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优秀PPT.ppt(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一、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二、测量系统误差的基本类型三、计量型测量系统探讨四、计数型测量系统探讨测量系统分析基本内容测量系统分析基本内容一、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一、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测量系统什么是测量系统 为什么要探讨测量系统为什么要探讨测量系统 评定测量系统性能的指标评定测量系统性能的指标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 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测量过程:赋值过程测量过程:赋值过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被测事物 操作人员 操作程序 数据 测量环境 (测量结果)测量软
2、件 测量设备 什什么么是是测测量量系系统统活活动动测量系统的要素:测量系统的要素: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测量环境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被测量对被测量对象的特征象的特征测量人员测量人员计量基准计量基准测量系统测量系统表征测量数据质量的指标表征测量数据质量的指标 偏倚 变差 为什么要探讨测量系统为什么要探讨测量系统?偏倚偏倚-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与基准基准 值值(真值真值)之差。偏倚也称之差。偏倚也称精确度,反映测量过程的系统误差。精确度,反映测量过程的系统误差。基准值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系统误差不能依靠重复测量而降低,系统误差不能依靠重复测量而降低,但可以通过校准和修正而
3、减小。但可以通过校准和修正而减小。变差变差-表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用标准差或过程变差PV表示。变差也称精密度,用以反映测量过程的随机误差大小。0.990.0050.005PV=5.15假如一次测量的随机误差(精密度)是,则:n次重复测量的随机误差(精密度)=但一个测量系统实际的随机误差的下限就是该测量系统的辨别率。随机误差可通过重复测量减小,随机误差可通过重复测量减小,但其下限是测量系统的辨别率但其下限是测量系统的辨别率理解偏倚和变差理解偏倚和变差偏倚与变差示意图偏倚与变差示意图Bias and Variation既精又准既精又准Preciseandaccura
4、te偏倚小 偏倚大 偏倚小 偏倚大变差小 变差小 变差大 变差大只精不准只精不准Precise,notaccurate不精但准不精但准Accurate,notprecise不精又不准不精又不准NotPrecise,notaccurate过程波动的可能来源过程波动的可能来源长期过程波动短期过程波动波动/样本实际的过程波动重复性校准稳定性线形测量仪器波动操作者波动测量波动过程波动为了识别实际的过程波动为了识别实际的过程波动,必需首先识别由于测量系统造成的波动,并且从必需首先识别由于测量系统造成的波动,并且从过程波动中除去过程波动中除去SPCMSA评定测量系统性能的指标评定测量系统性能的指标系统的辨
5、别力偏倚(系统误差)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再现性(1)(1)辨别率辨别率 辨辨别别力力的的概概念念(DiscriminationDiscrimination)指指示示装装置置可可以以有有效效辨辨别别所所指指示示的的紧紧密密相相邻邻量量值值实实力力的的定定量量表表示。示。ISO 10012/1:1992ISO 10012/1:1992辨别力的概念(辨别力的概念(DiscriminationDiscrimination)对标尺型的测量仪器对标尺型的测量仪器,辨辨别率为最小分度值的一半。别率为最小分度值的一半。对数字型的测量仪器,其辨别率为末尾数字的刻度。辨别力的要求:辨别力的要求:1 1)最小测量单位)
6、最小测量单位/容差容差10%10%(用于计量型合格判定)(用于计量型合格判定)2 2)最小测量单位)最小测量单位/过程标准差过程标准差10%10%(用于计量型过程限制)(用于计量型过程限制)影响辨别力的因素:影响辨别力的因素:1 1)传感器的灵敏度)传感器的灵敏度 2 2)读出装置的最小显示单位)读出装置的最小显示单位辨别力举例辨别力举例序号xR序号xR序号xR136.21036.00.11936.00.1236.40.21136.002036.20.2335.80.61235.80.22136.20436.30.51335.90.12235.80.4536.301435.80.12336.3
7、0.5635.80.51536.20.42435.90.4736.50.71635.70.52536.50.6836.60.11735.80.1平均36.10.296936.10.51836.10.3高辨别率体温数据 低辨别率体温数据低辨别率体温数据序号xR序号xR序号xR1361036019360236011360203603360123602136043601336022360536014360233606360153602436073711636025371837117360平均36.10.125936118360 (2 2)偏倚()偏倚(BiasBias):):测量值或估计量的分布中心
8、(平均值)测量值或估计量的分布中心(平均值)与真值(基准值)之差。与真值(基准值)之差。偏倚属于系统性误差,干脆影响测量系偏倚属于系统性误差,干脆影响测量系统的精确度。统的精确度。偏偏 倚倚基准值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 偏倚的计算偏倚的计算 一位评价人对一个样件测量一位评价人对一个样件测量1010次,结果如下:次,结果如下:0.750.75,0.750.75,0.800.80,0.800.80,0.650.65,0.800.80,0.750.75,0.750.75,0.750.75,0.70.7。由全。由全尺寸检验设备确定的基准值为尺寸检验设备确定的基准值为0.80mm0.80mm,该零件的过程变
9、差为,该零件的过程变差为0.700.70偏倚偏倚=0.75-0.80=-0.05=0.75-0.80=-0.05偏倚偏倚%=|%=|偏倚偏倚|/|/过程变差过程变差=0.05/0.7=7.1%=0.05/0.7=7.1%基准误差 零件磨损 仪器尺寸不对 测量了错误的特性 仪器校准不当 仪器运用不当 偏倚较大的可能缘由偏倚较大的可能缘由(3)(3)稳定性稳定性定义:测量系统的均值和标准差随时间定义:测量系统的均值和标准差随时间的变更保持稳定和可预料的状态。的变更保持稳定和可预料的状态。特征:没有漂移、没有突然的偏移和循特征:没有漂移、没有突然的偏移和循环趋势等,接受限制图评价与监控。环趋势等,接
10、受限制图评价与监控。Time 1Time 1Time 2稳定性稳定性是对测量系统的精确度和精密度随时间变更的评价。是对测量系统的精确度和精密度随时间变更的评价。基准值基准值基准值基准值好的好的稳定性稳定性差的差的稳定性稳定性Time 3Time 3Time 2 o 保持稳定性的条件:o留意满足所须要的外部条件o定期对量测系统做校正或者修理o运用限制图监测稳定性偏倚较小偏倚较小基准值基准值偏倚较小偏倚较小基准值基准值观测的平均值观测的平均值观测的平均值观测的平均值 范围的较低部分范围的较低部分 范围的较商部分范围的较商部分观测的平均值观测的平均值无偏倚无偏倚有偏倚有偏倚基准值基准值(4)(4)线
11、线 性性 线性线性 Linearity 量量具具在在量量程程范范围围内内,偏偏倚倚应应是是基基准准值值的的线线性性函数。函数。线性度线性度%Linearity 在预期工作范围内线性误差的变更率。在预期工作范围内线性误差的变更率。%Linearity=斜率斜率 过程变差过程变差PV 要求要求:要具有线性要具有线性 线性要小线性要小案例案例:见书本见书本P149页页(5)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相同的测量人员、运用同一设备、在同一次校准期间、相同的测量人员、运用同一设备、在同一次校准期间、同一试验室、接受相同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对同一另件同一试验室、接受相同的方法,在较短时间内
12、,对同一另件的同一特性测量的结果,其相互接近的程度。的同一特性测量的结果,其相互接近的程度。ISO 5725-1 ISO 5725-1用(EV)表示:EV=5.15 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Repeatability)均值均值均值均值好的重复性好的重复性不好的重复性不好的重复性e(6 6)再现性()再现性(ReproducibilityReproducibility)不同的测量人员、运用不同设备、在不同试验室、在不同不同的测量人员、运用不同设备、在不同试验室、在不同时间,接受相同的方法对同一另件的同一特性测量的结果,其时间,接受相同的方法对同一另件的同一特性测量的结果,其相互
13、接近的程度。相互接近的程度。ISO 5725-1 ISO 5725-1用(AV)表示:AV=5.15 再现性(再现性(RepeatabilityRepeatability)0操作者操作者1 1操作者操作者2操作者操作者3o再现性与重复性的异同:再现性与重复性的异同:o同同:都都是是指指对对同同一一事事物物多多次次量量测测结结果果的的一一样样性性 o异:前提条件相异异:前提条件相异o量测重复性的前提:量测条件不变量测重复性的前提:量测条件不变 o量测再现性的前提:量测条件变更量测再现性的前提:量测条件变更二、测量系统误差的基本类型二、测量系统误差的基本类型q 测量系统误差的基本类型测量系统误差的
14、基本类型q 测量系统波动模型及评价测量系统波动模型及评价q 消退测量误差的方法消退测量误差的方法q位置位置 (Location)(Location)-偏倚偏倚(Bias)(Bias)-线性线性(Linearity)Linearity)-稳定性稳定性(Stability)Stability)q波动(波动(VariationVariation)-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Repeatability)-再现性再现性(Reproducibility)Reproducibility)测量系统误差的基本类型测量系统误差的基本类型基准值基准值偏倚偏倚 观测的平均值观测的平均值精确度精确度(A
15、ccuracyAccuracy)属系统误差属系统误差精密度精密度(PrecisionPrecision)属随机误差属随机误差5.15,99%6,99.73%or基准值基准值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示意图 随机误差大 随机误差小系统误差大 系统误差小(a)(b)(c)(d)反映测量数据均值的位置反映测量数据均值的位置精密度精密度精精确确度度反反映映测测量量数数据据的的波波动动过程波动的可能来源过程波动的可能来源稳定性稳定性线性线性长期长期过程波动过程波动短期短期过程波动过程波动波动波动w/i 样本样本实际的过程波动实际的过程波动重复性重复性校准校准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波动波动操作者操作者波动波动测量波动测
16、量波动过程波动过程波动我们将我们将“重复性重复性”和和“再现性再现性”作为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作为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测量系统波动模型及评价测量系统波动模型及评价基本模型基本模型总波动等于真正的产品波动加上测量系统的误差总波动等于真正的产品波动加上测量系统的误差测量误差的影响测量误差的影响均值均值波动波动totalproductmeasurement测量系统偏倚-通过校准确定测量系统波动测量系统波动-通过通过 “R&R R&R”确定确定精确度精确度精密度精密度22222T=P+m0e+=P+2真真值值测量误差测量误差观观测测值值PVTV+TV2=PV2AV2EV2+=PV2R&R2R&R测量误差
17、测量误差再现性误差再现性误差 AV重复性误差重复性误差 EVq 测量总变差的分解测量总变差的分解 Vector AnalysisVector Analysis 测量系统波动的三种评价方式测量系统波动的三种评价方式1.1.公差百分率公差百分率2.2.过程变差百分率过程变差百分率3.3.数据分级数数据分级数或或1 1)小于)小于2 2,用于过程限制没有任何意义,用于过程限制没有任何意义2 2)2 2和和4 4之间,数据可分为高、低两组,不敏感之间,数据可分为高、低两组,不敏感 地过程限制地过程限制3 3)大于)大于5 5,测量系统用于过程分析可接受,测量系统用于过程分析可接受可以接受可以接受模糊区
18、域模糊区域不能运用不能运用 量测值=真 值+量测误差 真 值=量测值量测误差 量测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接受重复量测降低随机误差 接受校准与修正减小系统误差q 消退测量误差的方法消退测量误差的方法校校 准准 与与 修修 正正 消退或减小系统误差影响的两种方式:消退或减小系统误差影响的两种方式:校准、修正校准、修正 校准:通过调整量测仪器而消退系统误差,校准:通过调整量测仪器而消退系统误差,是一种干脆消退系统误差的方式。是一种干脆消退系统误差的方式。修正:用修正值对量测结果做补偿,是一种间接消退系统误差的方式。已修正结果=未修正结果+修正值 =未修正结果系统误差 修正值=系统误差校校 准准
19、与与 修修 正正返回书目修正举例修正举例 偏倚与测量值的大小成线性关系:bias=a=b测量值 假如测量仪器的零点是精确的(a=0),偏倚与测量值的大小就成比例:bias=b测量值三、计量型测量系统探讨三、计量型测量系统探讨 策划与准备策划与准备 两种方法的比较两种方法的比较 两种方法分别绽开两种方法分别绽开q 测量系统探讨的策划与准备测量系统探讨的策划与准备q1.确定评价测量系统的方法确定评价测量系统的方法q2.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重复次数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重复次数q尺寸关键性尺寸关键性关键尺寸需更多的零件或试验关键尺寸需更多的零件或试验q零件结构零件结构大或重的零件选择少样品、多
20、次数大或重的零件选择少样品、多次数3.3.评价人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选择评价人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选择4.4.样品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样品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5.5.仪器辨别率应至少达到预期过程变差的特别之一。仪器辨别率应至少达到预期过程变差的特别之一。6.6.确保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方法 测量应按随机依次进行测量应按随机依次进行 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 探讨工作应由细致的人员进行探讨工作应由细致的人员进行 每一评价接受相同方法每一评价接受相同方法测量系统探讨时应留意的问题测量系统探讨时应留意的问题要素要素均值极差法均值极差法方差分析法方差分析
21、法误差的构成误差的构成重复性重复性再现性再现性 人人零件变差零件变差重复性重复性再现性再现性 人人 人人*零件零件零件变差零件变差准确性准确性不存在交互作用时准确不存在交互作用时准确准确准确难易程度难易程度简短简短在没有计算机时复杂在没有计算机时复杂q 测量系统探讨的方法比较测量系统探讨的方法比较探讨的实施步骤探讨的实施步骤取取1010个零件,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个零件,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指定评价人指定评价人A A、B B、C C,并按,并按1 1至至1010给零件编号,给零件编号,评价人不能看到编号评价人不能看到编号对量具进行校准对量具进行校准以随机的方式测量零件以随机的方
22、式测量零件A1A1,A2A2,A10A10B1B1,B2B2,.,B10B10C1C1,C2C2,.,C10C10让观测者分别将数据填入表中让观测者分别将数据填入表中重复以上过程。重复以上过程。具具体体案案例例见见书书本本1 15 55 5页页 推断极差图是否受控推断极差图是否受控稳定性稳定性 检验平均值图检验平均值图是否适于过程限制是否适于过程限制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图表分析图表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可能缘由是:重复性比再现性大,可能缘由是:仪器须要维护仪器须要维护 量具须要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量具须要重新设计来提高刚度 夹具和检验点须要改进夹具和检验点须要改进 存
23、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结果分析结果分析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可能缘由是:再现性比重复性大,可能缘由是:评价人需培训(量具的运用和读评价人需培训(量具的运用和读数)数)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晰量具刻度盘上的刻度不清晰 须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运须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运用用 夹具的一样性夹具的一样性计量数据分析的计量数据分析的MinitabMinitab实现实现测量趋势图测量趋势图测量线性和精确度探讨测量线性和精确度探讨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交叉交叉)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嵌套嵌套)属性测量属性测量R&R R&R 探讨探讨(计数计
24、数)精精确确性性分分析析精确性分析精确性分析嵌套式数据嵌套式数据不同 交叉式数据交叉式数据相相同同交叉和嵌套的比较交叉和嵌套的比较部件编号部件编号操作者操作者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法,可以分析方差分析法,可以分析人与部件的交互作用人与部件的交互作用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交叉交叉交叉交叉)Crossed Crossed均值极差法,不考虑人均值极差法,不考虑人与部件的交互作用与部件的交互作用定义探讨变差值,定义探讨变差值,Minitab14Minitab14默认为默认为6,6,意味着意味着99.73%99.73%的的置信区间,置信区间,5.155.15就就是是99%9
25、9%被测过程的公差被测过程的公差假如有历史数据可假如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以参考不显示贡献百分比不显示贡献百分比不显示探讨变差百不显示探讨变差百分比分比每一个图画一页每一个图画一页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交叉交叉交叉交叉)-选项选项Options交互作用推断交互作用推断P P值值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交叉交叉交叉交叉)量具信息量具信息Gage Info量具名称量具名称研究日期研究日期报告人报告人量具公差量具公差混杂混杂输出实例(交叉数据均值极差法)输出实例(交叉数据均值极差法)数据来源:数据来源:minitabdata Gageaiag.MTW
26、minitabdata Gageaiag.MTWResults for:Gageaiag.MTWResults for:Gageaiag.MTW Gage R&R Study-XBar/R Method Gage R&R Study-XBar/R Method%ContributionSource VarComp (of VarComp)Total Gage R&R 0.09357 7.13 Repeatability 0.04073 3.10 Reproducibility 0.05284 4.03Part-To-Part 1.21909 92.87Total Variation 1.312
27、66 100.00 Study Var%Study VarSource StdDev(SD)(6*SD)(%SV)Total Gage R&R 0.30589 1.83536 26.70 Repeatability 0.20181 1.21087 17.61 Reproducibility 0.22988 1.37925 20.06Part-To-Part 1.10412 6.62474 96.37Total Variation 1.14571 6.87428 100.00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5Gage R&R for MeasurementGage R
28、&R for Measurement 贡献率贡献率GRR数据分级数数据分级数等于等于5 5,可用,可用输出实例(交叉数据方差分析法)输出实例(交叉数据方差分析法)数据来源:数据来源:minitabdata Gageaiag.MTWminitabdata Gageaiag.MTWGage R&R Study-ANOVA Method Two-Way ANOVA Table With Interaction SourceDFSSMSFPPart988.36199.81799492.2910.000Operator23.16731.5836379.4060.000Part*Operator180.3
29、5900.019940.4340.974Repeatability602.75890.04598Total8994.6471Alphatoremoveinteractionterm=0.25Two-Way ANOVA Table Without Interaction SourceDFSSMSFPPart988.36199.81799245.6140.000Operator23.16731.5836339.6170.000Repeatability783.11790.03997Total8994.6471Gage R&R%ContributionSourceVarComp(ofVarComp)
30、TotalGageR&R0.091437.76Repeatability0.039973.39Reproducibility0.051464.37Operator0.051464.37Part-To-Part1.0864592.24TotalVariation1.17788100.00StudyVar%StudyVarSourceStdDev(SD)(6*SD)(%SV)TotalGageR&R0.302371.8142327.86Repeatability0.199931.1996018.42Reproducibility0.226841.3610320.90Operator0.226841
31、.3610320.90Part-To-Part1.042336.2539696.04TotalVariation1.085306.51180100.00NumberofDistinctCategories=4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嵌套嵌套嵌套嵌套)Nested适用于破坏性测试,每一操作者针对的零件都是适用于破坏性测试,每一操作者针对的零件都是唯一的,所以不存在交互作用唯一的,所以不存在交互作用部件编号部件编号操作者操作者测量数据测量数据测量系统探讨测量系统探讨测量系统探讨测量系统探讨(嵌套嵌套嵌套嵌套)Nested)Nested)Nested)Nested研究变差值
32、,研究变差值,MinitabMinitab默认为默认为6 6被测过程的公差被测过程的公差如果有历史数据可以如果有历史数据可以参考参考不显示贡献百分比不显示贡献百分比不显示研究变差百分不显示研究变差百分比比每一个图画一页每一个图画一页输出实例输出实例(嵌套嵌套嵌套嵌套)数据来源:数据来源:minitabdata Gagenest.MTWminitabdata Gagenest.MTWGage R&R Study-Nested ANOVA Gage R&R(Nested)for Response Source DF SS MS F POperator 2 0.0142 0.00708 0.0038
33、5 0.996Part(Operator)12 22.0552 1.83794 1.42549 0.255Repeatability 15 19.3400 1.28933Total 29 41.4094Gage R&R%ContributionSource VarComp (of VarComp)Total Gage R&R 1.28933 82.46 Repeatability 1.28933 82.46 Reproducibility 0.00000 0.00Part-To-Part 0.27430 17.54Total Variation 1.56364 100.00 Study Var
34、%Study VarSource StdDev(SD)(6*SD)(%SV)Total Gage R&R 1.13549 6.81293 90.81 Repeatability 1.13549 6.81293 90.81 Reproducibility 0.00000 0.00000 0.00Part-To-Part 0.52374 3.14243 41.88Total Variation 1.25045 7.50273 100.00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1Gage R&R(Nested)for Response 这个测量误差太大这个测量误差太大确定线性确
35、定线性 LinearityzaiLinearityzai在测量范围内,误差分布的规律在测量范围内,误差分布的规律 y=aX+by=aX+b y y 测量系统偏倚量测量系统偏倚量 x x 测量范围内的基准值变量测量范围内的基准值变量 基准值基准值偏倚值(观测值偏倚值(观测值-基准值)基准值)线性度线性度(%linearity%linearity)线性误差线性误差(linearitylinearity)平均偏倚值平均偏倚值 选择基准零件选择基准零件 xj (j=1,2,n),评价人评价人 r=1 确定测量次数(确定测量次数(m)重复测量并记录重复测量并记录xij i=1,2,m,j=1,2,n 依
36、据回来方程计算依据回来方程计算 应用应用MINITAB统计工具软件统计工具软件 判定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判定偏倚与基准值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r2(拟合优度)拟合优度)当当 r2=1,y与与x完全线性相关完全线性相关 r=0,y与与x线性无关线性无关 推断测量系统能否接受:推断测量系统能否接受:线性、线性度、平均偏倚值线性、线性度、平均偏倚值规定要求规定要求分析步骤:分析步骤:Linearityzai Linearityzai 分析的分析的MinitabMinitab实现实现数据文件:数据文件:nimitabdatagagelin.mtvnimitabdatag
37、agelin.mtv测量对象编号测量对象编号标准值标准值测量数据列测量数据列输出实例输出实例初始偏倚初始偏倚线性度线性度/斜率斜率拟合优度拟合优度实际偏倚实际偏倚四、计数型测量系统探讨四、计数型测量系统探讨计数型测量系统探讨计数型测量系统探讨 设计试验:设计试验:30-5030-50个零件事先经权威推断作出结论个零件事先经权威推断作出结论选选择择3 3个个检检验验员员,每每人人对对每每个个零零件件检检查查2 2次次(依依次次打打乱)并给出接收乱)并给出接收/据收推断结果据收推断结果 计算:计算:3 3人推断结果的一样率人推断结果的一样率 3 3人人推推断断结结果果一一样样且且正正确确率率(总总
38、体体有有效效性)性)计数测量系统标准计数测量系统标准系统有效性:系统有效性:80%80%KappaKappa计算计算A A与与B B的一样性的一样性A A0 01 1B B0 07 71 11 13 39 981210 10Kappa=(Po-Pe)/(1-Pe)Po=7/20+9/20=16/20Pe=(8/20)*(10/20)+(12/20)*(10/20)=4/20+6/20=10/20Kappa=(16/20-10/20)/(1-10/20)=0.6KappaKappa检验检验A A与与B B检验的一样程度检验的一样程度,通用阅历法则大于通用阅历法则大于0.750.75表示一表示一样
39、性好样性好,小于小于0.40.4表示一样性差表示一样性差KappaKappa计算计算A与标准的一样性标准标准0 01 1A A0 07 73 31 11 19 910108 12Kappa=(Po-Pe)/(1-Pe)Po=7/20+9/20=16/20Pe=(8/20)*(10/20)+(12/20)*(10/20)=4/20+6/20=10/20Kappa=(16/20-10/20)/(1-10/20)=0.6KappaKappa检验检验A A与与B B检验的一样程度检验的一样程度,通用阅历法则大于通用阅历法则大于0.750.75表示一表示一样性好样性好,小于小于0.40.4表示一样性差表
40、示一样性差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的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的minitab实现实现输出实例(削减钢卷氧化铁皮,提高质量输出实例(削减钢卷氧化铁皮,提高质量)Within Appraisers AssessmentAgreementAppraiser#Inspected#MatchedPercent95%CIA504896.00 (86.29,99.51)B504590.00 (78.19,96.67)C504692.00 (80.77,97.78)#Matched:Appraiseragreeswithhim/herselfacrosstrials.FleissKappaStatisticsApprai
41、serResponseKappaSEKappaZP(vs0)A00.9166670.1414216.481810.000010.9166670.1414216.481810.0000B00.7960020.1414215.628580.000010.7960020.1414215.628580.0000C00.8333330.1414215.892560.000010.8333330.1414215.892560.0000每个人的重每个人的重复一样性复一样性每个人的重每个人的重复一样性好复一样性好EachAppraiservsStandardAssessmentAgreementApprais
42、er#Inspected#MatchedPercent95%CIA504692.00(80.77,97.78)B504488.00(75.69,95.47)C504692.00(80.77,97.78)#Matched:Appraisersassessmentacrosstrialsagreeswiththeknownstandard.Fleiss Kappa StatisticsAppraiser Response Kappa SE Kappa Z P(vs 0)A 0 0.874222 0.1 8.74222 0.0000 1 0.874222 0.1 8.74222 0.0000B 0
43、0.854658 0.1 8.54658 0.0000 1 0.854658 0.1 8.54658 0.0000C 0 0.915931 0.1 9.15931 0.0000 1 0.915931 0.1 9.15931 0.0000每个人的有每个人的有效性效性每个人的有每个人的有效性好效性好BetweenAppraisersAssessmentAgreement#Inspected#MatchedPercent95%CI504182.00(68.56,91.42)#Matched:Allappraisersassessmentsagreewitheachother.FleissKappaS
44、tatisticsResponseKappaSEKappaZP(vs0)00.8484220.036514823.23500.000010.8484220.036514823.23500.0000测量人之间测量人之间的一样性的一样性测量人之间测量人之间的一样性好的一样性好All Appraisers vs Standard AssessmentAgreement#Inspected#MatchedPercent95%CI504182.00 (68.56,91.42)#Matched:Allappraisersassessmentsagreewiththeknownstandard.FleissKappaStatisticsResponseKappaSEKappaZP(vs0)00.8816030.057735015.26980.000010.8816030.057735015.26980.0000系统有效性系统有效性系统有效性好系统有效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