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呢?下面我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书目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元宵节的发展 舞龙灯的传闻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的美妙寓意 元宵节为什么要舞龙灯 早在汉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丽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调衣,舞起各色大龙。慢慢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福、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心情。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
2、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舞龙能受到如此的宠爱,与它的群众性、消遣性是分不开的,民间传闻:“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 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经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经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改变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蜂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丽,好不喧闹! 这种气概宏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心情,激昂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
3、族传统文化不行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返回书目 元宵节的发展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_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吩咐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验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
4、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始终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喧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丽。特殊是那精致、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消遣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返回书目 舞龙灯的传闻 相传很古的时候
5、,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家立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驾临,在许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沉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很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特别和善。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确定去上界打听个原委。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当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改头换面,奇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细致打听四处查访,最终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旱灾的缘由: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爱喝酒,
6、连连喝了很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原来应当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青龙得知这个缘由,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渐渐地复原了原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觉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反我的旨意,随意改动雨簿?于是他便
7、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马上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服侍。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惊奇:这季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谢他说:“感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感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稀里糊涂。 “
8、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 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特别惊慌激烈、输赢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攻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忽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成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每天听着,心中感到特别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于是,每年正
9、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栩栩如生,非常威猛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谢和怀念。从今,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始终传到现在。 <<<返回书目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1、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
10、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嬉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3、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加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4、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实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
11、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在皇帝的亲自提倡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致都赛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旧壮丽。日期缩短为五天,始终持续到今日。 <<<返回书目 元宵节的美妙寓意 1、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祥瑞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予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妙意愿。 2、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 3、元宵佳节,
12、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聚”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聚圆,和谐相处。 4、元宵节有许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象征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愿望。 5、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加,乐在其中。 7、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被搅热。 <<<返回书目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