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ppt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第1页/共41页一、定义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和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患者过程中发生的感染。住院或在医院就诊中所受到的感染;在医院内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在前一医院感染而转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所发生的感染。第2页/共41页院感人群广义上包括 住院病人、医院职工、就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等。实际中主要指 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第3页/共41页二、种类(1)外源性感染 exogenous infection 1.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及病人与陪护人、探视人之间接触引起的感染 2.医源性感染(iatrogen
2、ic infection)在诊断、治疗或预防中由于器械、材料或场所消毒不严或制剂不纯而造成的感染。3.带入传染病人入院时已处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后发病而引起的院感传播。第4页/共41页二、种类(2)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4.又称自身感染(self infection)病原体来自于病人体内的感染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抵抗力诊断和治疗提供致病机会第5页/共41页院内感染的特殊性医院中病原体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流行的菌株具有耐药性,难以治疗污染环节多,控制难度大易感人群集中,抵抗力低,病死率高第6页/共41页现状与危害WHO调查:调查:19831985年四大洲年四大
3、洲14个国家个国家拥有拥有250750张病床的医院张病床的医院发现:院内感染率发现:院内感染率 3%17%平均平均 9%美国资料统计:美国资料统计:院内感染率为院内感染率为5%,是居民,是居民死因的第死因的第10位,位,10万万/年死于院内感染。年死于院内感染。第7页/共41页90年代我国82所医院78万例住院病人调查:院内感染率为4.08%推测我国院内感染率为10%左右 第8页/共41页危害性1.延长住院期限,增加费用;延长住院期限,增加费用;北京统计:平均延长住院日北京统计:平均延长住院日36.5天,额外费天,额外费用用2370.6元,估计我国每年损失元,估计我国每年损失54.3亿元亿元2
4、.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加重病情,增加病死率;某医院对某医院对388例死亡病例调查,院内感染率例死亡病例调查,院内感染率21.39%,其中,其中,9.28%的死亡与院内感染有的死亡与院内感染有关,关,6.69%的死亡是院内感染直接造成的死亡是院内感染直接造成。第9页/共41页危害性3.扩大传播;医院的菌株具有耐药性,使社会人群受到感染。4.医院中工作人员的感染问题比较严重;乙型肝炎、肺结核、SARS 接触血液机会高的科室如外科、检验科、口腔科,乙型肝炎感染高达3050%。第10页/共41页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外源性:遵循一般传染病的三个环节规律内源性:贮菌库、易位途径、易感生态环境第11页/共4
5、1页传染源1病人 重要传染源1.易污染器械及环境2.入院时可能正处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3.可促进院感的传播病原体:致病力较强、数量较多、耐药性第12页/共41页传染源2病原携带者 也是重要传染源微生物定植现象 一旦易位,可导致自身感染并具有传染性。院感的特点之一 由病人或医务人员作为carrier所引起的院感屡见不鲜第13页/共41页环境污染物 是院感重要的非生物媒介污染的环境:环境贮源 潮湿的环境、某些液体:真菌、G+厌氧菌 空气、尘土、土壤:芽胞长存带菌染物(formites)被污染的医疗器械(针尖、导尿管等)、敷料、被服、病房设备、药物、制剂、血液及其制品第14页/共41页传播途径11.
6、接触传播直接接触 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自身感染:病原体从感染的切口传递至其他部位;粪便中G 杆菌易位至鼻咽部间接接触 接触了带菌染物而发生医务人员的手在病原体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第15页/共41页例如1982年,某妇产科婴儿室鼠伤寒沙门菌爆发医护人员和陪护家长的手医护人员的粪便医疗用具和母亲乳头 均检出鼠伤寒沙门菌第16页/共41页传播途径22.空气传播 TB、SARS等呼吸道疾病、手术切口感染 注意:医院中呼吸治疗装置(湿化或雾化器)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空调系统 产生微生物气溶胶而引起感染。第17页/共41页传播途径33.水和食物传播 特点与社会感染类似,比例小 经水传播 污染、消毒不严 伤
7、寒、菌痢 经食物传播 肠道传染病 菌痢、沙门氏菌、病毒性肝炎、食物中毒第18页/共41页传播途径44.医源性传播 院感的特点之一 医疗器械及设备 内窥镜、呼吸机、血透仪、各种导管:难消毒 血液及血制品 肝炎V.巨细胞V.HIV、预防重点:输血后肝炎、AIDS 第19页/共41页传播途径4 输液制品污染病原微生物,尤其条件致病微生物静脉高能营养液:易受污染 菌血症、败血症 药品及药液 常可检出条件致病菌 第20页/共41页易感人群 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 非特异免疫破坏 接受介入性操作的病人 天然屏障破坏 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者 菌群失调 耐药 手术/住院时间长者 与感染正相关第21页/共41页三、院
8、内感染的流行特征第22页/共41页1.地区分布不同国家、不同等级、不同科室 有差异特点:级别越高的医院,发生率越高教学医院高于非教学医院 大医院高于小医院同一科室,不同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也不同内科:血液系统、肾病患者为高多易发生在:ICU、危重病人抢救室、新生儿病房、烧伤、呼吸、血液和肾病病房、神经和心胸外科第23页/共41页时间分布院内感染可长年发生,无周期性。季节性取决于病原体特点,如呼吸道疾病:冬春季长期趋势:从较长时8来考察其演变过程包括:感染率变化趋势病原体变化趋势耐药性变化趋势第24页/共41页感染率变化趋势国内外的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影响因素:院感管理的规范程度新的诊疗技术应用程度等
9、第25页/共41页病原体变化趋势30年代 G+为主 B群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50年代 以耐药金葡萄球菌多见 60年代 G+G、真菌90年代 G+、新病原体HIV、条件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第26页/共41页耐药性变化趋势30年代 很少见50年代 以耐药金葡萄球菌多见 90年代 耐药性甚至多耐药性 G+第27页/共41页人群分布特点1.年龄发生率有差异,婴幼儿与老年人最高年龄发生率有差异,婴幼儿与老年人最高2.无性别差异无性别差异3.不同疾病有明显差别不同疾病有明显差别96全国监测报告:恶性肿瘤全国监测报告:恶性肿瘤9.5%、血液、血液7.9%、营营养养 免疫免疫7.
10、1%、妊娠、妊娠3%4.有无危险因素,发生率不同有无危险因素,发生率不同心脏术后插管心脏术后插管4日为日为5h者为者为5h者的者的3.7倍倍5.医务人员高感染率医务人员高感染率第28页/共41页四、院感的发生原因 领导缺乏重视 院内交叉感染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菌制剂 消毒、隔离和灭菌不严格 临床诊疗方式的改变 人口老龄化第29页/共41页院感诊断标准1.有明确潜伏期的,自入院第一日,超过平均潜伏期后所发生的感染2.无明确潜伏期的,入院48h后的感染3.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4.原感染基础上,出现新部位感染、新病原5.新生儿经产道发生的感染第30页/共41页以下不看作院感1.伤口或分泌物只有细
11、菌定植,无症状体症2.损伤产生的炎性反应3.婴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共分12类:下呼吸道、伤口、泌尿道、胃肠道、血液、皮肤软组织、骨与关节、生殖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眼耳鼻喉和口腔感染及全身感染。第31页/共41页第五节 院感的管理起步晚,发展快85年 卫生部 宏观管理88年 颁布 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94年 下发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32页/共41页管理的组织机构300张床以上 设管理委员会300张床以下 设管理小组院长兼职主任预保科、护理科主任兼职副主任第33页/共41页院感监测即系统地、主动地连续观察医院人群中院内感染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制定预
12、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及评价方法。1990年建立起全国院内感染与控制系统。第34页/共41页常用指标1.医院感染发生率 2.医院感染患病率3.医院感染续发率 4.医院感染漏报率漏报率=漏报病例数/(已报病例数+漏报病例数)100%漏报率是评价院感监测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般要求漏报率不应超过20%第35页/共41页预防与控制 严格的无菌技术严格的处理病人的卫生技术规程严格的医院管理制度第36页/共41页(一)平时的常规工作1.加强管理力度2.医院的合理布局3.加强对抗生素应用的管理4.加强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5.加强对院感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6.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购入与管理第37页/共41页(二)院感发生时的措施应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采取以下措施:1.患者隔离2.现场检疫 接触者医学观察;感染的相关科室行终末消毒;停止收容新病人3.检查病原携带者第38页/共41页(三)院感的流行病学调查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干预研究干预研究第39页/共41页谢谢!第40页/共41页谢谢您的观看!第41页/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