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词的佛光神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煜词的佛光神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煜词的佛光神韵 在中国词坛中,有一位倍受瞩目而又颇具争议的词人-李煜。在众多的词人中,他具有尊贵的皇族血统,但却被冠以“亡国之君”“骄奢淫逸”等诸多贬斥的词语。撇开李煜身上的政治枷锁,看他的词作,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李煜词作中兼有明显的佛教禅义。因此,探究李煜词作中的佛光神韵,将使我们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去理解李煜的作品,触摸到作品内在的艺术灵魂。该文通过考察李煜词与佛教信仰的关系,.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探讨李煜词的思想意蕴和深度,认为李煜词表现的那种空幻感和悲苦感既是他人生的切实体验,也是词人从佛教教义动身的对人类普遍存在状态和意义的关注与探究,并指出了王国维先生后主则俨有释
2、伽、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之语的内涵.一 佛教对其人生思想的影响江南自古就有信佛之风,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唐自中主始,就与佛教结缘,流风所及,李煜也未能免。从幼年时代起,他就生活在一个信奉佛教的帝王之家,深受佛教思想的熏陶和浸润,佛教对其人生思想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1)、名号中的佛教意味 南唐后主李煜的信佛佞佛,首先从他的名号中即可得到显明的体认。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有钟隐、钟山隐士、钟峰隐者、钟峰隐居、钟峰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号。这些名号既见于史书的记载之中,也留存于后主的丹青题笔之上。 宋沈括云:“江南府库中书画至多。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然未
3、尝题书画人姓名,唯钟隐画皆后主亲笔,题钟隐笔三字。后主善画,尤工翎毛。或云,凡言钟隐笔者皆后主自画。后主尝自号钟山隐士,故晦其名谓之钟隐,非姓钟人也。”宣和画谱云:“江南伪主李煜,政事之暇,寓意于丹青,颇到妙处。自称钟峰隐居,又略其言日钟隐。”又米芾画史亦云:“锦(钟)峰白莲居士,又称钟峰隐居,又称钟峰隐者,皆李重光自题号,意是钟山隐居耳。”又云:“后主有看经发愿文,自号莲峰居士。” 名号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味却是不容忽视的。从以上名号中,我们不难窥见李后主的厌世心理及其中所折射的佛教思想。以“隐士”、“隐者”为号,说明他憧憬隐士的生活,透露出他对现实的厌倦心情。至于“居士”
4、之号,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指处士,古代对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的称呼;一为佛教名词。梵文Grhapati,音译为“迦罗越”,意译为“家主”。原指古代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奉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据维摩诘经记载,维摩诘居家学道,即号称“维摩居士”。李后主以“居士”为号,主要取佛教之义,这从他号“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即可看出。白莲、莲峰,指代佛教中的莲社、莲宗。可见,李后主号“白莲居士”、“莲峰居士”,乃是自觉以佛教信徒而自居的,这从他在所作“看经发愿文”中题号“莲峰居士”也能看得出来。 (2)、信佛的家族 李煜诞生于一个酷好浮屠的帝王之家。南唐
5、烈祖李昪、中主李璟皆崇奉佛教,这对李煜的佛教信仰也就产生了深远而剧烈的影响。 烈祖李昪之父名荣,据宋陆游南唐书卷1烈祖本纪记载:“荣性谨厚,喜从浮屠游,多晦迹精舍,时号李道者。”李昪有二姊,亦曾投寺为尼。”李昪父、姊皆信佛,他自己也从小托身佛寺,自然会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登上帝座后,李昪更是信佛有加。在建立佛寺、招延僧侣、写经译经、推广佛教诸方面都付出了较大的精力和物力。 中主李璟也继承了其父的佛教信仰。据宋江少虞记载:“徐铉不信佛,而酷好鬼神之说。江南中主常语铉以佛经有深义,卿颇阅之否?铉曰:臣性所不及,不能留意。中主以楞严经一帙授之,令看读,可见其精理。经旬余,铉表纳所借经求见,言曰:
6、臣读之数过,见其谈空之说,似一器中倾出,复人一器中,此绝难晓,臣都不能省其义。因再拜,中主晒之。后尝与近臣通佛理者说以为笑。”可见中主既自通佛教精理,又曾劝勉臣子读经习义。中主与禅僧的交往也较为亲密。 “僧文益,余杭鲁氏子也。元宗重其人,延住报恩院,赐号净慧禅师。保大末,政乱国危,上下不以为意,文益因观牡丹,献偈以讽曰: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何须待零落,然后知始空!元宗颇悟其意。交泰元年得疾,元宗亲加礼问1。”又载:“僧无殷,福州人,元宗召而问曰:师从何处来?无殷曰:禾山来。曰:山在甚处?无殷曰:人来朝凤阙,山岳不曾移。元宗重之,诏居东都样光院。”又载:“僧应之,本王姓,其先闽人也,能文章,
7、习柳氏笔法,以善书冠江左。后因元宗赞扬:是深得公权之法者也。应之书名,由是益振。”此外,受到中主延纳和礼待的僧侣还有休复、木同等。从中主与佛徒的交往事迹中,可以看出,讲究机锋顿悟的佛理样思对其影响尤为显著。 (3)、沉溺于礼佛的皇帝 李煜的信佛佞佛,既贯穿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也就有着种种突出的表现。为了提倡佛教,后主于在位期间大力崇修佛寺,广度僧侣。即使是在南唐风雨飘摇、国库空虚之际,仍不遗余力地从事扶持佛教的事业。 后主与禅僧的交往也更为频繁而亲密。在与这些样僧的交往中,后主对佛理禅思的体悟自然也会大有进步。李后主所交游礼待的佛徒中,以南样五宗之一的法眼宗禅师为最多,受其影响也最大。 在日常生
8、活中,后主礼佛拜佛也极为虔诚。首拜佛以至于形成“瘤赘”,可见其工夫之深、信奉之笃也。后主工书善画,画佛像、写佛经也是他宠爱的日常课业。后主如此信佛佞佛,影响所及,以至南唐诸臣亦多信佛,如曾任潭州节度使的边镐,人称“边罗汉”、“边菩萨”、“边和尚2”;又如中书舍人张洎,更以谈佛为迎逢,每次觐见,必论佛经,因而得宠3。 后主佞佛几至狂惑,不仅耗费财力,而且荒逸国政。因此大臣中有识见者遂起而进谏,奈何后主已无心听纳忠言。后主最终因佞佛而付出了亡国的沉痛代价。南唐之亡,虽为大势所趋,但也与后主的佞佛不无关系。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后主在城破国亡之际还在祈求佛祖的保佑。佛力最终难挽南唐灭亡的命运,然后
9、主好像并没有因此而丢失对佛祖的崇信。 李煜之所以如此信佛佞佛,究其缘由,一则是出于家庭的影响,二则是由于国事的衰危,三则是因为个人性格和经验的原因。深远的家庭宗教信仰对李煜的影响,已见于上文所述。至于国事的衰危给李煜所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也是自不待言的。当李煜即后主位之日,已是宋王朝建国之时。李煜在位15年,南唐皆对宋称臣。尽管如此,来自宋朝的威逼依旧日甚一日。在这种危苦的政局和忧患的心理背景下,李煜期求借佛教以为麻痹和排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对此,李煜曾自剖心迹曰:“孤平生喜耽禅学,世味澹如也。先帝弃代时,冢嫡不天,越升非次,雅非本怀。自割江以来,屈身中朝,常恐获罪,每想脱屣,顾无计耳4
10、。”这段自述应当是发自肺腑,真实可信的。至于特性与经验,也不行忽视。李煜生性儒雅软弱,多情善感,真率任性,不善机诈,其父辈们因争权夺利而相互残害的景象令他对政治颇为厌恶,而生活中爱妻的早逝、幼子的天折、兄弟的分别等等,也给他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打击,使他剧烈地感受到不行避开的“人生愁恨”,这也是促使他信奉佛教以求解脱的一个重要的缘由。李煜既如此信奉佛教,那么对他的文学创作也深有影响。 二佛教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1)、对真我的追求 李煜,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被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君赐药毒死。今存词三十余首。他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
11、同,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特点,那就是“真”。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正如佛陀发觉的八正道中“正念”所说的要注意自己的苦乐感受。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深情,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沉醉,也不加掩饰,如玉楼春: 晓妆初,明月雪,春殿滨娥鱼贯列,笙萧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归。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特别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
12、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辞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的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伤:“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把自身所经验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受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宇宙人生悲剧性得体验与谛视。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5”正是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虞美人) 词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出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伤,扩展的极深极广,滔滔不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 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概,形成强大的感染力。闻名的浪淘沙也是写他对囚徒生活的不堪和无限的故国之思。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裘不耐五更寒。梦离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简单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从生活实感动身,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流水落花春去也”美妙的东西总是不能常在,“别时简单见时难”,有扩展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也是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引起普遍的共鸣。 (2)、对苦
14、难的理解 王国维说了,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单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这句话说得很妙了,李后主一个亡国之君,王国维说他尽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假如从释迦、基督的宗教的哲理来说,李后主就是个罪人,他一天到晚耽溺在酒色之中,笙歌享乐之中。他没有解脱,他没有政务,他没有从他罪恶之中脱出,他怎么能担荷我们人类的罪恶?所以这句话王国维是个比方,就是说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耶稣说,我是为众人的罪恶而死的,用我的鲜血洗尽了全部人的罪恶,释迦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度众生
15、我誓不成佛。我情愿担荷,我情愿为众生的苦痛,众生的罪恶而担荷。李后主不是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释迦,也不是基督。王国维说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的悲伤,都有我们的苦痛,都有死生离别,而李后主把我们全部的人类的悲伤都写出来了,这是王国维的比方的意思。不是说它就担负我们的罪恶,就是说他一个人把全部我们众生的悲伤都写出来了,李后主怎么把我们众生的悲伤都写出来了。 我们先看他一首小词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他不是写的全部的人类嘛,是人生,不是个人,是他完全的人生。为什么这首小词能够写出我们完全的人类的悲伤?你看他怎么写
16、的,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够写出我们全部的人类的悲伤。“林花谢了春红”,李后主这个人真是个天才,这么简洁,这么干脆,而他真是驾驭了要点。他用那么浅白的话,没有雕章琢句,没有用什么古典,什么典故,什么历史,没有。“林花谢了春红”,这六个字真是写得好。“林花”满林的花,都谢了,“谢了”是已成的事实,完全凋谢了,林花就谢了,“谢了”如此的大白话,而“谢了”两个字包含了这么深的悲伤,完全凋零净尽了。满林的花都凋零净尽,什么花?林花谢了,林花谢了是春红,春天是最美妙的季节,红是最艳丽的颜色。充溢了生命的,那么艳丽的颜色,这么美妙的春天的红花。满林的花,“林花谢了春红”,真是“眼见它起朱楼,眼看它宴来宾,眼
17、看它楼塌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忙”,三个字,是他的感觉,为什么这么短暂?这么美妙的生命,为什么如此之短处无常?太匆忙,多么白话的简洁的三个字。里边有两个是叠字“匆忙”,真是太匆忙,你除掉了这么白话简洁的“太”字,你还没有方法可以形容,真是太匆忙。这“太匆忙”三个字,充溢了他的惋惜和悲伤,“林花谢了春红”,真是太匆忙,这是说到我们的生命是短暂无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尽的,都是短暂的。所以林花岂止是谢了春红,太匆忙,你还无奈,朝来的寒雨是晚来风。那花开原来花无三日红,原来或许只有三天美妙的日子。凡是在诗词里边朝暮的对举的,都是周边普遍的意思。不是说早晨有雨就没有风,晚来有风就没有雨。所谓朝来寒
18、雨晚来风,是朝朝晚晚雨雨风风,你在短暂的人生之中,你经过了多少悲欢离合,你经过了多少死生离别,所以无奈朝来寒雨是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你看今日那树上的几朵残花,那红花的颜色,像女子胭脂的脸,花上的雨点,就像女子的胭脂,脸上的泪痕。胭脂泪,相留醉,像美人一样的花,带着她的胭脂上的泪点,她流泪,为她喝一杯酒。就是冯正中说的“日日花前常病酒”,就是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今日还有这朵花,你为什么不为它喝一杯酒了?或许明天连这朵花都没有了,所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什么时候这个花再回来?你说不错,明年。明年还有花开,可是古人的诗说得好了,
19、还不是古人的诗,王国维的诗,说“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你看今年树上又开花了,那不是去年的花了,去年的那个花的生命恒久再也不回来了。所以胭脂泪,相留醉,真是几时重。他这么短的一首词,写尽了我们人生的全部的悲伤,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是无可挽回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所以这是王国维说的李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意思。因为他写出来全部的,我们生命的短暂,这样的悲伤和苦痛。(3)、寻求精神的解脱现实的窘况使李煜只有在艺术的广袤天地中才真正找到欢乐与自由,在精神上寻找到归宿。李煜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南唐国的皇帝宝座。这对于既缺文韬又乏武略的书生来说,不啻是历史同他开了个莫大的玩
20、笑。真谓“南朝天子多无福,不作词臣作帝王。”命运偏偏与这个只会舞文弄墨风流倜傥的才子作对,硬是强人所难地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他就表达了对命运这种支配的无奈。“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 李煜自少年起,就只潜心于文章典籍、琴棋书画。皇室内部的王位之争更让他看到政治的凶残育黑暗,而喜爱充溢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向往隐居世外桃源,以摆脱苦恼。为此,曾自号钟隐、别名钟山殷隐士、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等。在病起题山舍壁、病中书事中叙述自己不求闻达,超然名缰利索的闲情乐趣。对帝王生活
21、的厌倦,对自由的憧憬表达在他的两首渔父词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愉快如依有几人。一棹春风一个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酝,万顷波中得自由。 “一壶酒,一竿身”的简洁生活与自由情趣,“花满渚,酒满酝”,“一叶舟”,“一轻钩”,而“万顷波中得自由”。渔父脱离尘世得纷扰,在自然中超脱而得到精神上得富有。这是住在深宫内苑,目睹政治纷争得李煜所憧憬的自由啊! 政治,权力的象征,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抢夺与占有,统治与操纵,纪律与约束,听从与吩咐;而艺术注意自由与潇洒,不羁与桀骜,呼喊与狂放。两者的冲突使李煜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况且,在天下“分久必合”的严峻形势和历史
22、大浪的淘洗下,方兴未艾的北宋成了完成统一大业的执行者,而内外交困的南唐难免于灭亡。这半壁江山奄奄一息的形势下,即使像南唐开国国主李昪那样的英主也难以力挽狂澜,何况“剩于末世运偏消”的李煜仅仅是一个被宋太祖嘲讽为“好一个翰林学士”的文人呢?且像李煜这样的文人哪里能与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相敌呢? 客观与主观的缘由使得即使李煜想与现实抗争也是徒劳。在政治上,他注定是个失败者。于是他只能选择躲避他无法解决的现实纷争,在诗文中遨游,在声色中忘忧,在佛禅中超脱。宿命注定他一面对现实就会苦痛,特性中的懦弱又让他不敢承受现实的残酷,所以只有逃离。然而始终逃不过历史安给他的位置。悲夫!因此,词
23、人带着一种深深的忧愤与疑问,带着一种无法解脱的悲苦和哀愁,带着自己志向破灭的无望与哀怨,去尽情生活,刚好行乐。他甚至颓唐地说:“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鸟夜啼)。人生世事有如转烛飘蓬,到头来只剩得“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开元乐)。 政治上,李煜是失败的,但在文学上,他却作为一代词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绚烂的明珠。可以说佛教思想的熏陶和浸润,在肯定程度上是他灵感滚滚而来的源头。因此,了解李煜与佛教之间的不解之缘,对于我们理解李煜的作品,触摸到作品内在的艺术灵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参考资料:十国春秋卷33南唐列传马令南唐书卷11边镐传 彭元端五代史传卷62引续资治通鉴长编 十国春秋卷引列传 人间词话十五 。 湖南师范高校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汉语言文学 编号:394 考籍号:3374070140 姓名:方利 题目: 指导老师:蔡镇楚 通讯地址:岳阳县筻口镇中心小学 邮编:414113 电话:011(0730737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