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物流管理(第九章)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物流管理(第九章)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ppt(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产物流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第九章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第九章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第三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第四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第五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第六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第一节 概述一、信息与数据二、物流信息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一、信息与数据1、数据2、信息3、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1、数据 所谓数据,就是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任何字符、数字和图形。在信息系统领域中,我们可以将数据这样定义: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数据不仅包括数字,还可以是文字、图形及声音等。
2、2、信息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分类 自然信息与社会信息、原始信息与综合信息、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输入信息、中间信息和输出信息 3)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存储性、信息的可加工性3、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和数据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数据是人们用来反 映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具有抽象性;信息是经过加工分析之后的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和数据经常不加区分地被混用,但是我们在研究信息系统时应当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数据是原材料,信息是加工后的有价值的数据。二、物流信息(一)物流信息定义(二)物流信息的特点(三)物流信息的分类(
3、四)物流信息的作用(一)物流信息定义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配送)有关的信息。物流信息的产生与物流活动的开展密不可分。由于物流系统是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大系统,关系到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及市场流通的全过程,因此,物流信息数量巨大,类型繁多。但生产物流信息主要涉及采购、制造、装配、试车等过程涉及物料搬运、装卸、仓储等信息。例如,在库存管理子系统中,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仓库的分布状况、库存的数量、人库出库情况、库存时间的确定等库存信息,以加强库存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二)物流信息的特点1、种类繁多,来
4、源广泛2、信息量大3、更新速度快(三)物流信息的分类1、根据信息加工的程度的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为原始的物流信息和加工的物流信息2、按照物流功能的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为计划信息、控制及作业信息、统计信息等 3、按照信息产生的领域划分,物流信息可以分为物流内部信息和物流外部信息(四)物流信息的作用1、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基础2、物流信息是物流作业的关键因素 3、物流信息是制定物流计划的保障三、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二)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一)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 物流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设备,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
5、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支持物流管理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人机系统。(二)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 1、管理性和服务性2、适应性和易用性3、集成化和模块化 4、网络化和智能化(三)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1.业务操作层2.管理控制层3.决策分析层4.战略计划层第二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二、原型方法三、面向对象方法四、CASE 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也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开发中,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析和
6、设计。具体来说,它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为独立的六个阶段,包括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和维护以及系统评估。这六个阶段构成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一、结构化生命周期法1、系统开发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3、系统分析阶段 4、系统设计阶段5、系统实施阶段6、维护和评价阶段二、原型方法1、原型方法的基本思想2、原型方法的开发过程3、原型方法的优缺点1、原型方法的基本思想 原型方法(Prototyping Approach)是在关系型数据库、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和各种系统开发生成环境产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开发方法。该 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试图克服生命周期法的缺点,在短时间内
7、先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系统开发的初步模型原型。这个原型可能是粗糙的、不完善的,但经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探讨,提出修改方案,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最终可以得到令用户满意的系统。2、原型方法的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阶段 2)2)开发初始原型 3)3)利用原型来明确用户需求4)4)修正和改进原型 三、面向对象方法1、面向对象方法(Object Oriented)产生的原因 2、基本思想 3、基本概念4、开发过程5、评价 6、适用范围 四、CASE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或自动化的系统开发环境,它能够全面支持出系统调查外的给一个开发步骤,使得原来由手工完成的开发过程转变为自动
8、化工具和支撑环境支持的自动化开发过程。采用CASE工具进行系统开发,还必须结合某种具体的开发方法,如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的特点:解决了从客观对象到软件系统的映射问题,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提高了软件质量和软件重用性;加快了软件开发速度;简化了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和维护;自动生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文档资料。第三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一、系统分析概述二、数据流程图三、数据字典四、系统分析说明书一、系统分析概述1、组织结构和功能分析(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及各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组织结构分析是将调查中所了解的组
9、织结构具体描绘在图上,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的参考。(2)管理功能 一、系统分析概述2、业务流程分析1)基本符号 2)绘制举例 3)数据流程分析二、数据流程图(一)数据流程图的概念(二)数据流程图的符号(三)数据流程图实例(一)数据流程图的概念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数据流程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也称为逻辑数据流程图(Logical Data Flow Diagram)。(二)数据流程图的符号1、外部实体 2、数据流3、处理过程4、数据存储三、数据字典(一)数据字典的组成(一)数据字典的组成1、数据项 1)数据项的名称2
10、)别名 3)数据项的数据类型 4)取值范围和取值的含义5)数据项的长度(一)数据字典的组成2、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的名称2)数据结构的组成(一)数据字典的组成 3、数据流1)数据流的来源2)数据流的去处3)数据流的组成4)数据流的流通量5)高峰时的流通量。(一)数据字典的组成 4、数据存储1)数据存储的名称以及编号2)流入、流出的数据流3)数据存储的组成4)存取分析以及关键字说明等(一)数据字典的组成5、处理过程 1)处理过程的名称、编号。2)对处理过程的简单描述3)该处理过程的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及其来源与去向。4)处理过程主要功能的简单描述。(一)数据字典的组成6、外部实体 外部实体是
11、数据的来源和去向。因此,外部实体在数据字典中,定义如下属性:外部实体的名称、编号、外部实体的简述及有关的输入、输出数据流。一个信息系统的外部实体不应过多,否则影响系统的独立性,应设法减少外部实体。四、系统分析说明书1、引言这一部分内容应包括:1)摘要 摘要包含说明系统的名称、目标和主要功能。2)背景材料 建立信息系统的背景材料,其中包括系统建设的承担者、用户及本系统与其它系统或机构的联系和背景。3)参考和引用的资料及专门术语定义 四、系统分析说明书2、项目概述1)主要工作内容 简要说明本项目在开发中须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2)企业概况和组织结构 企业情况概述、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等。3)可行性分析
12、报告 四、系统分析说明书3、现行系统详细调查这一部分内容应包括:1)现行系统目标、规模、界限;2)现系统具体模型分析;3)现系统逻辑模型分析;4)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系统分析中的一个重点,要充分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并提炼出系统设计中要着重考虑的问题。5)存在问题分析 四、系统分析说明书4、新系统逻辑模型这一部分内容应包括:1)新系统目标2)新系统逻辑模型3)新系统功能分析4)新系统数据分析 四、系统分析说明书5、系统设计实施计划 这一部分内容应包括:1)工作任务的分解 2)时间进度计划 3)资源需求 4)经费预算 第四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一、系统设计概述 二、代码设计三、系统功能结构设
13、计四、数据库设计五、输入输出设计六、系统设计说明书一、系统设计概述(一)系统总体设计(二)系统详细设计二、代码设计(一)代码设计的原则1、唯一确定性2、标准化3、易识别性4、可扩充性5、简单性。二、代码设计(二)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2、区间码3、助记码二、代码设计(三)代码中的校验位1、算术级数法例如:原代码为 36561分别乘以权 1,2,3,4,5乘积之和为 3+12+15+24+5=59以l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59/11=5余4,因此,代码为365614。二、代码设计(三)代码中的校验位2、几何级数法例如:原代码为 12345分别乘以权 32,16,8,4,2乘积
14、之和 32+32+24+16+1O=114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校验码:114/11=10余4,因此,代码为123454。二、代码设计(三)代码中的校验位3、质数法例如:原代码为 12345分别乘以权17,13,7,5,3乘积之和 17+26+21+20+15=99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99/11=9余0,因此,代码为123450。三、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和数据流关系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经系统调查获得的管理功能图和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借助于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表工具(主要通过层次树形图),通过“自上而下”和“自
15、下而上”的反复,把系统逐层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且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系统的设计转变成多个简单模块的设计。四、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二)数据库逻辑设计(三)数据库物理设计(一)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由于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能表达用户的各种需求,包括描述现实世界中各种对象及其复杂联系、用户对数据对象的处理要求和手段。同时,概念模型应简洁、明晰,独立于机器、容易理解、方便数据库设计人员与应用人员交换意见,使用户能积极参与数据库的设计工作。概念模型还易于变动,当应用环境和应
16、用要求改变时,容易对概念模型修改和补充。因此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所在。(二)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逻辑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形成初始模式,即E-R图的实体和联系类型,转换成选定的DBMS支持的数据类型(层次,网络等)。其次进行子模式设计,即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通过子模式可以被允许有效访问数据库而不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再次对模式进行评价,可根据定量分析和性能测算,对逻辑数据库结构(模型)做出评价。最后,修正模式,即优化模型。(三)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步骤分为以下五步:1、设计存储记录结构,包括记录的组成、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以及逻辑记录到存储记录的映射;2、确定数
17、据存储安排;3、设计访问方法,为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数据提供存储和检索的能力;4、进行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分析、设计;5、程序设计等。五、输入输出设计(一)输入设计(二)输出设计(一)输入设计1、输入设备和介质的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输入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的信息的类型也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磁带机、扫描仪、触摸屏、多媒体输入设备(话筒、数字相机、数字摄像机等)和光电阅读器等。选择输入设备时,系统设计人员主要要考虑以下几点:1)输入的数据量与频度;2)输入数据的来源、形式、收集环境;3)输入速度、准确性要求;4)输入类型、格式的灵活程度;5)输入的校验方法
18、、纠正错误的难易程度;(1)数据记录的要求、特点、保密性;(2)可用的设备便利性与费用。(一)输入设计2、输入内容和输入格式设计 输入内容设计主要是根据数据库设计和输出设计的结果确定哪些数据在哪一个输入模 块进行输入,这些数据项的名称、类型、长度(精度)、小数位数、输入格式等等。在确定输入格式时主要考虑输入设备和介质的类型。对于手工键盘输入则主要考虑屏幕输入格式与手工方式下的对应性,为避免输入的错误,应尽量使屏幕格式和数据的输入次序与输入原始数据表一致,以消除操作员在两种不同格式之间转换发生的错误。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大量的数据还可能从相应的子系统或远程终端来,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提出对这些子系统的
19、具体要求,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递。(一)输入设计3、输入数据的校验及纠错的设计 输入设计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输入数据的正确性,而对输入信息进行检验,是保证入正确的主要措施。这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可靠性的一个方面。1)输入数据出错的类型(1)数据内容出错(2)数据量的错误(3)数据的延迟(4)数据的错误2)校验的方法 3)纠错当错误出现时,必须加以纠正,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纠错。(1)手工输入错(2)原始数据错(3)数据库的数据检验出错误(二)输出设计1、输出内容的设计 输出内容的设计分两步进行:首先要确定用户在使用信息方面的要求,包括使用者、使用目的和周期、输出速度、频率、数量、安全性要求等等
20、。然后,根据用户要求,对具体的输出内容进行确定,设计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信息形式(表格、图形、文字),输出项目及数据结构、数据类型、位数及取值范围,数据的生成途径,完整性及一致性的考虑等等。(二)输出设计2、输出类型和格式的设计1)输出类型设计(1)外部输出向系统的外部环境输出。例如,向其他系统输出的相关信息等。(2)内部输出系统内部多个子系统之间的输出。例如,汇总统计的结果输出到总账。(3)交互输出用户之间的联系、对话输出。(4)操作输出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与操作有关的输出。如出错信息等。2)输出格式(1)表格输出即一般所指的打印输出。这是用户通常要求的最主要的输出形式。(2)显示输出常见的是将
21、系统运行结果送到终端显示。(3)磁介质输出将系统输出的数据存储在磁盘或磁带上。(二)输出设计3、输出介质及设备的选择 根据系统的结果和系统提供的硬件条件可以从磁带、磁盘、行式或激光打印机、卡片机、终端、绘图机、缩微胶卷输出器、光盘等输出设备选定一种或多种作为系统的输出设备。这时应当考虑的是用户对输出文件的质量、速度、方便、可靠等要求与投资之间的矛盾。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案兼顾二者的统一。对于不成熟的新开发技术不应盲目采用,以免给系统的维护及应用带来困难。六、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引言1)摘要 系统名称、目标及功能。2)项目背景 项目开发者、用户、涉及的其他系统或
22、机构及其关系约束。3)系统工作环境及限制 系统软件、硬件及运行环境的限制;保密安全限制;软件文本,网络协议标准文本等。4)引用资料及专门术语。2、系统设计内容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2)代码设计方案。即代码的方式、种类、功能及代码表。3)数据库设计方案。它说明数据设计的目标、主要功能要求、需求性能规定、运行环境要求(设备、支撑软件等)、逻辑设计方案、物理设计方案。4)输入输出设计方案。它包括输入、输出的项目、主要功能、输入输出要求、输入的承担者和输出接受者,输入校验方法,以及输出的数据类型与设备、介质、数值范围、精度要求等。5)HIPO图(层次化模块控制图等等)。6)网络设计方案。系统的网络
23、结构、功能设计。7)安全保密设计。8)系统详细设计方案说明书。第五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一、物理系统的实施二、程序实现三、系统测试与转换四、系统实施阶段的文档五、系统交接和人员培训一、物理系统的实施 信息系统的物理系统的实施是指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要重点考虑计算机的选型和厂家的选择。必须从计算机产品中选择最适合信息系统组建要求的、性价比高、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维修有保障的产品。此外,还应当考虑:环境问题、设备购置、设备验收等环节。二、程序实现(一)程序实现的要求(二)程序实现方法(一)程序实现的要求1、可靠性 2、实用性 3
24、、规范性 4、可读性 5、效率 6、可维护性 7、重用性(二)程序实现方法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3、尽量利用已有的工具或程序三、系统测试与转换(一)系统测试1、测试的基本手段1)设计测试 2)模块测试 3)高级测试 三、系统测试与转换2、具体内容1)代码测试 2)组装测试 3)软件功能测试 4)系统测试(二)系统转换1、直接转换 这种方式是用新系统直接替换旧系统,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直接转换的优点是转换最简单,费用最省,但风险性大。由于新系统尚未承担过正常的工作,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这种方式对重要系统不太适用。在实际应用时,应有一定措施,以便新系统一旦失灵,
25、旧系统尚能顶替工作。(二)系统转换2、平行运行 这种方式安排了新、旧系统有一段时间平行运行,在此阶段,旧系统和新系统并行处理。这种方式不仅保持转换期间工作不致间断,而且新旧系统可以进行对比。但这种方式的费用太高。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切换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都很大,因为在相当长时间内系统要两套班子并行工作。(二)系统转换3、阶段运行 顾名思义,这种切换方式的特点是分阶段分部分地进行切换。它既避免了直接方式的风险性,又避免了并行方式发生的双倍费用。但在混合运行过程中,必须事先很好考虑它们之间的接口。当新旧系统差别太大时,不宜采用此种方式。
26、阶段式系统切换方式中的最大问题表现在接口的增加上。(二)系统转换4、试运行方式 这种方式类似平行运行方式,它在一些关键处理上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感到满意时,再转入新系统全面运行。图9-10 四种系统转换方式a)直接方式 b)平行方式 c)阶段方式 d)试运行方式四、系统实施阶段的文档(一)程序设计报告(二)系统测试报告(三)系统使用说明部分五、系统交接和人员培训(一)系统交接(二)人员培训第六节 生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一、系统维护二、系统运行管理一、系统维护(一)系统维护内容 系统维护的过程包括如下内容:1、建立维护组织2、安排计划3、维护的实施 一、系统维护(二)系统维护的重点1、建
27、立和健全各类系统开发文档资料2、文档资料要标准化、规范化3、开发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阶段所规定的开发原则和规范来进行4、维护文档的可追踪性5、建立和健全从系统开发到系统运行各阶段的管理制度 二、系统运行管理(一)系统运行管理制度1、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机构2、基础数据的管理 3、运行管理制度 4、系统运行结果分析 二、系统运行管理(二)日常的运行管理和规章制度的制定 完整而准确的系统运行记录,是进行系统评价、系统改进和系统审核的基础,也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系统投入正式使用后,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使其产生最大的管理效益,必须制定严格的系统管理和操作制度。这些管理和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机房管理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数据录人和维护制度、操作规程等。本本 章章 小小 结结 本章从介绍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管理及其系统的有关知识,理解生产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概念,学习、理解和熟悉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掌握生产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多种方法,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的要求和内容,具备分析系统和设计系统的初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