象;五是资金投入不足,动摇了畜种改良工作的基础。畜种改良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工作,有极强的可持续性和持久性,需要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如果没有改良作基础和保证,产业化生产将无从谈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06 30号)中明确规定,畜种改良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近年来,由于我
18、省畜种改良专项经费没有保障,给牛羊改良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重点表现在基层冻配站点建设、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六是良种市场混乱,扰乱了改良工作秩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种畜禽的执法难度依然较大,畜禽良种市场混乱的现象未能得到彻底遏制,劣质土杂种公牛继续充当种用,劣质冻精充斥良种市场,个别地方存在着无证生产经营奶肉牛冻精的现象。2.3.1 优势条件首先,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腹地,南部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部是腾格里沙漠,东西狭长,形成一个橄榄形地形,是理想的天然生物疫病隔离区;中部为走廊平原、土地广阔,地势平台,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工矿企业少,
19、无工业污染,空气环境质量好,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非常有利于草食畜生长所需的干物质积累。其次,高台又是沙漠中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区,农作物主要依靠祁连山雪水灌溉,水质清澈无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产品生产区域。再次,交通通讯发达。高台县又是张掖市百公里“经济辐射圈”,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随着全县通乡油路里程全面贯通,农副产品运输能力更加便捷。特别是兰新高铁的建成,为高台融入西北经济辐射圈,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1)区位优势 静宁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甘肃陇东腹地,东接六盘山,西靠华家岭。境内沟壑纵横,气候干燥,光照充足,自然村社之间距离大,无工业污染,空气
20、环境质量好;同时,静宁县是一个旱作农业区,土层深厚,质地优良,易耕、蓄水能力强。近年来,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加上垂直的气候温差,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水质资源,非常适宜养殖业的发展。(2)交通优势 静宁县素有“陇口要地”之称,312国道横贯腹地。随着全县公路上等级步伐的加快和通乡油路里程全面贯通,全县道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农副产品运输能力更加便捷。省上实施东部交通大会战,天平铁路已纳入建设计划,304国道已经全线贯通,打通了静宁县向南的出口,有利于农副产品外运销售,特别是平定高速公路建成后,为静宁融入西兰银经济辐射圈,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3
21、)历史机遇 我国畜牧业已经进入了全面调整期,产、销区功能分配将进一步强化。经济发达地区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将加快向外转移比较优势不强、环境压力大的畜牧业及其加工业。尤其是比较效益低的养猪业,受环保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疫病威胁大的影响,由此退出养猪市场;有些生猪主产区由于节能减排的难度大,开始采取限养措施。因此,静宁县养猪业生产正面临着接纳辐射、承接转移、实施东进战略的大好时机。2.3.2 饲料资源条件静宁县是一个重要的农牧结合带,也是陇东粮食流通活跃的集散地,农副产品较为丰富,饲料来源广。进入21世纪,该县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农业,2010年种植面积达20万多亩,年产玉米粮1
22、5万t。同时大北农、兰州正大、天津正大等多家饲料公司,在静宁设有经销点,年流通饲料近30万t。这就为全县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3.3 具有良好的养猪基础静宁县群众素有养猪的优良传统和经验。近年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技进步,该县养猪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群扩大。形成了一个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基础,标准化生产为方向,龙头企业为骨干,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格局;二是产业链延伸。改变了长期以来就生产抓生产的格局,开始向包括调整结构在内的产前环节渗透,向流通为主的产后环节延伸。2.3.4 政策保证条件近年来,国家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
23、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自 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几乎覆盖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去年又实施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每年用于草食畜牧业发展资金1.5亿元;平凉市把现代养殖作为重点产业,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静宁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稳步发展肉猪,适度发展养鸡,大力发展肉牛”和“稳步发展数量,突出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措施。因此,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猪生产,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2.3.5 市场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肉蛋奶消费持续增加,平均每年以
24、79的速度递增,而且对肉食品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畜产品消费需求必将进入新的高峰期,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鉴于此,静宁县博裕通种猪场根据静宁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县委关于“强农、重工、活商、兴旅、育人”的产业发展思路,经多方考察论证,拟对种猪场进行扩建改造,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把全县标准化规模养猪场户有计划地组织起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带动全县猪产业跨越式发展。2.3.6 各级政府重视近年来,国家做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200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
25、收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下发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是“六大行动”的主体,每年用于草食畜牧业发展资金1.5亿元;同时中央每年为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投入资金1.5亿多元,为全省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各市(州)、县(区)根据“六大行动”意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财政、信贷、扶贫、科技和行政等方面的力度,有效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据农牧部门统计,2011年50个牛羊产业大县共存栏牛395万头,羊1886万只,分别占全省的72%和86%;牛羊出栏量分别为148万头和475万只,别占全省的81%和76%。省
26、天然草场面积1790万公顷,占省内国土总面积的39.4,居全国第六位;2011年,全省累计人工种草面积221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1807万亩,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932万亩,居全国首位。2010年,全省秸秆饲料资源总量1790万吨(风干重)。全省人工种草面积1807万亩,其中苜蓿种植面积915万亩,牧草总产量857.8万吨。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为850万吨,利用率为47.50%。从利用品种来看,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占利用量的77.38%。从利用区域来看,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以秸秆饲料资源比较丰富的河西、中部、东部地区为主,占利用量的90%。从加工时段来看,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收获的夏、秋两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