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认真阅读教材上编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并回答下列问题。一、用各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介绍三部话本、拟话本的代表作品。1卖油郎独占花魁:小本经营的卖油郎秦重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颜娇丽”,就不惜花了一年多时间,辛苦积攒得十两银子,作为一夜“花柳之费”。这本来不足为训,但他了解到王美娘也是从汴京流落到临安的人,便不觉“触了个乡里之念”,并为王美娘的“落于娼家”而感到“可惜”,表现了与一般王孙公子的寻花问柳行径有所不同。作品在描写秦重对王美娘倾心爱慕、尽心体贴的同时,特意用吴八公子对王美娘的肆意“凌贱”作为陪衬,以表现秦重与王美娘之间实际上已越出嫖客与妓女的关系。作
2、品细致地刻画了秦重在院中一夜侍候、照顾王美娘的行为,表明他对王美娘确系真个相爱,体现了当时城市普通群众既有着爱情幸福的要求,又尊重和爱护妇女的人格,中心是环绕一个“情”字。所谓“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正反映了市民在两性关系上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态度。2碾玉观音:主人公璩秀秀,出身于贫寒的装裱匠家庭,生得美貌出众,聪明伶俐,更练就了一手好刺绣。无奈家境窘迫,其父以一纸“献状”,将她卖与咸安郡王,从此,正值豆蔻年华的秀秀,身入侯门,失去自由。其后郡王将秀秀许给碾玉匠崔宁。秀秀和崔宁品貌相当,心灵手巧,相互爱恋。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两人一起私奔,却屡次被郡王迫害,后崔宁被发配,秀秀杖
3、责而亡其父母担惊受怕投河而死秀秀魂魄与崔宁又续前缘最后,崔宁发现秀秀非人,秀秀父母也非人秀秀父母入水而逃秀秀携崔宁一起在地府做了一对鬼夫妻。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市民阶层的压迫,也歌颂了秀秀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精神。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
4、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然后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为赎身,早有准备。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
5、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她刚强,坚定。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2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二、话本、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前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在爱情观念、人物形象上发生了哪些新变?(1)人物形象不同。唐传奇爱情故事的人物身份地位较高,多为士子官宦和大家闺秀;话本、拟话本中很多为普通市民,而且女子在作品中地位提高,作品经常表现他们对爱
6、情的大胆追求。(2)择偶标准不同。唐传奇多以郎才女貌为选择标准;话本、拟话本的择偶标准则更加现实化、生活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已经懂得了“爱情必须附丽于生活”的道理。(3)爱情篇章的主题也有很大不同。唐传奇主要反对门第观念;话本、拟话本在反对门第观念、等级观念外,还有很多反对贞操观念的作品。三、前人认为话本、拟话本“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第一,描写爱情的篇章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主要描写对象。(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
7、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4)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第二,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虽然这些官吏不属于市井百姓,但他们断案折狱的主要对象还是市井平民。第三,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方面内容。第四,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四、结合作品分析话本、拟话本是如何运用“巧合”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的。话本、拟话本讲究故事性,提出“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在作品中设计各种“巧合”,提高了艺术性。所谓“巧”,就是巧
8、合,就是偶然性,偶然性是由必然性决定的。作品中的“巧合”,来源于社会,又经过提炼加工,就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既反映生活真实,体现客观规律,又富有艺术魅力。错斩崔宁的“巧”值得一提。作者安排情节处处抓住一个“错”,在“错”的背后又处处强调一个“巧”。刘贵戏言、二姐出走是“巧”,静山大王杀刘贵是“巧”,崔宁与二姐清早结伴同行是“巧”,至于刘贵与崔宁的财物都正好是十五贯,更是“巧”。表面看来这些“巧”是偶然的,在“巧”的背后,是封建礼教和司法制度两把杀人的刀子。这里的“巧”表现了社会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试想,如果不是社会上普遍存在买卖妻妾的现象,刘贵怎能如此戏言?陈二姐又哪会信以为真?如果没
9、有“男女同行,非奸即盗”的社会舆论,崔宁和陈二姐也不会被“错绑”、“错杀”。正因为错斩崔宁中的“巧”戳到了当时社会的要害,所以情节的发展既扣人心弦,又合情合理。听众和读者既因为始料不及而频频叹服,又因为总在情理之中而不断称奇。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认真阅读水浒传原著、教材关于水浒传的论述及相关研究论著,并以小组形式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时,每组选择两个题目集中讨论;每人须在二者中选择其一做五百字左右的发言,并注意其他同学的观点。讨论之后,请用各150字摘要记录三位同学的发言,并将自己的发言整理提交。讨论题目:(1)水浒传所描写的是否“农民起义”?非农民起义说。水浒传的主题是什
10、么?历来就有争议。近几十年来以主张“农民起义说”者为多。仔细剖析水浒传内容,实际上它很少涉及宗法社会的农民生活,更没有表现出宗法农民的经济和政治的诉求。即使偶尔写到一些农民也大多是沉默的、没有追求的、随人俯仰的一群。水浒传中写的社会底层的精英,绝大部分是游民或社会边缘人物。所谓游民就是脱离宗法网络、宗法秩序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小说中描写了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的挣扎和奋斗。他们的“经济诉求”是优裕的物质生活,为了实现这种物质生活就要迅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发迹变泰”就成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聚义”最终失败了。水浒
11、传所写的是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水浒传作为第一部用口语写作的长篇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的思想。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造反有理”的思想,同时还为造反者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的话语体系,如“好汉”、“逼上梁山”等,这个话语体系不仅为后世造反者所认同,也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理解。近几十年来,水浒传中的招安最为人们所诟病,特别是持“农民起义说”的学者认为“招安”是背叛。摆脱一些教条,对招安问题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可知招安既是当时不可避免的结局,其意义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农民起义说。水浒传的题材是农民战争题材。作者站在同情、赞扬农民起义的立场上,
12、颂扬起义领袖的立场上,站在被压迫阶级立场上,反映“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现实,创造了人民英雄的群像,肯定了农民武装斗争的正义性,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小说揭示了被压迫群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即农民与贪官污吏、奸臣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忠臣与奸臣的矛盾。两种矛盾相互牵制,最后阶级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忠奸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被压迫群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两大阵营森严壁垒,界限分明,分别是梁山英雄和以高球为核心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代表人物,如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太尉高俅、太傅杨戬、皇戚慕容达等中高级官员,是斗争的主要对象。人民反抗力量主要是江湖社会,包括反上梁山的英雄,李逵、吴用、“三阮”等中坚力量
13、;逼上梁山的英雄,宋江、林冲、花荣、柴进等领袖和骨干;拉上梁山的英雄,有降将关胜、呼延灼、张清等。小说还写到沟通梁山义军与皇帝的关系的中间力量,如清官陈文昭、忠臣张叔夜、妓女李师师等。作品反映人民的积怨、积愤,反映人民不平的心声,歌颂人民靠自己的斗争改变命运,对现存秩序表示怀疑,对自己的力量予以肯定。作品肯定复仇的合理性、正义性,宣扬农民反抗是“逼”出来的。“逼上梁山”的描写体现的就是被压迫群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忠奸斗争也是小说描写的重点,作者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对封建皇权有揭露批判,但不敢直接否定,而是千方百计为其开脱。通过一些语言、情节表达“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主张“清君侧”,而反对“取而
14、代之”。作者企图把反抗斗争纳入忠奸斗争,把宋江写成“权时避难,暂驻水泊”。七十回以后,忠奸斗争成为主线,最终是忠臣失败。这与农民斗争有联系,但又有变化,是忠奸斗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农民斗争,开始时是忠奸斗争中忠臣的同盟军,最后成为忠奸斗争的牺牲品。4(2)如何看待水浒传鱼龙混杂的人物群像?水浒传描写的是一个时代下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各个行业不堪所迫,转而投身绿林,而这108将就是其中的代表。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鱼龙混杂,但实际上这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张顺、
15、吴用、鲁智深等英雄形象。例如林冲,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的典型代表。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趋群,既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又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小人之下”的怨气。但教头的地位,舒适的家庭,又使他安分守己,怯于反抗。高衙内在大庭广众之中调戏他的妻子,他忍了;中了高俅的圈套,被发配沧州,他忍了;野猪林差一点儿丧命,他又忍了;到了沧州,他还是准备继续忍下去,被发配充军还幻想有一天能回来“重见天日”。但是,高俅父子为了谋害他,竟然派人到沧州火烧了大军草料场,要把他活活烧死。在这种情况下,他才手刃了仇人,毅然上了梁山。(3)如何理解水浒传的招安描写?关于宋江接受招安的描写,也是比较
16、客观的。(1)宋江身上存在着接受招安的个人因素,如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目标。(2)还有两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和梁山泊起义军内部存在的接受招安的某些因素。起义军首领绝大多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赤贫代表阮小五唱的调子就是:“忠心报答赵官家”,阮小七唱的“京师献与赵君王”。108将中,只有李逵动不动要“杀上东京,夺了鸟位”。但在小说中,李逵的话成了插科打诨的噱头。像林冲、李逵这样愿意一反到底的英雄毕竟是极少数,连吴用、公孙胜、刘唐等首领也是无可无不可;更不用说占压倒多数的来自朝廷方面的降官降将了。(3)水浒故事流传加工是在宋元之际,水浒传成书在元明
17、之交,异族入侵,对中原汉民族构成极大威胁,朝廷和起义军更愿意合作以共同抵御外侮,所以宋江接受招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征辽。显然,在宋江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渗透了元明之交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也体现了元明之交的时代折光。这样看来,宋江接受招安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4)水浒传有哪几种结局?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水浒传版本不同,结局也不同。版本主要分为一百回种和一百二十回种的,后者将宋江起义的整个过程都写了下来,包括一百单八将的齐聚,梁山兴旺,和后期众英雄替朝廷卖命,征辽,征田虎方腊等起义军,最后走上了不归路的过程。而前者只是写了宋江起义征辽,征方腊的过程,而没有征田虎的过程。但是还有一说就是前者是
18、完全出自施耐庵之手,而后者是由后人加的二十回。(5)水浒传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第八十三回到一百回的最后十八回为第三阶段,写起义军的瓦解覆灭。人们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分歧主要集中于这一部分。总体看来,作者对农民起义英雄是肯定的、同情的,甚至是拥护的;对昏君奸臣是不满的、甚至是痛恨的。但作者有一个底线,就是起义军不能推翻封建统治和封建皇权。说白了,作者是赞同起义军接受招安的;但对起义军最后被利用、被消灭又深感遗憾。换言之,作者既不能容忍封建政权被农民军所取代,又不愿看到起义军被利用、被消灭的下场。作者客观上写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虚伪,写出了农民军的淳朴信义、光明正大。他不愿意朝廷与起义军连年
19、攻杀,但又清醒地认识到起义军投降也不是出路。作者思想上陷入矛盾和两难境地,所以他安排了公孙胜归山、鲁智深坐化、燕青辞主、李俊诈疯等情节。燕青辞别卢俊义时说:“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作者找不到任何解决矛盾的办法,也不可能给起义军指出一条超越他们5自身本性和特征的出路,作品只得在“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情”的哀怨声中落下帷幕,表现出鲜明而又深刻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招安以后的描写,读来沉闷凄凉,艺术上也不太成功,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深刻。他不仅符合历史上宋江起义的真实结局,而且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一般规律。招安以后的描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刻思索。
20、他指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忠与奸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揭示了农民起义的一般归宿,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6)如何评价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水浒传中特别歌颂“聚义”,描写了与主流社会对抗的人们,在与相同命运的人结合起来之时所显示的力量。水浒传为游民的组织化构造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和运行规则,游民懂得了江湖上同道的交往应该是有规则的,这就是被江湖上认为最高准则的“义气”。实际义气是游民的道德,义气正是由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描写而登上江湖殿堂的,从此深入江湖人的心,甚至极大地影响了其他阶层的人们。为了义气不怕两肋插刀,“江湖义气第一桩”,这种游民的通俗道德观念如此深入人心,应该是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功劳。
21、水浒传创造了江湖话语,也由于这些话语活跃在人们的口头,它们被江湖人所接受,并成为江湖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或基础。水浒传书中的江湖是丰富而生动的,在其受众中有极广泛的影响。鲁迅所说的我们的社会有“水浒气”、“三国气”,这固然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社会存在,不能否认水浒传的广泛传播也是其原因之一。清代学者钱大昕在正俗中说,“三教之外,还有一教”,那就是“小说教”,极言小说对于民众思想影响之大。现在也是如此。因此通俗艺术的作家们更应有社会责任感,更要慎重。(7)水浒英雄中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林冲。因为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水浒传写
22、农民起义,其领导成员不止是农民,它吸纳了各方面的叛逆人物,包括来自统治阶级中的人物。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而投奔到农民队伍中的人物,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的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他出场的穿着打扮所体现的身份、风度,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相当地位的人物,接着就介绍了他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日子过得很美满,这就跟没有家室,“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鲁智深截然不同。林冲一出场,作者就将他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他的思想性格,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自己正看着鲁智深打禅杖出神时,妻子就被高俅的养子高衙内调戏了。一个军官,老婆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23、,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当他得知此事正要对那个人下拳时,看出了不是别人,原来是那个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高衙内”,此刻书中写到:“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所谓“本管”,就是顶头上司,“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而是挖掘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当鲁智深便带了二三十个人来帮他撕打时,林冲与鲁智深有两句简单对话,林冲说:“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一次。”而鲁智深却是这样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了去。”请看:一个忍辱怕事,一个嫉恶如仇;一个自己受迫害也能忍,一个看见别人受迫害都不能忍。两个人的性格的鲜明对照更突现出人物的典型化。林冲所感受到并且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梁山。水浒英雄中,有很多人走的是林冲的路。那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林冲的遭遇是领导者走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