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一.帝王、朝臣、文人名士爱好俗文学,为俗文学地位提高及繁荣创造条件。二.理论上的重视:(一)李梦阳、何景明等始,理论上较明确肯定俗文学价值:赞扬民歌,李梦阳第一次将西厢记与离骚并列(徐渭曲序)。(二)嘉靖间,王慎中、唐顺之等将水浒与史记并称(李开先词谑)。(三)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1.李贽:一代有一代文章,西厢记、水浒传是“古今至文”(焚书 童心说),将水浒传与史记、杜诗等并列为宇宙“五大部文章”(周晖金陵琐事)。2.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传、金瓶梅为“逸典”(觞政);听朱生说水浒传 中从艺术角度说六经和史记不如水浒传:
2、“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3.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等详细论述戏曲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巨大的社会教化作用,认为是“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4.冯梦龙古今小说序从教化功能出发,认为论语、孝经等经典的感染力不如小说“捷且深”;认为“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整理编辑民歌时抱着“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序山歌)的宗旨,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5.这些言行第一次形成为小说、戏曲、民间歌谣等俗文学争文学地位的高潮。三.小说特别是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甚至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发展定型。(一)章回小说:1.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
3、整体。2.现存宋元平话已分卷分目,王国维“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唐三藏取经诗话跋),但这时目录字数不等,未作修饬。在宋元讲史等话本基础上发展成:(1)明代目录文字发展。今见最早的嘉靖壬午(1522)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水浒传每回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崇祯本金瓶梅回目已十分工整完美。(2)保存宋元话本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3)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紧要关头煞尾,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套语,中间多引诗词曲赋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等。3.明代章回小说艺术表现方面,以“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为主要标志,展示长篇
4、小说艺术发展历程:(1)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到个人独创;(2)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3)表现题材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4)人物从英雄怪杰到平民百姓;(5)情节结构从线性流动到网状交叉;(6)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笔触去刻画人物个性;(7)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二)明中后期的白话短篇小说更为精致;(三)文言小说在话本化道路上也有新变化。四.明戏曲主流是由宋元南戏演变来的传奇,戏曲新高潮:(一)明前期传奇总体色彩较黯淡。1.嘉靖后,宝剑记、鸣凤记及第一次用昆腔曲调写的浣纱记等问世,标志着以昆腔为主导的传奇繁荣
5、。2.昆腔我国古代戏曲史上一种最为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1)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地方声腔。(2)嘉靖初年经魏良辅改造后,声调纡徐宛转、悠扬细腻。(3)用笛、萧、笙、琵琶等乐器伴奏,舞蹈性强,表现风格优美。3.弋阳腔在农村具广泛基础,特点:(1)文人雅士少有创作,往往改编昆山腔现成剧本而成;(2)唱词通俗,“顺口可歌”,便于群众接受;(3)方式: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只用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适于通衢野外演出。(4)在民间广泛流行,发展为众多支派。(二)明中期以后传奇,以昆山腔、弋阳腔为主,造就了汤显祖、沈璟、屠隆、王骥德、吕天成、冯梦龙、祁彪佳、孟称舜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或主才情意趣、词采奇丽;
6、或重格律严峻、语言本色;或求文辞骈绮、堆垛典实,形成不同流派争胜局面。(三)北曲杂剧:1.明代前期北曲杂剧在固守元剧体制的同时,形式有所突破:如朱有燉剧作打破了一本四折的惯例,采用对唱、合唱、接唱等形式,甚至出现南北合套体式;王九思中山狼院本以一折为一本,开启了短剧创作先风。2.明中期以徐渭四声猿为代表,用南曲写杂剧,形成明后期杂剧南曲北化的独特风貌,将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等格局全部打破,有利于开拓题材,抒写怀抱;出现徐复祚、王衡、孟称舜等优秀作家。五.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一)高度重视文学情感特征。1.明文学家对情感的论述丰富,往往把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和社会功能的准则,这是肯定自
7、我、张扬个性的表现。2.俗文学一般都“绝假纯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往往成为主情论者的武器:(1)李梦阳赞扬民歌“无非其情也”,说“真诗乃在民间”(诗集自序)。(2)袁宏道称民歌“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真人所作”之“真声”(叙小修诗)。(3)徐渭强调“曲本取于感发人心”(南词叙录),反对玩弄“时文气”。(4)汤显祖创造“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杜丽娘(牡丹亭题辞)。(5)瞿佑称作文言小说“哀穷悼屈”(剪灯新话序)。(6)李贽称水浒传“发愤之所作”(忠义水浒传叙)。(7)冯梦龙短篇小说集名曰情史,提出“情教”说(情史序)。(二)清晰认识文学“虚”“实”关系。1.明前文学理论
8、主要建筑在诗论文评基础上,重诚真信实,反对浮夸虚幻,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关系。2.文言小说:胡应麟对唐传奇艺术虚构有较清醒认识:少室山房笔丛说“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作“幻设语”。3.胡应麟论戏曲:“凡传奇以戏文为称也,亡往而非戏也,故其事欲谬悠而亡根也,其名欲颠倒而亡实也。”李日华、叶昼等认识文学虚构性及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如:1.徐渭评 西厢记乘夜逾墙 眉批用写形传神理论来评价人物形象。2.叶昼水浒传回评中提出“同而不同处有辨”的命题,即要求在共性中写出“一毫不差,半些不混”的鲜明个性。(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首蒋大器序强调通俗的重要性。2.王骥德曲律论宾白强调宾白通俗性。六.俗文学和雅文学的互动。(一)诗歌、散文,从李梦阳到徐渭、袁宏道、张岱,创作一些通俗如话、自由活泼,又俗而有趣、浅而不薄的作品。(二)文言传奇小说逐渐呈现话本化倾向。(三)民歌、笑话等的收集和刊刻都经过文人整理加工。“鄙俚浅近”(王骥德曲律杂论)的戏文演变为传奇“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