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汇总七篇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
2、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 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一、观察物体、分一分与除法、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除法、统计与猜测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
3、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4、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
4、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
5、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7、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8、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节日活动”“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
6、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除法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除法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七、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5课时 2、乘法口诀(一)-10课时 3、观察物体-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4课时 6、乘法口诀
7、(二)7课时 7、时、分、秒4课时 8、乘法口诀(二)课时 9、除法8课时 10、统计与猜测4课时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
8、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
9、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
10、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
11、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
12、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3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地位 概率是苏教版高二数学课本第3章内容,该章知识既是排列组合的具体应用和延续,也是高三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11.1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小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应该分5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是第1课时,完成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节作为学习概率的开始,基础地位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用概率来衡量的,为此必须就首先承认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节教材告诉我们,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认识到随机事件的这种客观规
13、律性。这种规律就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在这之后,教材主要介绍如何用古典概率模型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其前提就是建立这个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概率的统计定义是随机事件频率的统计规律的反映,实际上它本身也是一种求概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能用概率的知识初步解释这些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相关概念,使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实践,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辩证
14、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认识频率与概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理解概率统计定义。 二、教学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主要依据如下: 1、从本节知识的特点看,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比较抽象,要正确理解它,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采取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培育感情,促使学生在知、情、意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组织起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目标。 3、从学情看,高二学生已有较强的思维能
15、力,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探究经验。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完成探究过程,突破难点,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事件统计规律的归纳概括过程,这里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随机试验,以实现常规教学下难以实现的目标。 一、课程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有些奖金丰富得让人心动,实际上,中奖的概率也有大小。怎样计算呢?板演“随机事件的概率” 复习回顾: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 二、新课讲解 师:引入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对学生及时进行针对训练 出示幻灯片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
16、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针对训练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开场,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兴趣,引发求知欲。由探究实际转入学科知识探讨。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脑参与,让学生经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概念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见解。 师:让我们先做两个简单的试验 学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1:抛硬币试验。 学生活动:统计总试验次数,出现正面的次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讨论并给出答案。 学
17、生活动演示试验:试验2:摸彩球试验。 再次思考在众多数据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用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概念。理论转入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消化理解。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应用。让学生挖掘身边的实例,实现内容形象化。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身参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实践得出数据: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化,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在进行实验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师:引入随机事件的统计定义 随机事件在一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不能事先确定,但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它的发生会
18、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正如我们刚才看到的: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大量重复的试验中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板演定义)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 如上:记事件A为抛掷硬币时“正面向上”则P(A).=0.5. 这一数值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统计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很有研究价值. 师:举例,加细理解。明天下雨,手机合格率。提问:从定义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并强调。 理解定义:1.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频率”是随机的,稳定在一个常数附近,即“概率” 3.
19、随机事件的每一次观察结果是偶然的,但是在多次观察某个随机现象可以知道,在大量的偶然事件中存在着必然的规律。 4.0P(A)1. 提问:怎样求一个事件的概率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强调: 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对事件的条件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用统计所得事件发生的频率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强调频率不是概率) 进行典型例题分析及当堂检测反馈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进入互相探究阶段,学生自主分析并归纳结论。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学生自主探究,开阔思维,理解定义,归纳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
20、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
21、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教学内容 1、能驾驭教材,准
22、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
23、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
24、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 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5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内容: 本册教材的编排顺序是: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
25、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册书的6章内容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三个领域,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第九章。这6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前一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后章五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材编排有如下特点: 1、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由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 2、注意给学生留出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4、强调数学思想方
26、法。本册书突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转化的思想以及类比的方法。 重点训练项目是:通过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初步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推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与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实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法与应用;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教法与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学生学情: 本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本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本学期要切实采取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要求: 如下表:(略)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仍然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27、,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抓好课前备课,这就要求我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注重教学方法,努力让不同的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2、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多设问,多启发,多观察等,增加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这样通过多种
28、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学中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使水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鼓励,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习比较的学生,给他们留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性的作业,检验他们对当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留一些综合运用或拓展能力方面的作业,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情况。 4、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课前自学,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或还有什么我看不懂,在书上做出记号。以便上课时重点听讲。课堂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
29、惯:课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听课时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回答问题,不懂的及时提出来。要求课后养成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可在头脑中回顾当天所学知识,对于忘掉的或回想不起来的,可翻书重新记忆。另外,隔段时间还要把前面所学的知识再行回顾,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要求学生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作业要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杜绝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5、关注学困生,不歧视学困生,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他们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第八节自习时间为他们辅导,尽量使他们跟上教学进度。另外,对他们要
30、有耐心,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6、培优补差。对于中上等生,利用课后阅读材料和课外资料丰富他们的头脑,增加他们的知识面,通过专题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资料或上网学习等方式拓宽他们知识面和视野,不懂就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学困生多关心和帮助,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多鼓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教材分析 经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本事,经过供给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达解
31、决问题的本事。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 二、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一样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本事等方面的不一样,这就构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本事,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1.、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了解基数、序数,并会熟练运用。 3、学习单双数,了解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4、教幼儿学
32、习10以内各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5、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 6、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7、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会看方向标。 8、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在教师的帮忙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方面思考问题,能经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0、培养幼儿进取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整理自我的物品。 三、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进取的活动,能根据自我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
33、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经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供给必须的条件帮忙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本事。 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经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本事,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7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有认识钟表、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半时(钟表和电子表)。认识钟表属于准备性
34、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如二年级的时、分、秒,三年胡学习的24时计时法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第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妈展学生的九感和符号感。数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2)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3)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4)能估计运算结果。符号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2)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第四特点: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
35、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学会数学思考。第五个特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和半时的时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钟表,区别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2、会看、会写整时、半时。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难点:认识半时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 25 页 共 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