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模拟写作:在字里行间看到“我”(附文题解析 写作指导 范文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模拟写作:在字里行间看到“我”(附文题解析 写作指导 范文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作文模拟写作:在字里行间看到“我”(附文题解析+写作指导+范文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2021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以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上面的材料唤起了你与手机之间怎样的记忆?又引发了你
2、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文题解析2021 年常德市的中考作文命题,给出的关键词是手机。因此,同学们的行文只要与手机相关,原则上都不能完全算作离题。但事情似乎又没有那么简单。这则材料所涉及的手机问题并不新鲜,但它有特定的背景和指向。同学们的写作,必须照顾到这种背景和指向,不然就会把手机当成一个广大无边的筐,以为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审题:不是简单地写“手机”如果大家审题再深入一些,就会发现,材料显然不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谈论手机问题,而是在讨论针对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问题。手机管理与三个主体有关,这就是学生、学校和家长。就我们学生而言,应该科学
3、理性地对待并使用手机,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也应该由学校统一保管;就学校而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更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就家长而言,应该负起监管的责任,密切与学校的联系,以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当然,同学们还要注意材料之外的信息,比如引导语说,上面的材料唤起了你与手机之间怎样的记忆?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引导语在这里是有写作内容和写作文体上的暗示意义的。如果说第一句所导引的是“我与手机”,第二句所导引的就应该是“我看手机”。换言之,同学们既可以写自己与手机之间的贪、嗔、痴、恋,也可以写自己对手机管理的
4、远识高见。写作困境:主题固化、情感苍白老师在阅卷中发现,对大多数同学而言,因为作文题目给出的话题并没有超出大家的经验范畴,所以基本上能做到中考作文要求的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但同时,思路逼仄、情感单薄、内容空洞、个性缺乏、套作流行等痼疾也依然大量存在着。具体来说,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同学们最大的问题是未能将抽象的话语与生动的个人经验对接起来,实现私人化的语言表达。这样的后果有两个,一是主题固化,二是情感苍白。所谓主题固化,就是旧瓶装新酒,用新的故事生搬硬套旧的主题。比如,有不少同学写家庭中的“手机冲突”,最后仍然变成了对母爱的歌颂;不少同学写课堂上的“手机危机”,最后仍然变成对师德的赞美
5、;不少学生写使用手机阅读的便利,最后仍然变成了对古人先贤精神生活的无限向往。尽管大家在作文中呈现的是新场景,但在立意上还是没有挣脱“套板反应”,走不出低幼的话语定位。而所谓情感苍白,说的是相同的题材,相同的细节,甚至相同的语言,泛泛而谈,没有环境烘托,没有起承转合,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也没有各种表达方式的珠联玉映。逻辑困境:偷换概念、非此即彼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逻辑问题。同学们在写作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偷换概念,二是非此即彼。不少同学在选择论题时,没有充分考虑与材料的契合,而只顾着寻找自己得心应手的角度,这样就会变成生拉硬拽,自说自话。比如,有的同学没有聚焦谈手机管理,而是大谈网络
6、,甚至大谈责任、规则、理想、感恩、挫折、健康、诚信、自强、执着、自律等等。很难说这些问题与手机管理没有丝毫关系,但毕竟与手机管理不是同一个论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作文中,手机或者手机管理,仅仅是一个引子,待进入正题之后,就“顾左右而言他”了。这种种情形,实际上都属于偷换概念。另一个误区是非此即彼,就是用二元对立的观念来看待手机的利与弊,带着强烈的极端化倾向。比如,有的同学在文章中美化甚至诗化纸质阅读,贬抑电子阅读,缺乏对材料完整的和辩证的解读。实际上,材料提示我们“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这句话耐人寻味,它不仅隐含了手机在信息化社会里的存在价值和重要作用,还告
7、诉我们手机的管理其实是有条件的,有边界的,“简单粗暴”的行为是不足取的。当然,刻意地反其道而行之,为手机的严格管理“鸣冤叫屈”,也是不合适的。大家要做到观点的圆融与逻辑的自洽。写作指导材料无废话。材料作文首要的写作原则,是基于材料。与话题作文不同,材料作文要求我们的写作与材料之间保持一种不离不弃的关系,立意的确定,文体的选择,都必须遵守材料自身的规定性。材料是立论的源头,也是写作的起点,从思维的角度上讲,材料更是写作的引爆点,对材料的整体观照、字斟句酌和心领神会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尽可能调动自己的经验。同学们看常德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会发现材料没有提供具体的情境,尽管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暗示
8、了多种写作角度,但毕竟还是比较抽象和空阔的。同学们必须在细读材料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调动自己的经验,将写作所要求的“记忆”“感受”和“思考”努力呈现出来。如果我们选择记叙文,那么,“我”与手机的“爱恨情仇”可以通过“我”与学校、“我”与老师、“我”与家长中的某一组(或多组)关系的变化体现出来。尽管手机是产生矛盾冲突的主要物件,也是串联文章内容的重要线索,但手机本身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的情感经历,“我”与老师、家长、同学以及其他人物关系在手机作用下的矛盾冲突与微妙变化才是重点。若是我们选择议论文作为写作方向,那么,我们可以指陈手机的利与弊。但更重要的是旁求博考,对材料作出合理的放大和延
9、伸,并将自己对手机的感受与思考熔铸进去。从议论文的一般思路来看,同学们应该回答“手机管理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加强手机管理”“如何加强手机管理”三方面的问题。而论证过程可以有层进式、总分式、对比式和并列式等不同选择。要特别指出的是,好作文从来都不是“作”出来的。如果作文不能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命感慨相连接,所谓个性化,所谓创造性劳动,所谓高雅而深刻的心智活动,所有这一切都将沦为空谈。同学们要记住,考场作文,也必须让静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材料与生动鲜活的个人经验相遇,也必须让人在字里行间看到“我”的存在。学生佳作 再开窗某考生我觉得头脑发昏,眼睛有点模糊,于是放下微微发热的手机,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10、。咦?天什么时候黑了?我疑惑地抬起手去开灯。奇怪,不亮?是不是停电了?想到这里,我赶紧拿起手机。“糟糕!没电了!”手机在我一声惊呼中优雅地关机了。屏幕一暗,四周陷入一片寂静与黑暗中。我颓然地靠在沙发上,无聊地看着天花板,忽然惊觉,现在己经八点了!离放学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一股愧疚感涌入我的心中。虽然如此,我还是不想向书桌挪动半步。脑子里浮现出手机中游戏聊天的一幕幕,那可比写作业好玩得多。窗边吹来一阵清风,我从闷热的客厅中心移动到窗边。这里是我小时候最爱待的地方。父母一向很忙,大多数时间我都闷在家中。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就是看窗外的风景。窗外的天空令我着迷,我喜欢看早晨的天空布满红霞,喜欢看傍晚
11、的天空由金黄到深黄再到深蓝的变幻。低头的风景也很生动,我喜欢看奔驰的车辆,喜欢看来往的人群想着想着,我抬头看着夜空。啊!今晚的星星真美!我想起我和手机的相遇。当初父母怕我太孤单,就给我买了一部手机,我第一次打开它,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里五光十色,可以玩游戏,和别人聊天,看小说,看动漫我完全被这个世界吸引了,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想来,我似乎在手机中很充实,又似乎什么也没干。星星们投来责备的目光:“因为手机,你荒废了多少宝贵的时间啊!”我的脸涨得通红。确实如此,手机消除了我的孤独感,也夺去了我的时间,我越来越少走到窗边。我沉溺于网络中,一点点耗费着自己的生命。啊!我拍拍额头,有手机的生活五彩
12、斑斓,却也空虚疲惫。从前我认为它是一扇窗,结果它却将我锁在那虚幻的小房间中。清风吹着我的脸,将我“唤醒”。我把窗户打开,探出头去看。星光多美,外面的风景才是真的看也看不完。世界宽广,何必把自己困在手机那巴掌大的空间中呢? 点 评 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个生活场景,一段心路历程,“我”与手机之间的故事由此得到了集中而生动的演绎。手机在这里已经不是一个电子产品,而是虚幻世界的代表。这个世界虽然“色彩斑斓”,但也会陷入“无聊”“愧疚”“无法自拔”“空虚疲惫”之境。作者想着力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从“虚幻的小房间”中振拔出来,回到了从前的生命轨道,回到真实而广阔的现实世界。作者笔下的这一过程不像一般的考生作文写得那么“实”。它更多是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呈现出来的,是通过隐喻和象征折射出来的。这无疑也体现了作者在构思上的独出机杼。文章中,作者的插叙构成了另一条线索,并且为作者终于“清醒”过来提供了合情合理的背景支持。两处插叙,一是写儿时窗口的欢愉,一是写“与手机相遇”后的沉沦。作者让它们与现实的情境无缝衔接,借“再开窗”这一行为,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不能为物所役”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