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STEAM校本课程.pdf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803825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STEAM校本课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五年级STEAM校本课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STEAM校本课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STEAM校本课程.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小 学 STEAM 校 本 课 程 五年级 2 目 录 第一章 艺术台灯.2 第二章 盐水塔.4 第三章 导电侠.8 第四章 空气动力车.11 第五章 旋转电机.15 第六章 离心球大挑战 1.18 第七章 离心球大挑战 2.18 第八章 小小收银员.21 第九章 雪糕棒收纳盒 1.25 第十章 雪糕棒收纳盒 2.25 第十一章 公道杯.27 第十二章 生命体的组成.29 第十三章 自动升降台.33 第十四章 木质机械手.35 第十五章 面包板.36 第十六章 电热锯.39 第十七章 嗨造音响 1.41 第十八章 嗨造音响 2.41 第十九章 可变探灯.44 第二十章 自制灭火器.47

2、第二十一章 重力小车.49 第二十二章 一灯两开.53 第二十三章 自制喷泉 1.56 第二十四章 自制喷泉 2.56 第一章 艺术台灯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电路知识 3 2.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艺术台灯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艺术台灯的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灯座,小灯泡,电池盒,电线、开关、电池、藤条、胶水、气球、厚双面胶 灯座,小灯泡,电池盒,电线、开关、电池、藤条、胶水、气球、厚双面胶 试剂 无 无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我们家里都有不止一个台灯,台灯用在不

3、同的地方起着不同的作用,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你家里哪些地方用到台灯了,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一样?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台灯,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一盏台灯,除了能满足我们的不同的照亮需求外,还要有创意、好看。今天我们就要发挥大家的创意,制作一盏独一无二的台灯。实验过程 1.回顾电路知识 1)基本元件:电池、导线、开关、灯泡 2)串联和并联电路回顾(学生回答)2.艺术台灯的设计 台灯包括几个组成部分;灯座、灯罩、灯(电路)灯座是用来支撑和固定台灯的结构;灯罩就是安置在灯泡外面的装置,它可以调整灯光的传播方向和强弱,也是对台灯进行美化设计的重要组成。想一想,你家里的台灯有没有灯罩?有的话都是什

4、么样子的?学生思考回答。1)头脑风暴 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头脑风暴,基于材料设计一款艺术台灯,要求:可用开关控制灯的亮度、电池易于更换、美观有创意 学生分组讨论,并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画出来 2)艺术台灯的制作 4 制作方法参考 想一想如何实现台灯亮度的调节?如何让台灯的电路不暴露在外面(台灯的整体整洁性)同时又能保证电池方便更换?学生根据要求测试自己制作的台灯,并进行改进完善。五、教学总结 学生展示、分享所制作的台灯及设计思路 教师总结 第二章 盐水塔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密度的知识应用 2.利用不同食盐含量的食盐水制作盐水塔 5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5、 教学重点:密度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盐水塔制作方法的方案思考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常规、量筒、鸡蛋 广口杯 3 个,搅拌棒 1 根,滴管 1 根,离心管 1 个,标签纸 3 个,试管 1 个 试剂 常规、大包盐*1 大包盐*1 注:试剂和器材多备2 组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几个同学回答(二)引入 老师演示鸡蛋沉浮的实验,提问学生如果将一个鸡蛋放到装有水的杯子中,会发生什么?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演示,鸡蛋沉到杯底,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物质的密度大的就会沉到下面,密度小的会浮在上面,再让同学思考,如何利用密度原理让鸡蛋浮起来?学生思考回答 老

6、师总结:我们有两个办法。其一是把鸡蛋的密度变小,可以把鸡蛋的内部掏空,鸡蛋密度就小了,就会浮起来;其二是增加水的密度,让水的密度比鸡蛋大就可以。这是通过改变两者的密度大小来实现目的。第一种方法我们就不用了,因为需要专业的道具才行。第二种方法可以尝试下。老师演示:边加盐边搅拌,当搅拌到一定程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现在同学们知道整个过程的原理了吗?在这个过程中,盐溶解的越多,水就变成盐水,密度就变大了。在地球上有这样一个海,人躺在上面,不会游泳的人也会漂浮着不会沉下去,这个海叫做死海。死海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同学们现在应该能够猜测到,就是因为死海溶解的盐很多,密度特别大。引出课题:我们今天的任务是

7、要利用密度的知识,用盐水来制作一个类 6 似彩虹的盐水塔。(三)实验过程 1.头脑风暴 想一想:如何让盐水变成盐水塔呢?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请个别同学向全班同学提出个人方案。学生参考方案,提出异议或反驳建议。老师适当引导与知识提供。直到讨论出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可行方案参考:制作三杯密度不一样的盐水,并且滴加不同颜色的色素,(注:相邻的盐水颜色区分需要尽量大)密度大的在最下面一层,密度中等的在中间,密度最小的在最上方。利用滴管按照顺序滴加盐水即可制作成功。2.动手实验 根据讨论出的方案动手操作。1)每组发三个烧杯和一个洗瓶,让学生在三个烧杯中各加 20ml 水,并且贴上标签并且标明 1、2

8、、3。2)将食盐分别加入到三个烧杯中,请注意 1、2、3 号烧杯中加入的食盐的量,最好是从少到多。3)搅拌,使食盐溶解,待三个烧杯中的食盐全部溶解后,向三个烧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注意,相邻烧杯中的颜色不要相近。4)每人发一个离心管和一根滴管,一次向离心管中加入 1ml 食盐水,观察实验现象。这一步是整个实验的关键,一定要慢慢地、小心地加,不能急,加的顺序也很重要,先加盐多的食盐水,再加盐少的食盐水。最后可以看到,离心管中的溶液颜色分成 3 层了,不会混合在一起。盐水塔谁最高?3.多层盐水塔制作(可选)让同学合作尝试制作三层以上的彩色盐水塔。1)颜色只有三种,如何配置其它颜色呢?两种颜色的混

9、合即可,切记滴加色素的时候不要滴过多的色素,否则会造成颜色很深,看起来像是黑色。2)配置更多密度不同的盐水时,难度更大。先可以确定密度最小的和最大的盐水。最小的盐水可以不加盐。最大的盐水加过量的盐水,即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就是杯中还能看见少量盐溶解不掉。)根据盐的量,来设置中间的梯度。4.生活中的密度故事 冬天泡脚的时候,我们会不断的往已经凉了的水中加热水,这时如果我们不搅动水,会发现下面的水还是凉的,热水是浮在凉水上面的,这就是因为热水的密度要小于凉水。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加入的盐的多少不同,盐水的轻重就不同,加入的盐越多,盐水就越重,就会在底下。在物理上,我们有更加专业的

10、术语来描述我们所谓的轻重,就是密度。密度越大,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越重。7 8 第三章 导电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 2.认识三极管 3.验证人的身体是否可以导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本电路的连接和人体导电的测试 教学难点:三极管的介绍 三.教学目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导电侠套件,螺丝刀,电池,基本电路器材,铅笔芯,牙签;导电侠套件,螺丝刀,电池;试剂 注:器材多备 2 组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情境引入 我们之前学过如何把小灯泡点亮,我们都知道点亮小灯泡,需要电池和导线,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

11、导电,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哪些东西可以替代导线,哪些不可以。(三)实验过程 1.导体和绝缘体 1)连接一个基本电路,点亮一个灯泡;2)用不同的材料替代电路中的一段导线(牙签、铅笔芯等),观察现象,看看哪些材料可以使小灯泡继续亮着,哪些材料不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笔芯会让灯泡亮,牙签不可以,因为铅笔芯是导电的也就是导体,而牙签是不导电的也就是绝缘体。3)如果我们自己的身体来替代电路中的一段导线呢?让学生思考小灯泡会不会亮,尝试观察结果,不亮,这就说明我们人体是不导电的嘛?再让学生思考如果人体是不导电的,那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人是会触电的呢?让学生综合思考,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常识。(当我们人捏

12、住导线时,其实是有电流通过小灯泡的,但是通过的电流很小,不足以让小灯泡亮,所以我们才看不到)2.认识三极管 9 我们知道了人体是导电的,但是当我们用身体替代一段导线时,通过的电流太小,不足以让小灯泡点亮,如果我们需要让灯泡亮起来就需要把电流放大。引出三极管。1)介绍导电侠套件中各种组件名称(详细介绍三极管)三级管有三条腿,和我们学过的二极管小灯泡有点类似。同学们拿起三极管,然后把有字的那个平面正对着自己,左边的那条腿就是负极,右边的那条腿就是正极,这两条腿正负极就和二极管的正负极一样,必须连接电路的正负极。三极管最重要的就是中间的那条腿,它有放大电流的作用,今天我们实验的成败,就完全靠中间的这

13、条腿,同学们待会在做实验的实验一定不能把它扳坏。3.连接电路 把电池盒的正负极两头连上两根导线,然后用螺丝固定在塑料板上。然后和电池负极相连的导线连接三极管的负极那根腿。三极管正极的那根腿安装到二极管小灯泡的负极 10 灯泡的另一头连接电阻,电阻的另一头连接电池盒的正极。4.人体导电性验证 三极管的中间那根腿连接一根导线,额外的连到一边,然后用两只手按住连接中间腿的导线和电路正极的某一处,小灯泡就会发光。尝试由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手拉手,每人出一只手分别按住电路中三极管中间脚的一端和电池的正极一端,观察灯泡会不会亮,如果亮再增加一个人,看看最多有多少人手拉手仍然可以点亮小灯泡。5.知识链接 194

14、7 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里,3 位科学家进行用半导体晶体把声音信号放大的实验。3 位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一个晶体,竟然可以让声音放大很多,因而产生了放大效应。这个器件,就是在科技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晶体管。这 3 位科学家因此共同荣获了 195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做的小装置中,原本就处于一个闭合的回路,但是电路中电流过小,不足以让小灯泡发光,因此我们就借助了三极管的中间那根腿放大电流的作用,让小灯泡发光。11 第四章 空气动力车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电动机的原理 2.探究反冲力的存在和意义 12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冲力的概念和意义

15、 教学难点:电动机正负极的连接对小车前进方向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套件 套件 试剂 无 无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我们在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车,比如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这些车等动力源都不一样,你们知道她们都是靠谁来提供动力前进的吗?学生思考回答。今天我们要来了解另一种新的动力源,制作一种新的动力小车。(三)实验过程 1.认识电动机 电动机是一种常用的电学元件,通电后电动机上的联动轴会发生迅速旋转,从而带动其他元件的转动,家庭中很多电器都会用到,最常见的就是电风扇。电动机有正负极,但是与其他有正

16、负极的电子元件不同的是,无论正负极有没有接反,电动机联动轴都会发生旋转,只是旋转的方向不同。2.认识反冲力 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吹足气的气球放手后的现象,想一想是什么力让气球在空中来回旋转,学生思考回答,是气球里的空气喷出来是产生的反冲力。3.空气动力船制作 13 1)套件组装 2)电路连接 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关键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一个圈),我们这个套件中就是酱上图中的小灯泡换成电动机即可。14 3)电路安置 当电路接通时,电动机会带动扇叶转动,转动产生反冲力推动小车前进,如果电动机的正负 极接反了泽山也转动的方向也会是相反的,次事小车可能会发生倒车现象。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

17、师总结 15 第五章 旋转电机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电动机的构成 2.制作简易的电动机 3.简单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电动机 教学难点:电动机转动原理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常规、电池 旋转电机套件、马达、扁头螺丝刀、电池 试剂 注:试剂和器材多备2 组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5 分钟(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情景引入 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又见面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个新伙伴,它是什么呢?同学们猜猜看,这个新伙伴所有的同学可能都见过它,但是你们和它却不是很熟,它只有在我们学习电学的时候,会经常见

18、到它。同学们猜猜看吧。同学们现在脑子里面是不是想到来很多有关电学的东西呢?在电学里面,我们经常用到的有灯泡、电机马达、导线、电源等等。有些同学猜到了,就是我们的小马达。同学们都认识,但都不是很熟悉,仅仅知道它通电之后会转动,但为什么会转动呢?学生回答。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了解小马达为什么通电之后就会开始转动。(三)教学过程 1、认识电机组成结构 同学们在做实验的时候,都见过电机的模样,有没有哪位同学好奇把它拆开过呢?电机的表面看不出什么东西,内部的结构才是最重要的呢。现在我们手里都有一个小电机,还有一个螺丝刀,现在开始用螺丝刀把电机拆开看看吧。学生拆卸电机,观察电机内部结构。学生回答。教

19、师总结:电机内部结构一共可分为三处:转轴、刷头、磁铁(外壳可省去)。电动机转动的原理分析 同学们再想一想,根据这三处结构,你们能够思考出电动机转动的原因吗?小组讨论,分析每一个结构的作用,思考电动机转动和什么原理有关。结构 可能的作用 16 转轴 刷头 磁铁 简述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教师总结:电动机想要转动,必须要有动力支撑,电是一种能量,很难直接变成动力,所以电要变成动力,需要进行转化,我们前面学过一节课,就是关于电的能量转化的,同学们还记得吗?那个就是电磁铁,电转化成了磁力,而我们知道,磁力可以吸引排斥东西,这是具有动力的。那么电动机是否和磁力有关呢?细心的同学马上就想到了电机里面的磁铁,其

20、实转轴是一个电磁铁,当磁铁把转轴包裹住之后,转轴通电变成电磁铁,具有磁性,就会和外部的磁铁产生吸引与排斥的力量,这股力量就让转轴转起来了。但这股力量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我们暂时还不需要了解,只需要知道这股力量的来源即可,刷头的作用是固定电流进入电磁铁的电流方向,让受力方向能够保持不变。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吗?请同学们简单总结一下,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学生回答。老师总结:通电电磁铁产生磁力,与外部的磁铁相互排斥吸引,产生的转动力。2.旋转电机制作 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电磁铁(即转轴),一块磁铁,你们能够让电磁铁转动自动的转动起来吗?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赶紧试一下吧。认识器材,注铜线圈就是电磁铁,不要随意

21、拆开。U 型叉是用来支撑线圈,起到导电、让线圈可以自由转动的作用。17 打磨线圈:线圈是漆包线,头部需要把漆刮掉,否则不导电,形成不了电磁铁。搭建支架,链接电路 水平放置线圈,插上电池之后轻轻拨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快速的转动起来。注:使用的电池最好是新电池。简述原理:线圈通电产生磁力,与下方的磁铁相互之间产生吸引力与排斥力,使线圈转动起来。(受力方向不需要详细解释,涉及到高中的安倍力知识)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18 第六章 离心球大挑战 1 第七章 离心球大挑战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稳定性以及杠杆相关知识 2.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及知识设计制作一个满足要求的结构 3.培养知识综

22、合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稳定性结构和杠杆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杠杆原理在结构搭建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杠杆、吸管,不干胶、剪刀 吸管,不干胶、剪刀 试剂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提问学生,在建筑工地上,是什么将地面上的建筑材料运输到很高的楼层上?然后播放塔吊相关视频,提问学生塔吊的相关特点。老师总结:塔吊具有杠杆的特点(一头有配重,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等)(三)实验过程 课时一 1.资料搜集分析 提前将任务分发给学生 1)用比赛提供的材料现场制作一个结构,造型,大小不限 2)

23、制作完成的结构需独立放置在 20*20cm 的规定区域内,在装置的一端悬挂一个乒乓球,乒乓球需距离地面10cm 以上 3)测量乒乓球与规定区域最近边的距离,以测量距离最长为胜出 所需材料:吸管(直径 6mm,长 200mm)60 根,不干胶标签纸(约 21*23mm)100个,乒乓球一个,高尔夫球一个 2.头脑风暴 19 分析建筑工地上塔吊的结构特点,完成离心球装置的思维导图。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和思维导图的结果设计制作方案,并绘制设计图,分析方案的可行性。设计完成的小组向老师汇报,领取所需材料进行试制。是否满足要求 如何改进 主体机构稳定性 伸长臂的稳定性 配重端的配重方式 课时二 1.选材制作

24、 老师给每组提供一些材料:吸管(直径 6mm,长 200mm)100 根,不干胶标签纸(约 21*23mm)150 个,学生可自行选择使用全部或部分材料,可以自行选择一些工具制作相应的结构。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以满足要求,制作的结构能满足相关要求,并尽可能地把乒乓球送到足够远的地方。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用下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怎么样利用结构的稳定性来进行制作?你设计的结构在哪些地方时薄弱的地方?怎么加强改进?你设计什么样的结构能使乒乓球送得更远?怎么处理高度和伸出去手臂长度之间的关系?2.测试比赛 制作好后,每组再选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及功能解说,包括使用的结

25、构原理,在哪些地方进行了特殊的处理等。课堂进行部分测试:乒乓球送出去的距离,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进行改进 美观度评价,以组为单位进行投票,选出外观设计最受欢迎的产品。20 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21 第八章 小小收银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验钞机的使用原理。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清楚验钞机的使用原理 教学难点:让孩子明白验钞机的使用原理和紫外线的基本概念。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验钞机套装,电池两个;验钞机套装,电池两个 介绍二极管并说清其使用注意事项(长金属丝为正极,短金属丝为负极)试剂 无 无

26、注:实验器材和电池多备2 组,老师自备一张纸币(面额不限)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先给大家猜一个字谜:二戈争金。对了,大家都非常聪明,它的谜底就是“钱”。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用钱我们可以买到衣食住行所需要的很多东西,大家说钱重不重要啊?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的市场上还流通着很多假钱,假钱危害社会,所以我们要分得清真钱假钱。那么我们要如何分得清真钱假钱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要分得清真钱假钱,就得使用验钞机。我们今天就是要自己亲手制作一个验钞机。(注:教学用 PPT 中也有关于最早钱币的由来故事介绍,以及最初全国

27、统一货币是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等等课外小故事)情景延伸:通过故事的引入,让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如何识别真钞假钞?真钞假钞又有哪些区别?遇到假钞该如何处理等科普知识。实验过程 1.介绍并让学生打开拿出验钞机套装里的器材,并分发电池。22 2.组装验钞机套装 学生打开验钞机套装后自己动手拼装,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回忆并利用曾经学过的电路知识来连接电路。拼接过程中,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所有零件当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部件是哪一个,为什么)。并让学生记录实验报告并画下来。组装电路部分并连接于验钞架上 木板拼接成验钞架之后,我们需要把电路部分连接上,目的是把我们的核心部分二极管点亮。(注意:

28、二极管的两根金属丝长的是正极,短的是负极)连接上以后打开开关检查小灯泡能不能亮,亮了之后又发出的什么颜色的光?这个光的作用是什么?23 将电池盒用双面胶粘于验钞架的一面并固定,开关和电线固定在一侧,二极管安置于侧面的二极管架中。我们的小小验钞机就做好了。3使用验钞机 同学们已经都把验钞机组装好啦,那么请大家把开关摁下打开,让我们来试试这个验钞机好不好用?大家都可以看到,隐藏在面值上方的数字都显现出来啦。所以我们的小小验钞机成功啦。可是它的原理是因为什么呢?原理:我们看到的二极管发出的光叫做紫外光,它是不能被肉眼看到的,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物质,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也就是说,我们的二极管上的紫外光照

29、到了人民币上的荧光物质,就令它可以被看见了。没有紫外光的时候荧光物质不能被看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平常我们看不见隐藏在面值上方的数字。24 而假钱纸质比较劣质,上面也一般没有这种荧光物质,所以用紫光灯照也没有数字显现。不过现在制造假币的技术也是越来越高超,有的时候也不可单一使用这一种方法来检测是否是真的人民币了。4.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哪些你知道的人民币检测方法?我们今天所用的检测方法叫做紫外线检测法,那么大家还知道别的检测方法吗?它们又是分别使用的什么原理?回家可以问问家中有在银行上班的大人或者上网搜索一下,下节课讲新课之前说给大家听一听,分享一下。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25 第九章

30、 雪糕棒收纳盒 1 第十章 雪糕棒收纳盒 2 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制作收纳盒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收纳盒制作的学习,体会收纳盒的实用性。、通过制作收纳盒,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特殊用途物件的结构设计 教学难点:作品的创意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雪糕棒 50 只,彩笔 3 支,胶水 雪糕棒 50 只,彩笔 3 支,胶水 试剂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女孩子发饰很多,有的男孩子小玩具很多,他们都觉得这些零碎的小物品很难整

31、理,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呢?有没有将小物品很好地进行整理归类放置的办法呢?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入收纳盒,让学生认识到收纳盒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主题:利用雪糕棒设计制作一个收纳盒。(三)实验过程 课时一 1.资料搜集 提前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收纳盒相关知识 你见过什么样的收纳盒?收纳盒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呢?1)收纳盒的形状都有哪些?2)有没有一些新型的收纳盒?收纳盒制作注意事项 26 1)形状:在进行收纳盒设计的时候,形状是首先要考虑的,我们见过的收纳盒有很多种形状,可根据收纳盒的一般功能以及特殊特殊功能对收纳盒的形状进行设计。2)用途:收纳盒的用途的

32、定义非常重要,在设计之前,需要搞清楚自己做的收纳盒是用来收纳什么物品,要收纳这些物品,收纳盒在外观、功能等设计上根据这些物品的特点来设计。3)特殊功能设计:很多收纳盒会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一些特殊功能的设计,考虑是否要在我们做的收纳盒里设计一些吸引眼球的特殊功能。4)方便实用:收纳盒的设计一定要做到方便实用,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2.头脑风暴 1)老师引导同学完成收纳盒设计的思维导图 2)确定收纳盒收纳的对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和老师所给的工具盒材料要求设计几种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论证,列举出美中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绘制设计图,设计完成的小组向老师汇报,领取所需材料进行试制。优点 缺点

33、综合打分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课时二 1.选材制作 老师给每组提供一些材料:雪糕棒 30 只、胶枪 1 只、彩笔 3 只,学生还可自行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材料(最好是废物利用),制作一个收纳盒。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以满足要求,收纳盒能否达到收纳的效果,是否方便实用,另外还应考虑收纳盒的美观程度。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用下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你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收纳盒?你的收纳盒用来收纳什么物品?怎么让收纳盒方便实用?你设计的收纳盒有哪些创新之处?你怎么让收纳盒看起来很美观?2.作品展示 根据时间,找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功能优势

34、等。课堂进行部分测试:收纳物品测试,美观度评价,进行投票,选出外观设计最受欢迎的产品。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27 第十一章 公道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虹吸的原理 2.了解虹吸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家里虹吸马桶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虹吸的原理。教学难点:了解虹吸的原理。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两个纸杯,一个针管,一截软管,公道杯套件 两个纸杯,一个针管,一截软管,公道杯套件 试剂 水 水 注:试剂和器材多备2 组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老师:大家家里有没有很大的鱼缸,我们都知道鱼缸

35、里的水是要定期更换的,可是如果鱼缸很大很重,我们要怎么把里面的水弄出来呢?(学生思考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今天的课上完后,大家就能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去给家里的鱼缸换水了。(三)实验过程 1.鱼缸换水 1)两人一组,每组两个纸杯,一个纸杯中装有半杯水,在不移动装有水的水杯的前提下,如何将水转移到另一个空杯中?让学生思考回答 2)提供辅助工具:一个针管,一截软管,如何利用这两种工具完成将水转移的任务?让学生第一次尝试,老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给予提示,空纸杯要处在比装有水的纸杯低的位置,软管的一端保证一直淹没在水中,另一端要低于杯中的水面,用针管吸至有水流出即可。3)原理解释:这种现象所

36、依据的是虹吸原理,虹吸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当软管中充满水是,与大气相同的一端的水由于受重力作用,会往下流,而由于水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所以软管中的水会不断的将杯中的水“拉进”软管,再流出到空杯中。2.马桶模型 28 1)大家每天都会用到马桶,我们都知道,平时的时候马桶池中会存留少量水,这些水不会流走,但是当我们冲马桶的时候,水箱里的水流进马桶池,当水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水就会一下全部流走,又回到之前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2)拿出公道杯套装:两个塑料杯,其中一个底部有小孔,一根带伸缩部分的吸管;3)将吸管插入到带孔的塑料杯的小孔中,如果这个时候

37、我们往塑料杯中加一点水,会怎么样?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实验验证,观察现象;4)如果继续往杯子里面加水呢?会发生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实验验证,观察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第一个鱼缸换水的实验原理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学生思考回答。5)原理解释:这个实验的原理同样是虹吸原理,当水加到没过吸管顶端时,水同样会进入到吸管中,到达习惯的最高位置,充满整个吸管,流出杯子外面,同样由于水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所以即使当杯中的水面低于吸管的顶端,吸管中的水也可以将杯中的水不断的拉进细吸管中,直到杯中的水都流完为止。这也就是生活中应用的虹吸马桶的原理 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29 第十二章 生

38、命体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动植物的最小组成单位 2.了解认识不同细胞类型及细胞内结构功能 3.了解并掌握动植物的生长和死亡与细胞的联系 4.利用现有材料构建真核细胞模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与动植物生死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胞模型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显微镜、动植物细胞、细菌标本 显微镜、标本、橡皮泥、彩纸、剪刀、小气球、彩笔、乒乓球、硬纸壳、胶带等 试剂 注:试剂和器材多备2 组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同学们知道盖一座房子需要哪些东西吗?学生思考回答。砖、水泥、钢筋、瓷砖、玻璃等等

39、;那一个人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思考回答(可能会说是胳膊、腿、头等,再继续询问这个器官或组织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一直引入到人体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胞。那一棵树呢?同样如果一直分解,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那动物和植物的细胞是不是一样呢?这些细胞分别都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人能够长大是不是因为细胞也在不断长大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一起走进细胞的世界,来解答我们的诸多疑惑。(三)实验过程 1.了解细胞多样性 30 细胞是生命体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胞的种类非常丰富,每种细胞在大小、形状、组成上可能都各不相同,大部分的细胞都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但是也有一些细胞很大,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其结构,比如说一些动物的卵细

40、胞。老师展示事先处理过的去壳鸡蛋,我们每天都吃的鸡蛋其实就是一个卵细胞,鸡蛋膜、蛋白和蛋黄分别都是细胞的什么结构呢?一会我们再来回答。我们先来看看那些肉眼看不到的细胞,找一找不同细胞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看看能不能将这些细胞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1)每组六个标本,细菌、植物、动物细胞各 2 个,如果学生不会使用显微镜,则介绍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让学生自行观察所有的标本,并进行总结记录和分类(实验记录本)。按组对自己的观察发现进行分享 2)动植物细胞的组成(通过模型展示)相同点: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

41、、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大液泡和叶绿体 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内细胞器包括: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和中心体 细胞壁: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不让有害物质轻易进入细胞,也不让细胞内部有益物质随意滲出;31 细胞基质:流动,促进细胞内物质的转运 内质网:与细胞膜相通,对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等合成和运输起到重要作用;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核糖体:多存在于内置网膜多表面,是合成蛋白质等重要场所;叶绿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中心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液泡:维持细胞内的水分平衡,调节

42、细胞滲透压,储存养料等。3)卵细胞结构分析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组成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鸡蛋,也就是鸡的卵细胞,从这个细胞中我们肉眼能看到细胞的哪些结构内?学生思考回答:鸡蛋膜细胞膜 蛋白细胞质 蛋黄细胞核 细胞质中的一些细胞器我们肉眼就无法分辨了。既然我们知道了鸡蛋也是一个细胞,那我们猜一猜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鸵鸟蛋)2.细胞模型制作 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选择自己需要的制作一个真核细胞(动物或植物细胞自选一个)示例如下:制作完成后,根据时间情况,按组介绍作品和创作思路 最后我们再想一想,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很多的细胞组成的,那动物和植物会生长长大长高是

43、因为细胞本身也在生长长大嘛?学生思考回答(并不是,而是因为细胞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当然细胞也有生命周期,不同的细胞生命周期也不同,对于人来说,人体内大概有 40 万亿到 60 万亿个,这些细胞要完成一次替换大概需要七年时间,也就是说每隔七年,你就换了一个新的你,因为你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被换过了。3.知识链接细胞的发现 32 细胞(cells)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 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 cell 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

44、的字汇。而这样观察到的细胞早已死亡,仅能看到残存的植物细胞壁,虽然他并非真的看见一个生命的单位(因为无生命迹象)后世的科学家仍认为其功不可没,一般而言还是将他当作发现细胞的第一人。而事实上真正首先发现活细胞的,还是荷兰生物学家雷文霍克(列文虎克)。4.课后任务 回家制作一个鸡的卵细胞,制作方法:将鸡蛋洗干净,放置在一个杯子中,加入白醋浸泡,会发现鸡蛋壳表面会产生很多气泡,这是因为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浸泡约24 小时后,取出鸡蛋,轻轻将鸡蛋表面已经溶解的蛋壳除去,如果还有去不掉的蛋壳则继续浸泡一直到蛋壳溶解完全,取出洗净即可。五、教学总结

45、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33 第十三章 自动升降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的优缺点 2、了解液压装置 3、利用四边形的可变性与液压装置制作自动升降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四边形的可变性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升降台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升降台套件 升降台套件 试剂 注:试剂器材多备 2 组 四、教学过程 1、回顾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2、引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种不同的形状,一种是三角形,一种是四边形。你们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总结:三角形有三条边,结构稳定,不会变形。四

46、边形有四条边,容易变形。不同的特点都会有它的优势和缺点。比如在建造一些建筑、桥梁时,我们就需要多考虑三角形的形状,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一些桥梁、铁塔中间,有很多三角形,这就是原因所在;而四边形可变形,相当于具有来延展性,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四边形,同学们能举一些例子吗?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有:升降台、伸缩门、伸缩衣架等,在这些结构中,我们明显能够看到很多四边形。34 认识了四边形的特点之后,我们今天的实验就是要利用四边形的可延展性来制作一个自动升降台。而升降台的动力装置,我们将采用液压装置。3、实验过程 了解液压:液压即通过液体的压力传递动力,学生拿出吸管,把其中一根吸管吸满水,用管子连接另

47、一个吸管,推压水,会发现另外一根针管被推动,这就是液压传动,搭建升降台:观察材料,了解各种材料在升降台中的大致作用。升降台共分为底座、伸缩部分、顶台、动力装置,共四部分。观察材料,思考各种材料应该是其中的哪部分。成品图:学生在搭建的过程注意提醒学生升降部分与底座和顶台的连接处如何连接。五、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35 第十四章 木质机械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手的特点 2、熟练使用液压装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械手的特点 教学难点:机械手的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机械手套件 机械手套件 试剂 注:试剂器材多备 2 组 四、教学过程 1、

48、回顾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老师总结。2、引入 机械手是用工具材料制作的模仿人类手臂的机械,实现正常的抓举等操作,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我们今天的任务是结合前面所学的液压装置,制作简单的木质机械手,实现基础的抓举功能。4、实验过程 材料认识:材料拥有公母铆钉,扎带,气管,构建版,针筒。其中公母铆钉有长有短,使用时优先使用短的铆钉,厚度较大时,才选择长的铆钉。扎带时一次性的,动手制作前叮嘱学生不要随意使用扎带,否则不能还原。动手制作:36 六、教学总结 学生回顾 教师总结 第十五章 面包板 一、教学目标 1.回顾

49、电路的基本知识 37 2.探究面包板的线路布置 3.利用面包板的特殊结构,相互合作在面包板上点亮多个灯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面包板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面包板的内部结构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 学生用/每组 备注 器材 面包板、面包板专用电线、LED 灯泡、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电池盒、普通电池盒 1 个、五号电池 2 节、带夹子电线 2 根,铜丝 面包板、面包板专用电线、LED 灯泡、纽扣电池、纽扣电池电池盒 试剂 无 无 注:试剂和器材多备2 组 四、教学过程 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 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情境引入 回顾基础电路(老师演示或找学生上台连接

50、)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你们谁能说出要想点亮一个小灯泡,需要哪几样东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再请一位同学上台连接电路。利用普通电池盒 1 个、五号电池 2 节、带夹子电线 2 根、LED 小灯泡,连接一个基本电路,点亮 LED 灯泡。在我们连接电路的时候,总是把导线的两头连接到其它东西上,如果只把导线中间的某一段连接到电路中,电路还能通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连接导线的中间部分是一样的,也会让电路连通,但是连接的时候,要把中间的塑料壳给剥去才行。有时候连接电路的方式千奇百怪,教师利用一根铜线演示短路等现象。只有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才能够正确并快速的判断出电路中哪一个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