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基础知识》.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之广播电视节目概述一、 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就一个台来说,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时间的顺时链;2、一个节目,即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史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3、一次节目,即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
2、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他是节目历史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着多种分类。如按内容性质,分为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按播出方式,分为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按播出
3、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为首播节目、重播节目和滚动节目。广播的传播符号广播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各种声音按不同的特征,被划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和音乐。广播语言是指传播者在节目中进行播报、解释、说明等内容的单纯语言表达,是广播运用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三种:一种叫做新闻播音语言,一种叫做新闻报道语言,一种叫实况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是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所使用的语言,其特点规范。新闻报道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记者、编辑)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它比播
4、音语言更自然。实况语言是新闻事件及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交流,具有原始的真实性,在三种声音中最为自然。音乐是通过组织音乐表现情感的声音。在广播中,音乐的存在形式有三种:一种叫做音乐节目,一种叫节目音乐,一种叫做实况音乐。音乐节目是专门提供音乐审美供受众欣赏的节目,它不为广播所专有;节目音乐主要担负在节目中配合、扶助其它传播要素的功用如开始曲、间隔乐、配乐等;实况音乐则是新闻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节目银行传播信息为目的,要求在形式上尽可能客观公正,因而在新闻类节目中,可以采用节目音乐来提高可听性。至于在文艺等其他类型的节目中,节目音乐的运用更为广泛。音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就一般
5、意义而言,它可以作为“声音”的同义词。在广播中,它被用来指报道、解说预言(不包括采访对话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当它在广播新闻中与语言、音乐概念并举时所指的,是除去演播室语言和音乐以外的声音。在广播传播中的音响。可分为实况音响与音响效果两种。实况音响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对实况音响而言,声音的客观存在是其真实感的来源。实况音响的类别有:从内容上分为人声和物声,时间上分为实况音响和资料音响。在与采录者的关系上分为主观音响和客观音响,从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上分为主题音响与辅助音响,从声音的地位上分为主体音响和北京音响。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制造出来的或转借
6、来的声音,它与实况音响的区别在于,实况音响具有客观真实性,而音响效果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新闻节目一般不使用音响效果。其他类别的节目,在非客观再现的情况下,可以用它来增强传播效果。电视的传播符号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各种声音及声音的不同组合方式,被分为三个类别:语言、音响、音乐。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1、文字。在电视中,文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画面内的文字;二是编辑制作是加上去的文字,称为“屏幕文字”或“字幕”。画面文字是指摄录的影响内存在的文字(如匾额、会标、标语等)。画面文字使用得当,可以自然、准确地传达明确的信息。屏幕文字是指根据节目信息传达的需要,
7、在后期制作或播出时加在影像、屏幕上的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空间形式,因而从原则上讲,有声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文字同样可以发挥。然而,在电视中,它不是有声语言的简单替代,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要素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某些有声语言无能为力的场所发挥作用。与影像等相比,文字在传达信息时有抽象概括的能力。具有间接、明确和灵活的优势,因而在电视传播中常用于扶助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地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以产生歧义等局限,发挥补充、说明、介绍、引导、强调、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各种作用。文字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如在不中断节目播出的情况下一字幕的形式插播最新消息和节目预告等。另外,采用
8、“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声语言和文字同步播出,既利于受众接收,也有利于加深记忆,加之与有声语言相比,文字不易产生同音歧义的优点,因而对于重要会议公报、政令、名单等密集抽象性信息内容的传播,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接受。此外,文字还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在不宜出现解说语言的特定条件下,通过文字传达必要信息,就是一条可行的方式。2、示意图与图表。示意图是事物、形态、关系等的简约化形式。由于它删除了一切无关的细节,使其意义得以凸显。图表十一坐标系统形成的结构,用以显示数量或层级的差异和关系的。示意图和图表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信息简明化、复杂关系条理化等能力,适用于来传达内在性、
9、系统性、整体性、宏观性、对比性的信息。它能够化繁为简,使影像难以涵盖或表现、语言叙述头绪繁多难以表达和理解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简化、形象、直观是图表传达信息的优势所在。3、照片与图片。一般是作为印象的补充,用于没有、无法或不宜拍摄活动影像的情况。传播形象画面是电视的优势,但对摄录设备的依赖又制约了它的灵活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无法或不容许进行拍摄,不能获得活动影像,此时照片或绘画图片成为形象表达的另一种选择。4、影像。电视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电视影像媒介特性的本质是对象具体可感性的再现。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有:(1)在现性的本质特征。电视摄像机所深路画面音响中的对
10、象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物,画面能客观准确地再现镜头前拍摄的现象,包括对象的运动、色彩、影调等等。因此,纪实性电视画面被看作现实的真实再现,能激起观众相当强烈的现实感。(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电视影像是时空一体、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一方面,电视影像展示的是与客观世界同样的情景,而时空一体运动变化是人类感知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另一方面,电视摄录系统也以它特有的方式纪录、传播其摄录对象,这其中就包含着其自身的运动和变化,如有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等各种不同角度的推拉摇移升降甩等镜头运动。它们提供了人们观察对象的不同视野和视角,也提供了制作者观察、选择与传达信息的能动性。(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电视影
11、像具备声像一体相互引导与印证作用,可以使受众更准确、更全面、更全面,更轻松自然地把握信息。因而,它是电视影像的传播优势之一,也是受众对电视影像的基本期待。(4)限定性显示空间。就目前而言,电视影像的拍摄与显示还不是全视域的。人们只能在限定的显示屏幕框架内观看影像。这种拍摄与显示上的制约性,决定了电视的摄录、传达与接受方式,具有相当的强制性。(5)感性的符号形式。影像作为符号,使完全感性的自然符号,一般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是个别的、特殊的感觉知觉层面的丰富信息。因此,影像符号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6)鼓励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由于画面是客体的再现,而客体是不会自己向观察者讲述其意义意义是关系的
12、产物;对于影像来说,其意义是人对影像中显示的关系的把握。因而,对处于该关系变化过程之外的电视受众而言,对作为关系要素的各画面或镜头鼓励来看,其含义是无法确定的,可以做多种理解。电视影像的要素影像是电视摄录系统对事物光影状态及其变化的连续再现。电视影像的要素主要包括:1、镜头与蒙太奇。有电视摄录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称为一个镜头,它是电视语言的基本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汇。它既有两维平面表现三维立体的空间特征,又有影像连续运动的时间特性。在现代电影观念中,声音是镜头的有机成分。电视镜头作为事物时空的影像纪录,从本质意义上讲,它展现的应该是形声一体化的形象、声音是镜头的有机
13、成分。蒙太奇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中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寓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从广义上讲,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的语言形态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意义:(1)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直观视听形式的思维;(2)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3)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蒙太奇作为剪辑技巧具有多种手法和表意能力。2、画面构图。对被拍摄对象以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和安排,使其成为具有思想含义与美感形式的画面形象的过程。构成一幅画面的主要因素有主体
14、、陪体、前景、背景与空白。影响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有影调、形状、线条、色彩等。画面构图就是要通过合理选择拍摄角度、拍摄方向、拍摄距离,把这些因素进行比较、搭配、组合与结构,使它们具有一种和谐的关系。画面构图是决定造型形式的基础,不同的表现目的和审美要求会影响到对构图的处理方法。3、光线。分为自然光何人工光。在摄影摄像中,各不相同的光线效果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定对象的形状;在构图上能形成不同的影调(亮调、暗调等),能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及各种气氛,形成不同的影调结构,组织视觉重点,表现空间,表现节奏等。4、拍摄角度。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除了远近之外还有角度的不同。拍摄角度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平
15、角、俯角和仰角;在水平方向上分为:正面、侧面和背面。(1)平角。摄像机水平放置拍摄。一般镜头的高度和被摄入人物的眼睛多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视觉效果与人们在生活中观察事物时的角度相近,因而给人的感觉比较自然。这是较常用的拍摄角度。(2)俯角。摄像机镜头向下倾斜拍摄。这种拍摄角度特别适宜拍摄大场面,也常用于表现居高临下的主观视角。由于透视效果的关系,画面中的人物会显得矮小、变形,因而常用来暗示人物品性的卑微或渲染孤独、压抑等沉重情绪,以及交待全貌。(3)仰角。摄像机镜头向上倾斜拍摄。一般镜头的高度低于被摄人物的眼睛。视觉效果与俯角拍摄的画面相反,仰角拍摄使被摄物显得高大壮观。(4)正面。被拍摄对象的
16、正面朝向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如果被拍的对象是人物的话,给人以直面相对的感觉,因而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力最大。(5)侧面。被拍摄对象的正面与摄像机镜头成九十度夹角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受众仿佛是处在旁观者的位置上。(6)背面。对拍摄对象的正面与摄像机镜头的方向一致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如果拍人物的话,画面上出现的就是人物的背影。5、运动镜头。通过改变摄像机机位、拍摄方向或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的镜头。在运动镜头中,根据摄像机运动的方式,可分为: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等。(1)变焦距运动镜头。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它的运动是沿着镜头光轴的方向进行的。它可以通过镜头的实
17、际接近、离开实现,也可以通过光学变焦镜头的旋转模拟实现。它有些类似于人们注意力的改变而产生的观察范围的变化,不同之处在于:人的注意力引发的观察范围的变化,是在瞬间完成的,而变焦距镜头的拍摄过程中增加了变化的过渡过程,因而戴上某种表现的意味。(2)摇镜头。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做旋转运动进行拍摄。摇摄就如同人通过转动头部、身体在原地变换姿势产生的环顾性视线移动。(3)移动镜头。所谓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它可以全方位地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升、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6、景别。画面中表现出的视域范围。它是直接体现
18、为景物在画面中空间范围的大小和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的大小。景别的大小通常由摄像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来决定。画面分为不同的景别,是为了对内容的主次轻重、被摄体的远近大小给与恰当的表现,以达到准确地叙述和艺术地表现的目的。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是表现较大范围的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众多人群活动场面的电视画面。全景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视画面;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局部画面;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视画面;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电视画面。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
19、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易于接收接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特点要求受众的思维紧紧跟随,容不得细细揣摩,同时广播电视受众在文化、年龄上是多层次的,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容和语言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广播电视受众要求受众用听觉器官捕捉语音、语义,因此要让受众听得见、听得懂,要求“入耳”和“入脑”,便于耳听接收。3、准确性。广电新闻的语言表达要求真实准确,新闻报道对象要确有其事,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过程细节、引语、资料等应是准确的。4、完整性。广电新闻写作中,信息应相对完整。5、通俗性。要把握深刻的思想、复杂的问题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
20、达清楚。注意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庸俗化。广播新闻中音响与文字稿的关系广播新闻中解说词通常起到叙述事实、说明音响、补充音响、概括提示音响,连缀音响组成报道的作用。在节目中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写解说词的时候要兼顾音响内容,解说要合理安排、结构音响,解说与音响要和谐统一。音响报道要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用音响直接表达报道的主题。文字要对音响作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凡能用影响表现的,就不要用文字,凡音响已经表达清楚的,文字就不要再重复。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负责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画面、同期声、文字解说,相对于电视新闻的整体而言,都是不完整的,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的画面、同期声和文字稿
21、要紧密配合画面,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待画面无法交待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同期声、解说词与画面形成一体。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广播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广播的采录设备小巧灵活、机动性强,制作简单便于记者迅速采制报道,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甚至做到与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同步报道。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听众收听广播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不需要受众具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听众范围比较广泛。广播媒介的覆盖相对于电视媒介也更容易;广播可以伴随接收边做事边收听或在移动状态下收听。因而常被称为伴随型媒介扩大了接受的可能。这
22、一特色使广播在未来的媒介格局中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通过声音传递信息,使广播相对来说具有更强的传真、传情的能力,更具亲和力和参与感。另外从技术上说,受众直接参与广播节目的方便性、隐匿性特点,也使得广播的参与性强于其他媒介。广播的传播劣势是: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广播是以声音为唯一传播符号的媒介,听众在收听的过程中,信息转瞬即逝,使受众对传播内容不易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很难在稍纵即逝的条件下获得透彻理解。相对来说,报纸、杂志则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思考,来理解难懂的问题或语词。另外,广播节目如要保存必须事先准备好录音设备,不便于受众随时随地保存信息。2、
23、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报纸以“面”的、实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读报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内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广播则需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内容,以接连不断的“线”性形式一一呈现出来,受众只能以顺序接收,很难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和内容,也就难以主动把握重点。在特定时间里,受众只能有效地接受一套节目,不能提前,不能推后,更不能错过接受时间。受众的选择全市不完全的。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1、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电视同时调动图像、声音、文字和画面景别、角度、色彩等手段传播信息,以达到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2、长于
24、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电视在真实再现事物的变化过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实中事物发展变化的信息往往是多形式全方位同时发生的,例如伴随一个具体事物发展变化的氛围、条件等等,电视可以较全面地记录反映这一状况,使观众真正进入见其人、闻其声的接收状态。3、时效性强。同广播媒介一样,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的采制设备也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时效性越来越强。在传播劣势上,同广播一样,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除此之外,电视画面传播的局限性也成为限制。如前所述,影视符号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是个别的、特殊的,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另外
25、影视符号有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和节目形式消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使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消息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讲究用事实说话;其时效性强,篇幅短小;结构上强调“重心前置”,即重要的内容尽量放在前面,或采用一些技法使其突显出来。除简讯外,消息大多有“电头”或“本报讯”、“本台消息”等,正文一般由导语、主体、结尾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组成。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活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较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题材。它与非时间消息相对应,要求迅速及时地反映事件的发生、发展
26、和变化,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这种消息便于发挥广播、电视快捷的传播优势和音响的表现优势,在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闻事件由预知的、突发的和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不同类型,事件过程持续的时间长短和空间范围大小各不相同。一般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动态消息或现场报道、连续报道等形式。采写预知事件的消息,虽然可以预先采访基本事实,但仍应坚持现场观察和采访,准确掌握现场的实际活动和结果,仔细核实预先获得的材料;报道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则要在了解事件全貌基础上,把握并突出事件本质特点,防止停留于表面现象或无根据地主管推测。某些持续时间长或空间范围广的事件,则可用消息的形式分别作突出事件阶段性特
27、点的连续报道,或点面结合的综合报道。非事件消息与事件消息相对应。这类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的时间始、终点,报道的是其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其蕴含的典型意义。非事件消息按内容性质可分为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典型性报道。它不仅报道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而且要综合运用各种事实表现新闻主题,展现有关事物的基本面貌,揭示其内在本质和社会意义。这类消息的题材,通常时间跨度较大,空间范围较广,采制时要致力于选择和发掘那些显著、富有特点的典型材料;善于用典型事实说话,恰当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方法,避免材料堆积和空泛的议论。对时效的要求侧重于把握时机,但要善于利用新闻根据,以增强消息的新
28、鲜感。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在我国,人物专题在新闻专题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专题,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而成为人物专题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物专题的报道对象越来越广泛,一些普通人,甚至负面人物也渐渐被媒体关注,人物报道对象呈现出丰富、多元和均衡的特点。采撷人物专题,要善于把人物的活动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致力于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通过人物面临的与自然界、人际间和自身的思想矛盾等,显现人物的
29、思想历程和精神境界;善于利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塑造真实可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在突出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添枝加叶,一味拔高。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这种专题中重在记述和再现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相对完整过程,显示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社会意义。无论什么样的事件,都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明确的行为主体;2、发生的时间、地点比较集中、具体;3、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4、常常带有鲜明的矛盾性和冲突性;5、有具体的原因和结果。采写事件专题的关键,在于既是发现和敏锐捕捉典型事件,充分占有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深入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30、洞察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在这个基础上精心提炼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尽量利用富于特点或含有情节的事实,准确、生动地表现事件及其过程。同时恰当地处理人物与事件的关系,防止见事不见人。一个事件的全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侧面,报道是要从中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首选公众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定报道的主题。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研究性专题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它或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和实际工作成就的考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者分析消极社会现象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出发人深思的教训,借以指导社会实践,推动实际工
31、作的开展。采写这种专题,要求记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深入研究实际,及时提出问题;善于理纷弃繁,透过现象看本质,鞭辟入里地触及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赋予作品以应有的思想深度;掌握分析综合的科学方法,恰当地寓理于事。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某时某地发生某事的报道,而是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和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常见的谈话节目类型包括访问型、讨论型(辩论型)、聊天型、故事型等。它多数情况下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见解。因此谈话节目的成功很重
32、要的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驾驭现场的能力。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要求以再现事物及现场的得瞬间状态和情境为主要表现目标,这就要求记者不断要迅速发现,还要迅速采录富有情节和画面感的信息同时,还要现场观察,现场解说,出口成章。现场报道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强、现场感强,可以满足受众在第一时间获知信息,充分感受现场情景的要求。 现场报道对题材选择有一定的要求,除题材本身重大、与公众休戚相关以外,还要求含有比较集中的现场空间、适当的时间跨度(指新闻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太长者不易制作)和一定素质的现场音响和画
33、面。其次有赖于敏锐、周密的采录制作活动,包括深入的先期采访,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明确的采录重点。现场报道的优劣集中体现出一个节目组或一个台整体的新闻水平。连续报道是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这种报道形式最能体现广播电视进行式的报道特点。报道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而展开。报道对象事态本身发展的持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连续、衔接,呈现出线性分布,各次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随意变动;在事态进展过程中分别进行报道,时间跨度小,每次报道都应有新的依据;连续报道持续记录事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事件发生追踪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系列
34、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多个独立报道没有外在的连续,却有内在的联系,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集中性,围绕同一主题来进行,主题集中不分散;广博性,多角度、多侧面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深刻性,系列报道题材多位题材重要重大的非事件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揭示主题,具有深刻性。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一般是指“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种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
35、要素做深入挖掘,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是“新闻事件+背景材料+预测分析”的集合体,是对于新闻背景的准确交代,相关问题得恰当分析,是通过现象和细节对本质的准确把握。深度报道通过对所报道的事件或现象的深入调查或解释,让人们对事件或现象本身的实际状况和来龙去脉有更为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在西方新闻学中,对深度报道的解释是:“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并更多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中的“Why”(原因)和“How”(怎样)上,以“说明来龙去脉,阐明本质意义,估计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
36、解析深度报道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不是某一具体新闻体裁。这是因为首先深度报道中的报道类别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其采写方法、报道技法、表现形式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将深度报道与消息和通讯对比,可以看出深度报道并不具备明确的独立的体裁特征,各类体裁,各种形式的报道都有可能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不是体裁层面的概念,而是与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精确新闻报道相对应的一种报道方式。第二,深度报道是“报道”,不是“评论”。深度报道中有一定量的分析、评论的内容,但它们不是报道的主旨内容。深度报道重在为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现象)提供原因、展示过程、预示方向。在整个报道中,记者是有明确的观
37、点的,不过观点是通过事实自身的内在逻辑给出的。引导舆论、提供结论,也主要是通过事实叙述自然给出,或者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架少量的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新闻评论则相反,其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引导观念,对一类事物或一类现象进行理性剖析,在写作过程中侧重逻辑推理论证。第三,深度报道类作品的个性特征是记者要发现表相后面的“真相”。这里的真相,包括被遮蔽的事实真相和分析表层事实后得出的价值判断。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样式。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和其他媒介的新闻评论一样具有
38、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被视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旗帜和灵魂,它在代表媒介发表意见,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媒体除了拥有和传统媒体一致的本台评论(社论)、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编前与编后语、述评等新闻评论体裁外,还拥有谈话类评论节目等独有的新闻评论形式。而在评论特色上,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色也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和其他媒介的评论形式有不同之处。由于广播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的反应速度很快,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已经成为最具时效性的评论之一;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可以谈话的形式展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具有双通道传播的特点,声、画信号直接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从而在内容表达上更加生动,更加能以情动人。不过也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系统的形象性特征,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及其说理的深度与小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