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7854817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确实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假如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叙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许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

2、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叙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肯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比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其次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叙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

3、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肯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4、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叙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很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

5、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娴熟把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 答:不同。

6、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 物质溶解力量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力量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 1、 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拟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生:分组争论5分钟左右,拿出试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并鼓舞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 教师再赐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试验方案,意识到要比拟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拟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一样,溶液到达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熟悉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 (

7、1)为什么要求水温一样?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一样?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到达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一样? 生:对上述问题绽开积极争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说明:一系列争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闹的争论和积极思索中,定温,溶剂量肯定,到达饱和状?这三个比拟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 师:利用胶片展现完整方案。 结论: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 师:若把溶

8、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 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 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索从上述试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 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 2、依据溶解度推断物质溶解性。 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拟特定温度下 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其次段并总结。 3、溶解度曲线。 师:用胶片展现固体溶解度曲线。 生:观看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 溶解度为110克。 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

9、些方面? 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上升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分,并能运用概念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学问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

10、动性 (2)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推断 四、教学方法:试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酷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渐渐生锈等。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把握其规律,对于人类熟悉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根底的学科,很多化学概念、化学根底

11、学问都是通过试验形成的,因此必需学会观看试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看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试验,主要观看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试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试验1-2 首先展现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试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外形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外形、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试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试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

12、液,参加氢氧化钠溶液后马上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试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试验现象 参加盐酸后马上有气泡产生,石灰石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试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经常可以帮忙我们推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

13、反响)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转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争论 推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讨论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试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响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

14、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枯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表达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以下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枯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 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15、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洁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上升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肯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上升。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块,有阅历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

16、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试验15 争论与沟通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把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分,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习题1、2、3、4、5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的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通过试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熟悉。 力量目标: 初步培育学生观看试验,分析问题的思维力量;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沟通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

17、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与建议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存的学问,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详细学问状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进展水平动身,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外理教材及采纳相宜的教学方法。 课的开头,建议除检查学生对绪言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之外,还应检查他们把握的有关空气常识的状况,以针对性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演示试验时,不仅要使学生学习试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术,还要指导熬炼学生观看、分析的力量;此外,要引导学生把握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把它推广到其它试验。即把验证性的试验改成探究性的试验

18、。先不把结果告知学生,而是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试验来讨论此问题,并渐渐的解开疑点,找出答案。 在通过试验推断空气组成成分的根底上,对于200年来,人类对空气熟悉的历史过程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当时的科学家是怎样进展科这讨论的,应介绍他们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推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使学生受到对任何事物都必需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也应表达一下,从那时起,科学家把“天平”用于讨论工作,使化学讨论走向定量化。 教材通过叙述空气对人类的危害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介绍了有关环境爱护方面的学问。教师应当有意齐全的积存一些有关大气污染大事的报道资料,尤其应对

19、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作些调整器杳,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关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作为课外争论专题。 在叙述过程中,也应介绍大气的自净作用。启发学生在各自的岗位担当起环保的义务。 对稀有气体,通过简史介绍,启发学生科学讨论新领域总是在不断进展,科学思维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就承受新事物,在学习中适当进展求异思维,而不能盲目的承受甚至产生僵死或孤立片面的思想。在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时,可以演示稀有气体在放电管中的放电现象,以增另学生的感性熟悉,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后,可介绍几种元素符号,以分散元素一节的教学难点。 关于空气成分的教学: 在知道空气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杂质组成的后

20、,在本节中需留意,关于氧气,将在下一节学习,氮气将到高二学习,二氧化碳在本册第五章学习,本节不做深入学习。 关于稀有气体,要指出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曾叫它们“惰性气体”,但科技的进展,例这种“惰性”也不是肯定的。在肯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联系它的化学不活动性,介绍稀有气体的用途。 关于污染的形成,介绍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拟固定的。整个大气本身有自净作用,但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超过了大气的自净力量,就形成了污染。 教学设计例如 目的: 1.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 2. 使学生熟悉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 3. 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

21、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沟通力量;为学生供应展现特长和才能的时机。 重点:增加环保意识。 课时:1课时 预备: 1. 搜集资料 在本课前23周发动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学问读本、关于空气的学问、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 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 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峻后果 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 录 像:

22、空气、酸雨、爱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 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学问做预备。 3. 课前活动(见学生页) (1)观看烟气观测活动。 (2) 小试验 哪儿的尘土多? (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4. 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 教学过程: 1. 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 2. 观看录像空气 3. 课堂展现 学生按自选专题,依据课前的预备发言、争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 4. 争论(选择以下局部题目争论) 你情愿在树林里还是情愿在室内活动?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燃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有哪些削减空气污染的方法?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你能为爱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 5. 专题争论“造成空气污染的缘由”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争论作必要的补充,鼓舞、表扬学生仔细自学,积极探究,独立思索、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 试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加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