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加工技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控车床加工技能.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学时600)二、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三、前言(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数控车床加工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课程是支撑数控机床操作员(核心岗位)、数控工艺员(核心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数控车床加工课程以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任务)为导向,从加工职业岗位人手,以数控车床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就业所需的车床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等实践技能为着
2、眼点,与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张家口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发课程,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的操作、加工刀具及工装选用等职业核心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车工加工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机床加工工艺、数控车工加工刀具及工装选用、数控车床操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车工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具有数控车工相应职业能力,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三)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任务是以数控技术中的数控加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3、,以机械制造企业的行业及地域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解构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重构了体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加工调整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体系的课程;并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考核改革等,保证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加工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
4、控加工刀具及工装选用、数控机床操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学生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建立以行动(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内容的序化与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
5、径。具体内容如下:(l)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源于真实,高于真实。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产品,经适当改造成为适合学生的学习型的工作任务。(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工作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注入学习方法的引导,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为依据,演变生成多种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四、课程目
6、标(一)总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知识与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重质量、守规范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和数控加工实践操作技能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对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l)了解数控加工的定义、发展、
7、任务,掌握数控编程的特点和内容。(2)能进行数控编程规程的制定。(3)能正确进行数控加工刀具的选用。(4)能够对较复杂的零件进行程序编制。(5)能够编制通用零件的加工工艺。2、专业能力目标(l)具有做为企业数控编程岗位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必须的能力。(2)具有制定和实施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编程的能力。(3)具有正确选用切削用量和常用刀具刃磨的能力。(4)具有常用工艺装备的使用与选择能力。(5)具有加工程序校验及调试能力。(6)具有切削加工及运行监控能力。(7)具有使用设备的维护保养能力。3、方法能力和杜会能力目标(l)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2 )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
8、能力。(3)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意识。(5)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6)通过自学获取新技术的能力。(7)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8)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9)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10)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构建课程学习内容,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编写的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课程、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工作页两本校本教材,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生产过程”、“典型任务”,确定“学习领域”,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项目和任务。该课程是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开发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
9、域课程。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一)课程教学内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序号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参考学时1机械图样识读(制图、公差、材料)1、复杂零件的表达方法2、简单零件图的画法3、零件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的画法1、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如:凸轮、壳体、板状、支架)的零件图2、能绘制有沟槽、台阶、斜面、曲面的简单零件图3、能读懂分度头尾架、弹簧夹头套筒、可转位铣刀结构等简单机构装配图152数控车床机械结构分析与调整1、简单机构装配图的识读2、过盈、过渡、间隙配合的特点3.了解数控机床最常见机械结构1、能读懂简单机械结构
10、装配图2、能拆装常见机械结构153刀具准备1、金属切削与刀具磨损知识数控车床常用刀具的种类、结构、材料和特点2、数控车床、零件材料、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刀具的要求3、刀具长度补偿、半径补偿等刀具参数的设置知识1、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车床2、能根据数控车床特性、零件材料、加工精度、工作效率等选择刀具和刀具几何参数,并确定数控加工需要的切削参数和切削用量3、能够利用数控车床的功能,借助通用量具加工出合格零件154加工工艺分析及编制1、数控加工工艺知识2、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的制定方法1、能读懂复杂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文件2、能编制外圆、螺纹、倒角、内孔等简单车削加工工艺文件155
11、加工程序编制及试运行1、数控编程知识2、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的原理3、CAD/CAM软件的使用方法4、轴类零件二维图绘制与加工代码生成方法1、能编制轴类零件和套类零件数控加工程序2、能够运用固定循环、子程序进行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3、能够使用CAD/CAM软件绘制简单零件图及生成车削加工程序156数控车床零件加工轴类零件的加工1、外圆车削的基本知识2、轴类零件的切削特点3、轴类零件所用刀具刃磨事项要求能够运用数控车床对外圆、台阶轴、倒角、端面等进行车削加工105套类零件的加工1、孔类零件车削的基本知识2、孔类零件的切削特点3、孔类零件所用刀具刃磨事项要求能够运用数控车床对内孔、台阶孔、倒角及轴孔配
12、等进行车削加工90螺纹的加工1、螺纹零件车削的基本知识2、螺纹类零件的切削特点3、螺纹车刀刃磨事项要求能够运用数控车床对内螺纹、外螺纹、螺纹配合等进行车削加工105槽类加工1、槽类零件车削的基本知识2、槽类零件的切削特点3、切槽类车刀刃磨事项要求能够运用数控车床对内沟槽、退刀槽、端面槽及槽配等进行车削加工90锥面及成形面的加工1、特型面车削的基本知识2、特型面类零件的切削特点3、特型面类零件的加工车刀刃磨事项要求能够运用数控车床对圆球、手柄、葫芦等进行车削加工90精度检验及误差分析1、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2、内外径、长度、深度、高度的检验3、锥度及成形面的检验4、螺纹检验1、能够使用常用量具进行
13、零件的精度检验2、能够对零件内外径、长度、深度、高度等加工内容进行检验3、能够对锥度及成形面的零件进行检验4、能够对螺纹零件进行检验157工件拆卸、自检或送检为本课题要求学生对工件拆卸、质量检测方面打基础1、能够对工件进行拆装2、能够对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自行检查158机床维护保养1、数控车床日常保养方法2、数控车床操作规程3、数控车床常见故障及数控系统的报警信息4、机床的故障诊断方法1、能够根据说明书完成数控车床的定期及不定期维护保养2、能读懂数控系统的报警信息3、能发现数控车床的一般故障159合计600(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课程设计采用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课程学习领域;然后,根据项目及工作任务
14、要求设计了每一项目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每一项目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每一项目教学内容;最后,制定了每一项目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整个课程学习内容是以一个个与职业岗位相关典型工作任务构成,课程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技术、数控车床手工编程技术,基本掌握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编制基本技术,具有使用数控车床加工较复杂零件的基本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序号学习情境名称项目名称任务名称学时1数控车一体化工作站认知项目一:入厂教育任务一:组建班组6任务二
15、:安全认知12任务三:数控机床认知122数控车床基本操作项目二:数控车床基本操作任务一: 数控车床手动操作12任务二:数控车床的维护保养6任务三:数控车床指令操作123轴类零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项目四:轴类零件的加工任务一:传动轴数控车加工60任务二:子弹模具数控车加工60任务三:手电筒数控车加工605套类零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项目五:套类零件的加工180任务一:空套齿轮轴数控车加工60任务二: 灯泡座数控车加工60任务三:圆锥管接头的数控车加工606配合类零件的工艺设计、编程与加工项目六:组合类零件的加工180任务一:配合件数控车加工一60任务二:配合件数控车加工二60任务三:配合件
16、数控车加工三60合 计600六、教学实施(一)师资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l)具备机械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并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备高校教师资格。(2)从事实践教学的主讲教师要具备数控专业技师以上(含技师)的资格证书或工程师资格。(3)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工件切削加工与工艺装备、数控加工工艺实施、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等方面的相关知识。(4)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备的资质(l)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教育相关知识,在进行示范性教学时,能充分表达所教学的内容。(2)在企业从事5年以上
17、机械产品的数控加工、数控编程等工作。3、师资配备本课程师资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中20 的教学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二)教学硬件设施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见下表教学硬件设施要求表 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计算机台30建网数控仿真软件套1网络版30节点数控车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台10配备各种刀具及量具多媒体教室间1局域网,投影仪(三)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1、应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教材。2、校企联合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材包括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教学课程数控车床加工一体化工作页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
18、能人才为目标,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用人企业欢迎的高技能数控技术人才。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和能力标准,引人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供大量的实际示例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技术的理解与掌握。5、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以满足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四)教学方法1、改革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打
19、破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方式,在校内外数控实训基地边讲授、边训练。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教师模拟真实岗位环境,引入多媒体与数控模拟仿真技术,以“工学结合”为项目导向,以车削、铣削、线切割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现场大量典型真实产品实例讲练结合的模块式教学方法,讲解操作方法;学生观察和记忆,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养成和素质养成相结合,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能力养成同集体协作能力养成相结合,进行典型零件的现场实践操作、加工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共性的操作问题,教师集中指导)。通过现场教学、讲与练相结合、真实实训场所相结合教学法与项目教学、小组工作法相结合的
20、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非常牢固地掌握专业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教学演示更直观,教学效果显著。2、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评价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将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1、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人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
22、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按照评价标准从“工作质量、工作速度、数控加工及编程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文明生产、社会行为、安全生产”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重点关注以下方面:(l)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合理,加工程序合理,加工零件符合图样要求。(2)遵守纪律,能按操作规程操作,具有团队合作精神。(3) 知道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因素。(4) 能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数控加工方案、工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改进设想。(5)由学校主讲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结合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数控加工编程仿真实验、数控机床加工零件实训、数控技能竞赛、有关顶岗实习情况及考核情况
23、,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6)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等)是检测学生数控编程及加工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数控编程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具有的数控编程及加工水平。测试可以采取笔试、评价机试、大作业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数控编程及加工综合应用能力。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见下表考核方式表考核分类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形成性评价课堂理论测试以检查作业、分组竞赛、课堂提
24、问、平时测验为主25%实训技能测试以实验项目的上机仿真,实训项目的数控编程及加工为主25%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笔试或大作业30%综合评价考核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观察学生的考勤情况、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语言交流、组织管理、数控技能竞赛等20%考核标准比例表序号学习情景考核的知识点,技能点和要求考核比例1数控车床(含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数控车削工艺及程序编制、数控车加工编程仿真模拟、数控车削零件45%2数控铣床(含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数控铣削工艺及程序编制、数控铣加工编程仿真模拟、数控铣削(或用加工中心加工)零件45%3学生综合评价学生基本素质10%(六)课
25、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本课程应该建设集文字教材、CAI 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立体化配套齐备的教材,全套教材各司其职,以文字教材为中心,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软件和数控机床为辅助,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2、注重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
26、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4、校企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在此过程中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5、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七、课程管理1、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调整,保证课程的持续发展。3、主讲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过程,主讲教师与实训教师负责课程的实训教学。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八、其他说明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专业。2、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本课程标准使用2-3 年后修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