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灯笼》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灯笼” 大“情怀” 灯笼教学实录 第1部分 导入新课,了解作者师:在我们走过的岁月中,总有一些物,一些事,一些人,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印象不仅仅是物品、事件或者人物本身,而是因为他们承载着我们的一种情感、一种回忆,就像我们刚刚学习的社戏,它是如此难忘地留在“迅哥儿”的记忆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作家,看看他借着借着“灯笼”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介绍这位作家。你来出示PPT: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一生舌耕笔耘,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吴伯箫散文集吴伯箫选集。散文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
2、小记等,曾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其散文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绘朴实动人,结构严谨缜密,语言清新简练。生读投影介绍。师:老师在读中学时,曾经学习过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他的散文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下面我们找部分同学依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听读的同时,圈出重要的生字词语,思考概括:课文围绕“灯笼”写了什么。生依次读课文。第2部分 提炼式旁批 理灯笼之“缘)师:熟练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我们走进文本一个重要的通道,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一个热爱朗读的习惯。这一课值得我们铭记的词语还是很多的,大家看投影,这些词语你能掌握吗?出示PPT:积累词语,掌握字音、字形、词义。神龛 司马懿 幽悄 争讼 裴公
3、 斡旋 静穆 思慕 熙熙然褪色 怅惘 霍骠姚 垂珠联珑 犬吠 蕴藏 燎原 马前卒师生共同纠正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词义。师: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眼中,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象征着幸福光明、圆满和富贵。师:你觉得作者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呢?生:我认为“灯笼”是本文的一条线索,作者用它串起了诸多要写的跟它相关的事情。生:“灯笼”既是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写作对象,文中所有的内容都是与“灯笼”相关的。师:一般来讲,如果一篇文章以某种物作为文章的题目,那这物大多都是文章的写作
4、对象和写作线索,同学们判断得很好。围绕“灯笼”,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提炼。生:主要写了由“灯笼”引起的诸多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灯笼”的各种怀念之情,尤其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师:文章的开始部分隐藏着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与“灯笼”结缘,引出下面写的都是“灯笼”之事。是哪句话?生齐:“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出作者结缘的“灯笼”有哪些?与“灯笼”结缘的事有哪些?按照下面的句式表达。出示PPT:课文第_节,写到了_“灯笼”,写了_这件事。生:课文第4节,写到了“照明灯笼”,写了去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事。生:课
5、文第7节,写到了“纱灯”,写了小时候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的事。生:课文第8节,写到了“红灯”,写了村口挂红灯,为夜行的人照明的事。生:课文第9节,写到了“跑马灯”,写了元宵节看灯笼的事。生:课文第10节,写到了“官衔灯”,写了族姊远嫁,轿前后挂灯显富贵的事情。生:课文第11节,也写到了“纱灯”,写了用朱红在“纱灯”上描摹宋体字的事。生:课文第13节,写到了“宫灯”,写了遥想宫灯的孤寂。生:课文第14节,写到了营帐中的“灯笼”,还有火把,探照灯,这里引述了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写了自己渴望做“马前卒”的豪情壮志。师:课文从第4节到第14节,分别写到了这些灯笼,每一种“灯笼”都有着故事,每
6、一个故事都是令作者难以忘怀的。第三部分 提问式旁批,思灯笼之“情” 师:作家巴金曾经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情感,我的心里有话要说。写是因为有话要说,铭记是因为有情感在。读文章要知人论世,大家了解了作者,也要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大家一起读投影。 出示PPT: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非常愤懑,忧心如焚。于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以疏解心中积郁。这一时期的散文,字里行间无不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灯笼就是在这样的
7、背景下诞生的。生齐读。师:每一篇文章都有其表达的思想,这思想一定离不开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吴伯箫的灯笼也一样是时代的发声。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生齐:抒情散文。师:散文的特点是什么?你说生:“形散而神不散”。师:那散文的“形”和“神”又指什么呢?生:“形”应该是组成文章的材料。“神”是指组织材料的线索之类吧。生:“神”还应该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师:大家的理解很正确。散文的“形”是指文章的选材,就像刚才大家找到的那么多作者结缘的“灯笼”,以及与“灯笼”相关的那些事;而“神”则是蕴含在表象“事”“物”中的思想情感,就是因为有思想和情感的线串着,那么多的材料才被“聚”在了一起。接下来,我们一起细读课文,看
8、看你能读出多少作者寄寓在这些事当中的情感。出示PPT:透过_的文字,我读到了_的情感。(生细读思考后交流。)生:透过第4节:“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背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说好听点,心海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冒雪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9、我读到了祖父的慈爱和对祖父的牵挂之情。师:这一段文字,体现着浓浓的祖孙情深,但我对祖父的想念哪一段文字更有说服力?生:第5节:“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师:“一辈子思慕着的”,这种想念太刻骨铭心了。接着说。生:透过第6节“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到“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稍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我读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也读除了“我”对母亲的爱,感叹岁月流逝,母亲变老了。生:第8节,“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到“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
10、来的吧。”我读出了乡里乡亲之间的互助互爱情感。生:第9节,从“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我读出了对青春的怀念之情。生:第10节,“族姊远嫁”,“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我读出了岁月的沧桑之感。师:今非昔比,有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之情。生:第11节,用朱红在纱灯上描摹,“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痛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我读出了作者对这样描红的享受之情。
11、师:爱这样的描红,其实等于爱什么?生:师:我们说,这描红就等于是一种文化生活,爱描红,就是热爱文化。生:第13节14节,“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我读出了作者的一份豪情壮志,愿做“马前卒”为国效力。师:这篇文章写于什么时候?生齐:写于“九一八”事变之时。师: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爱国的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心中,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文章最后由联想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同学们刚才说得特别好,现在我
12、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写了那么多的“灯笼”,从我们刚才品析的情感意义来说,哪些是个人情感?哪些是文化上的?哪些又是爱国层面的呢?生: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故事;接过母亲的纱灯上下灯学;跟着龙灯跑;夜晚村头挂灯笼;族姊远嫁的灯笼历史,等都是属于个人情感上。而在纱灯描红和对宫灯的想象,我觉得这是属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而赞美塞外营帐中的灯笼,则上升到爱国主义的高度,愿意为保家卫国做“马前卒”。第四部分 点评式旁批,学写“灯笼”之法师:丰富的思想情感,需要恰当的写作方法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从本文看,同学们已经很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我们继续研读,从结构、表达方式和语言等方面说一说,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写作方
13、法的启示。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值得我们写作时借鉴。师:能否说得详细一点?来,我们先把一二段话一起读一遍,然后你再说。生齐读一二段。生:这两段话,由小孩子喜欢火,三家村的往事,写出了人对光明的向往,引出下文,为写“灯笼”作铺垫。文章的结尾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来一个“壮”字,由个人情感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以小见大,独具匠心。师:这种升华让“灯笼”的立意更加深刻。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话,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预备起生齐读。师:文章除了以小见大和结构上布局严谨之外,写法上你还学到了什么?生:我觉得文章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师:很好,你先给大家说一下,表达方式有哪
14、几种?生: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师:大家重复一遍。生重复表述。师:刚才说了,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下面大家找一找,作者在哪些地方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第4节、第6节写挑灯接祖父、接过母亲手里的纱灯上下灯学,用的记叙的表达方式。生:第5节:“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生:最后一段中“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生:第8节,“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第10节,“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
15、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将之前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落户形成对比。师: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营造了意境,有助于抒发情感,渲染主题。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启示我们的还有什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修辞手法的使用让语言很生动形象,比如“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用了夸张和比喻,表达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作者对“灯笼”的情感之深。生:在语言上,我觉得有点文白相间的味道,雅俗共赏,比如:“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笼,便是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
16、,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师:文白相间的语言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文中有的语言理解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第五部分 一句话传承“灯笼”之意师:“灯笼”在作者的记忆里,蕴含着太多的美好,是对亲人、是对青春、是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再次浏览课文,以你的理解,以“灯笼”开头说一句话生:“灯笼”是小时候最心爱的玩具;生:“灯笼”是网在记忆里说也说不完的乡情;生:“灯笼”是祖父嘴里进京赶考的故事;生:“灯笼”是上下灯学母亲疼爱的温暖;生:“灯笼”是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生:“灯笼”是族姊远嫁的沧桑;生:“灯笼”是纱灯上热爱的描红文化;生:“灯笼”是汉武帝处境可悯的泪滴;生:“灯笼”是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生:“灯笼”是萧萧班马鸣甘做“马前卒”的壮志豪情;生:“灯笼”是强大祖国的火把,是明亮的探照灯,是燎原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