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1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6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前史上限不断前移,内容不断丰富得益于 A考古资料的发掘 B古本文献的考订 C神话传说采用 D口述史料引入 2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商纣王,名辛.历史记载:帝乙死,欲立长子启。众臣反对,认为虽启与辛为
2、同母,但生启时其母是妃,而生辛时已是后,故启不能立。遂少子辛为帝。对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商纣王即位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B商末已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C体现了古代“立子以贵不以长”D商代已有父死子继制度 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5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
3、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 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 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 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 D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 6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制度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
4、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8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9著名学者程平山所著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历史资料证实了楚国是西周时期周王分封的诸侯国。回顾历史,西周分封
5、制的核心内容是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2 A分封土地和人民 B分封爵位 C规定被分封者的义务 D规定贡赋 10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 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 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 11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
6、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1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政治管理具有家国同构色彩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1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7、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14汉武帝执政 53 年,先后更换 12 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 4 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 B汉朝相权无足轻重 C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15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16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
8、,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7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8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郡县制与刺史制 B皇帝制与郡县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 1
9、9汉初,丞相有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的传统。汉武帝时,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 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3 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 20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 21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
10、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22 汉书叙传上记载:“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23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朝采取的不同于秦朝的制度是 A设置郡县 B三公九卿 C皇帝制度 D休养生息 24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
11、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贵族 B削弱王国势力 C增加税收 D实现民族交融 25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26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 加强基层控制 监督农业生产 平抑地方物价 保证赋役征派 A B C D 27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
12、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28针对“百家异说”的局面,荀子解蔽中认为,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主观武断,原因是人们往往“蔽于一曲”,认识片面,主张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已掌握的知识),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29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打破了依靠血缘垄断官职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
13、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进一步发展 30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人也称其为“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功绩中最值得人们称颂并至今仍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是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4 A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奠定祖国疆域 B开创一系列政治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统治的基本格局 C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确立了中国的行政区划 D修筑长城、灵渠等大型工程,惠及后世 31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
14、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32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33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认为:周、秦之败亡在于“周强末弱本以亡,秦强本弱末以亡,本末惟其称也”.结合所学,王安石论及的“本末”应指 A礼制与法制 B君主与宰相 C中央与地方 D“中学与“西学”34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
15、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35 尉缭子强调战争本于“仁义”,“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孙膑兵法则指出,战争必须讲“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天人不
16、合,即使取得胜利也是暂时的。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墨家思想成为显学 B诸子思想相互渗透 C耕战思想成为主流 D军事理论高度成熟 36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史 称“五 胡 内迁”。其中不包括 A匈奴 B鲜卑 C羌 D越族 3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8 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
17、根本问题是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 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39如图是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印。由此可知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5 到黄河流域 西晋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少数民族内迁使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A B C D 40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 A东晋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 B东晋出现了分裂割据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皇权
18、与相权实现了合理制衡 41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战胜其他割据政权,形成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C北方政权成功地削弱了导致分裂的豪强地主势力 D北方政权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42通过秦末、隋末农民战争的史实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C帮助农民夺回一些土地 D使封建王朝名存实亡 43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写道“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
19、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大盗”指的是“安史之乱 B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 D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20-2021 高一历史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 6 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
20、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 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ABADB DDAAA 1120:ABDDC ACBAB 2130:BCDBC BCCAA 3140:ABCCB DDCAA 4143:ABD 二、材料分析题(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器”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