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精品文稿.ppt(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区域经济学之增长极理论第1页,本讲稿共21页增长极理论 growth pole theory一、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增长极理论的提出 二、理论内容理论内容三、理论作用理论作用 四、主要优点主要优点五、主要缺陷主要缺陷 六、理论影响理论影响七、如何培育增长极七、如何培育增长极八、案例八、案例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第2页,本讲稿共21页一、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增长极理论的提出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佩鲁最早于1950 年在经济学季刊中发表的一篇题为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的文章中提出以“增长极”为标志的不平衡增长理论。在他看
2、来,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不平衡增长的,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在空间的某些点上集聚,于是形成了增长中心或增长极。增长极至少包括三种内涵:第一,在经济意义上的某一推进型产业或企业;第二,在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单元,即指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它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及相邻企业的经济发展;第三,在经济意义上的和地理意义上的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城市。第3页,本讲稿共21页二、理论内容理论内容狭义经济增长极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二是城市增长极,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广义经
3、济增长极指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1)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2)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3)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增长极体系有三个层面:先导产业增长;产业综合体与增长;增长极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此理论框架下,经济增长被认为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依次递进,有机联系的系统。其物质载体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别城镇、产业、部门、新工业园区、经济协作区等。第4页,本讲稿共21页三、理论作用理论作用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区位经济
4、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可以共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可以形成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
5、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第5页,本讲稿共21页四、主要优点主要优点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1)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佩鲁主张非对称的支配关系,认为经济一旦偏离初始均衡,就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除非有外在的反方向力量推动才会回到均衡位置。这一点非常符合地区差异存在的现实。(2)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3)增长极概念形
6、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第6页,本讲稿共21页五、主要缺陷主要缺陷很多国家的实践表明,增长极理论指导的区域发展政策没有引发增长极腹地的快速增长,反而扩大了它们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所以70年代以来增长极理论的有效性受到怀疑,究其原因,增长极理论的主要缺陷有:一是增长极的极化作用。一是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推动性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域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这是增长
7、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二是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二是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时间过于漫长。扩散作用是极化作用的反向过程,两者作用力的大小是不等的。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的作用通常是倾向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增长极的作用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国家干预,回流效应(即极化效应)总是大于扩散效应。但赫希曼认为,增长的累积性不会无限的进行下去,从长期看,地理上的涓滴效应(即扩散效应)将足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1979年布赛尔在其论文增长极:它们死了吗中,提出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观点。无论哪种观点,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不可否认,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是漫长的也无庸置疑。然而,要度过这个
8、漫长的时间,落后地区的人民要继续忍受贫困,政治不安定的因素可能增加。对于讲求政绩的政府官员,在短期内看不到政策的显著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对增长极政策的实施起到阻碍。第7页,本讲稿共21页三是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三是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推动性产业是同主导产业紧密配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属于迅速增长的企业类型,而且具有较大的规模。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增长极一般以现代工业为目标,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较为先进,因此培育增长极并不可能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四是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一定难度。四是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一定难度。从投资商角度上
9、看,增长极一般以城镇为依托,又常不在已有建成区,这些地方交通一般不便,生活服务设施相对较差,投资者往往不愿意为这种新区投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如果政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增长极政策的实施困难很大。五是增长极理论是一种五是增长极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它单纯依靠外力(外来资本以及本地自然的区域发展政策,它单纯依靠外力(外来资本以及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等),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资源禀赋等),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在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并存的世界经济中,寻求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endogenous regional development),以知识和技术为本
10、的区域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政府的重视。第8页,本讲稿共21页六、理论影响理论影响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
11、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第9页,本讲稿共21页支配效应支配效应佩鲁认为,“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的不可逆转或部分不可逆转的影响”,就是“支配效应”。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单位之间由于相互间的不均影响而产生一种不对称关系,一些经济单位处于支配地位,而另一些经济单位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一般来说,增长极中的推动性单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乘数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是指增长极中的推动性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联系,有的是前向联系,有的是后向联系,有的是旁侧联系。这些联系的作用是,增长极的经济力量促使其他相关产业的建立,从而在就业上、生产上和经济效益上,增长的数量表现出乘数效应。增长极的这种效应可有效地改
12、变一个区域工业基础差、经济存量少的状况。第10页,本讲稿共21页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1)极化效应。又称回波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佩鲁认为,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即出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甚至形成一个国家内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2)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力通过一系列联动机制不断向周围发散的过程。扩散作用的结果,是以收入增加的形式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大的乘数作用。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
13、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然而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关系,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导致增长极地区越来越发达,周边地区越来越落后,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经济,使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增长极的发展导致外围地区资本筹集困难。增长极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投资利润以及需求日益扩大的市场,这些因素吸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经济落后地区的储蓄转化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而外围地区由于落后的经济基础和投资收益率低,资本外流,致使资本积累逐渐
14、减少,资本日趋短缺和枯竭,任何现代化的产业都难于起步。b.增长极的经济发展使外围地区人才缺乏,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增长极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些优势吸引着落后的外围地区的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流向那里,结果在增强增长极发展能力的同时,却对外围地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c.增长极的发展导致外围地区贸易状况恶化。由于地域邻近,增长极与外围地区势必发生区域贸易活动,前者以输出工业品、资本品为主,并从后者输入初级产品;而后者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输出为主。初级产品的价格低而不稳,且缺乏需求弹性,因而竞争形势和交易条件有利
15、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总之,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往往是以牺牲外围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的。第11页,本讲稿共21页七、如何培育增长极七、如何培育增长极 首先,在落后地区培育增长极首先应该打破行政界限的分割。首先,在落后地区培育增长极首先应该打破行政界限的分割。如果只在单一的行政区内考虑增长极的建立一方面势必形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割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地方之间争夺资源,使资源不能实现最优配置。形成工业项目遍地开花、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另一方面破坏经济在空间中的联系,也就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用理查(Richarson)的观点来说就是:“重要的是应该看到,即使在工业并不高度发达的区域中,空间
16、结构也以微弱的形式存在。”可以看出,这里把佩鲁的大的经济空间发展缩小到一个具体小区域的经济空间,把增长极更加具体化到一个点上,这个空间也必须一个按经济活动联系所界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寻找经济增长极。第12页,本讲稿共21页 其次,在欠发达地区培育增长点可以按照城镇等级体系来进行规划。其次,在欠发达地区培育增长点可以按照城镇等级体系来进行规划。哈里理查森认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的增长点无疑会包含有增长性产业,但简单地说,增长点背后的基本思想是,由人文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构成的空间中会存在着某种秩序和规律。在每一区域内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或几个优势节点或控制中心,其增长率及其功能会成为区域扩张率的重
17、要决定量。这些节点的影响程度在整个区域中并不相等。当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取得平衡时,区域增长随优势节点的出现而增加。这种空间中的秩序和规律可以看成现实中存在的城镇等级体系,各种资源要素从核心趋向边缘区的扩散是通过城镇体系来完成的。但要注意的是应该避免过多地选择发展的点,形成重复建设;还要注意新建项目与原有产业之间的联系,要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注意增长极的建立要能够和国家、区域层次上形成系统性,与广大农村要有较强的联系性。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和城市体系残缺,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则引进需要同时创立产业联系与空间联系体系,引进和完善产业关系和空间关系结构。政府应该发挥能动性,加强基础
18、设施建设,打破狭隘和封闭的发展状态,形成一个没有行政界限的经济空间,培育一个生产要素能自由流动的区域经济环境,结合当前的技术基础,选择适当的增长极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等级和规模,促进推进型产业的集聚效应得以快速形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第13页,本讲稿共21页第三,要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要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具有投资多,效益慢的特点,实现全部私人投资不大可能。而且,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创造良好的区域投资环境。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工业,配套设施跟不上,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发展的支撑背景,从而阻碍工业
19、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提高管理能力,发展区域经济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增长极有自然增长极和人工增长极,发达的地区拥有的是自然增长极,欠发达地区和国家就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公共投资,对基础设施进行足够的投资,创造增长点。如果选择正确,其扩张率在将来会自我形成,呈现自然增长点的特征;规划得好的增长点是一种潜在的自然增长点,而规划得不好的增长点将会依赖于大量的公共投资而生存。因此,区域增长极的设置要切实考虑区域经济的要求,制订符合区情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区域发展目标。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意大利的区域差距最为显著。以罗马以南为分界线,意大利分为南北两个地区。南北地区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造成南方地区人口大量流
20、向北方地区。为了缩小南北经济差距,遏制劳动力外流,意大利政府长期对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给予巨大支持。建立交通干线、港口、水电等基础设施,鼓励并直接在南方地区投资,发展工业。经过战后数十年努力,南方经济有很大发展,但与北方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正如赫希曼所说的:“只依赖于公共投资政策来试图弥补区际间经济水平差距,一种方法是给落后地区提供像较发达区域一样好的基础设施。但是,这并不是产生增长的最有效方法,因为缺乏足够的企业关系,虽然也需要一些基础设施投资,但最根本的任务是资助落后地区那些已有的、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经济活动。”第14页,本讲稿共21页 综上所述,用佩鲁观点来看,区域增长极的确定之首在于推进
21、型产业的建立。为了促进增长极的形成,应致力于发展推进型企业和以推进型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综合体。推进型企业和产业综合体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迅速增长。作为增长极的推进型产业是指出口型产业,它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创新能力强。而创新是产生极化效应的动力,创新活动不仅使单个企业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还通过创新对当地和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第15页,本讲稿共21页案例案例增长极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增长极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增长极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从理论上给旅游业优先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支持。旅游业作为旅游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通过其聚集和扩散作用将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扩展到
22、一个更为广阔的地域空间。第二,运用增长极理论指导区域旅游的发展规划。以优先得到发展的地区来带动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实现增长点的扩散作用,构建点轴发展模式或网络发展模式,最终带来整个区域旅游的共同发展。第16页,本讲稿共21页阳朔旅游的经济增长极 印象刘三姐印象刘三姐是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和王潮歌、樊跃执导的世界上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作为目前阳朔新兴的旅游品牌项目,印象刘三姐以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为主线,以1.654 平方公里的水域为舞台,历时五年零五个月开发创作完成。自2004 年3 月正式演出以来,印象刘三姐不仅创造了持续攀高的票房.还强有力地拉动了阳朔地区的旅游产业和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
23、,极大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从2004 年3月20 日印象刘三组正式演出到2004 年底,观众达到35 万人次,直接经济效益6000 万元,其中门票收入3000 万元。2005 年印象刘三姐的经济效益达到8000 万。此外,印象刘三姐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先后开发了“东方迪斯尼乐园”东街壮族民俗文化街,开发房地产与商业等等,已经初见成效。有关专家测算,印象刘三姐的演出给阳朔带来l:5 以上的拉动效益,仅演出区域及周边土地增值平均就达5 至10 倍,由这台演出形成的“印象经济”,为阳朔的经济增长点贡献了两位数。据阳朔县有关部门估计,目前全县的劳动力人口中,印象刘三姐产业运作的受益人口占5%
24、。第17页,本讲稿共21页印象刘三姐对阳朔经济推动分析印象刘三姐作为阳朔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区域增长极,已经发挥了其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它主要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扩散效应所形成的乘数效应对阳朔县域经济产生拉动作用。第18页,本讲稿共21页产业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主要指迅速增加的支柱产业引起其他活动都集中于这一产业,与此同时,经济活动在某一地理位置集中,资源、技术、信息、资金、配套的产业也被吸引到这里而形成的产业集中和地理集中,在区域内实现要素共享,共同发展。在印象刘三姐对县域推动作用中主要表现为带动了周边景区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快刘三姐文化的品牌化进程。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刺激了阳
25、朔周边景区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一些旧有景区客源得到充实,在原有基础上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市场营销和景区管理,规模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宣传使更多投资者看中阳朔的投资潜力,大量资金注入阳朔进行旅游及相关产业投资,催生众多新兴景区。印象刘三姐的开发为阳朔餐饮、住宿、交通、通讯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做出积极的贡献。第19页,本讲稿共21页空间扩散效应空间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对其周围经济腹地发展具有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这种辐射带动作用对所在区域的的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劳动要素、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推动。从技术角
26、度看,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是技术创新活动。印象刘三姐开发就是一个不断创新过程,这种创新活动对周围景区和关联产业的技术更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印象刘三姐在开发模式上大胆地打破了传统演绎开发模式,巧妙地嫁接了广西最精华的山水与最经典的文化,开发了实景山歌主题园,建造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和鼓楼群,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不断地对原有产品进行更新,增加文化的附加值。这些创新不仅进一步使印象刘三姐取得持久的竞争生命力,而且带动周围景区不断推陈出新,原有项目进行改造和换代,开发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此同时,凸现刘三姐文化内涵,使刘三姐文化品牌得到不断的强化,推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这在无形中推动了阳朔县域景区的技术创新,刺激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第20页,本讲稿共21页第21页,本讲稿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