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823077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篇 春节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我会更加精彩。因此,在我对美妙将来的向往中,我也呈现了我的新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进步。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1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词牌名:探芳新|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古诗简介 探芳新吴中元

2、日承天寺游人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叙写作者元日游吴中承天寺之所见;下片抒写作者感叹自己的形只影单,寄予对苏妾的思念之情。全词中词人感叹自己的形单影只,寄予对苏妾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哀婉悠长。 注释 探芳新:吴文英自度曲,与探芳信略有异同。双调,九十三字,上下片各十二句五仄韵。梦窗自度曲除这首外尚有前面的平韵如梦令西子妆慢江南春霜花腴玉京谣,及后面的莺啼序古香慢等七首。 层梯峭空麝散:一本无“峭”字。 鸿:一本作“红”。 赏析/鉴赏 “九街头”三句,点出地点、时令。承天寺地处吴中闹区,即“九街头”。早春元日,乍暖还寒时候,残雪将尽未尽,道路酥润、泥泞。“禊赏”两句,“禊”,祭也。“

3、祗园”,即祗树给孤独园的略称。传闻佛在王舍城说法时,给孤独长者乞佛来舍卫城弘法,欲购祗陀太子园林献佛。祗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给孤独竟如其言。然园虽为给孤独所购,林树仍属祗陀,故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这里借代作承天寺。此言词人元日前去承天寺烧香,寺内布置得花团锦簇,天上却显得阴沉沉的。“层梯”四句,言承天寺建立得殿阁重重,寺内香烛旺盛,烟雾充满;寺中的放生池里水波荡漾;游寺的男男女女身穿彩衣摩肩接踵,拥来拥去。“萦”,有旋绕之意,这里指游人袖与袖相缠绕,即形容游人之多也。“叹年端”三句,言词人感叹元日岁岁有,但是每年照旧有这很多淑女、士人前来寺内焚香拜佛啊。词中偶句有双声字,必用叠韵字对

4、者,此“叹年端”一句中,“叹”到“漫”八字连叠,则创见也。上片扣题述“元日承天寺游人”。 “肠断”一句,总领下片叹别离。词人在寺内回廊伫立良久,见他人都是双双游寺,而自己却只有孤身一人,不由牵动心中的离愁别恨。“便写意”四句,细写愁绪。词人愁肠百转,蹙眉溅泪,内外俱悲,这是因为离人(指苏妾)去后音讯皆无,而词人思念之心却有增无减,所以他为了这闲情“空惹春瘦”。“飘鸿”,即暗喻去妾也。“椒杯香”四句,言椒酒延年使人醉,情人贵聚首恨别离。词人心中最希望能够日日醉佳酿,每天伴佳人也,然而眼前他的遭受刚好与此相反,是“西窗人散”,难免不忧愁。“西窗”两句,反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5、夜雨时”句意。“暮寒深”三句,从感叹中惊醒,复归现实。言他游寺晚归,春寒料峭中自折垂柳枝,寄予离别情。下片词人游寺感叹。 据词中“飘鸿”、“西窗人散”等句之意,此词应作于其苏妾已离他而去,但梦窗尚在苏州之时。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2 元日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简介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喧闹、快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溢欢快及主动向上的奋勉精神。 翻译/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快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

6、苏酒。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化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间亮而暖和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鉴赏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

7、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微环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快乐气氛,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始终持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争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

8、”,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原因。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留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方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溢欢快及主动向上的奋勉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闻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溢信念,所以反映到诗中就格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犹如“春风送暖”那样充溢朝气;“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起先,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

9、了诗人对变法成功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予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3 新年作 朝代:唐朝|作者: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古诗简介 新年作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一说宋之问)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

10、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翻译/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涯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忙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受,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注释 天畔:天涯,指潘州南巴,即今广东茂名。潸(shn)然:流泪的样子。 居人下: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客:诗人自指。 “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 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赏析/鉴赏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芜,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

11、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诗人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难过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毗陵集)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之处。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加了情感的厚度。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老至

12、”句承“独潸然”,“春归”句承“新岁切”,脉络细致,情意深厚。诗人有感年华“老至”,反遭贬而“居人下”。新年伊始,天下共春,而仍滞留炎南天畔,升迁无望,故有时不我待、春归我先之感。悲愤郁积,不能自己,因此连续以四句伤情语抒发。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二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谣,引发怨苦,以此属引凄厉之声度入诗中,与北方哽咽陇水同是感伤的声态意象,都令人怀悲而思归。刘长卿的仕历活动主要在南方,其诗中有许多表现猿啼的句子:“梦寐猿啼吟”,“万里猿啼断”、“猿啼万里客”。而这里犹再重之“同旦暮”早晚、日夜时时在耳,起哀伤,动归思,进而把“乡心

13、切”刻划得淋漓尽致。这新岁元日的惆怅,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远望,江流岸柳不但没有给诗人带来朝气和新意,相反,风烟一空,濛濛覆盖,倒给诗人心头蒙上一层厚厚的愁雾。 在抑郁、失落的心情中诗人发出了长长的慨叹:“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际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忧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

14、;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厚,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4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将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舞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翻译/译文 椒盘: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 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

15、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 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 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变更偏安政策,确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赏析/鉴赏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复原大业胜利,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悲观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擅长以比兴之体寄予政治感慨的

16、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喧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别出心裁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值美妙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非常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快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爱春天,不酷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喧闹的缘由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

17、“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兴奋的旧态了。明显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洁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动身,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溢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将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舞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迫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忧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好像可定,从他平常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改变,

18、事实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志向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冲突困难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变更偏安政策,确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致勃勃,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味道,眼看着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对于复原大业或许是一个转机。假如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变更偏安路途,则抗金的

19、“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打算效法他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非常自然地表达了他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受的愁苦困难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初一,也是立春之日。辛家的少男少女们快乐异样,喜度春节。但辛弃疾虽罢职

20、闲退,却须臾不忘国事,为收复失地、祖国统一大业忧心如焚,因而此词写了他当时的一种感受。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5 除夜作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家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古诗简介 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宛转,感人肺腑。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过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每天向上的小挚友往往急于长大,已过中年的人则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苍老他们对此事都比较计较,当然有兴致勃勃与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适这首诗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写,“年味”很足,传诵极广

21、。 翻译/译文 我独自由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哀痛?家乡的人今夜肯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花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 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哀痛。 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zho):明天。 赏析/鉴赏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妙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行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

22、通明,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比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到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其次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哀痛?”缘由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深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

23、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消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好像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家乡写来:“家乡今夜思千里。”“家乡”,是借指家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家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干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加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家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

24、)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奇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家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家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赞美中国春节有关的古代诗词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