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doc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78670270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战争的阴影时常出现。于是,认识战争、学习战争法则、准备战争、防范战争就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系列活动都具有培养军事人才,训练军队战斗实力,教育组织人民的特点,是属于国防教育范畴的活动。不同历史时期,国防的内容和重点不尽相同,国防教育也具有其时代特色。 一、中国古代社会国防教育成就与特点 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国防教育是周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个教育体系中直接和战争有关的是“射”和“御”。“礼”和“乐”属于政治才能,“书”和“数”属于必备的文化素质。在顺序安排上,“礼”“乐

2、”为首,“射”“御”居中,“书”“数为末。这是适应当时统治需要的表现。先秦时期,政治生活中最重 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周代在氏族公社基础上实行宗法制,在全国范 围内确立以周天子为大宗的家族统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祭祀祖先与忠君爱国紧密相连。同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等级地位,实际上就确立了国家统治体系。维系这个统治体系的常用手段是礼乐制度,当礼乐制度遭到挑战时,才会动用斧钺甲兵,此为先礼而后兵的战争理念。所以,“六艺”的教育内容,从维系政权的角度来说,应该属于当时国防教育的范畴。国家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而是能够治国安邦的综合型人才。把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政

3、权管理体系中,是中国古代国防教育的最大特色。 从军事技能训练上看,从“射”“御”开始,逐渐扩展 到士兵的体能训练,技击训练,到唐代武则天时期创立武举制,从此把军事训练纳入科举考试体系,2大大推动了军事武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防实力的提升。 但这些基层的军事训练并不是国防教育的最终目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是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成才标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统帅三军,驰骋疆场的最高境界。奉行忠孝节义,报效君王是古代将帅的价值追求。在这样的理念下,武将的杀伐之气糅合进了文士的儒雅风度,使很多文人进入了军事指挥领域,成为驰骋疆场的统帅。 因此,儒将就成了中国古代将帅成长的标杆

4、。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军事素养三者合一,就成了古代国防教育体系中培养将帅的三个必要条件。 收稿日期:2016-08-03 作者简介:刘继宪(1977-),男,汉族,助教,主要从事中国 古代史、国防教育研究。 中国国防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刘继宪1,2 (1.武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福建武夷山354300;2.福建省统战文化武夷山研究基地,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把军事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相结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的特 色。这一特点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近代的国防教育改革以军事为主,但依然传承着军政合一的国防教育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人民战争思想,是这一理念的升华。在现代国际体系中,以国防理念为指导的全方位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政合一;统一战线;软实力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穴2016雪11-0042-0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