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论学习.pptx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7784239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教育论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审美教育论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美教育论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教育论学习.pptx(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审美教育论审美教育论第一节 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 美育的内涵第三节 美育的特点第四节 美育的功能第五节 美育的目的第1页/共66页第一节第一节 中西美育观的源流中西美育观的源流一、中国美育思想概述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第2页/共66页一、中国美育思想概述单选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的是蔡元培。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就用到了“美育”概念,是中国近代以倡导美育著称的学者。他倡导“以美育代宗教”。单选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单选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第3页/共66页1、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1)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孔子把乐

2、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孔子诗教乐教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A 兴于诗:因为诗经是百科全书,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兴于诗;塑造生命活力 B 立于礼:就是要诗教乐教把人培养成符合礼的要求的人,从而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治理中 C 成于乐:通过集诗、歌、舞于一身的“乐”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培养高尚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第4页/共66页(2)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3)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第5页/共66页2、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1)蔡元培率先引入“美

3、育”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他提出美育实施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第6页/共66页家庭美育家庭美育 家庭是人性的学校与乐园,父母是终身的良师与益友。家庭美育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孩子一种对人生的审美态度。A、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的无比热爱。灿烂鲜艳的花朵,碧绿青翠的草木,变幻莫测的云霞,刺激着孩子烂漫的想象,使家庭在自然美中沐浴了天伦之乐。第7页/共66页 B、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环境美的自觉意识。卫生洁净,井然秩序,朴素自然,宽敞明朗,气氛温馨,使家庭环境多姿多彩,使孩子深深懂得环境是自我人性的辐射。C、家

4、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美的无限钟情。柴科夫斯基,莫扎特,萧邦等,都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兴趣归功于家庭的熏陶。正是家庭中对艺术的挚爱和尊敬及艺术的氛围,在他们童贞的心灵中唤起了对艺术的兴趣和真诚。D、家庭美育可以培养孩子对亲情美的审美体验。第8页/共66页2 2、学校美育、学校美育 A A、校园应是充满绿色,生机盎然,鲜花盛开,富有生命活力,充满人文气息,体现深厚文化理念和文化传统的园林;学生在其中会感到身心安泰情感舒展,学习的压力,以及关系的矛盾,使学生在绿色校园获得净化宣泄。B B、干净卫生,秩序井然,采光良好,空气新鲜,光线合适,无刺激气味,人性化的教室富有艺术氛围,使学生沐浴在美的环境

5、氛围中。C C、学校是有组织地开展艺术美教育的最佳场所。D D、学校应是安静的,远离噪音适合工作学习生活;学校应是安全的,不受各种灾难威胁;学生在学校应是安心的,学生会有因身处一个人性化的集体而感到安心;第9页/共66页3 3、社会美育、社会美育 社会是人生成就获得展示的最终舞台,社会的美是人的全部希望之所在。社会美育主要是借助生动活泼的物质媒介造成一种社会的审美氛围,通过感性的熏陶把美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美育的具体途径主要分为社会环境美育;社会人际关系美育;社会文化设施美育;社会日常生活美育。第10页/共66页 C C、社会文化设施美育,主要是利用全社会的文化设施:图书馆

6、,影剧院,文化宫,展览馆,博物馆,和公园,广场等,供人们阅览,欣赏,娱乐,参观,游览,并对参与的人施行审美教育。D D、社会日常生活主要是指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穿衣不仅作为身份地位的展示,更是美的形象的塑造;饮食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饮食文化饮食美学饮食审美,是身心健康的促进;居住不再只是挡风御寒或是统治地位的象征,而是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铸造人性化空间;出行不再只是赶路,而是流动的审美风景线的展示,及其自我空间的拓展和新的审美追求。第11页/共66页 A、社会环境应是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均衡有序的存在和发展;整个社会是一个“绿色”的社会,到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充满发展的潜力和

7、发展活力;社会充满凝聚力向心力;B、社会人际关系应是和谐融洽的。没有害群之马,人际关系表现为相互欣赏与促进积极进取,积极向上,对本集体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第12页/共66页2、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2)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他还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古往今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是注重情感的陶冶”、“情感教育最大利器就是艺术”,小说具有熏、浸刺、提的审美作用;(3)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第13页/共66页1、单选在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名词解释柏拉

8、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柏拉图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二、西方美育思想简述第14页/共66页2、名词解释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就在于能够通过理性对感性加以节制和净化。他在阐述悲剧的效果时,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作用,这种借怜悯与恐惧使情感得到净化的作用也是一种情感的陶冶。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但他是将其艺术的审美功能与净化心灵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古罗马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影响。第15页/共66页3、名词解

9、释寓教于乐: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真实性,形象性,情感性,这种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第16页/共66页4、单选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后,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名词解释席勒的美育观:1795年席勒发表美育书简,在书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认为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满人性。(席勒主张用游戏活动(审美活动)克服由于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分裂

10、造成的人性创伤。“只有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美育是“培养我们感性的精神力量的整体尽可能和谐”)第17页/共66页5、名词解释马克思的美育观:马克思从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他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还指出,审美教育也是需要基本条件的,在不能解决基本温饱的情况下奢谈审美教育是不现实的。同时,没有能力获得基本艺术修养的人,对于艺术的教育作用也是难以接受的。第18页/共66页美育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 中国儒家特别强调诗教和乐教,也就是强调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以培养高尚品德的人或

11、完美人格的人。甚至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不忘比附人的道德品格,强调“比德”。西方的卢梭和席勒主张美育就是完人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人。他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天性)本来是完美的,但近代社会成为一个他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天性)本来是完美的,但近代社会成为一个大染缸,人于其中受到邪恶、丑陋、肮脏、嫉恨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污染,大染缸,人于其中受到邪恶、丑陋、肮脏、嫉恨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污染,加上工业化分工对完整人性的切割分拆,导致人性的扭曲和畸形。为避免加上工业化分工对完整人性的切割分拆,导致人性的扭曲和畸形。为避免这种后果和恢复人性的完美,就要依赖美育:卢梭提倡这种后果和恢复人性的完美,就要依赖美育:

12、卢梭提倡“回归自然,返回回归自然,返回自然自然”;席勒强调通过游戏(审美活动)使人成为精神得到充分解放和审;席勒强调通过游戏(审美活动)使人成为精神得到充分解放和审美的人,完美人格。美的人,完美人格。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将美与善混为一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美不等同于善,美育不能等同于德育。第19页/共66页美育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 许多美学家都强调了情感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中心地位,重视审美教育对人的感性、情感的陶冶,对人的灵魂的净化,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如蔡元培:“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朱光潜:“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第20页/共66页第二节 美育的内涵多选美

13、育的内涵美育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第21页/共66页 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体现了近代西方二元分立的思维特点。即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的对立。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容易将美等同于美感,而美感又进一步泛化为情感。事实上,审美愉快并不等同于情感激动,审美愉快是主体和客体统一、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整体的心理过程。将情感从审美心理结构剥离出来,并将其视为审美教育追求的目标,显然是失之偏颇的。第22页/共66页美育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美的集中表现,审美教育就是或主要就是进行艺术教育。其实

14、这种观点也是对美育内涵的一种误解。美育是艺术教育的规定只是揭示了美育的主要形式,但它看不到除艺术外,还有很多自然审美现象和社会审美现象可以充当审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艺术教育要培养艺术人才,而美感教育则是要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第23页/共66页论述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的主要区别。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内涵的三种主要观点,即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而实际上美育与其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人格教育主要还是一种道德教育,它与美育相关,但不能等同。把美育看成是人格教育也只是指出了美育的间接效应和终极指向,而未能揭示出美育独有的价值内涵。第24页/共66

15、页其次,把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也只是把握了美育的中介形式及其直接效应,却未能揭示出美育独有的价值目标。再次,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虽然都离不开艺术,但它们的目的和方法却不同。美育是艺术教育的规定只是揭示了美育的主要形式,但它看不到除艺术外,还有很多自然审美现象和社会审美现象可以充当审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艺术教育要培养艺术人才,而美感教育则是要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第25页/共66页简答正确理解美育的内涵应该遵循的原则(1)对美育内涵的确定应该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一方面,审美教育不是以知识性内容的获取为目的,而是以充分有效地实现对象的审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审美的教育作用为指归;另一方面,审

16、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以审美作为其特殊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审美与教育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以审美吞没教育,把审美教育变成一种消遣、娱乐活动,又不能不顾艺术和美自身的审美特性,而导致审美教育主旨的丧失。把审美与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正是确定审美教育独特内涵的基本出发点。第26页/共66页(2)确定美育的内涵还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P357 确定审美教育的内涵,必须同时兼顾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两个方面,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走向片面。美育是情感教育的规定只揭示了美育的中介因素,美育是艺术教育的规定也只揭示了美的主要形式,二者都忽视了审美教育终极的价值指向。美育是人格教育的

17、规定虽然揭示出了审美教育的间接效应,但却显得过于宽泛。第27页/共66页(3)确定美育的内涵还应遵循独特性的原则。所谓独特性,就是指审美教育不同于智育、德育、体育等其他教育形式所独具的本质属性,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确定审美教育内涵的根本依据第28页/共66页简答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它们同属于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是一种相互推动的辩证关系。区别:人的认知结构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知”对应的科学认识,求真;“意”对应的是伦理道德,求善;“情”对应的是审美,求美。如果说智育是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人的求真能力为目的,德育是以锤炼人的

18、道德品质,培养人的求善意志为指归,体育是以强化人的体能,培养人的健壮体魄为宗旨的话,那么,美育的独特性就在于,它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第29页/共66页论述美育与审美活动的联系与区别。联系:美育与审美活动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审美活动本身就具有陶冶人、塑造人的教育功能,如果没有审美活动,也就不可能有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审美教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唤起人追求美的无限热情,又必然会推动审美活动的不断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活动与审美教育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19、我们却不能把它们简单混同起来。第30页/共66页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1)从活动的存在形式上看,审美活动是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的个人行为,它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偶发性等特点,而审美教育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行为,它是一个按照预先拟订好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受教者施以定向审美培育的活动过程。第31页/共66页(2)从活动的存在结构上看,审美活动是由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两个因素构成,审美活动的现实发生,就是审美关系的确立和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同时被建构、生成的过程。而审美教育是由施教者、作为教育媒介的审美对象以及受教者三个因素构成,审美教育的现实发生,就是施教者以审美对象为中介

20、与受教者有机结合的过程。第32页/共66页综上所述,本教材将美育界定为:名词解释美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P359第33页/共66页第三节第三节 美育的特点美育的特点一、诉诸感性二、潜移默化三、能动性第34页/共66页一、诉诸感性 美育特点首先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美育

21、不同于智育,不是知识的灌输和抽象的说理;也不同于德育,不是道德的说教,也不是行政命令或法律制裁,而是以感性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性情。审美对象在对人进行感化时,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具有吸引力的感性形象。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美育顺应人的本性,首先以美的形象吸引人,使人悦耳悦目,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前提下感化人,使人悦情悦意。美育的过程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作者通过感性意象表现情感,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通过感性意象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悦情悦性的效果,达到美育的目的。第35页/共66页二、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美育主要是一

22、种“化育”。名词解释化育化育:强调美育对于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中国古人虽有儒、道、禅之别,但在美育思想上都采取了化育的方式。第36页/共66页论述美育是一种化育。中国古人认为,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化育”,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使主体在感化中,经过审美,深入“人心”,从而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自我的人格。虽有儒、道、禅之别,但其美育思想在这一点却是一致的。(1)孔子以“六艺”教学生,其中“乐”就是专门的美育课程。乐的美育方式是感化,即在个体的感性欲求得

23、到满足的同时符合于社会文化心理。乐化的目的是和谐,以此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第37页/共66页(2)道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至和”,静心虚静,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艺术的创造和欣赏过程就是主体涤荡心灵,完善自我,合天地之道,达人际之和的过程。由技入道的庖丁解牛,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观照和享受。第38页/共66页 中国的儒、道、禅在美育思想上都采取了“化育”的方式。可见,美育对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熏陶和浸染,审美主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的变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

24、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美育正是以这种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第39页/共66页(3)禅宗更注重于自身的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从美育的角度说便是“自己感化自己”,从而使自己跃身大化,与宇宙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异常恬淡、宁静的心境,在不动声色中陶冶了人生,在审美中成就了人生。在具体方式上,禅宗注重渐修顿悟,就是始终不脱离感性,而又从具体感性中获得人格的飞跃。这种飞跃,这种个性解放,是浸泡在感性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结果。第40页/共66页三、能动性 在美育过程中,审美主体不只是被动地受到感发,而是有着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审美活动中,对象的价值因人而异,柳宗元曾说“夫美不自美

25、,因人而彰”。同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的主体面前,会激发不同的感悟。当你积极在对象身上追寻美,那么对象也积极地向你显现美的姿态。反之,如果你不积极从审美对象身上寻求美,那么审美对象的美是无法向你展现的。可见,对象的感性形态以其优美、壮丽等特征给主体以享受。这种享受是主体积极追求的,不是对象被动给予的。第41页/共66页第四节第四节 美育的功能美育的功能一、怡情养性二、化性起伪第42页/共66页名词解释怡情养性: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欣赏美的事物能让人感到安静,愉快,能洗净人身上的世俗气而获得精神升华,积淀审美素质;审美活动能使心灵得到荡涤

26、和净化,从而培养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美育是一种身心陶冶,是人性的自我品味和人格的陶塑。第43页/共66页简答美育与以道制欲的关系。(1)美育体现着以道制欲的原则。道,指感性生命和精神生活的原则,指理。欲,指人的感性要求和欲望。以道制欲即通过生命的原则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2)以道制欲是通过人情之常的途径对人进行造就准则。通过动情的途径,完成美育陶冶人心的作用。情感的愉悦要在理智的控制之下。第44页/共66页名词解释化性起伪:是荀子在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时所提出的,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自身的弱点,使其健康发展。塑造心灵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27、侧重把感性的人塑成理性的人,消除人情感中粗糙、低级的成分,使之闪烁理性光辉;侧重于将单向度的人、机械枯燥的人塑成完整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人,让人享受人之为人的乐趣和快意。第45页/共66页名词解释审美的人:审美的人:就是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且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的理想追求的人。第46页/共66页第五节第五节 美育的目的美育的目的单选美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造就一种审美的人。第47页/共66页知识补充:1、境界的概念一般有三种:第一,是指做学问或者做事业的阶段、品味。第二,指审美对象,或称审美意象。境界=意象=意境。第三,就是指人的精

28、神、心灵的境界,也就是人生境界。第48页/共66页简答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1)境界是心灵的一种存在状态,人们在心灵上有不同样式的生存状态,在社会实践中生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2)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比较高层次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自由的人生境界。通过审美,使主体的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得到重组和塑造,他将以新的姿态重新返回现实并改造现实。因此,审美根本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的教育。审美教育使人生境界提升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而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第49页/共66页 冯友兰说: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哲学家对世界,对人类世界哲学的贡献主

29、要就是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论。他用“觉解”两字来表述他的人生境界概念,宇宙界的事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有了人的觉解,就有意义了。(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第50页/共66页 北大教授张世英说,“人和动物不同,就在于人有这一点灵明,正是这一点灵明照亮了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于是世界有了意义。境界就是这一个人的灵明所照亮的有意义的世界,动物没有自己的世界。”这里的“灵明”一词来自王阳明,他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第51页/共66页 综合两位哲人的观点,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它包括冯先生说的“觉解”,也包括张先生说的感情、欲望、志趣、

30、爱好、向往、追求等等,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了一个精神世界的整体。第52页/共66页 2、境界的内外表现:境界的内在表现称之为胸襟、胸次、怀抱、胸怀;境界的外在表现为人的言谈笑貌、举止态度,生活方式,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第53页/共66页3、境界的层次 人生境界有高低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冯友兰分成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按习惯做事。不清楚做事的意义,所谓浑浑噩噩。功利境界:一切行为都为了自己的利。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许可以称之为个人奋斗。道德境界:一切行为都为了行义,求社会的利。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

31、自己。天地境界:一切行为的目的是侍天。侍者,奉献也。人不但对社会应该有贡献,而且对宇宙也应该有贡献、创造。第54页/共66页4、人生境界的一般层次 人生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日常生活的层面;工作、事业的层面;审美或诗意的层次。第一,日常生活的层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送往迎来、婚丧嫁娶等等,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俗务。第二,工作或事业的层面。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个职业。是为了要赚钱,养家糊口,用一种比较积极的说法,就是人的一辈子应该做一番事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第三,审美或诗意的层面。人生不等于事业,除了事业之外,人生还应该有审美这个层面,即应该活得有意义。第55页/共66页 如何处理

32、人生的这三个层面的关系?合理安排,全面发展。不能成为:酒囊饭袋 工作机器 玩物丧志第56页/共66页 境界在生活层面的表现 有些人在婚礼上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宝气,租几十辆豪华的轿车,像宾利、卡迪拉克什么的,目的是为了显摆。但其实却反映出一种暴发户的心态,即使不是暴发户,那就是他的趣味,他的人生境界有点低俗。我们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但不需要做给人看。第57页/共66页人生境界在事业上的表现 冯友兰90岁生日的时候,对他的学生说,我现在眼睛不行了,想要翻书找新的材料已经不可能了,要看书不能看了,但是我还是要写书,“我可以在过去已经掌握的材料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理解。”第58页/共66页审美的人

33、生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从哲学的高度看,审美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追求审美的人生。朱光潜先生在谈美里称此为人生的艺术化。具体说来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1)诗意人生:就是完整的、有情趣的人生。所谓诗意就是人和人,人和自然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第59页/共66页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会这么说,“唉呀,活得没有意思。”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思,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功利的眼光,逻辑的眼光,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遮蔽了我们这个有意义、有情趣的世界,而审美活动去掉了这种遮蔽,照亮了这个本来的世界,于是世界上的一切就充满了诗意。第60页/共66页2)创造的人生。就是变化和新鲜的人生,也是不断

34、劳作并有建树的人生。它的反面就是缺乏意义和价值的人生,是灰色暗淡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人生。3)爱的人生。就是一种热爱万物,无私奉献、感恩世界的人生。马斯洛说:“高峰体验会带来一种感恩的心情”。这种感恩心情就像宗教的信徒对上帝那种感恩之情,也像普通人对命运、对自然、对过去、对父母、对世界所有一切的感激之情。总而言之,追求审美的人生就是追求诗意的人生,追求创造的人生,追求爱的人生。美育目的就是要将人的境界提升到审美的人生境界。第61页/共66页*美育的现代意义 日潮韩流,欧风美雨,世界正在变得千篇一律。生活形态的机械化,思想感情的模式化,文化工业的大规模拷贝,流行时尚的传媒炒作正逐渐左右人们的生活

35、情趣锈蚀人们的审美体验;机械的人性化追求却造成了人性的机械化。在这个世界中,艺术实践和审美欣赏已经成为我们个人可以把握的少数希望之一。艺术与其审美正在成为拯救人性的某种手段,只有在面对艺术时,人才会追求自己现在没有的东西。美育可以使人们塑造美的人物形象,确立美的环境形象,树立美的生活形象。美育对于现代病,对于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的人们是一剂良药。第62页/共66页 1、美育对当代人的价值观的重建具有启悟作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其聪明才智和内在潜力就越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开掘。美育不得不承担起人生价值再启蒙的重任-人除了物质的幸福以外,还有更高级的精神价值。人的七情六欲如能得到理性的滋润和调节

36、,就会使感性欲求变得更美好,人的审美品位就会得到提高。第63页/共66页 2、美育对当代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推动作用。审美教育能够让我们欣赏自然的同时,教会我们去爱自然,珍视自然,按照美的规律去建造自然。美育能帮助人们找回对自然的亲和力,抚平人与自然的紧张对立;美育能培养人们与破坏自然的行为做坚决斗争的生态伦理意识,教会人们在审美的世界里生活。第64页/共66页 3、美育对当代人的人格境界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当今世界许多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有违人格,但由于利欲熏心也就无所顾忌。美育引导人通过欣赏美的事物,通过审美活动打开隔闭的心扉,促进圣洁情感的发展;通过提高审美理解力使人们善于把他人的人性感受纳入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增强和完善人际审美交流。第65页/共66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6页/共6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工具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