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ppt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867248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X 页数:171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全套课件.pptx(1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简史萌芽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理论体系确立时期向纵深发展时期高潮时期发展新趋势时期成熟时期一、萌芽时期第一节简史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二、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第一节简史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三、理论体系确立时期第一节简史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

2、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黄帝内经的“顺四时而适寒暑”理论,指出了四时养生起居的规律,也是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观。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医籍的护理精华,结合实践确立了临床护理学和辨证拖护的原则。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四、向纵深发展时期第一节简史晋唐医学兴盛,最重要表现在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名著中。这本书不仅是医学的巨著,而且也是护理的经典。书中有护理精湛的艺术和丰富的内容。他很重视医德,强调未病先防。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五、高潮时期第一节简史随着医学的分科,护理学也向纵深发展,主要体现在分科护理方面:u内科:内科辨证施护在宋元两代发展尤为突出;u外科:宋元时间由于战争频发,外伤科护理发展尤为迅

3、速;u妇儿科:妇产科护理到宋代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金元四大医家六、发展新趋势时期第一节简史“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温病学家叶天士七、成熟时期第一节简史20世纪60年代初,中医护理培训班在南京首次举办,并出版了第一部系统的中医护理学专著中医护病学。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二、辨证施护二、辨证施护 三、恒动观念三、恒动观念四、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四、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一、整体观念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1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二、辨证施护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指同一种

4、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同病异护同病异护”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异病同护异病同护”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三、恒动观念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其一,是生理上的恒动观其二,是病理上的恒动观其三,是疾病防护的恒动观恒动观念其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恒动观念其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四、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第二节 中医护理基

5、本特点针灸术刮痧术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概述一、阴阳的概念第一节阴阳学说u来源:朝向阳光来源:朝向阳光温暖、明亮温暖、明亮阳阳 背向阳光背向阳光寒冷、晦暗寒冷、晦暗阴阴u定义:定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一、阴阳的概念第一节阴阳学说属性空间(方位)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化气上升动兴奋亢进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成形下降静抑制衰退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对立(一)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二)阴

6、阳互根(三)阴阳消长(三)阴阳消长(四)阴阳转化(四)阴阳转化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一节阴阳学说基本变化内 容范 例阴阳对立阴阳相互制约上下,天地,动静,升降,寒热阴阳互根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就无所谓热阴阳消长处于不断地消长变化之中四季寒暑往来之更替阴阳转化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到“冬至”则寒甚至极而阳气生,气候转暖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阴阳学说(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活动(二)说明病理变化(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阴阳学说阴阴阳阳人体部位下部上部体内体表腹部

7、背部内侧外侧五脏六腑人体部位及生理功能的阴与阳分类人体部位及生理功能的阴与阳分类一、五行的概念第二节五行学说u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u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u“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第二节五行学说木:木曰曲直木:木曰曲直火:火曰炎上火:火曰炎上土:土土:土爱稼稼穑金:金曰从革金:金曰从革水:水曰水:水曰润下下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五行学说1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3五行制化规律(一)五行生克(一)五行生克1五行相乘2五行相侮(二)五行乘侮(二)五行乘侮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学

8、说(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三)用于指导诊断和治疗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学说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火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行木火土金水人体脏肝心脾肺肾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声呼笑歌哭呻自自然然界界及及人人体体的的五五行行分分类类表表一、藏象的概念第三节藏象学说u“藏”即隐藏于体内的脏腑u“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u藏象学说通俗的讲就是以象测藏二、五藏第三节藏象学说u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u五脏皆藏神,故又称“五神脏”u其共同的

9、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的职能虽各有所司,但彼此协调,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三、六腑第三节藏象学说u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总称u六个器官都是中空的管状器官u六腑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第四节精气血津液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属阴而有形,藏寓于脏腑之中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运动是气的根本属性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精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功能:濡养、化神气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功能:滋润濡养、充养血脉、调节阴阳血津液第五节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

10、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一、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五节经络学说经络系统 经脉 正经十二(十二经脉)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络脉 别络由本经别走相表里的经脉孙络别络之分支细小者浮络孙络之浮在体表者 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分经经络络系系统统二、十二经脉第五节经络学说三、奇经八脉第五节经络学说第六节病因与发病外因(如六淫、外因(如六淫、疠气等)

11、气等)内因(如七情)内因(如七情)不内外因(包括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食不节、劳逸逸损伤、外、外伤、寄生虫、寄生虫等)等)一、六淫第六节病因与发病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的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时,六气就会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这时六气就称为“六淫”或“六邪”,是外感的致病因素。二、疠气第六节病因与发病一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二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聚、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三疠气病邪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传染,多从口鼻侵入人体而致病三、七情内伤第六节病因与发病七情致病

12、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u直接伤及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u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u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四、劳逸损伤第六节病因与发病过劳指指过度度劳累累劳力力过度度劳神神过度度房房劳过度度过逸指逸指过度安逸度安逸不参加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又不运动而言而言 五、痰饮和瘀血第六节病因与发病“百病多因痰作崇百病多因痰作崇”瘀血瘀血第七节病机学说邪正盛衰与邪正盛衰与虚虚实变化化阴阳失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气血失常津液代津液代谢失失常常一、预防第八节防治原则u“治未病”,可以概括为“未病先防”

13、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u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以防止疾病的发生u既病防变,是已病之后,要防止病情的传变,以阻止病势进展二、治则第八节防治原则(一)治病求本(一)治病求本(二)扶正祛邪(二)扶正祛邪(三)(三)调整阴阳整阴阳(四)因(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地、因人制宜第三章诊法第一节望诊u望诊是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出物等,发现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u望诊在四诊中占重要地位,被列为四诊之首,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一、望神第一节望诊得得 神神少少 神神一、望神第一节望诊失失 神神假假 神神二、望面色第

14、一节望诊主色客色常色善色恶色病色二、望面色第一节望诊青色青色赤色赤色黄色黄色白色白色黑色黑色三、望舌第一节望诊望舌质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望舌苔望苔色望苔质三、望舌第一节望诊观察注意点察注意点1.1.望舌时,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直接望舌时,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直接照射到舌面为宜照射到舌面为宜2.2.先观察舌体的色质,后看舌苔先观察舌体的色质,后看舌苔3.3.牙齿残缺,则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使舌牙齿残缺,则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则舌苔变干等,均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则舌苔变干等,均应注意鉴别应注意鉴别4.4.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正常舌象可因年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正

15、常舌象可因年龄,体质,禀赋,性别,气候等发生变化龄,体质,禀赋,性别,气候等发生变化四、望皮肤第一节望诊色泽:色赤、色黄、色黑、色白形态:润泽、肿胀斑疹:全身性疾病表现于皮肤的症状水疱:皮肤上出现成簇或散在性小水疱疮疡:发于皮肉筋骨间的常见外科疾患色泽形态皮肤病证五、望局部情况第一节望诊望形体望姿态望形态望痰涎望呕吐物望大便望小便望排出物纹位:风关、气关、命关、指甲端纹色:鲜红、紫红、青、青紫或紫黑色、淡白纹形望小儿指纹第二节闻诊听声音:听声音:语言语言呼吸呼吸咳嗽咳嗽呃逆呃逆嗳气嗳气嗅气味:嗅气味:口气口气体气体气排泄物的气味排泄物的气味第三节问诊问寒寒热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问睡

16、眠睡眠失眠嗜睡问饮食食与口味与口味问口渴与饮水问食欲与食量问口味问二便二便小便异常大便异常问其他其他问汗问疼痛问经带问小儿第二节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护人员用手切脉和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触、摸、按、压,从而获取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一、脉诊第二节切诊正常脉象正常脉象 一息四至到五至(相当于60-90次分),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和缓有力,三部有脉,节律均匀。一、脉诊第二节切诊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脉重按推筋着骨始得邪闭,厥证,痛极牢脉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癥瘕弱脉沉细而软虚证、气血不足迟脉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钟以下)寒证缓脉一息四至,脉来怠缓(

17、60次/分钟)湿证,脾虚涩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结脉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癥瘕积聚,寒痰血瘀,亦主虚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脏气衰微,跌扑损伤,痛证,惊风常见病脉及临床意义常见病脉及临床意义一、脉诊第二节切诊数脉类数脉一息五至以上(90次/分钟以上)热证,亦主虚证促脉脉来急救,时见一止,止无定数阳热亢盛,亦主虚,脱证疾脉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阳热极盛阴竭,元气将脱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痛,惊虚脉类虚脉三部脉举按无力,按之空虚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微脉极细极软,似有似无,按之欲绝气血大虚、阳气虚微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短脉首尾俱短,不及本位有

18、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实脉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实证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痰饮,食滞,实热紧脉紧张有力,如转绳索寒,痛,宿食弦脉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长脉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实热之证二、按诊第二节切诊按胸肋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俞穴第四章八纲辨证第一节表里辩证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肌腠侵入人体,居于体表的证候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疾病深入于里,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临床表现以脏腑症状为主,如腹痛,潮热等症状表证外感热病中,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完全入里,邪正分争于表里之间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欲呕等里证半表半

19、里半表半里证表寒证里寒证一、寒症第二节寒热辩证表热证里热证二、热症第二节寒热辩证第三节虚实辩证项目证型 精神 疼痛 面色 汗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倦怠 隐痛喜按 苍白 自汗盗汗 大便滑脱小便失禁 舌质嫩少苔无苔 无力细数 实证亢奋 胀痛拒按 红 大汗 大便秘结小便不通 舌质老舌苔厚腻 有力实 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虚证和实证的鉴别第四节阴阳辩证证型项目汗寒热面色四肢气息舌象脉象亡阴黏如油身热恶热红温息粗舌干细数无力亡阳稀冷如水身冷畏寒苍白厥冷微弱舌淡苔白润浮数而空脉微欲绝亡阴和亡阳亡阴和亡阳第五章中药与方剂u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u方剂是由

20、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而成。一、中药性能第一节中药性能与用法四气四气五味五味升降升降浮沉浮沉归经毒性毒性二、中药用法第一节中药性能与用法配伍配伍1.单行2.相须3.相使4.相畏5.相杀6.相恶7.相反禁忌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证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 剂量量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中药的服法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第二节常用中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驱虫药涌吐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一、组成第三节方剂组成与分类方剂是中医师

21、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辨证审因、决定治法,选择适当的中药,按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配伍而成的,简称为“方”。二、分类第三节方剂组成与分类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将所选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泄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及救急良方共22剂。第四节常用方剂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剂补益剂安神剂开窍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导化积剂驱虫剂涌吐剂痈疡剂第六章中医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顺应四时,调节阴阳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形神共养,慎避外邪起居有常避免过

22、劳避免过逸劳逸适度安静舒适、整洁通风、光线适宜、温湿度适宜环境适宜二、情志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 情志 致病 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 七情损伤相应之脏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多发为情志病证 因情志刺激而发因情志刺激而诱发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 有利于疾病康复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病情 情志致病的特点情志致病的特点二、情志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情志护理的原则 关心体贴一视同仁 观察了解因人施护 修身养性自我调节 避免刺激稳定情绪 二、情志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情志护理的方法 移情易性法解惑

23、法 暗示疗法顺情从欲法情志导引法以情胜情法药食法三、饮食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千金要方食治明确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三、饮食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饮食调护的重要性u饮食相宜,促进健康u饮食失宜,损伤健康l饮食不节l饮食不洁l饮食偏嗜三、饮食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食物的性味和功效性味性寒、热、温、凉、平味酸、苦、甘、辛、咸、淡、涩功效三、饮食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饮食调护的基本要求饮食有节,适时定量重视脾胃,注意卫生合理膳食,不可偏嗜辨证施食,相因相宜掌握四、中医用药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中医用药中医用药“八法八法”及护理及护理中医用药“八法”通常是指汗

24、、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证施护顺利进行。四、中医用药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汤剂煎煮法容器用水预浸煎药取药四、中医用药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中草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护理中草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护理中草药的应用,在我国历史悠久,它具有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的优点。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物的功效、毒性和用法。如果发生中毒,应立即组织抢救,尽快使患者转危为安。五、运动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原则:阴阳平衡、天人相应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养正祛邪、综合调理方法:发展肌力、增强耐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等种类:体育性训练项目、耐力训

25、练项目、力量性训练项目、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灵活性的训练项目、矫正治疗性项目时间与频度:每次一般为2030分钟,每周37次运动康复护理运动康复护理五、运动护理第一节一般护理机理特点原则运运动养生养生护理理一、感冒第二节辩证施护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u病因病机:六淫、时行病毒u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一、感冒第二节辩证施护邪实感冒邪实感冒体虚感冒体虚感冒发展频率发展频率少少多多发表年龄发表年龄青壮年青壮年中老年中老年素体状况素体状况正气不虚正气不虚有气血阴阳不足有气血阴阳不足病程病程短

26、短长长邪实感冒与体虚感冒的区别邪实感冒与体虚感冒的区别 一、感冒第二节辩证施护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一、感冒第二节辩证施护预防与调养1.气候突变时要注意保暖,坐卧须防外邪。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选用食醋熏蒸法、消毒香熏法等做空气消毒。3.时行感冒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冲剂预防给药。二、咳嗽第二节辩证施护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涎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u病因病机:外感、内伤u一般护理:生活起居、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二、咳嗽第二节辩证施护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病程短长起病方式快慢表证有无诱因外

27、感风寒、风热、风燥饮食、情志、素有肺性疾病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区别二、咳嗽第二节辩证施护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痰湿犯肺痰湿犯肺痰热郁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肺阴亏耗二、咳嗽第二节辩证施护预防与调养预防与调养u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若已有感冒迹象者,可服用姜糖水或解表药以驱邪外出。u戒烟,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三、水肿第二节辩证施护观察24小时出入量、体重使用利尿剂者,应观察尿量及水、电解质的情况保持口腔卫生做好皮肤护理病情观察病情观察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的以眼睑、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可伴有胸

28、水、腹水。水肿有阴水、阳水之分,阳水易治,阴症难除,久则反复发作,不易速愈,甚至危及身命。三、水肿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阳水风水泛滥、湿毒侵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结阴水脾阳不振肾虚水泛四、中风第二节辩证施护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瞳孔、呼吸、体温、血压舌苔、脉象、皮肤、汗出、二便、四肢情况等变化)并作好记录,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四、中风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中脏腑风火上扰清窍痰湿蒙闭心神痰热内闭心窍元气败脱,心神散乱恢复期半身不遂语

29、言不利口眼歪斜五、黄疸第二节辩证施护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其中目晴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五、黄疸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进退程度,大小便的色、质、量,以及全身症状等情况,测量体温、脉搏,及时留送大小便标本化验。(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黄疸加深或皮肤出现紫斑为病情恶化之兆;若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脉象变为微弱欲绝或散乱无根,为欲脱之征象,应及时抢救(3)有皮肤瘙痒者,应穿柔软、清洁的衣服,可用温水擦浴,涂以止痒剂;剪去指甲,严防抓破,以免引

30、起继发感染。五、黄疸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阳黄证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急黄证病热迅猛,黄疸急速加深,身面均黄,黄色如金,高热烦渴,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神昏谵语,或有痉厥。阴黄证寒湿阻遏脾虚血亏六、眩晕第二节辩证施护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即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病,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护。六、眩晕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痰浊痰浊中阻中阻瘀血瘀血阻络阻络肝阳肝阳上亢上亢气血气血亏虚亏虚肾精肾精不足不足七、喘

31、证第二节辩证施护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本证的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以及癔病等,在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时,均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与护理。七、喘证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注意呼吸深浅、频率、节律。(2)观察痰液的色、质、量。(3)观察舌苔、脉象、神志、面色、瞳孔、尿量及皮肤等情况,必要时遵医嘱记录24h出入量。(4)病重卧床者,应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5)注意避免喘证的诱发因素,如与饮食、劳累、烟酒、情绪等关系。七、喘证第二节辩证施护实喘虚喘病程短长起病方式聚急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即发表证有无诱

32、因外感风寒、风热饮食、情志、劳欲、素有肺系疾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 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音粗大,伴有痰鸣咳嗽低微,少有痰鸣咳嗽脉象数而有力微弱或浮大中空实喘与虚喘的区别实喘与虚喘的区别八、心悸第二节辩证施护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是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心悸为主症时,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护理。八、心悸第二节辩证施护惊悸怔忡诱因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惊恐、恼怒、悲哀过度或过度紧张所致多由久病体虚,五脏

33、虚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发病时间发病短,成阵发性时间长,持续心悸,不能自控发作频率较低频繁性质实证居多多虚证或虚中带实惊悸与怔忡的区别惊悸与怔忡的区别八、心悸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脉搏速率、节律,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面色、汗出、水肿、尿量、舌苔等变化,并予以记录。避免心悸发作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饮食过饱、过度疲劳、外邪入侵及大便等情况。八、心悸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心虚心虚胆怯胆怯心血心血不足不足阴虚阴虚火旺火旺心阳心阳不足不足水饮水饮凌心凌心心血心血瘀阻瘀阻九、呕吐第二节辩证施护呕吐是措胃气上逆,迫使胃内容物从口而出的病证。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

34、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病情观察:观察呕吐的时间、次数、量、内容物的颜色、气味等,注意观察呕吐的伴随症状,以及呕吐前驱症状与进食的关系,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重症患者出现呕吐加重者,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九、呕吐第二节辩证施护实证虚证起病情况较急较缓病程较短较长发病因素明显,多为外邪、饮食、情志 不甚明显呕吐情况呕吐量多,呕吐物多为酸臭呕出物不多,无酸臭全身情况形体壮实形体消瘦,精神疲乏,面色晄白或潮红实证与虚证的区别实证与虚证的区别十、腹痛第二节辩证施护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

35、质、时间、程度、伴随症状、诱发因素等。观察体温、脉象、舌象等变化、注意有无呕吐、腹泻、矢气等,并予以记录。十、腹痛第二节辩证施护实证虚证起病方式较急较缓诱发因素常有不明显病程较短较长疼痛性质坚满急痛,拒按痛势绵绵,喜揉喜按与饮食关系食后痛甚饥而痛甚脉象弦或滑实细而无力首先分清虚实首先分清虚实十、腹痛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寒邪内阻湿热塞滞中虚脏寒 饮食停满气滞血瘀十一、泄泻第二节辩证施护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以大便溏薄,病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直下者为泻。泄泻可发生在一年四季,但感受外邪所引起的泄泻,则以夏秋季节多见。十一、泄泻第二节辩证施护病因病机感受外邪饮

36、食所伤情志失调久病体虚十一、泄泻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泄泻次数、量、色、质、气味,有无里急后重,及时准确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与记录体温、舌脉、口渴、饮水及皮肤弹性等情况,如出现脱水、休克、酸中毒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及时处理。做好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软卫生纸擦肛门,或用温水清洗,或遵医嘱肛周涂软膏,以渗湿清热解毒。十一、泄泻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感受外邪食滞肠胃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十二、便秘第二节辩证施护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病情观察:需特别注意观察粪便形态的变化及其伴随征象,如及时发现肠梗阻,癌痛等引起的

37、梗阻性便秘,应及时处理。而老年患者排便困难,可诱发心痛发作,所以平时选用润肠通便药,如服五仁丸,润肠丸,蜂蜜等,或用石腊油或开塞露肛门注入。对诊断不明的病人,不可随意用烈性泻下药,以免发生意外。十二、便秘第二节辩证施护实秘虚秘病程较短较长年龄青壮年发病中老年发病或产后体质尚实多虚弱,常在久病之后全身疾病史多无常兼夹实秘与虚秘的区别实秘与虚秘的区别 十二、便秘第二节辩证施护热秘 气秘 虚秘 冷秘辨证施护十三、头痛第二节辩证施护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觉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亦可并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凡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症者,俱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病证辨证施护。病因病机: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十三、头痛第二节辩

38、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致病,多属实证,护治以祛风散邪为原则。(2)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痛时止,多属虚证。当以补虚为护治原则。但亦有虚中挟实者如痰浊,瘀血等,当权衡主次,随证护怡。(3)此外,还应根据经络循行路线,辞别头痛的部位,则有利于审因施护。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十三、头痛第二节辩证施护外感外感风寒头痛风寒头痛风热

39、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风湿头痛内伤内伤肝阳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瘀血头痛辩证施护十四、胁痛第二节辩证施护协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既可单独为病,又是多种疾病伴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病因病机: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不足十四、胁痛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胁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伴随症状及诱因。(2)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舌苔、脉象、口腔气味及二便等情况。(3)观察患者鼻、齿龈、胃肠等出血倾向,并及时与医师联系,遵医嘱做好对症处理。(4)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并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5)观察患者性格改变及意识

40、状态的变化。出现嗜睡、烦躁等肝昏迷先兆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处理。(6)做好皮肤护理。十四、胁痛第二节辩证施护胁肋胀痛,游走不定,时重时轻,可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伴胸闷不胁肋胀痛,游走不定,时重时轻,可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伴胸闷不舒、嗳气频作,苔薄,脉弦。舒、嗳气频作,苔薄,脉弦。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胁肋刺痛,痛有定所,痛处不移,入夜尤甚,胁肋下或见斑块,舌胁肋刺痛,痛有定所,痛处不移,入夜尤甚,胁肋下或见斑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瘀血停着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泛恶欲呕,目赤或身目俱黄,小便黄赤,苔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泛恶欲呕,目赤或身目俱黄,小便黄赤,苔黄腻,脉弦数。黄

41、腻,脉弦数。肝胆湿热胁痛隐隐,悠悠不休,遇劳则重,头晕目眩,日干咽操,心中烦热,胁痛隐隐,悠悠不休,遇劳则重,头晕目眩,日干咽操,心中烦热,精神倦怠,舌红少苔,脉细数。精神倦怠,舌红少苔,脉细数。肝阴不足辩证施护十五、消渴第二节辩证施护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十五、消渴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观察“三多一少”症状,注意体重、气味、面色、舌苔、脉象、汗出等情况。(2)观察血糖变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大汗淋漓、脉数、头晕、烦躁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执行。(3)如有恶心、呕吐、脱水、

42、神志改变、呼吸加速、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血糖、尿糖、酮体测定呈阳性,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4)观察有无泌尿道感染、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四肢麻木刺痛等各种并发症。十五、消渴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下消上消中消十六、虚劳第二节辩证施护虚劳是指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总称,亦称虚损。虚是指脏气亏虚功能失常,气血阴阳不足;损是指形体明显消瘦。十六、虚劳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皮肤等情况,长期卧床者应注意褥疮的发生,定时翻身护理。(2)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等情况。(3)注意休息,食富含营养丰富的食物。十六、虚劳第二节辩证施护辩证施护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十

43、七、内伤发热第二节辩证施护内伤发热(虚热)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所导致的发热。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有的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伴有头晕、疲乏等虚弱之象。十七、内伤发热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对发热原因不明疑有传染病者,应先按疑诊进行早期隔离。(2)观察体温及热型的变化,高热者按发热进行护理,若出现体温骤降、面色苍白、汗出较冷,为阳气欲脱,或神昏、谵语、惊厥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做好抢救准备。(3)汗出后应做好保暖,汗出不畅者加盖衣被促其微微发汗,或用热饮以助其汗出。(4)长期发

44、热宜耗损津液,阴阳失调易致口干舌燥、口腔糜烂,做好口腔护理。十七、内伤发热第二节辩证施护辩证施护肝郁化热瘀血发热气虚发热血虚发热阴虚发热十八、关格第二节辩证施护关格是指小便不通呕吐并见的一种危重病证。具体而言,小便不通名曰关,呕吐不止名曰格,统称关格。多见于癃闭、淋证、水肿等病证的晚期,亦可见于急性疾病,总属危候,不容迟疑,护治需当及时。十八、关格第二节辩证施护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伴呕吐不止、纳呆、尿少、腹泻频繁者,应卧床休息。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抽搐、昏迷者,床旁用床栏保护,加强巡视,防止坠床。呼吸有尿味者,用中西药液作口腔护理。(2)

45、注意皮肤清洁,避免肥皂、酒精对皮肤的刺激。皮肤瘙痒者,告知患者勿瘙抓皮肤,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卧床不起者,应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3)观察患者有无贫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肾功能改变等情况。病情严重者,及时报告医师。十八、关格第二节辩证施护脾肾阳虚浊泛三焦辩证施护十九、郁证第二节辩证施护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症状。病情观察:(1)注意患者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和情绪变化。若突然出现由沉默变得异常激动或由兴奋转为抑郁不语,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以防意外。(2)观察患者郁证的伴发症

46、状,如心悸、失眠、眩晕、遗精、月经不调等。十九、郁证第二节辩证施护辨证施护肝气肝气郁结郁结痰气交阻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第七章中医护理操作第一节拔罐法拔罐法 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燃烧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第一节拔罐法 闪火法闪火法 投火法投火法点点 火火第一节拔罐法走走 罐罐第二节毫针刺法针刺法 是应用金属制成的针具,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第二节毫针刺法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夹持进针法夹持

47、进针法进针法进针法第二节毫针刺法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进针法进针法第三节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第三节耳针法耳廓表面解剖名称耳廓表面解剖名称第四节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根据经络原理,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第四节穴位按摩第五节刮痧法刮痧法是采用边缘光滑的器具如铜钱、硬币、瓷器片、小汤匙等物,蘸上植物油或清水在患者体表部位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进行反复刮动,使局部痧斑或痧痕,以促使全身气血流畅,邪气外透于表,

48、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第五节刮痧法操作要点操作要点 (1)洗手、自身准备、检查刮痧工具的质量,核对及相关解释。(2)告知: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3)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4)消毒刮痧部位皮肤。(5)操作者右手持刮痧工具蘸清水或植物油,以45倾斜角,平面朝下,从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刮动。(6)一般要求先刮颈项部,再刮脊椎两侧部,然后再刮胸部及四肢部位。(7)刮完后擦尽油渍或水渍,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8)使用过的物品及器具按规范处理,洗手,记录。第六节灸法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

49、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包括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一、艾条灸法第六节灸法艾条灸温和灸温和灸 雀啄灸雀啄灸回旋灸回旋灸二、艾炷灸法第六节灸法艾炷灸二、艾炷灸法第六节灸法直接灸间接灸常用艾炷灸法常用艾炷灸法三、温针灸法第六节灸法温针灸第七节敷药法敷药法 是将药物研成粉末后加入适量介质(如水、醋、麻油、蜜等),调成糊状敷部于患处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第八节换药法换药法 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漏等病症的伤面进行清洗、上药、包扎等。通过换药,使药物直达病位。第九节贴药法贴药法 是将膏药或在膏药上掺上药粉,贴附于患处或穴位上,达到治疗作用。第十节中药保留灌肠中药保留灌肠法 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第十一节中药熏洗法熏洗法 是利用药物煮沸后的汤汁来熏蒸、洗浴患处,使药力渗透到人体皮肤毛窍、经络乃深层组织以达到治疗作用。第十二节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法 同中药熏洗法适用于肛门及会阴部疾患。第十三节全身药浴法全身药浴法 是将药物煎汤进行全身性熏洗、浸渍的一种外治方法,以促进经络疏通、气血调和,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目的。第十四节药熨法药熨法 是将药物或其他物品加热后(白酒或食醋等)在人体局部或穴位处,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性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一种操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