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礼记 二则 练习题年级 班 姓名:一、集腋成裘:1.填空。(1) 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 (朝代)经学家 (作者)编纂的,是 (时期)间 (学派)论著的汇编。(2) 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 2.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学学半( ) 兑命( ) 旨(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矜、寡( )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弗食 弗: (2)虽有至道 至道: (3)不知其善也 善 (4)教然后知困 困 (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6)选贤与能 能: (7)讲信修睦 修睦 (8)不独亲其亲 亲: (9)不独子其子 子: (10)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 者: (11)男有分 分 (
2、12)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 作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学半: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义。(1)虽有嘉肴 古义: 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 古义 今义:教书 (4) 女有归 古义: 今义:归来,归属(5)大道之行也 古义 : 今义:宽阔的路 (6)矜、寡、孤、独 古义: 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7)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小偷,窃贼(8)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 今义:窗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故曰:教学相长也。 (4)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男有分,女有归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9)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 含英咀华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弗学( f ) 男有分(fn) 天下为公(wi)B.嘉肴(yo) 教学相长(zhng) 不必为己(wi)C.学学半(xio) 选贤与能(j) 货恶其弃于地也(w)D.兑命(yu) 讲信修睦(m) 矜寡孤独(jn)8.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
4、、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 名词,父母 ) B.是故谋闭而不兴 ( 用门闩插上 )C.其此之谓乎! ( 表推测,大概,恐怕 ) D .矜、寡、孤、独、废疾者( 老儿无子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男子有本分,女子有回家。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已不会私藏。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D. 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5、”,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1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6.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1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然后能自强也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 期日中,过中不至 B.弗学,不知其善也
6、学学半C. 其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其乐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公欣然曰15.下列对虽有佳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文章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C.本文主要阐述教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D.“兑命日”中的“兑”是通假字,同“说”,读音是“shu”。16.下列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德心,为人民
7、多做好事。D.“故人不独亲其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句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7.下列句子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B.礼记是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不是孔子写的。C.大道之行也文末“是故”要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后要稍作停顿,“故外户而不闭”句后停顿应稍长。整个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D.大道之行也骈散句交错运用,如“男有分,女有归”是骈句,“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散句。18.下列各项对“虽有至道
8、,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B.即使达到最好的境界,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C.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了解它的长处。D.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19.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20.下
9、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句由日常现象品尝嘉肴开始,意在借此类比,引出要述的观点。B.第句“是故”带起下文,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C.第句得出结论,教与学互相促进。D.结尾引用尚书中的句子,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21.对“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的。B.后者则只从教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补充论证。C.前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后者是全文的观点,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D.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10、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讲信修睦”一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B.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C.鰥寡孤独、夜不闭户两个成语出自大道之行也。D.文章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对战乱的厌弃四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特征。答案一、集腋成裘:略二、含英咀华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弗学( f ) 男有分
11、(fn) 天下为公(wi)B.嘉肴(yo) 教学相长(zhng) 不必为己(wi)C.学学半(xio) 选贤与能(j) 货恶其弃于地也(w)D.兑命(yu) 讲信修睦(m) 矜寡孤独(jn)8.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D )A.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虽有至道,不学,不知其善也。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故人不独亲其亲 ( 名词,父母 ) B.是故谋闭而不兴 ( 用门闩插上 )C.其此之谓乎! ( 表推测,大概,恐怕 ) D .矜、寡、孤、独、废疾者( 老儿无子 )10
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A.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男子有本分,女子有回家。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已不会私藏。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E. 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1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A.其此之谓乎 B.何陋之有 C.大道之行也 D.宋何罪之有6.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C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
13、,不知其善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1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然后能自强也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虽有至道 期日中,过中不至 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学半C. 其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其乐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公欣然曰15.下列对虽有佳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文章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
14、教与学关系的论述。C.本文主要阐述教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D.“兑命日”中的“兑”是通假字,同“说”,读音是“shu”。16.下列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德心,为人民多做好事。D.“故人不独亲其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一句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7.下列句子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
15、成长。B.礼记是西汉戴圣对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不是孔子写的。C.大道之行也文末“是故”要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后要稍作停顿,“故外户而不闭”句后停顿应稍长。整个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D.大道之行也骈散句交错运用,如“男有分,女有归”是骈句,“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是散句。18.下列各项对“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A.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B.即使达到最好的境界,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C.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了解它的长处。D.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
16、不知道它的美。19.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道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四书”是指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C.“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20.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句由日常现象品尝嘉肴开始,意在借此类比,引出要述的观点。B.第句“是故”带起下文,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C.第句得出结论,教与学互相促进。D.结尾引用尚书中的句子,再次点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17、21.对“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的。B.后者则只从教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补充论证。C.前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后者是全文的观点,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D.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D )A.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讲信修睦”一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B.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C.鰥寡孤独、夜不闭户两个成语出自大道之行也。D.文章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对战乱的厌弃四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特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