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代表性的人物传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影响极为深广,而苏武也成了忠贞和民族气节的象征。下面一起来学习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的相关学问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学问。 2、朗读断句,叙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存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加民族骄傲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育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品,内容要点,学问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精确翻译文句。 4、思索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存和
2、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代的“苏武牧羊”故事广为传颂,千百年来,苏武已成为一名宏大的爱国英雄定格在人们心中,苏武奉命出访匈奴,被匈奴拘留十九年,历尽艰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猛不能屈”,表现出崇高而又令人震撼的民族气节,有民歌苏武牧羊唱道: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瞬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
3、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下面,我们走进苏武,熟悉苏武,仰慕苏武。板书苏武传。 二、快速阅读人教版配发资料其次课堂(第99页)和课文解释,介绍、作品和背景。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1.简介:班固(3292),我国东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明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根底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欣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2.简介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4、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3、苏武出访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气,不断扩大掌握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实行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渐渐增加,屡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成功后,转而重视结盟,希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逼,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访与匈奴修好。 三、朗读课文,熟识内容。鉴于学生的文
5、言文朗读力量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特别必要。朗读中重点留意把握: 1、校正字音 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 数(shu )通使相窥(ku)观; 以状语(y)武; 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nzh )归汉; 置煴(y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n”有误。煴,有二音,读yn意为“微火”,读yn意同“熨”); 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故使陵来说(shu)足下; 何以汝为(wi)见;子卿尚复谁为(wi)乎。 2、留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
6、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幸蒙/其赏赐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自抱持/武 使(汝)/决人死生 (卫)律知/武终不行胁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掘野鼠/去(j)草实/而食之 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大臣亡(w)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行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四、通过朗读课文,看看谁能够概括地叙述课文的故事来。 五、理清课文的根本思路。 1.学生标出课文构造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同桌间争论,概括层次意。 板书 (1-2)苏武身世,出访背景 苏 1、(3-4)拘留自杀义不受辱 武 备受艰辛 2
7、、(5)恫吓威猛不屈 利诱富贵不淫 传 坚守气节 3、(6)逼迫贫贱不移 4、(7-8)劝降私情不动 (9-10)匈汉和亲,苏武得返 采纳写人物传记常常运用的纵式构造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展表达,脉络清楚,故事完整。 六、课后同桌间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便把握人物形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同桌二人,借助字词典、课文下解释、其次课堂(导读),解决文言字词句。两人边读边解释边翻译,相互订正,弄不清的地方问教师。 重点提示: 1、通假字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
8、,保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 ( 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9、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的确存在。今义:诚恳、狡猾) 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慢慢。今义:略微)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丧失、落下)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值、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3、一词多义 重点把握:当、发、状、辞、及、所、语、因、亡、谢、除(留意总结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
10、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别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
11、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推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教师走近学生身边,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记述了苏武出访匈奴,面对威逼和利诱誓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有力地刻画了一
12、个“富贵不能淫,威猛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芒形象。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主体局部,探究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问题探究 1.探讨:课文是怎样从环境和细节描写入手来挖掘人物性格特征的? 【精炼提示】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冲突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2.探讨: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局部具体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精炼提示】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
13、亡威逼,唯有坚守信念才会宁死不屈。 3.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局部。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共性化的语言。 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精炼提示】卫律:卖国求荣、高傲无礼、阴险狡诈。李陵:与卫律不同,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但他意志不坚决,因一己之私而背叛祖国投靠匈奴。 4.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比照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比照,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1)张胜:头脑简洁,糊涂谋反,事情败露,马上叛变。 苏武:熟悉糊涂,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 (2)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行一世
14、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 (3)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苦痛惭愧 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 三、总结熟悉: 1、请用几个最具概括力的词语总结苏武的性格特征,并谈谈你读了此文有什么思想上的新熟悉。(略) 2、学习了此文,请谈谈你对人物传记写作有什么熟悉。(略) 四、稳固训练: 课堂完成高中新教材其次课堂必修4(人教版配发)p101-102页练习题。 课题第1课时课题:苏武传 学 习 目 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学问,把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疏通文言学问,把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15、。 自 主 学 习 1、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16、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2、难读字 栘(y)中数(shu)通使且鞮(jd)侯丈人行(hng) 遗(wi)单于缑(gu)王昆邪(hny)王浞(zhu)野侯 阏氏(ynzh)左伊秩訾(z)煴(yn)火膏(go)草野 啮(ni)雪旃(zhn)毛牧羝(d)纺缴(zhu) 檠(qng)弓弩棫(y)阳宫斧钺(yu) 一、【巧设迁移】 二、【解读目标】 学问与力量: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学问。 2、朗读断句,叙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存文言常见的“发”字的一词多义和特别句式; 4、翻译文句。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比拟法、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加民
17、族骄傲感。 【学习重点】积存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翻译文句。 三、【自主探究】 (一)自主预习 1、及作品: 班固:我国东汉闻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明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根底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欣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
18、、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写作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气,不断扩大掌握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实行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渐渐增加,屡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成功后,转而重视结盟,希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逼,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访与匈奴修好。 (二)师生研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文段一,读准字音,精确断句。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研讨,找出文段中重点的文言学问。 1、词类活用:(指出以下词类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尽归汉使路
19、充国等() 2、古今异义: 丈人古义()今义() 币古义()今义() 相当古义:()今义() 3、重点词语解释: 稍()迁至嘉()其义 “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举了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跟踪训练,请大家认真阅读,盼望你喜爱。 一、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数通使() (2)丈人行() (3)厚赂() (4)单于() (5)阏氏() (6)煴火() (7)膏草野() (8)啮雪() (9)牧羝() (10)弹劾() (11)夷灭() (12)刑戮()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因厚赂单于()() (2)幸蒙其赏赐() (3)以货物与常()
20、(4)蹈其背,以出血() 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何以女为见? _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 (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_ 4.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D.单于视左右而惊 5.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单于壮其节 _ (2)空以身膏草野 _ (3)惠等器,舆归营 _ (4)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_ 6.以下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赵氏求救于齐。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望长安于日下
21、。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 A./ B./ C./ D./ 7.翻译以下句子。 (1)置币遗单于。 译文:_ (2)举剑拟之。 译文:_ (3)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译文:_ 8.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苏武出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冲突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急,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拘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遗忘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详细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 D.卫律使尽威吓、
22、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祟高气节。 9.填空。 (1)班固,东汉闻名的_,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_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史上,司马迁与班固并称_。 (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_、_、_和_。 (3)班固又是东汉最闻名的辞赋家,_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二、阅读文章1-5自然段,完成后面各题 1.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
23、罪 2.对以下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讲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与一样,与不同 B.与不同,与一样 C.与一样,与一样 D.与不同,与不同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例句:空以身膏野草 A.欲因此时降武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告之 4.翻译以下句子。 (1)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_ (2)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文:_ (3)何以女为见? 译文:_ 5.虞常等人的“行动”失败的缘由是什么?这说明白什么问
24、题?文中写这件事有何作用?(4分) _。 6.苏武的“爱国忠君”“宁死不屈”表现在哪些方面? _ 7.如何对待苏武的言行? 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因而妙达钟律.遍l八音。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低,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初,沛国公郑译等定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
25、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 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曰:“上雅好符瑞,有言征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必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日:“胡僧所传,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竟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曰:“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者皆谓为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卧疾,遂窃其资物而逃。
26、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竟饿而死。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曰:“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 (选自隋书)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又尝与人方食 尝:尝试 B.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率:一概,都 C.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说坏话 D.其事竞寝 寝:停顿不用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万宝常音乐才能的一组是 (1)妙达钟律,遍工八音 (2)宫商毕备,谐于丝竹 (3)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4)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 (5)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 (6)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A.(1)(2) B.(3)(5) C.(4
27、)(6) D.(2)(5) 3.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的音乐,其和谐悦耳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非常欣赏。 B. 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如何,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并竭力反对。 C. 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非常清爽淡雅,他的大局部乐曲都流行开来。他认为太常所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后果真如此。 D. 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世。其大局部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 4.将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 译文: (2)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 译文: (3)将死也,取其所著书而焚之,臼:“何用此为?” 译文: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高二语文必修四苏武传跟踪训练,大家认真阅读了吗?最终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