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动力设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电厂动力设备.ppt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3.1 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饱和状态: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对于工质,分子脱 离表面的汽化过程同时伴有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 程。一定温度下,起初汽化过程占优势。随着汽化的 分子增多,凝结过程加剧。一定程度时,汽化的分子 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空间中蒸汽 的分子数目不再增加,这种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饱和 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压力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处于饱和状态下的液态水称为饱和水,处于饱和状态下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第1页/共55页3.2 等压下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一、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1、未饱和水的等压预热阶段 图中处于未饱和状态的水,被等压加
2、热后,比体积稍有增大,熵增大,焓增大。直至等压下的饱和水状态。把未饱和水在等压下加热为饱和水所需要的热量叫预热热。第2页/共55页 饱和水和饱和蒸汽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水蒸汽,简称湿蒸汽;倘若继续加热直至最后一滴水变为蒸汽,这时气缸中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一定量湿蒸汽中所含饱和蒸汽的质量与湿蒸汽的总质量之比称为干度。将饱和水在等压下加热成干饱和蒸汽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2、饱和水的等压汽化过程第3页/共55页3、干饱和蒸汽的等压过热过程 对干饱和蒸汽继续加热,并保持压力不变,蒸汽温度将上升,把温度高于饱和温度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称为过热度。蒸汽过程中,比体积将继
3、续增大,焓、熵也将继续增大。此阶段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过热热。第4页/共55页 二、水蒸汽等压形成过程在p-v图 和T-s图上的表示 在p-v图上,水蒸气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一条水平线。饱和水等压加热成干饱和蒸汽的汽化阶段既是等压又是等温,在T-s图上是一条水平直线,预热阶段和过热阶段都是随温度上升的一条近似于对数曲线。第5页/共55页 二、水蒸汽等压形成过程在p-v图 和T-s图上的表示 如果改变压力p,则在p-v图、T-s图上会得到另外一条等压过程线。减小,过程线位于原过程线下方;增大,则位于原过程线上方。随着压力的升高,汽化过程缩短。压力越高,饱和水与干饱和蒸汽的参数越接近,差别也越小,当达到某
4、一确定压力时,它们的区别完全消失。第6页/共55页二、水蒸汽等压形成过程在p-v图 和T-s图上的表示总结:一点,临界点;二线,上界线与下界线;三区,未饱和区下界线的左方、湿蒸汽区上、下界线之间、过热蒸汽区上界线的右方;五态,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过热蒸汽状态。第7页/共55页3.3 水蒸气的h-s图一、水蒸气的h-s图 图中C为临界点,粗黑线CA为x=0的下界线,CB为x=1的上界线。上界线的上方是过热蒸汽区,下方是湿蒸汽区。第8页/共55页1.等压线群 等压线是一簇呈发散状的线群。在湿蒸汽区内为直线,在过热汽区内为向上翘的曲线。等压线沿熵增的方向是渐扩的
5、。2.等温线群 在湿蒸汽区,由于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在湿蒸汽区内等温线与等压线是重合的。3.等容线群4.等干度线 它是等压线上由x=0(下界线)至x=1(上界线)的等分点连接而成的。3.3 水蒸气的h-s图第9页/共55页二、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也是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4种。其中,等压和绝热过程应用得最多。第10页/共55页 在h-s图上确定一个热力过程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已知初参数确定过程的初始状态点。(2)根据过程特点确定过程的走向。(3)由过程终参数确定过程的终点状态点。(4)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能量转换。第11页/共55页三、蒸汽的绝热节流
6、 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时,遇到阀门、孔板等面积突然缩小的地方,由于局部阻力很大使蒸汽的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节流过程中工质流经缩口的时间极短,来不及和外界发生热量交换,故可将节流看成是绝热过程,称为绝热节流。第12页/共55页绝热节流过程的基本特性:1、蒸汽通过节流孔板时由于通道截面突然减小,流速增加,压力降低,焓减少,并伴随着一定的摩阻损失。通过缩口后通道截面扩大,流速又渐渐降低,焓也逐渐增加。可见,焓随着流速而变。2、一般情况下流速变化不大,故焓变化也不大,即在绝热节流过程中,节流前的焓和节流后的焓相等。第13页/共55页 实验表明,蒸汽通过节流后,压力降低,温度降低,而且做功能力也降低
7、。在一定的出口压力pn下,蒸汽做功量将减少h,这部分损失称为节流损失。第14页/共55页3.4 蒸汽动力循环一、郎肯循环 第15页/共55页郎肯循环的热效率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法(1)提高蒸汽初参数t1、p1;(2)降低乏汽压力。第16页/共55页二、回热循环 利用部分汽轮机中间抽汽加热锅炉给水的循环称为回热循环。第17页/共55页回热循环的分析(优点)(1)效率较同参数的郎肯循环高。(2)减少了锅炉的总负荷,因而减少了高温受热 面,节省了部分耐高温的金属材料。(3)使凝汽器的换热面积减少,节省铜材。(4)确定合适的回热级数,使技术和经济层面都 得到最大化。第18页/共55页三、中间再热循环
8、所谓中间再热循环,就是将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蒸汽全部引出,进入到锅炉再热器中再次等压加热,使蒸汽温度回复到初温或略高于初温,然后再全部引回汽轮机的低压缸继续膨胀做功,最后排入凝汽器。第19页/共55页 四、热电联产循环 既发电又供热的热力循环称为热电联产循环。采用热电联产循环的电厂称为热电厂。热电联产循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背压式汽轮机供热系统和调节抽汽式汽轮机供热系统。第20页/共55页 第四章第四章 传热学传热学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凡是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自发地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热。工程中的传热问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增强传热,即提高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或在满足传热量的前提
9、下使设备尺寸尽量减小;削弱传热,即减小热损失或保持设备内适宜的工作温度。为学习和研究方便,将传热分成3种基本形式:导热、对流换热和热辐射。实际的传热过程中往往不是以某一种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是这3种基本方式的复杂组合。第21页/共55页4.1 导热一、导热定义:导热是指物体内部或接触物体之间由 于存在温差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二、傅里叶定律 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Q与平壁两边的温差(t1t2)、平壁的面积A成正比,而与平壁的厚度成反比,即式中:是比例系数,称导热率,又称导热 系数。第22页/共55页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面积的热量称为热流量,记为Q,单位为W。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称为热
10、流密度,记为q,单位为W/m2。式中:/称为导热热阻R。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参数,是一种物性参数,其单位为W/(mK)。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数值不同,并且还与温度、结构、密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第23页/共55页4.2 对流换热一、对流换热过程 定义: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对流换热过程的热量传递是靠两种作用完成的:1、流体与壁面直接接触的导热及流体之间 的导热作用;2、流体内部的对流传递作用。第24页/共55页二、牛顿冷却公式 流体被加热时:q=(t1t2)流体被冷却时:q=(t2t1)式中:t1及t2分别为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oC。如果把温差记为t
11、,并约定永远取正值,则牛顿冷却公式可表示为 q=t Q=At式中:比例系数为对流传热系数,W/(m2K)。第25页/共55页三、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通过公式4-5、4-6我们可以看出影响表面传热系数有种种复杂因素,且根据理论分析及实验方法给出了表4-1中几种对流换热过程表面传热系数数值的大致范围。具体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可归纳为:1.流体产生运动的原因2.流体的流态3.流体的物理性质4.换热面的几何因素5.相态变化第26页/共55页4.3 热辐射一、热辐射定义:热辐射是一种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 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在能量传递过程中伴 随有能量形式的变化,即热能与辐射能之
12、间的变化。若辐射到某物体上所有辐射能量为Q,其中被吸收的能量为QA;反射的能量为QK;穿透的能量为QD,则 Q=QA+QD+QR QA/Q+QD/Q+QR/Q=A+D+R=1 当A=1时,表示能够全部吸收辐射能的物体,称为黑体;当R=1时,表示能够全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称为白体或镜体;当D=1时,表示能够全部穿透的物体,称为透过体。第27页/共55页二、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发出的辐射能叫做辐射力,用E表示。在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用E0表示。黑体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辐射热量由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揭示:式中:T为黑体的热力学温度,K;0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常量,其值为5.67
13、10-8W/(m2K4)。一切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都小于同温度下的黑体,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的比值称为实际物体的黑度,用符号表示第28页/共55页4.4 传热过程一、传热过程 实际的热交换过程中,经常是几种基本换热方式同时起作用的。例:各类热力设备和电气设备表面的散热既有表面与空气间的自然对流,又有与四周冷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几种热量传递方式同时起作用的换热过程叫做复合换热。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往往比复合换热更为复杂。例如,对流换热 导热 对流及辐射换热暖气片:热水 管子内壁 管子外壁 室内环境 辐射及对流换热 导热 对流换热省煤器:烟气 管子外壁 管子内壁 水 凝结换热 导热 对流
14、换热凝汽器:蒸汽 管子外壁 管子内壁 水第29页/共55页定义:热量由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传递给冷流体的过 程叫做传热过程。导热、对流或辐射只是一般 传递过程中的局部传热方式。传热过程规律:在稳定的传热过程中,当两种流体的温差一定时,传热面积越大,所传递的热量就越多;在同样的传热面积下,两种流体的温差越大,传热量也越多;而在一定的传热面积和温差下,传热量的多少则取决于传热过程本身的强烈程度。第30页/共55页稳定传热过程中的传热量可表示为:Q=KAt式中:K为传热系数,用来表示传热过程的强弱程度。如果表示成热流密度的形式,则可改写为式中:1/K称为热阻,传热系数越大,热阻就越小,传热量就越多。第
15、31页/共55页二、传热过程的增强与削弱 由传热基本方程Q=KAt可以看出,传热量由3个因素决定,即冷、热流体间的温差,传热面积A和传热系数K。改变其中任何一因素都会对传热带来影响。具体途径为:(一)增强传热 (二)削弱传热 第32页/共55页4.5 热交换器 将热量从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称为换热器。一、混合式换热器 在这种换热器中,热流体与冷流体依靠直接接触和互相混合来进行热量交换。其具有传热速度快、效率高、设备简单等优点。如活力发电厂中的除氧器、冷水塔和喷水式蒸汽减温器。第33页/共55页 在这种换热器中,热流体与冷流体先后交替地流过同一换热面。其优点是结构紧凑,节省金属,一般用于放热
16、系数不大的气体之间的传热。二、储热式换热器第34页/共55页三、表面式换热器 在这种换热器中,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将热量传给流体,而热流体与冷流体互不接触。如火力发电厂中的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管式空气预热器、表面式蒸汽减温器、冷油器等。因两种流体的流向不同,流体可形成几种流动方式:顺流、逆流、叉流 顺流和逆流是冷、热流体在表面式换热器中的两种最基本的流动方式。第35页/共55页 两种流动方式的温度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对表面式换热器计算时,可采用Q=KAtm,式中:tm为平均温度差,oC。传热平均温度差tm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计算。算术平均温度差为对数平均温度差为第36页/共55页 第五章第五章
17、流体力学流体力学5.1 流体的基本性质 一、流体基本物理性质 1.惯性 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流体的惯性只有在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显示出来。惯性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2.压缩性与膨胀性 温度维持不变,压力增大是,流体体积会缩小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压力维持不变,温度升高,流体的体积会增大的性质称为流体的膨胀性。3.粘滞性 流体流动时,流体质点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则质点之间便产生一种内摩擦力来抵抗相当运动,这种抵抗相对运动的特性称为流体的粘滞性,这种内摩擦力称为粘滞力。第37页/共55页二、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1.表面力 表面力是指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表面力可以是作用在液体外表面
18、上的外力,也可以是作用在液体内部任一表面的内力。内力是由于液体质点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是与液体表面相垂直的法向力,另一种是与流体表面相切的切向力。2.质量力 质量力是指作用在流体内部每一个质点上的力。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力有两种,即重力及惯性力。第38页/共55页5.2 流体静力学基本原理 一、静压力及其特性 流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某点的压力称为该点的静压力,用p表示。特性:(1)任意一点的静压力大小在各个方向上都相 等,与作用面的方位无关。(2)静压力的方向垂直并指向作用面。第39页/共55页二、静压力基本方程式 整理得 说明:1)在静止的流体中,任意一点的静压力p 由表面压力p0
19、和质量力gh两部分组 成。2)在重力作用下的流体内部的压力p随深 度h按直线关系变化,作用点的位置h 越深,静压力p就越大。3)在重力作用下流体中深度h相同的各点 静压力相同,此面为等压面。第40页/共55页三、静压力基本方程式的意义1.物理意义 静止液体中的一个切点,相对于选定的基准面,单位总比能是一个常数,但各点的比位能和比压能可以相互转换(总和不变)。距自由表面愈深的点压力愈大,比压能愈大,比位能愈小。2.几何意义 在静止的液体中,各点的静力水头是永远相等的,位置水头和压力水头可以相互转换。第41页/共55页流体静压力的测量第42页/共55页流体静压力的测量第43页/共55页流体静总压力
20、静水压力分布图第44页/共55页流体静总压力图解法第45页/共55页流体静总压力解析法第46页/共55页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1.汽包上的水位计第47页/共55页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2.倾斜式微压计第48页/共55页5.3 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一、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流体的动压力和流速称为流体的运动要素。流体的动压力是指作用在流体内部单位面积上的力,一般情况下流体的动压力与静压力的分布规律是不同的。流速是指流体某质点在空间运动的速度,其大小决定与该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路径的长度。第49页/共55页1.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流体的运动要素在某空间位置上不随时间变化,只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则
21、称为稳定流。若随时间而变,则称为非稳定流。2.迹线与流线 迹线是某一质点在连续时间内的流动轨迹,而流线则表示了某一瞬间连续质点的流动方向线。3.元流与总流 元流就是在流体中取一微小封闭曲线,通过曲线的每一点作流线,由这许多流线围成的管称为流管,流管中的流体称为元流。无数元流之和称为总流。第50页/共55页4.过流断面与流量 垂直于总流流向的横断面称为过流断面,用A表示。过流断面可为平面,也可为曲面。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流断面的流体体积称为流量,用Q表示。总流在过流断面的平均流速,用c表示:c=Q/A第51页/共55页二、连续性方程式 连续性方程式说明:在稳定流中,沿程各断面所通过的流量相等,且等于
22、过流断面的面积与平均流速的乘积。第52页/共55页三、能量方程式 1.理想流体能量方程式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两断面能量相等,即 单位质量力的流体所具有的能量方程式为 2.实际流体能量方程式 实际流体在流动中产生了摩擦,消耗了一部分能量,方程式变为第53页/共55页 四、流动阻力及能量损失 实际流体是具有黏性的,在流动时会产生阻力,对于不可压缩流体来说,这种阻力使流体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散失掉,这就是能量损失,称为水头损失。产生水头损失的原因有:一、流体具有黏性而产生内摩擦阻力;二、固体边壁对流体的阻滞作用。由于边界条件不同,水头损失可分为两类。1.沿程水头损失 2.局部水头损失 第54页/共5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5页/共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