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孔性土壤孔性土壤结构性(重点)土壤结构性(重点)土壤耕性土壤耕性 内容: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孔性土壤孔性 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做土壤孔隙。做土壤孔隙。孔隙性(孔性):孔隙性(孔性):它是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它是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及其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及其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一、孔隙度或孔隙比一、孔隙度或孔隙比数量指标数量指标指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孔隙度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固相
2、率液相率气相率 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旱地耕层土壤以指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数。旱地耕层土壤以50%50%适宜大多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数作物生长。一般砂土孔度一般砂土孔度30%-45%30%-45%,壤土,壤土40%-50%40%-50%,粘土,粘土45%-60%45%-60%。二、孔隙分级二、孔隙分级质量指标质量指标(一)当量孔径(一)当量孔径*: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与孔隙的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单位为毫米。与孔隙的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土壤的真实孔径往往无法实际测定。形状及其均匀性无关。土壤的真实孔径往往无法实际测定。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
3、式为:土壤水吸力与当量孔径的关系式为:d=3/T d为孔隙的当量孔径(为孔隙的当量孔径(mm)T为土壤水吸力(为土壤水吸力(100Pa)(二)孔隙分级根据当量孔径大小根据当量孔径大小 孔隙类型孔隙类型及其作用可分为及其作用可分为:非活性孔隙非活性孔隙 毛管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通气孔隙 非活性孔隙非活性孔隙*:又称无效孔、束缚水孔,又称无效孔、束缚水孔,这是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这是土壤中最细微的孔隙。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因此其中的养分和水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因此其中的养分和水分难以被植物利用分难以被植物利用 。对作物生长来说,非活性孔度愈小愈好。对作物生长来说,非活性孔度愈小愈好
4、。毛管孔隙毛管孔隙*:也称贮水孔隙,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在保证良好通气性的前提下,毛管孔隙度愈大愈好。通气孔隙通气孔隙*:当量孔径 0.06 mm的孔隙,其中 0.2 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20.06 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旱地耕层土壤通气孔隙度在10%20%为佳。小小孔孔隙隙大大孔孔隙隙 三、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一般很难直接测定,常常通过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来土壤孔隙一般很难直接测定,常常通过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来计算。同时在土壤其他性状的研究中,其应用也十分广泛。计算。同时在土壤其他性状的研究中,其应用也十
5、分广泛。(一)土壤密度(一)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干质量。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孔隙)的干质量。土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质的密度和有机质的土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矿物质的密度和有机质的密度。密度。有机质的密度为有机质的密度为 1.25-1.40 g/cm3;矿物密度大多在之间;由于有;矿物密度大多在之间;由于有机质含量很少,机质含量很少,所以一般取矿物质密度的平均数所以一般取矿物质密度的平均数2.65 g/cm3作为土作为土壤密度。壤密度。(二)土壤容重(二)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量。土壤容重值多介于克/厘米3范围内,夯
6、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克/厘米3。旱地作物适宜的容重为旱地作物适宜的容重为1.3 g/cm3。土壤容重的在农业上的应用:土壤容重的在农业上的应用:1)反映土壤松紧状况)反映土壤松紧状况相同质地时,疏松的土壤容重较小,紧实的土壤容重较大。相同质地时,疏松的土壤容重较小,紧实的土壤容重较大。不同质地时,一般砂土壤土粘土。不同质地时,一般砂土壤土粘土。2)计算土壤三相比计算土壤三相比孔隙度孔土体(土体固体)土体固体土体孔隙度孔土体(土体固体)土体固体土体(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固相率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固相率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密度液相率(土壤容
7、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气相率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气相率固相率液相率孔隙度液相率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土壤三相比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适宜的土壤三相百分数为:适宜的土壤三相百分数为:固相率固相率50%左右;左右;容积含水率容积含水率25-30%;气相率气相率15-25%。)计算土壤的重量以及土壤中各组分(如土壤计算土壤的重量以及土壤中各组分(如土壤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的含量水分、有机质、养分和盐分等)的含量 例:若土壤容重为例:若土壤容重为g/cm3,则每亩耕层土壤,则每亩耕层土壤()的总重为多少?()的总重为多少?1
8、.55=150例:若土壤全氮为,计算每亩耕层土壤含例:若土壤全氮为,计算每亩耕层土壤含氮量?氮量?例:若土壤含水量为,要求灌水后达到,例:若土壤含水量为,要求灌水后达到,则每亩需灌水多少?则每亩需灌水多少?()()四、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及其调控四、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及其调控(一)(一)内因:质地、结构、有机质(二)(二)外因:自然因素(气象变化)自然因素(气象变化)人工管理措施:灌溉、施肥、耕作等人工管理措施:灌溉、施肥、耕作等农业生产上常采用施用有机肥、适宜耕作等调控土壤孔农业生产上常采用施用有机肥、适宜耕作等调控土壤孔性。性。一、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一、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 土壤结构是
9、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和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着两重含义: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又称土壤结构,是指原生土粒(单粒)和次生土粒(复粒)的排列与组合状况。土壤结构性:指土壤结构体在土壤中的类型、数量、相互排列方式孔隙状况以及其稳定性(水稳性、力稳性、生物稳定性)的综合特状况以及其稳定性(水稳性、力稳性、生物稳定性)的综合特性。性。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通常所说的土壤结构多指结构性。第二节土壤结构性第二节土壤结构性自然界的土壤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以单粒形式存在,一般都会胶结成大小、形状、性质不一的团聚体。二二土土壤
10、壤结结构构(体体)的的类类型型 似立方体型似立方体型 条柱型条柱型 扁平型扁平型 似球型似球型 不良结构体:不良结构体:块状、核状、柱状、棱柱状和片状结构体总孔隙度小,结构体内部主要是小的非活性孔隙,结构体之间大的通气孔隙,往往成为漏水漏肥的通道。植物根系很难穿扎,干裂时常扯断根系。良好结构体良好结构体:团粒结构体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有多级孔隙,大小孔隙分配适当,兼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团粒之间排列疏松易于耕作。孔隙性质是评价结构性重要指标,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应该具备土壤总孔隙度大,大小孔隙的分配要适当单个土粒单个土粒团聚体团聚体微团粒微团粒三、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三、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
11、复粒复粒土土壤壤团团粒粒体体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条件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条件胶结物质胶结物质)有机胶体: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等。有机胶体:腐殖质、蛋白质、多糖等。)无机胶体:层状铝硅酸盐、铁铝氧化物(稳定性较无机胶体:层状铝硅酸盐、铁铝氧化物(稳定性较强)强)胶体的凝聚作用:金属盐类(胶体的凝聚作用:金属盐类()水膜:细土粒具有表面能,能吸引水分子,通过水水膜:细土粒具有表面能,能吸引水分子,通过水分子可使土粒相互联系在一起。分子可使土粒相互联系在一起。)生物作用)生物作用)干湿交替)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冻融交替)耕作)耕作合理的耕作施肥,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合理的耕作施肥,有助于团粒结
12、构的形成,不合理的耕作会破坏团粒结构。不合理的耕作会破坏团粒结构。成型动力成型动力砂粒砂粒砂粒砂粒粉粒粉粒粉粉粒粒粘粒粘粒腐殖质腐殖质土粒土粒土粒土粒土粒土粒Ca2+腐腐殖殖质质土粒土粒土粒土粒土粒土粒Fe2+腐腐殖殖质质Fe3+Al3+团粒结构体的稳定性团粒结构体的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生物稳定性;水稳定性;五、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五、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1、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稳定土壤温度、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稳定土壤温度:由于团粒结构本身的构造特点,决定其具有恰当的大由于团粒结构本身的构造特点,决定其具有恰当的大小孔隙比,而水分与空气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小孔隙比,而水分与空气是互
13、为消长的关系.适宜的水适宜的水汽比例,使土壤的温热状况适中,既有利于升温又具有汽比例,使土壤的温热状况适中,既有利于升温又具有稳温性,不会产生骤冷骤热稳温性,不会产生骤冷骤热2、水和气:、水和气:团粒之间的大孔隙通水、透气,保证良好的通气,透水团粒之间的大孔隙通水、透气,保证良好的通气,透水性;小孔隙蓄水,可保蓄水分性;小孔隙蓄水,可保蓄水分。3、热(温度):、热(温度):适宜的水汽比例,导致土壤稳热状况适中,即利于升温适宜的水汽比例,导致土壤稳热状况适中,即利于升温而又具有稳温性,不会产生骤冷、骤热的现象,而又具有稳温性,不会产生骤冷、骤热的现象,4、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14、、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保肥与供肥)(保肥与供肥)大孔隙通气良好,有机物质分解,供给植物需要的养分,大孔隙通气良好,有机物质分解,供给植物需要的养分,小孔隙蓄水,通气性差,有机物质分解较慢,使有机质小孔隙蓄水,通气性差,有机物质分解较慢,使有机质得以保存。得以保存。5、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团粒之间接触面积减少而大大减弱了土壤的粘结性与粘团粒之间接触面积减少而大大减弱了土壤的粘结性与粘着性,改善土壤耕性;并且团粒间疏松多孔,利用根系着性,改善土壤耕性;并且团粒间疏松多孔,利用根系伸展,而团粒内部,孔隙小利于根系的固定和支撑。伸展,而团
15、粒内部,孔隙小利于根系的固定和支撑。总之团粒结构使土壤孔性良好,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能力强,耕性优良。六、土壤结构的改善与恢复六、土壤结构的改善与恢复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提供有机胶体扩种绿肥牧草、实行合理耕作扩种绿肥牧草、实行合理耕作提供胶结物质提供胶结物质和成型动力。和成型动力。科学的农田土壤管理科学的农田土壤管理合理灌溉(喷灌、滴灌合理灌溉(喷灌、滴灌等),水旱轮作、晒垄、冻垄,适耕期等),水旱轮作、晒垄、冻垄,适耕期合理耕作,调节土壤值等合理耕作,调节土壤值等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天然高聚物(胡敏酸、树脂胶等)、天然无机物(膨润天然高聚物(胡敏酸、树脂胶等)、天然无机物(膨
16、润土、沸石):所用原料多,施用量达,且形成的团聚体土、沸石):所用原料多,施用量达,且形成的团聚体稳定性差。稳定性差。人工合成高聚物(水解聚乙烯,乙酸乙烯脂等)可快速人工合成高聚物(水解聚乙烯,乙酸乙烯脂等)可快速形成团聚体,并维持年,但价格昂贵,施用技术形成团聚体,并维持年,但价格昂贵,施用技术高,一般不含养分。目前处于适用阶段。高,一般不含养分。目前处于适用阶段。近年来,腐殖酸类肥料是一类较有发展前景的改良腐殖酸类肥料是一类较有发展前景的改良剂。剂。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耕性土壤耕性一、土壤耕性的内容一、土壤耕性的内容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的难易程度 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时,阻力要尽可能地小,良
17、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时,阻力要尽可能地小,以使节约劳力和能源。以使节约劳力和能源。耕作质量的好坏耕作质量的好坏 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后土质要疏松,以有利于良好的土壤耕性要求耕作后土质要疏松,以有利于根系的穿插、保温、保墒、通气和养分转化。根系的穿插、保温、保墒、通气和养分转化。宜耕期的长短(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宜耕期的长短(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围)良好的土壤耕性耕作要求土壤的宜耕期尽可能地长。良好的土壤耕性耕作要求土壤的宜耕期尽可能地长。土壤力学性质与宜耕期的关系土壤力学性质与宜耕期的关系(一)土壤粘结性(一)土壤粘结性(一)土壤粘结性(一)土壤粘结性粘结性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吸引而
18、粘结性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相互吸引而粘结在一起的性质。粘结在一起的性质。是耕作时产生阻是耕作时产生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力学本质:范德华力、氢键、库力学本质:范德华力、氢键、库仑力、水膜表面张力。仑力、水膜表面张力。粘结性的影响因素粘结性的影响因素:1、土壤比面及其影响因素、土壤比面及其影响因素 2、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二、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二、土壤物理机械性质(二二)土壤粘着性土壤粘着性 粘着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粘着性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于外物表面的性质。土壤粘着性是由土粒于外物表面的性质。土壤粘着性是由土粒水水外物,相互之间的分子引力引起的,这种
19、性质会外物,相互之间的分子引力引起的,这种性质会使土壤在耕作时粘着农具,增加摩擦阻力,造成耕使土壤在耕作时粘着农具,增加摩擦阻力,造成耕作困难。作困难。各种土壤的粘结力及对铁片的粘着力各种土壤的粘结力及对铁片的粘着力土壤干土的相对粘结力(以灰色纯粘土作为100)湿土对铁片的粘着力(磅/英尺2)1.硅质纯砂土2.腐殖质3.菜园土4.砂粘土5.壤粘土6.灰色纯粘土0.08.77.657.368.8100.03.88.86.47.910.617.2土壤表现土壤表现塑性的含水量范围塑性的含水量范围是土粒是土粒间的水膜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间的水膜已厚到允许土粒滑动变形,但又没有丧失其粘结性的范围但又
20、没有丧失其粘结性的范围(三三)土壤塑性土壤塑性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土壤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当外力撤消后仍能保持这种变形的特性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 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 当土壤开始出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当土壤开始出现可塑状态时的水分含量下下塑限,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当土壤失去塑限,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当土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可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上塑限。上塑限。上塑限下塑限上塑限下塑限=塑性值(塑性指数)塑性值(塑性指数)土壤质地土壤质地 土壤中粘粒越多,质地越细,可塑性越强土壤中粘粒越多,质地越细,可塑
21、性越强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 OM能提高上塑限和下塑限,一般不改变塑性能提高上塑限和下塑限,一般不改变塑性值,由于下塑限提高,就减少了产生可塑性的值,由于下塑限提高,就减少了产生可塑性的机会。故施用有机肥可延长旱地宜耕期,改善机会。故施用有机肥可延长旱地宜耕期,改善土壤耕性的目的。土壤耕性的目的。v下塑限-上塑限.下塑限-上塑限旱地宜耕期水田宜耕期含水量含水量各种质地土壤的塑性值(含水量)各种质地土壤的塑性值(含水量)下塑限下塑限上塑限上塑限塑性值塑性值粘粘 土土粘壤土粘壤土壤壤 土土砂壤土砂壤土砂砂 土土2330162210151004150284017271601820121771270三、
22、合理耕作三、合理耕作 耕作时,选择土壤粘结性最小,粘着性尚未出现时进行,这样耕耕作时,选择土壤粘结性最小,粘着性尚未出现时进行,这样耕作阻力小,耕后土壤质量好。塑性范围内不宜耕作。作阻力小,耕后土壤质量好。塑性范围内不宜耕作。若任务紧迫,不得不在不适宜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原则若任务紧迫,不得不在不适宜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原则上应宁干勿湿,以免形成大量难打碎的土块等。上应宁干勿湿,以免形成大量难打碎的土块等。选择旱地土壤的宜耕状态:选择旱地土壤的宜耕状态:表土细裂,土块外干内湿表土细裂,土块外干内湿取一把土拈紧时可粘结成团,放开自然落地,土团松散;取一把土拈紧时可粘结成团,放开自然落地,土团松散
23、;试耕,土块不黏附农具为宜。试耕,土块不黏附农具为宜。(三)(三)几种主要耕作方法几种主要耕作方法 1、传统耕作方法、传统耕作方法2、深松耕作法创造适宜的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水的保蓄量;促进根系的发育;3、免耕和少耕法、免耕和少耕法20世纪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了免耕法。年代正式提出了免耕法。根据根据1983年统计,美国三种耕作法的面积,免年统计,美国三种耕作法的面积,免耕法是耕法是1300万英亩,少耕法是万英亩,少耕法是11280万英亩,传统万英亩,传统耕作法是耕作法是19610万英亩,免耕法中以玉米、大豆面万英亩,免耕法中以玉米、大豆面积最大,分别为积最大,分别为506万英亩和万英亩和492
24、万英亩,其余为高万英亩,其余为高梁、棉花、蔬菜、小粒谷物和更新草地等。免耕法梁、棉花、蔬菜、小粒谷物和更新草地等。免耕法在美国西部占有很大比重。在美国西部占有很大比重。免耕法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免耕法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残茬覆盖残茬覆盖 联合免耕播种机联合免耕播种机 应用广谱的除草剂应用广谱的除草剂残茬覆盖残茬覆盖免耕后土壤蚯蚓数量增加免耕后土壤蚯蚓数量增加4、深耕蓄肥改土耕作法、深耕蓄肥改土耕作法3350厘米的方坑,厘米的方坑,深度也在深度也在3350厘米,厘米,把表层土加混有机物把表层土加混有机物料和其它土壤改良剂料和其它土壤改良剂后集中回填到坑中,后集中回填到坑中,每亩挖坑每亩挖坑600
25、1000个个“垄沟种植垄沟种植”四、土壤耕性改良四、土壤耕性改良v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v掺砂或粘土改良质地;掺砂或粘土改良质地;v促建团粒结构;促建团粒结构;v掌握宜耕含水量及宜耕时期。掌握宜耕含水量及宜耕时期。本章小结本章小结v掌握如何计算土壤孔隙度及其三相比掌握如何计算土壤孔隙度及其三相比v掌握团粒结构形成机制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掌握团粒结构形成机制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v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及其对土壤耕作的影响理解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及其对土壤耕作的影响作业2一、判断题1.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减,土壤密度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减,土壤密度也在发生变化()2.表层土壤密度一般小于底层土壤表
26、层土壤密度一般小于底层土壤()3.土壤的孔径分布主要是指土壤中各类孔隙所占的比例土壤的孔径分布主要是指土壤中各类孔隙所占的比例()4.粘粘质质土土孔孔隙隙度度大大但但通通透透性性差差,而而砂砂质质土土孔孔隙隙度度小小但但通通透透性性强强()5.耕作难易和费力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耕作难易和费力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6.土壤结构性的好坏反映在土壤孔隙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土壤结构性的好坏反映在土壤孔隙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7.容重越小,孔隙度越大,土壤通气透水性却不一定较强容重越小,孔隙度越大,土壤通气透水性却不一定较强()8.砂土松散容重小,粘土紧实容重大砂土松散容重小,粘土紧实容重大()9.施用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可改变土壤质地(施用有机肥不仅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可改变土壤质地()。)。为为什什么么说说粒粒状状团团粒粒状状结结构构是是农农业业生生产产上上比比较较理理想想的的结结构构?培培育育良良好好结结构构的的有有效效途途径径是是什么什么?二、思考题二、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