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精.ppt(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第1页,本讲稿共23页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ICU 顾勤第2页,本讲稿共23页定义:感染、创伤、应激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凝血因子和(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引起形成弥漫性微血栓,同时或继发纤溶亢进,造成器官功能受损或衰竭,出血、贫血甚至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特征为凝血功能障碍。第3页,本讲稿共23页 HMWK PK凝血TF内源性内源性APTT共同途径共同途径外源性外源性机体正常凝血系统PT第4页,本讲稿共23页正常抗凝系统抗凝血酶纤维蛋白血栓调节蛋白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第5页,本讲稿共23页DIC病因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产科意外
2、大面积烧伤或严重组织损伤休克其他第6页,本讲稿共23页DIC发病机制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因子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活化纤溶酶激活和凝血失调第7页,本讲稿共23页血管内皮损伤血细胞大量破坏促凝物质入循环内源系统激活外源系统激活高凝状态纤溶激活DIC继发纤溶亢进凝血因子消耗低凝状态出血纤维蛋白原FDP血小板黏附PGI2血小板聚集血小板DIC发病机制图第8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分期与分型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分型标准急性型慢性型亚临床型第9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分期与分型根据病理发展过程分三期初发性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第10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临床表现出血低血压与
3、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第11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凝血激活的分子标记物测定第12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质量改变:血小板功能异常 计数降低 释放代谢产物增加血浆凝血因子异常:纤维蛋白原降低 PT、TT、APTT延长第13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实验室检查纤维蛋白单体(FM)及复合物测定:3P实验+、乙醇胶(EGF)实验+、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增高纤维蛋白溶解实验:优球蛋白溶解实验、纤溶酶原测定、FDP测定第14页,本讲稿共
4、23页DIC的实验室检查其他实验:外周血破碎红细胞观察AT-测定蛋白C测定纤维蛋白生成与转换率测定第15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实验室检查凝血激活的分子标记物测定:TAT:凝血酶原激活的敏感指标之一D-二聚体: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ET:血管内皮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之一FPA:纤维蛋白形成前期指标之一第16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诊断 DIC的诊断缺乏国际统一诊断标准,目前认为诊断DIC必须具备3方面条件:引起DIC的原发病因符合DI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依据第17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诊断1994年第五届中华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DIC标准:临床表现:实验指标:第18页,本讲
5、稿共23页DIC的诊断临床表现:存在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具有下列2项以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栓塞症状体征抗凝治疗有效第19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诊断实验指标:同时下列三项以上异常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性下降3P实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或D-二聚体+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纤溶酶原含量或活性降低AT-含量或活性降低血浆因子:C50%第20页,本讲稿共23页DIC的诊断疑难病例应有下列1项以上异常:因子:C降低,VWF:Ag升高,:C/VWF:Ag降低TAT或F1+2升高血浆纤溶酶与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升高纤维蛋白肽(FPA)升高第21页,本讲稿共23页DIC治疗治疗方法个体化:已栓塞为主要表现的使用肝素,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替代治疗治疗基础疾病抗凝治疗替代治疗纤溶抑制药治疗溶栓其他第22页,本讲稿共23页Thank you第23页,本讲稿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