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湛江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 试 卷说明:1. 本试题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16页为试题部分,共4大题24小题,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请考生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洗濯(d)畸形(q)B慰藉(j) 嗔怒(din)C沉湎(min) 酝酿(nin) D纤维(qin) 澎湃(bi)解析:C(A中“濯”应读“”,“畸”应读“”;B中“藉”应读“”,“嗔”应读“”;D“纤”应读“”,“湃”应
2、读“”。)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来源:学科网A毕业了,初三(4)班的同学欢聚一堂,尽情享受天伦之乐。B爷爷常常给我们讲抗法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C假酒销售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我市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了。D看着3岁半的小侄女模仿甄嬛传中人物的表演,全家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B(A“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此处用错对象;解析:C(“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不可抵挡,褒义词,这里感情色彩有误;D“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文的“笑了”重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
3、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B不少法国抗议者在示威活动中高声朗读深宫后院,以表达对萨科奇的不满,原因是因为他曾表示出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厌恶。C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劳动,这最后一天劳动是最紧张的一天。D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解析:D(A项缺少主语,应在“被”前面加上“他”;B项“原因”和“因为”重复,二者删去其一;C项搭配不当,“劳动是一天”搭配不当,应把最后的“一天”删去。)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
4、也有人叫它“舌形贝”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A B C D解析:B(根据“因为”“又因为”,在后面;根据“这一活化石”的“这”字,在后面,再用排除法选项可得出答案。)来源:Z&xx&k.Com5综合性学习考查(6分)【材料链接】来源:Zxxk.Com为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庭成员积极投身我市创建卫生城市当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创卫氛围。5月24日上午,赤坎区教育局、关工委、妇委、总工会、团区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以“小手牵大手,争创文明户”为主题的“创
5、卫”演讲比赛。这次演讲比赛饶有新意,比赛以家庭为组合,参赛选手为一名学生及一名家庭成员。演讲过程中,选手们都紧紧围绕着“创卫”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进行演讲。通过举办此次演讲比赛活动,“创卫”的理念带进了家庭,带进了社区,带动了全社会共同参与。(1)研读上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2)育才中学准备开展一项“创卫”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创卫”、参与“创卫”、支持“创卫”,请你为该校拟一个活动方案。活动主题: (3分)活动方式(两种):(3分)答案:(1)赤坎区教育局、妇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创卫”演讲比赛。(写出“赤坎区教育局、妇委等单位联合举办”得
6、1分;“创卫演讲比赛”得1分) (2)活动主题参考答案:“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或“创卫事关你我他,幸福湛江靠大家!”或“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如果写了“了解创卫、参与创卫、支持创卫”答案得1分。活动方式参考答案:举行演讲比赛;“创卫”知识竞赛活动;“创卫”宣传签名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利用学生的力量打扫卫生,并感染周边的人。(答对一点得1分)(活动新颖,表达流畅,可适当加1分)(2+1分)6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来源:学科网ZXXK(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蒹葭
7、)(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6.(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每默对一句得1分;若所写句中有错、漏、增字的,则该句不得分。)(考生“积累和运用”部分的得分在加分后不能超过20分)二、现代文阅读(3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5题。(一)“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
8、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来源:Zxxk.Com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
9、,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系大家的感情。”“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
10、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湛江年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年例期间,宴席丰盈了,礼品高档了,消费水涨船高了,市场也繁荣起来了;当地官员借年例节日与事业有成的老板共谋振兴家乡大计,于是新路修起来了,学校建起来了,家乡更美了。政府还把年例和“经贸洽
11、谈会”结合起来,办成“一节一会”,吸引了各地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湛江年例”在当地的建设中,正成为一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湛江年例”源远流长,被赋予时代新内涵的湛江年例现已成为湛江文化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线!作为一股强大的内在力量,它把湛江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并推动着湛江的发展。然而,当年例宴席档次不断提高时,一股攀比奢侈之风却在逐渐蔓延;当我们在为精彩绝伦的民间艺术拍手叫好时,却面临无人继承的尴尬局面;当我们大打“湛江年例经济牌”时,却还未真正找到年例和旅游之间的切合点。(本文参考湛江日报有关材料写成)7.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述了“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4分)(1)维系亲情友情,拉近人与
12、人之间的距离;或凝聚亲情(人心)的力量。(2)体现着浓浓的文化的品味,把世界各地的人都紧密凝聚在一起;或文化的凝聚力量。(3)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8.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精神寄托”的含义(4分)“精神寄托”:“湛江年例”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答到“达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即可得2分);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9.如何更好地促进“湛江年例”的发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点建议。(4分)(1)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
13、,把湛江年例打造成具有文化特色的一张名片;(2)找到湛江年例和旅游的切合点,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3)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4)在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意思大致相同或其它合理性建议亦可。)10.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析文章第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6分)(1)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答对一种表达方式可得1分,共2分)(2)文章开头第一句与最后两句是议论,阐述了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是一股强大的力量。(2分)中间部分叙述与描写结合,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吴川飘色的精妙绝伦。(2分)(交代句子
14、1分,分析效果1分。)(分析到位,能结合修辞手法分析,语言流畅,课额外加2分。)(二)一个馒头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
15、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
16、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
17、,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
18、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作者:黄斌,原文有改动)11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1)“一个馒头”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或全文围绕“一个馒头”展开,推动故事情况的发展。(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3)点明中心,突出母亲爱儿子的纯朴感情。(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12文章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1)第段写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写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成为下文写母亲为“我”送馒头
19、受伤害作铺垫。(2分)(2)第段写母亲在雨中离开,渲染了一种伤感的气氛;烘托“我”和母亲悲伤的情感;和第段写雨相照应。(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13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1)父亲带回一个白面馒头,母亲发现了馒头;(2)母亲冒雨送馒头给我;(答到“蒸馒头”“包馒头”“掷馒头”“捡馒头”可得1分)(3)我扔了馒头。(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14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1)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2)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
20、悠着。(1)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母亲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白馒头的珍惜,成“里三层,外三层”说明母亲对馒头珍惜,格外小心细致,“小心翼翼”突出母亲希望儿子能吃上热馒头的小心谨慎的心理。(1分)(2)肖像(外貌)和动作描写。(答对其中一种即可得1分)写出了母亲年老,一路上的劳累和因“我”扔掉馒头,对她的爱不理解而季度伤心。(1分)15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4分)(1)爱自己的孩子、节俭、憨厚、朴实、善良。(答对“爱自己的孩子”和其它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2)答题要点:表达出
21、道歉:学会理解母爱;学会感恩,用实际感动回报母亲。(2分)(能紧扣文章,答到两点,意思大致相同即可,认识深刻,表达流畅,可适当加2分。)参考答案:啊!母亲,我知道错了,你就原谅我把!可是我可不了口向你道歉啊!母亲,对不起,那馒头是家中的奢侈品,你舍不得吃而留给了我,我怎么这样伤你的心呢?不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用十倍的努力报答你,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啊!路难走,您要小心。(考生“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得分在加分后不得超过38分)三、古诗文阅读(22分)16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首
22、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2分)(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分。)(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一)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
23、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2)名之者谁 名:(3)云归而岩穴暝归: (4)佳木秀而繁阴 秀:(1)靠近(2)给命名(3)聚拢(4)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或茂盛(繁茂)(每答对一个得1分)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
24、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 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解析:A(A在,介词;B特指,可译为“的人”/表判断的语气,不译;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代词,指“诸峰”;D表并列/表顺承)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句意对即可得1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关键词“寓”译作“寄托”。译对关键词各得1分,句意对得1分)20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2分 )峰回路转:比喻经历挫折失败后,事情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
25、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事情真相大白。(写出其中一个成语得1分,解释正确得1分。)(二)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同坐:同席的人。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尝应人请 尝:曾经 B. 因辍己施焉施:给予C. 同坐嗤之 嗤:讥笑 D. 常有一人左右己 左右:身边的人解析:D(“左右”应为“扶助”之意)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6、(3分)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去不知道烤肉的滋味的呢?(“执”译作“端着、拿着”,译对关键词得1分;句意句式对得2分。)2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启示: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附参考译文: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个人来扶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所以这样的缘故,原来那人就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60分)掌声,生活中一个美丽而动听的名词。它可以表达肯定和赞美,也可以表达尊重和鼓励。你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感染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耕耘打动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在逆境中拼搏的精神震撼了我,我把掌声送给你!你可以是个人或集体;可以是非凡人士或普通人物;还 可以是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请以“我把掌声送给你”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你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感受;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