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826515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篇 书是灯,阅读照亮前方的路;书是桥,阅读连接彼此的岸;书是帆,阅读推动人生的船。读书是生活的艺术,因为读书,生活更精彩!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1 冬夜读书示子聿 朝代:宋朝|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诗简介 南宋闻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化子女的漂亮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化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翻译/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

2、全力以赴,青壮年时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获得的学问当然重要,但终归还是不够的。想做出一番成果,肯定要注意亲身实践。 注释 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气,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全力以赴。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了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究竟,终归。 11、觉:觉得 12、浅:肤浅,浅薄。 13、绝知:深化、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诗人的小儿子,是

3、要告知儿子学习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起先,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肯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阅历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学问。“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学问,当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学问,书本学问是前人实践阅历的总结

4、,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学问,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阅历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当然自己不行以满意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以赴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爽,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其次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妙时间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5、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特殊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学问是前人实践阅历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状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实际本事。诗人从书本学问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得学问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特别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意于书本学问,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学问,又有实践阅历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

6、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是人们获得学问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吸取养分,学习前人的学问和技巧是特别必要的,这是人们驾驭学问、积累学问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阅历。干脆阅历是干脆从实践中产生的相识,这是获得学问更加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间接阅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假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与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袤的社会生活,那么你的相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学问变成实际学问,才能发挥相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相识过程的其次次飞跃。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相

7、识论的观点。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学问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旧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2 清明 王禹偁 宋代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如同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注释 兴味:爱好、趣味。 萧然:清净冷落。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称为“新火”。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季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学问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

8、情怀。 前二句开宗明义,清明是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季节,到这一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穿着春装,到郊外去赏花春游。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欣赏大好春光,舒散自己抑郁心情的日子里,我们的诗人却兀坐家中,既没有花酒助兴,也没有高朋作陪。在这样的状况下“过”清明,诗人往日的孤寂心情不就更为典型地表现出来了吗?因此,诗的第一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颇深。接下去,诗人进一步扩大,加深这种沉重感。“兴味萧然”本已经勾画出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孤独的心情了,更何况他又用“野僧”作比。我们知道,佛家主见“物我两忘,四大皆空”,作者身居人境自比“野僧”,一种几乎被世人遗忘、自生自灭的感觉不禁油然而生,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也被表现

9、得更为剧烈了。 后二句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昨日诗人向邻家“乞新火”本是为了生活所需(包括烧水煮饭等),而诗人在这里只说“分与读书灯”,这就使兴味得以转化,是一种寄予和享受,和从前感到的“萧然”迥然有别:他将苦痛与郁闷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盏伴随他苦读诗书的灯,仿佛点燃了生命的火炬,驱走了眼前的黑暗,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于是心胸豁然亮堂,情感得以净化,另有一番“兴味"在心头。这种“兴味”的内在涵义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只有立志成才的人,才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兴味。正因为如此,诗人的形象才显得生动形象,才

10、能在无花无酒的早晨,用心致志地在读书中度过清明佳节。 全篇语言朴实,争论明快,叙述简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寒士的困顿生活,给人凄凉、清苦之感,寥寥数语,质朴平实,于小处见大,自然揭露出社会生活真实的一面。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3 寄黄几复 黄庭坚 宋代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 一作:想得) 译文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欣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

11、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溢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句:传闻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蕲:祈求。肱:上臂,手

12、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鉴赏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两位挚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黄庭坚却用了别出心

13、裁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即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指责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状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胜利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其次联在

14、当时就很出名。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称为“奇语”,当然是就其整体说的;惋惜的是何以“奇”,“奇”在何处,他没有讲。其实,正是黄庭坚这样遣词入诗,才创建出如此清爽隽永的意境,给人以剧烈的艺术感染。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会面”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

15、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示意。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会面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挚友会面之乐表现出来了。 其实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简单。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

16、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须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挚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相互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持续了十年。 晚唐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协作,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实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

17、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足(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建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呈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同时这两句诗,还是相互比照的。两句诗除各自表现的情景之外,还从相互比照中显示出很多东西。第一、下句所写,分明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那么,上句所写,自然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会面”,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比照中表现出来。其次、“江湖”除了前

18、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孟郊登科后诗云:“从前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下句比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 “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比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比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悲观,暂聚与久别

19、,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剧烈比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张耒评为“奇语”,并非偶然。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境况。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比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假如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定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阅历。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

20、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须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能,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志向的挚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旧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衬托,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21、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穷年忧黎元”的激情,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袤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许“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阻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无

22、一字无来处”。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黄庭坚主见“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就说他“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在这一点上,他也学习杜甫。杜甫首创拗律,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有时自发钟磐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等句,从拗折之中,见波峭之致。黄庭坚推而广之,于当用平字处往往易以仄字,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等都句法拗峭而音响新异,具有特别的韵味。这首寄黄几

23、复亦然。“持家”句两平五仄,“治病”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4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今一投钓。 古诗简介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诗中说明境况,回答非议,表明心迹,陈述志趣,以

24、一种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抒发所志未申的情怀。 翻译/译文 早晨直趋紫禁城,到晚仍旧在金门待诏。 空闲时在图书馆看书,探古幽穷至妙。 遇有片言只语会心,就会掩卷而笑。 青蝇喜爱玷污白玉,阳春白雪难与下里巴人同调。 我本是个疏散的人,屡屡给人抓住点小辫子。 万里云天属于清朗之人,我经常回忆起在山林沟壑极目游眺的日子。 当有清风吹来的时候,我喜爱闲倚危栏咆哮。 严光在桐庐溪钓鱼,谢灵运喜爱观看大海高山。 等到我功成名就那天,就长谢君主,到湖山投钓钓鱼去。 注释 唐书百官志:开元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

25、押院中使一人。玄宗常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读学士、侍讲直学士。其后,又增置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校讨官、文学直之员。又云: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犹未出名号,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

26、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预选。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收华紫禁。”李善注:“王者之宫,以象紫微,故谓宫中为紫禁。”李延济注:“紫禁,即紫宫,天子所居也。” 汉书东方朔传:“待诏金门,稍得亲近。” 说文:帙,书衣也。谢灵运诗:“散帙问所知。”散帙者,解散其书外所裹之帙而翻阅之也。 陈子昂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盖青蝇遗粪白玉之上,致成点污,以比谗谮之言能使修洁之士致招罪尤也。 白雪,曲名,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章怀太子后汉书注:“桐庐县南有严子

27、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下可坐十人,临水,名曰严陵钓坛也。” 谢客,即谢灵运,客是其小名。灵运有登临海峤诗,张铣注:“临海,郡名。峤,山顶也。” 赏析/鉴赏 公元742744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天宝三年),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学士。当时在皇城里设有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书院,主要职务是侍读,也担当一点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是翰林学士院,专职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两院成员都称学士,而翰林学士接近皇帝,人数很少,所以地位高于集贤学士。李白是唐玄宗诏命征召进宫专任翰林学士的,更加光宠,有过不少关于他深受玄宗器重的传闻。其实皇帝只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进宫写诗以供歌颂消遣。他因志向落空,头脑渐渐醒

28、悟起来。同时,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了非议,甚至诽谤,更使他的心情很不安逸。 首二句破题,点出境况。说诗人每天到皇城里的翰林院,从早到晚等候诏命下达任务,很像东方朔那样“稍得亲近”皇帝了。“金门”指汉代皇宫的金马门,是汉代宫中博士先生们会聚待诏的地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李白暗以汉武帝待之以弄臣的东方朔自况,微妙地点出他的荣宠的境况,实质滑稽可悲,不足艳羡。 接着,诗人就写自己在翰林院读书遣闷。宫中秘藏是难得阅览的,在其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假如有所体会,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不禁合拢书卷,兴奋得笑起来。诗人表面上写读书的闲情逸致,事实上示意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

29、寄予,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郁闷的心情。 于是,诗人想起了那些非议和诽谤。东方朔曾引用诗经“营营青蝇”的篇什以谏皇帝“远巧佞,退谗言”,他也以青蝇比方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白雪比方他的志向情操。李白觉得自己本是豁达大度、脱略形迹的人,而那些小人们却一再攻击他心胸狭隘,性情偏激。诗人非常厌恶苍蝇的嗡嗡,但也因为无可奈何而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以蔑视的心情而求得超脱吧。跟上四句所写快事中蕴含不快相反,这四句是抒写在苦恼中自得清高,前后相反相成,都表现出诗人的名士风度和志士情怀。 但是,事实上诗人的心情是郁闷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兴,抒发往日隐游山林的思忆和憧憬。诗人仿佛在读书时偶然望见屋

30、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阵开心,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时清风也吹进这令人郁闷的翰林院,他不由自主地走到廊下,靠着栏杆,悠然地吟叹长啸。这四句也是写翰林院的闲逸无聊生活,但进了一层,提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显地表露拂出意欲归的意向。 最终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归宿。说他像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又如谢灵运那样性爱山水。入世出仕只是为了追求政治志向,一旦志向实现,大功告成,就将辞别世俗,归隐山林了。诗人正面抒写心志,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非议和诽谤,从而归结到主题“言杯”。 这首诗多排偶句,却流畅自然,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明显吸取了汉代古诗那种“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宛转附物,怊怅述情”(文心雕龙明

31、诗)的特长,而有独创,富特性。全诗以名士的风度,与挚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苦恼,抒泄境况荣宠而志向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谈,言辞清爽,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婉而直,浅而深,绵里藏针,时露锋芒,在唐人言怀诗中别有情趣。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5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朝代:宋朝|作者: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古诗简介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志

32、向理想。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颈联说明诗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尾联以睡前进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这首诗笔调清淡,意境深曲。 翻译/译文 我这个迂腐的儒生,可叹一生碌碌无奇,却只爱前人留下来的著作,从不将我欺瞒。 白发无情地爬上头顶,慢慢地进入老年,读书的青灯却照旧像儿时那样亲切有味。 高大的梧桐策策作响,传来一阵阵寒意,读书兴致正浓,忽听更鼓冬冬催人入睡。 秋夜漫漫,饥肠辘辘,再也难以读下去,喝杯山药煮成的薯粥,赛过那佳肴美味。 注释 以二鼓尽为节:指读书读到二更天才停止。二鼓,指更鼓报过二更。 腐儒:作者自称。 碌碌:平凡,无所作为

33、。 遗编:遗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不我欺:并不欺瞒我。 策策:象声词,指风摇动树叶发出的响声。 叠鼓:轻轻击鼓,指更鼓。 冬冬:象声词,指鼓声。 迫睡期:催人睡觉。 作祟:暗中捣鬼,形容夜深了还没有睡觉,肚子饿了。 琼糜:像琼浆一样甘美的粥。糜,粥。 创作背景 陆游到南昌前,任镇江通判,与友人韩元吉、张仲钦、王明清、张孝祥等,得同游、唱酬之乐。改判隆兴,孤寂无侣,郁郁寡欢,公余更加肆力读书。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兴通判时。这首诗是为描写作者在他乡夜晚苦读诗

34、书的情形,表现乱世中人难能珍贵的好学精神而作。 赏析/鉴赏 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理想和志越,内涵却不简洁。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志向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

35、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古言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 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骄傲,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靠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象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

36、一相映成趣,勾人联想。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联诗,都会感到亲切,无限神往,沉醉于诗人所刻划的夜读情景。这一联与后期的风雨夜坐中的“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一联,最能打动中老年人胸中的旧情和书味,把他们的欲言难言之境与情写得“如在目前”。诗人六十三岁时作的冬夜读书:“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七十七岁时作的自勉的“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等句,可和此联参证。 第三联从室外写秋夜。在“高梧”树叶的摇落声中传来“寒意”。重复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明日公务在身,虽书兴犹浓,而“睡期”却苦不能延。策策、冬冬,声声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

37、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为赛过“琼糜”。从进食状况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八十四岁时作的读书至夜分感叹有赋的“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等句,更可见出他这种生活与情怀贯彻始终。这两联笔调清淡,但意境不薄。 陆游诗风格在统一中富有多样化,这首诗是他的平淡疏畅又富有深味的作品。 名家点评 商丘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教授王增斌陆游集:“陆游这首写自己读书的诗,可见他的这种读书生涯与情怀是贯彻其一生始终的。” 赞扬读书励志的古诗词鉴赏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