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1-dpt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1-dpt优秀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美工伤保险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较制度比较汇报人:汇报人:资料收集:赖永强资料收集:赖永强 李鸣岐李鸣岐 蒋佳颖蒋佳颖 尤希尤希 黄丽鸣黄丽鸣 唐崇哲唐崇哲 王孟轩王孟轩 严翰墨严翰墨PPT资料整集:资料整集:李思遥李思遥 李婉怡李婉怡 工工伤?工工伤事故事故10万起万起死死伤2000多万人多万人死亡死亡约15万人万人占全世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死亡人数5%工伤保险无责任补偿原则集中管理原则区分因公与非因公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书目书目Content背景比较背景比较中美工伤保险历史比较中美工伤保险历史比较案例分析及启示案例分析及启示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一一)中美高危行业及其平安生产特点
2、比较中美高危行业及其平安生产特点比较背景比较背景比较1of61.高危行业的种类不同高危行业的种类不同在中国,高危行业主要指: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紧急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安装等。在美国,高危行业主要指:石油自然气开采加工、水泥混凝土制造、石膏加工、橡胶制造加工、冶金、船舶制造及修理、仓储和园林等。依据美国劳工部统 计,2007年产生工伤和职业病最大的10个职业分别是:制造行业工人(非建筑)、重型卡车司机、医院护工、建筑工人、轻型卡车司机、零售业的销售人员、看门人和清洁工、木匠、一般修理工人和注册护士。上述10个职业合计产生的工伤和职业病数量占总量的32.7%。从因公致死数量来看,2007
3、2008 年造成死亡数量最高的行业为道路交通、制造业等。(一一)中美高危行业及其平安生产特点比较中美高危行业及其平安生产特点比较背景比较背景比较5of342.事故致死率有较大差别 在中国,依据安监总局的统计结果,自2002年以后我国因平安生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总体趋势是逐年下降的,从2002年的139393人下降为 2009年的83200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数量占确定比重,但对于死亡人数为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煤矿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美国,因平安生产事故致人死亡的数量要比我国低得多。依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结果,2007年在美国全部工作场所死亡的人数为5657 人,2008为5071人,
4、其中约1/3都是交通事故。2008年美国死亡率最高的职业是渔业工人,每10万个全职工人中有129个人死亡;然后是伐木工 人、飞行员、飞机工程师、钢铁工人。全部行业的平均死亡率是10万分之3.6,即10万个工人中有3.6人死亡。(二)中美保险市场比较背景比较背景比较6of34 中国属于世界上第六大保险市场,2008年全部保费收入约140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30%;人均保费支出105.4美元;保费收入占 GDP的比重为3.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社会各界对保险的相识有待加强,整体投保率很低。保险公司数量为上百家,经营不太规范,无序竞争现象突出。保险监管以保监会及其派驻
5、机构的集中统一监管为主。美国属于世界上第一大保险市场,2008年保费收入1240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9.06%;人均年度保费支出4078美元,保费收入占 GDP的比重高达8.7%,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很高。全社会保险意识相当成熟,投保率很高。保险公司数量高达数千家,保险市场竞争程度很高,遵循明显的 保险周期,有时属于买方市场,有时则属于卖方市场。保险监管职责归属于州政 府监管的范畴,由此导致各州的保险实践和监管法规差别很大。中美工伤保险历史比较中美工伤保险历史比较7of34美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发达国家中起步较晚。直到1908 年联邦政府才颁布美国联邦雇员损害赔偿法,尔后该法推动了各州工
6、伤立法的正式实施。该法制定了五项基本目标:保障对象为可能受到工业损害和职业病损害的全部雇员;工伤保险是对由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而致残的工人丢失劳动实力的实质性保障;供应足够的医疗保健和伤残理疗服务;激励雇主加强平安措施;建立有效的补助金支付应有的服务体系。此后,美国国会在多次修订社会保障法的同时,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了修订。1956 年,对因工致残的条款进行了修订,1984 年国会通过了伤残津贴改革法案,1996 年美国又对工伤保险支配的基本内容做了修改。美国的工伤保险主要依据联邦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法执行。但各州、企业也可结合本州、本企业制定相应的规定。如盐河水利工程管理局规定,损失在100 万美
7、元以下由局自行处理,损失在100 万美元以上的向保险公司买保险,工伤损失由保险公司赔偿。赔偿的项目有:工伤者全部医疗费;如致残不能工作可领取基本工资的95,直到重新工作;假如致残严峻,始终不能工作,可始终享受。另外,美国还实行多种形式进行宣扬教化工作,通过宣扬教化使雇员了解工伤预防和工伤保险的有关法规及保险学问,以提高雇员的平安生产和平安操作意识。中美工伤保险历史比较中美工伤保险历史比较8of34中国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企业自管阶段2.改革开放后至90年头中期-探究阶段3.90年头中期至今-社会化管理阶段 总体来说,中美两国高危行业平安保险体系存在一些基本的共同点,主要包括:(1)都运用
8、了多种形式的保险工具,包括强制保险、自愿保险、自我保险、纯粹的商业保险等。(2)都将事故发生后职工的人身伤亡赔偿作为平安保险体系建设的重点。(3)政府和保险公司在平安保险体系的运转过程中均发挥着确定的作用。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9of34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26 of34 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10 of34然而,中美两国终归国情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迥异,确定了高危行业平安保险体系存在重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一)中美工伤保险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当前平安保险参保单位少,规模小,覆盖面较低,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无法得到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和优势无
9、法充分体现。具体表现在各类保险 工具的覆盖面普遍较低。例如,工伤保险还没有覆盖大量的无劳动合同、流淌性较高的民工;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工伤保险投保不足现象严峻。此外,人意险、安责险、企业财产保险等商业保险险种的投保率更低。在美国,工伤保险覆盖面特殊广。目前美国全国各行业工作场所中,有90%以上的雇员都受到工伤保险的疼惜,发生平安生产事故后,雇员的人身伤亡主 要由工伤保险予以赔偿。2005年,在全部工伤赔款和给付中,有50.8%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供应的,有19.4%是由州基金供应的,5.9%是由联邦政 府支配供应的,23.8%是由自我保险供应的。此外,美国企业还普遍投保了企业财产保险、营业中断保险等
10、纯商业险种,以便在平安生产事故发生后,为充分补 偿财产损失,尽快复原生产供应必要的资金支持。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11 of34(二)主导的保险险种不同在我国,对于雇员工作中遭遇的人身损害,目前主导的保险险种是工伤保险+企业补充平安保险。其中,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依据国 务 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全部境内企业的雇员都应当强制投保;人意险和安责险属于商业保险范畴,具有部分强制性,即煤炭法和建筑法要求煤炭和建 筑企业强制投保人意险,已有部分省市遵照执行;安监总局有条件地将非煤矿山企业领取平安生产许可证与购买责任保险挂钩,重庆等地要求在高危行业强制投保安 责险。此外,还有部分自愿投保
11、的险种(如雇主责任险等)也保障雇员的人身伤亡损失。在实践中,存在着工伤保险、人意险、安责险、雇主责任险等多种险种关系 没有理顺的现象,各自的定位和职能尚不明确。在美国,对于雇员工作中遭遇的人身损害,工伤保险是唯一的保险补偿品种(Workers compensation insurance)。美国的工伤保险不属于社会保险的范畴,但具有社会保险的一些特点:(1)强制性:除了德克萨斯州以外,美国全部其他地区都实行工伤 保险的强制投保。(2)各州政 府对工伤保险的费率、保障水同等普遍实行严格的限制。美国各个州的工伤保险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各州的法律和法庭判决限制着工伤保险的很多关键方面,包括理 赔的处理
12、、损害的评估、纠纷的处理、受伤工人收到的保险待遇水平以及保险费率厘定策略等。(3)联邦政府对部分高危行业供应工伤保险,如水手海员、经营州际贸易的铁路公司职工、码头搬运工及港口工人、私营海运公司的某些雇员、患有矽肺病的工人等。15 of34不同种类保险商工伤赔偿支付份额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12 of34(三)保险赔偿的重点不同 在中国,工伤保险的主要用途是保障因工作遭遇事故损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为此,依据十个伤残等级确定不同的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
13、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实践中工伤保险补偿金额各省不同,平均约为5万6万元。人意险和安责险的主要赔偿责任包括人身伤亡(一般为20万元左右),附加少量医疗费用(2 万5万元左右);安责险还包括事故搜救费用。人意险和安责险主要是一次性给付的。在美国,由于平安生产水平很高,每年因公死亡的人数很少(5000人左右),因此工伤保险的赔偿重点在于工伤,而不是工亡,主要的赔偿责任是医疗 费用和因公受伤后损失的工资收入,保险金的赔偿方式也以月度给付为主。美国工伤保险赔付中,医疗费用的比例持续增加,2008年占到全部理赔费用的58%(索赔频率在下降,但强度在增长),其余42%属于失去收入的赔付。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
14、伤保险体系比较13 of34(四)商业保险公司发挥的作用不同在美国,雇主可以从私人保险公司手中购买工伤保险,也可以从州政府运作的相关机构处购买。相比起来,多数州都是由竞争性的数家保险公司来经营运作工伤保险的,在14个州,是由州基金与私人保险公司一 起绽开竞争,共同运作工伤保险;只有在4个州,州政 府是工伤保险的唯一供应者。2008年,美国工伤保险净承保收入为390亿美元,其中,由私人保险公司经营的有340亿美元,只有50亿美元归属于州基 金。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是工伤保险行业的竞争程度渐渐加强,即使以前由州政 府限制的工伤保险体系也渐渐向竞争性的商业保险市场转变。例如在西弗吉尼亚州,以前是由一个垄
15、断性的州基金经营工伤保险,目前则向商业保险公司开放。只有 当企业很难从商业保险市场上获得保险保障时,州基金才充当着最终的保险人角色。在我国,当前商业保险公司在平安生产保险领域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工伤保险因其强制层次高而覆盖率最高,但其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部门运作,商业保险公司没有参与;人意险和安责险虽然由商业保险公司具体运作,但其投保覆盖率极低,保险公司发挥作用的空间特殊有限。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14 of34(五)自我保险机制的运作方式不同在我国,自我保险机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风险抵押金。由财政部要求高危行业依据企业规模计提缴存,金额从30万600万元不等,资金
16、存入财政专 户。由于只能专户专用,动用时手续比较繁琐,导致实践中运用风险抵押金解决事故善后问题的案例很少,造成大量资金闲置。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抵押金在性质上 仍属于企业自身全部,不能在企业之间调剂运用,而且也没有保险机制的杠杆作用,无法实现“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放大效果,效率较低。在美国,几乎全部州都允许雇主自留劳工补偿损失的风险,但企业在申请进行自我保险支配时,必需首先证明,自己有给付资金和供应服务的实力。雇主要成为合格的“自我保险人”,必需同州劳工补偿管理委员会签订履约保证来确保对受伤雇员的支付。符合自保要求的雇主可能照旧须要购买超额再保险来应付巨灾。自保一般只对大公司适用。在美国,大企
17、业的自保机制在劳工损失补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19 of34(六)保险运作的具体方法不同(六)保险运作的具体方法不同1)工伤保险覆盖的范围不同2)伤残等级的鉴定3)管理体系4)工伤康复支配21 of34中美工伤保险制度的死亡赔偿金比较22 of34中美工伤保险制度的死亡赔偿金比较23 of34中美工伤保险康复费用比较24 of34中国和美国工伤医疗保险待遇的比较20 of34行业职业损害风险分类参考表工伤保险体系比较工伤保险体系比较25 of34(七)平安保险体系建立背后的驱动力不同美国的主要驱动力是出于免除雇主法律责任的须要。我国建立平安生产保险的驱动力更大的
18、来自于免除政府的财政责任。China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one27 of34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损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one28 of34依据一般原则,美国的工伤赔偿法并不对雇员的一般的生活风险供应疼惜,因此雇员收到的损害必需和工作存在合理关系才能获得疼惜。在判例中,雇员在“准备动身”以及来回于工作场所途中因事故收到的损害通常无法主见工伤赔偿,即使雇主供应了交通补助雇员也不能主见工伤赔偿。只有当雇员的确进入雇主的工作场所,雇员才可以主见工伤赔偿。可见,美国法
19、院不认为“工作过程“包括上下班途中。因此,雇员在进入雇主的工作场所之前以及离开雇主的工作场所之后所发生的损害都不属于工伤。依据特殊紧急原则,尽管雇员在正常的上下班途中受到的损害不属于工伤,但假如雇员受伤是由于雇主工作场所旁边特殊的紧急引起,由于法院认为这种紧急与工作有关,所以法院有时会认定为工伤。例如雇员步行在雇主场所旁边车辆极其拥挤的人行道上而遭遇车祸时,则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在该种情形中,雇员必需证明是由于雇主旁边的区域存在“显著紧急的情形”而导致了损害的发生。即使事故不是发生于雇主场所旁边,假如途中存在“特殊紧急”,则途中发生的损害也可能被认定为工伤。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on
20、e29 of34在鲁克曼诉加比钻探公司案中,原告在从家中到一僻远的训练场从事特定任务的途中发生事故,法院就运用“特殊紧急”的理论使原告获得工伤赔偿。法院认为尽管该路的紧急和大部分的路途相同,但原告必需长途旅行才能到达僻远的训练场使雇员的风险增加,因此,雇员应当得到法律的疼惜。假如特殊风险不是干脆来自于途中,但与工作相关,雇员在途中遭遇的风险仍可能受到疼惜。例如在斯娄巴格诉三县电力联营公司案中,雇员在事故发生前的1005小时里工作了86小时,雇员在工作结束回家途中距离雇主场所22英里的地点由于开车睡着而遭遇车祸身亡。法院认为由于事故发生前雇员长时间的工作导致了雇员的疲乏,因此认定损害发生于工作过
21、程,雇员受到工伤疼惜。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oneof34特殊任务原则。由于特殊任务原则。由于“特殊任务特殊任务”而在途中发生损害,则很可能被认定为工而在途中发生损害,则很可能被认定为工伤。例如,市政工人每天晚上必需到公园关闭喷泉,由于来回于公园的时间伤。例如,市政工人每天晚上必需到公园关闭喷泉,由于来回于公园的时间要远远超出关闭喷泉的时间,法院把该类雇员的行程特点视为其工作的基本要远远超出关闭喷泉的时间,法院把该类雇员的行程特点视为其工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途中发生的损害很可能被认定为工伤。类似的案件还有本茨特征,因此,在途中发生的损害很可能被认定为工伤。类似的案件还有本茨诉西北
22、自由公司案:原告主要在家庭办公,有一天在从家庭到办公室取信的诉西北自由公司案:原告主要在家庭办公,有一天在从家庭到办公室取信的途中受伤,法院认为家庭办公室和雇主场所之间的行程是其工作的一个条件,途中受伤,法院认为家庭办公室和雇主场所之间的行程是其工作的一个条件,从而支持了原告的工伤恳求。在斯佳德市立医院诉莫妮案从而支持了原告的工伤恳求。在斯佳德市立医院诉莫妮案(Stroud Municipal Hospital v.Mooney)中,雇员是医院试验室主管,当其在家里进行午餐休息时,中,雇员是医院试验室主管,当其在家里进行午餐休息时,医院因紧急情形要求他赶回医院,在回院的途中,雇员遭遇车祸。由予
23、其从医院因紧急情形要求他赶回医院,在回院的途中,雇员遭遇车祸。由予其从家中回到医院是为了雇主的特殊任务,所以法院判定为工伤。家中回到医院是为了雇主的特殊任务,所以法院判定为工伤。china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two30 of34王某系某公司副董事长,负责公司的外销工作。2008年12月,为一桩生意,王某从泰州到重庆市出差。25夜23时许,回到驻地的王某在宾馆浴室洗澡是不慎跌倒,造成右小臂骨折。经初步治疗后,王某从外地回到公司,希望公司能够按工伤赐予赔付。公司为其申请了工伤认定。原劳动行政部门认为王某身为公司的副董事长,在外负责营销。其工作时间虽然是不固定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不能在
24、23:00以后洗澡也算是工作时间且,洗澡并不是与本人工作有关的“收尾性工作”,因此不认定为工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其次项规定,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收到事故损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two31 of34雇员从事雇主业务的过程,当然受疼惜,雇员在出差过程中从事的私人事务假如与工作相关,则雇员通常受到疼惜。由于出差雇员通常须要住宾馆,法院将适用于居住在公司的雇员的规则适用于出差雇员。因此,出差雇员在宾馆里用餐的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属于工伤。和雇员出差相关的因素导致损害发生的,雇员通常受疼惜,例如,宾馆失火、雇员遭到入侵者身体
25、损害的,都属于工伤。即使雇员从宾馆走路或者开车到餐馆吃饭,在途中发生的损害,也很可能属于工伤。此时法院运用的是“特殊任务”规则。当出差雇员在出差过程中处于待命状态,法院通常将全部合理的个人事务视为工作过程的组成部分。假如雇员在途中从事非连续性的工作,很多个人事务也受工伤疼惜。即使雇员在洗澡或穿衣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法院通常也会认定为工伤,因为,雇员保持良好的形象是必要的。China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three32 of34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四、具体案例四、具体案例Case three3
26、3 of34在拉塔瑞特诉工伤赔偿申诉委员会案(LaTourette vWorkers Compensation Appeals Board)中,雇员在出差过程中,由于从前的身体状况,发生了非职业性的心脏病突发,雇员被送往医院治疗并接受手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感染细菌而死亡。尽管该雇员在出差过程中由于心脏病突发而死,但法院认为死亡并不是由于工作引起的,其死亡和工作职责没有关系。综上所述,美国平安保险体系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期间不断调整和改进,已经特殊成熟,整体效率较高,在高危行业事故赔偿方面发挥着特殊关键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的平安保险体系刚刚起步,问题很多,作用有限,与美国差距比较大。通过对中美两国平安保险的对比,可以得出很多引人深思的启示:启示启示34 of34(一)必需加强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二)平安保险体系不宜过度困难(三)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制的作用(四)刚好调整平安保险的保障范围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探讨 郭晓宏 首都经济贸易高校出版社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探讨 孙祁祥,郑伟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伤保险 孙树莟 主编 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中美高危行业平安保险体系比较 田辉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