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55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四、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步练习-《论语》【含答案】550.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一、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 1.陈成子弑简公()*3.有心哉()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7.长沮、桀溺耦而耕()*9.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与其从辟人之土也,岂假设从辟世之土哉(11.夫子恍然日()1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6.见其二子焉().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二、填空 1.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2.“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L 另一方面.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3.“孔子下,欲与之言”句可以窥见孔子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句丈人挖苦孔子 6 子路对丈人 肯定,对 表反对。7.荷贾者的处世主张是硬硅
2、,象声词,击磬的声音,又形容词,识量浅狭、固执而不顾大义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借硅硅的 磬声.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同:异:写隐土的目的.长沮的回答,是知津矣,意思是嘲讽孔子 8.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预示着三、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 语宪问)曰:“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土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注】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晨门:早晨
3、看守城门的人。得己:即自得。(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2.孔子沐浴而朝()()4.鄙哉()6.斯己而已矣()*8.使子路问津焉()10.末之难矣()()13.遇丈人,以杖荷猱()1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以下问题。(6 分)子路行以告。夫子忱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J(论语微子)子贡日:“有美玉于斯,撷楼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J(论语子罕)【注释】撮梗:收藏物件的柜子。(1)第那么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愿望?
4、请概括。(2分)(2)第那么中的“我待贾者”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J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 后,不敢不告也J(论语宪问)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单独苦而为义,子不假设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那么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那么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 天下莫为义,那么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兼爱).从以上两那么材
5、料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分)21.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和墨子的这种共同精神的背后有什么各自不同的目的。(4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练习。一、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 1.陈成子弑简公()*3.有心哉()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7.长沮、桀溺耦而耕()9.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假设从辟世之土哉(11.夫子恍然日()1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6见其二子焉()18、套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杀2.斋戒3.孔子的磬声寄托了自己的心志4.偏狭 5.匡正,挽回;及 6.守己,指洁身自好7.并排8.渡口9.动乱;这 10.辩驳 11.逃避坏人。意味着还怀有与
6、有道者一起整顿天下的志向。辟世逃避社会,隐居。意味着对政治彻底 失望。12.怅惘失意的样子。13.扛,担 14.四肢,劳15.留,使吃16.使见17.使清洁;重要的人际关系,指“君臣之义”而言。18.跟 19.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二、填空 1.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为什么要“沐浴而朝”?答案: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2 不敢不告”说明孔子一方面 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举动带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味。3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凤鸟待圣君乃见”,当时政治礼崩乐坏,孔子不应该从
7、政,而应该选择避乱隐居。4.“孔子下,欲与之言”句可以窥见孔子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 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句丈人挖苦孔子 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6子路对丈人 肯定,对 表反 对。答案: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 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7.荷葺者的处世主张是 答案:做事不要太固执,要通达权变,洁身自好。硅硅,象声词,击磬的声音,又形容词,识量浅狭、固执而不顾大义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借硅硬的 磬声 批评孔子一味追求济世是浅薄固执。8.孔子与那些隐土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
8、同:异j o写隐土的目的 2.孔子沐浴而朝()()4.鄙哉()*6.斯己而已矣()8.使子路问津焉()10.末之难矣()()13.遇丈人,以杖萄猱()15.小子路宿,杀国为黍而官之(1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2.孔子沐浴而朝()()4.鄙哉()*6.斯己而已矣()8.使子路问津焉()10.末之难矣()()13.遇丈人,以杖萄猱()15.小子路宿,杀国为黍而官之(1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答案:同,忧国忧民;异,孔子济世(入世)隐土避世(出世)。写隐士的目的,文章把这些隐 土和孔子放在一起,并不是要否认谁或者肯定谁,因为他们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把他们放一起 可以衬托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
9、之”的精神艰难和可贵。9.长沮的回答,是知津矣,意思是嘲讽孔 子 答案: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10.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预示着工 答案:是圣人受命的祥瑞,预示着将出现太平盛世。三 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日:“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 语宪问)日:“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土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注】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得己:即自得
10、。(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三1.(1)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这一 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2分)(2)孔子明知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 下去,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孟子那么认为人们应该在穷与达的不 同境遇下采取不同的行为,能够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思虑与奋斗。显然,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 求显得更加执著。(4分)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以
11、下问题。(6 分)子路行以告。夫子忧然日:“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子贡日:“有美玉于斯,撷模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注释】镉梗:收藏物件的柜子。(1)第那么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愿望?请概括。(2分)(2)第那么中的“我待贾者”反映了孔子的什么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2(6分)(1)(2分)反映了孔子积极入世、改变无道社会的思想愿望。(2)(4分)反映了孔子渴望得到君王赏识(求仕做官)的心理。(1分)孔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王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像藏在柜子中的宝玉渴望得到识货的商人一样,期
12、待能够受到赏识,得以实 现自己的抱负(或施展才华的机会)。(3分,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日:“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日:“告夫三子!”孔子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日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日:“以吾从大夫之 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日:“今天下莫为义,子单独苦而为义,子不假设已。”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那么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那么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 天下莫为义,那么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兼爱).从以上两那么材料看,孔子和墨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2分)21.结合上述材料,简析孔子和墨子的这种共同精神的背后有什么各自不同的目的。(4分).知其不可而为之或:执着理想,永不言弃。意到即可】(2分)21.根据材料,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了履行自己为官的职责,意在维护礼制,并对违犯周 礼的行为说明自己严正的态度。(2分,意到即可)根据材料,墨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为了倡导并维护“义”,正是天下人“莫为义”,墨子愈 发感到“为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分,意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