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几点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几点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几点思考 摘要分别从土地资源价值、退耕还林的公共品属性等角度重新相识了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并对退耕还林的补偿方式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土地资源价值公共品退耕还林政策1土地资源经济总值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的过程就是资源价值转化的过程。古典经济学认为价值就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对于自然资源来说,没有凝聚人类劳动,所以没有劳动价值。但是,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是有效用的,能够满意人类的肯定的欲望,给人肯定的享受,所以具有效用价值。土地资源又是稀缺的,稀缺性使土地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具有了经济价值。因此稀缺的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其运用的效用。广义的价值是相对于个人的爱好、欲
2、望、利益或志趣而言的。除了效用考虑以外,有些价值来源于资源的本身。比如,有些野生动植物的存在,可能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什么效用,但是其存在有其存在的理由,人们从伦理的角度,善意的角度看待它们,情愿支付肯定的货币来爱护它们,也是一种价值。依据价值的来源以及效用的实现方式等不同,土地资源的经济总值应包括土地的干脆运用价值、间接运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干脆运用价值,是指对土地资源干脆消费所带来的价值。它分两类:一是作为资本品,比如用于农田、工业用地等,是生产要素之一;另一类是作为消费品,这主要指消费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如自然的生物资源的消费,不包括劳动产品。这部分价值是靠市场来实现的,是市场价值的大
3、部分或全部。间接运用价值,指的是对土地资源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运用起到维护作用,或着改善四周生产环境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并不是干脆用作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它是间接的。比如退耕前的土地用来耕种农作物,是把土地当作资本品运用的,退耕后,变成了生态林地,木材不能砍伐,不能给人们带来经济收入,所以干脆运用价值为零。但是生态林能够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有利于周边的农业生产、人类的居住,具有很大的间接运用价值。这部分价值是外部性的,不能通过市场来实现。往往须要政府制定税收和补贴标准,依靠行政和法律途径来实现。选择价值是指人们将来的干脆和间接运用带来的价值。比如林地可以用做耕地。就短期来讲,耕地的将来运用,能够给生
4、产者带来的收益,就是林地的一种选择价值。但从长期来看,毁林开荒可能带来水土流失,以致土地变成荒地,不能再开发利用时,这种土地的干脆运用价值就是零。而林地与农田的运用价值就是这种土地的选择价值。因此,选择价值是一种将来的潜在的运用价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除了宗教、文化、习俗、信息拥有量等影响因素外,还与土地运用的可逆性有关。假如土地运用是可逆的,如耕地可转化为林地或园地、交通用地,那么其选择价值可能很小。假如土地运用是不行逆的,如建设用地很难再转变成农业用地,其选择的价值就很大。从这点儿上说,选择价值是一种参考价值,不用于干脆的交易。特殊是在选择土地的运用过程中,依据它选择价值的大小,即其
5、将来运用价值的凹凸,对比现在的运用价值,推断何种土地利用方式更好。综上所述,土地资源价值由干脆运用价值、间接运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构成。其中前三种价值是效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或模拟市场的方法测算出来。而选择价值仅作为土地用途选择时的一种参考价值。存在价值,依据皮尔斯的定义就是对于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存在人们情愿支付的货币数额。一般主要用于对一些野生动植物、或湿地生态爱护的人们的意愿衡量,即人们情愿支付多大的数额来维护这类资源的存在。它是特定用途下的一种单独计算,以问卷调查方式取得。所以,土地资源价值主要还是看前两项价值。从以上分析看出,假如仅仅从干脆运用价值的大小来推断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合理是
6、很不全面的。一般来讲,单单从土地的干脆运用价值来推断,存在着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宅基地>农田>森林>牧场>荒地>裸岩>废弃地的态势。可是就退耕还林来讲,耕地干脆的经济价值大于生态林的干脆经济价值,而生态林的间接运用价值又是大于耕地的间接运用价值的。所以从总的经济价值来说,可能二者差距不大或生态林的经济总值更大些。这是因为这些价值之间有着一种相互消长的关系。耕地用途转为林地用途以后,它的干脆运用价值也转化为了林地的间接运用价值。只不过这部分价值的实现不能通过市场表现出来,它是外溢的,要求国家以税收的形式,从收益者手中转移到退耕农户的手中。2林地的公
7、共品属性与退耕还林的补偿政策公共品理论认为,公共品又称为公用品或共用品,可以同时给一系列运用者共同服务。公共品与私用品一个重要区分就是公共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它性的程度,公共品又被划分为纯公共品、准公共品和公共资源。纯公共品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它性,或者由于技术上的缘由难以排它的公共品。这类公共品如国防、环保等。准公共品是指不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它性。这类产品就是布坎南所称的俱乐部产品。俱乐部产品只针对俱乐部内部人员运用,不是俱乐部成员的不能运用。例如:学校、游泳池、医院等。但是在肯定的规模下它有一个最优的消费者数量。超过了这个规模,就产生拥挤现象,具有了竞争性。公共
8、资源是具有肯定的竞争性,但不具有排它性。如空气、森林、草原、渔场、牧场等。这些公共资源的运用不具有排它性。但过度地运用,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运用品的质量下降。根据上面的说明,退耕还林的土地是集体全部,属于公共资源的范畴;生态林则是环境品属于纯公共品的范畴。公用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它的边际成本等于零,假如它是有效生产,那么应当满意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条件,所以它的边际收益也应当等于零。这就是说公共品应当免费供应,这明显是私人生产办不到的。公共品的非排它性的含义是不能通过价格制度对消费加以限制,因为一旦公用品被供应,就不能阻挡任何家庭对它的消费。因此收费变得很困难,公共品不相宜由私人生产。如生态林建
9、设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环境,它可以在提高周边地区农业的生产,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等上面体现出来。但是生态林建设也须要生产成本,如退耕农户的退耕的机会成本以及购买种苗、种植、管理树苗的劳动成本等。这些成本须要赐予补偿。但是非排它性的特性是消费者涉及到全部社会成员,私人向这些人员收费变得非常困难。那么这就要求国家通过非市场机制赐予公共品的生产者如退耕农户,以成本补偿。我们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实质上就是国家供应公共品的政策。但是生产者是退耕农户。于是国家与农户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托付代理的关系。虽然国家规定林木的全部权为农户全部,但是生态林的干脆经济价值几乎为零,农户缺乏足够的激励来供应这些环境品。尽管从
10、理论上讲,生态林的间接运用价值是可以通过肯定的方法进行衡量,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全面性最终导致政府的定价也是偏离实际价值的。比如生态林的生态价值实现具有时间性、潜在性、长期性。消费者对它的评价也就多了一份不确定性。这样赐予农户的补偿假如太低了,或者仅仅补助8年,那么退耕还林的成果就会变的很危急。所以退耕还林的补偿从现实上说,数额要够,从长远来说国家也应当补足。3退耕还林补偿额的确定农户每退耕1亩地,就意味着放弃1亩地的农业收入,这部分收入就是他们种植生态林的机会成本。随着退耕亩数的增多,机会成本在增大。同时种植生态林也要投入劳动和资金,它和机会成本共同构成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假设C是农户的生产成本,
11、A是退耕的的数量,把C看作A的增函数,即C=f(A),且f(A)>0。同时退耕的受益者(环境品的消费者)随着退耕亩数的增加,环境品供应的增加,效用在增加。但是,假如他们必需为环境品的消费支付肯定的代价的话,比如说交税,那么在肯定的收入水平下,他们就得在私用品与公共品的消费组合中作出选择,理性的消费者将选择使它们的效用最大。即MaxU(X,G)(1)s.t.X+PG=m(2)式(1)代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其中X代表家庭私用品的组合,G代表公共品。式(2)中,X的价格假设是1,P是公共品的价格,m代表该家庭的固定收入。用拉格朗日条件法,可求出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共用品与每一种私用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全部家庭的的边际替代率之和。它隐含的一个条件是,消费者对环境品的消费的边际收益是下降的。通过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与农户的边际成本的比较可以确定退耕还林的最优补偿额,见附图。当MC=MR时,在A*、P*处,退耕还林就达到了均衡,这时退耕农户得到的补偿正好等于消费者的意愿支付。同时也等于他的边际成本。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之中,我们看到,由于林地的公共资源的属性,以及生态林的纯公共品、外部性等缘由,政府必需始终是退耕还林的参加者,而不行能成为局外人。所以政府应当制定更加长远的补偿机制,合理确定补偿额,使退耕农户和环境品的消费者都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