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航行说课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航行说课稿.ppt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宇宙航行说课稿宇宙航行说课稿(一)本课地位(一)本课地位(一)本课地位(一)本课地位 宇宙航行宇宙航行宇宙航行宇宙航行选自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主要介选自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主要介选自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主要介选自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和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和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和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和万有引力理论使人类实现“飞天飞天飞天飞天”梦想。梦想。梦想。梦想。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人造卫
2、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卫星中一些
3、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中中中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基础。基础。基础。一、教材分析第1页/共17页(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
4、能、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第一、能够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第一 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及其意义。宇宙速度,了解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及其意义。、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建、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建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立起关于各种卫星的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体会猜想、推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提高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第2页/共17页 3 3、情感
5、与态度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及巨大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3页/共17页(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对人造地球卫 星原理的理解;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难点: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卫星环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人造卫星的速度、周期的比较。第4页/共17页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本人将采用多
6、种教学方法进行,如讲述法、提问法、设问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引导讨论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带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以实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课时安排为一节课。第5页/共17页三、学习方法三、学习方法 高一学生,经过了大半年的学习,抽象能力和对某些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高估他们对物理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知识体系条理性掌握,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更是欠缺。所以我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第6页/共17页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
7、入(设置情景,播放中国明朝万户飞天(设置情景,播放中国明朝万户飞天以及神舟杨利伟载人航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以及神舟杨利伟载人航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 2 万户的故事: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万户的故事: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万户的故事: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万户的故事: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他把明朝的万户。他把明朝的万户。他把明朝的万户。他把474747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
8、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而而而而“神舟神舟神舟神舟”号,终于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号,终于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号,终于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号,终于完成万户没有实现的古老梦想。第
9、7页/共17页2 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3030)1 1、提供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提供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作用,因此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在地有引力作用,因此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在地面上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抛出时速度越大,落面上将一个物体水平抛出,抛出时速度越大,落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地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越大 2 2、思考:地球是个球体,如果抛出速度很大时,、思考:地球是个球体,如果抛出速度很大时,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如果速度继续一直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如果速度继续一直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增大,会出现什么
10、情况呢?3 3、将学生的回答与牛顿的设想作对比,作出肯定,、将学生的回答与牛顿的设想作对比,作出肯定,使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同时播放多媒体使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同时播放多媒体第8页/共17页同时播放多媒体同时播放多媒体同时播放多媒体同时播放多媒体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创设问题情境,经历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创设问题情境,经历探究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方法,感受科学家的思想实的过程,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方法,感受科学家的思想之伟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之伟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第9页/共17页三种宇宙速度三种宇宙速度 情景:从牛顿提出设想到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历时近
11、三百年。这是因为发射卫星所需的速度太大了,当时人类科技的水平还产生不了这样大的速度。思考1:以多大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它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学生板书求1)思考2:在地面表面附近万有引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板书求解2)第10页/共17页 在学生板书演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这就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它是发射一个物体、使其成为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若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一个物体,物体将在贴着地球表面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第11页/共17页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如果卫星
12、的发射速度大于,会出现什如果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么情况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动画演示宇宙速度课件,加深学生理解。)(动画演示宇宙速度课件,加深学生理解。)(动画演示宇宙速度课件,加深学生理解。)(动画演示宇宙速度课件,加深学生理解。)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教师适当地提示、引导,让学生动脑、动手,利用所学知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同时,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第12页/共17页卫星运行规律卫星运行规律动画演示卫星运行课件,建立正确图景动画演示卫星运行课件,建立正确图景 思考:思考:为简单起见,如果我们将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绕
13、地球运动都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请同学们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卫星绕地球的运行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第13页/共17页 设计说明:设计说明:通过对卫星运动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各种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状况的正确图景,帮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第14页/共17页梦想成真梦想成真 让学生先阅读材料“梦想成真”内容。同时打出视频及图片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及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15页/共17页五五 课堂反馈(课堂反馈(10)投影出四个题目,请四个同学上黑板板书再请四个同学改正。从而能使学生之间形成纠错讨论互帮互助的氛围六六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探究合作 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收集整理第16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