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pdf(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乱世文学,作家在战乱中易感受到人生短促,生命脆弱,命运难卜,祸福无常及个人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悲剧性基调及作为补偿的放达,后者常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这种悲剧性基调又因文人的政治处境带上了政治色彩。二、文学创作的某些共同主题,如生死、游仙、隐逸,并与药和酒相连。(一)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短促,死亡不可避免,及如何对待生死的思考。、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薤露、蒿里之作,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后生死主题普遍。、对待人生的四种态度: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三是增加生
2、命的密度,及时行乐。四是陶渊明所采取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二)游仙主题主要想象神仙世界,表现对其向往及长生的愿望。、离骚、远游开游仙主题先河。、魏晋后,游仙主题作为生死主题的补充,企求长生的意思变浓。如曹操气出唱,曹植的游仙、仙人篇,张华的游仙诗,郭璞游仙诗构成游仙系列。(三)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隐逸思想在庄子中较早体现。、隐逸主题可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招隐士、张衡归田赋早期作品。、魏晋后左思和陆机招隐诗、王康琚反招隐诗、潘岳闲居赋;陶渊明描写隐逸生活、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诗品)。、隐逸主题与魏晋后因战乱和玄学导致的希企隐逸之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