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学情分析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鼓琴》学情分析方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伯牙鼓琴学情分析方案 文本分析:伯牙鼓琴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生为知己,后子期病死,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弹琴。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但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仍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指导朗读和引导想象为主,渗透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以“读”为本,体会人物形象,在琅琅书声的浸润陶冶中,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味。在教学中要渗透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看注释、联
2、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增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练、隽永的语言特点。另外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自读自悟,人文内涵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强行灌输。学习目标 1.会写“哉、巍、弦”3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高山流水的水墨动画视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动画视频,想知道它讲的是什么内容吗?那就跟随老师,走进这片古声古韵的水墨世界中。(老师配音朗读)深山幽幽,古木苍苍。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鹿鸣呦呦,食野之苹。山野樵夫
3、,倚树而瞑。忽有琴声,杳杳冥冥,如丝如缕,莫辨所踪。于是,樵夫举趾移步,循声而行。汉江风急,舟船自横。宽衣博带,飘飘若仙。既见佳客,含笑长揖。山水相逢,从此山高水长。昔日一别,于今一载。君今陌路,呜呼哀哉。一曲琴歌,音容宛在。高山流水,无尽余哀。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过渡:从刚才我们欣赏的水墨动画中,我们知道了它讲的是(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让我们齐读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不太好懂,因为好多字词的古今义是不一样的。看这里,“鼓”是什么意思?(弹。)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习小古文,遇到难懂的字词,猜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写 猜测)二
4、、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下面,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用坐姿示意老师。(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那现在谁能勇敢地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他在读的时候,同学们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稍后举手示意。)需注意的字音:“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 sho,不要读成 sho。“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 w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 wi,表示行为的对象。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更要把握好节奏,读出韵味。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现在听
5、老师来读课文,试着感受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老师会放慢一点,大家根据老师的停顿,用分节号画出来。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读完了,再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文章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鼓琴者(板书:伯牙),一个是听琴者(板书:钟子期)。伯牙是当时著名的宫廷琴师,弹琴技艺高超。被尊称为“琴仙”。而锺子期只是一山野樵夫。他们两个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1.学生默读课文,读懂课文。现在,大家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注。学生尝试自己讲述故事。2.分析课文重点句子。过渡:相据传伯牙出使楚国,游于江汉地区,突逢暴雨,止于汉
6、江之畔,心悲,乃援琴而鼓之。而锺子期只是一山野樵夫,为琴声吸引,最终二人相识相知。两人的身份天差地,伯牙为何视锺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预设:因为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心声、琴声,所以伯牙视他为知己。锺子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樵夫,但音乐是不分贵贱的,这份艺术上的共鸣是极其难得的。锺子期从伯牙的音乐中听懂了他这个人,而不仅仅是音乐本身。学生或许能说出其中的原因,但难以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知音难求的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他与好友心有灵犀的感觉,有时只需
7、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说的话,这种心心相印的感觉是令人非常愉悦的,能让人体会到友谊的奇妙之处。而作为音乐家来说,音乐就是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如果有人能听懂自己的音乐,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胸怀,这难道不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吗?所以伯牙才会这么珍视锺子期这位朋友。(2)想象拓展,说话训练。过渡: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心声。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么请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3)课件出示资料袋。过渡: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
8、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4)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5)学生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4.质疑探讨,升华情感。(1)伯牙破琴绝弦,“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破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预设:引导学生从伯牙的职业来考虑,破琴绝弦意味着他将不再以琴师为业,也就断了自己的前程。这更可见伯牙对和子期的这份友谊的珍视。(2)讨论:你怎么看待伯牙破琴绝弦这一举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
9、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个传说,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人把这个故事记载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艺术上的修饰成分。“三尺瑶琴为君死”,正是因为这种可歌可泣的举动凸显了伯牙对知音的一片赤诚,这个故事才有着这么动人的力量,被人们一代又一代地讲述、传颂。五、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试背全文。2.播放音乐高山流水,齐读课文,结束全文。3.延伸拓展,作业设计。(1)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一书中记载的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2)背诵课文。本课选取的是文言文小故事,篇幅短小,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佳作。伯牙鼓琴因句式较简单,且读来韵味悠长,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当堂背诵的效果也不错。虽然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很简单,但我认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了质疑、思考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堂上都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你怎么看待伯牙断琴绝弦?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便能将生活实际与课堂结合起来,激发了他们讨论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