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ppt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了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技术了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技术 2.2.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3.3.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核心、目的和方法及其意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核心、目的和方法及其意义义 4.4.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程整合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第1页/共34页本章内容结构本章内容结构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整合的
2、内涵整合的理论基础整合的理论基础整合的核心整合的核心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学习整合的目的和方法整合的目的和方法整合实践中的问题整合实践中的问题整合对教师的要求整合对教师的要求整合的意义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课程整合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与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第2页/共34页第一节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化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第3页/共34页2 2、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1 1)从技术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从技术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数字化数字化
3、多媒体化多媒体化网络化网络化智能化智能化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第4页/共34页(2 2)从教育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从教育层面看,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 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 资源全球化资源全球化 教学个性化教学个性化 学习自主化学习自主化 活动合作化活动合作化 管理自动化管理自动化 信息化学校的教育功能模式 环境虚拟化环境虚拟化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第5页/共34页3 3、教育信息化的对策、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1 1)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第6页/共34页(2 2)学会信息
4、化教学设计)学会信息化教学设计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经典CAICAI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设计核心教学内容设计,以课件开发为中心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内容单学科知识点交叉学科专题主要教学模式讲授/辅导研究型学习模拟演示资源型学习操练练习合作型学习教学周期课时星期学期教学评价依据行为反应依据电子作品第7页/共34页(3 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信息教育信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 人脑人脑+电脑电脑 左脑左脑+右脑右脑 创新创新+爱心爱心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第8页/共34页4 4、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意义、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意义实现教育
5、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第9页/共34页二、教育信息技术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体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我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整体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育信息化的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教育技术走向了信息化发展道路,开进程中,教育技术走向了信息化发展道路,开始了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始了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阶段,开
6、辟了很多教育技术的新的研究与应用阶段,开辟了很多教育技术的新的研究与应用领域。领域。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第10页/共34页1 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2、教育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教学环境建设校园教学环境建设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11页/共34页校园教学环境建设校园教学环境建设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第12页/共34页3 3、教育资源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媒体素材媒体素材 题库题库试卷素材试卷素材 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 案例案例 文献资料文献资料
7、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网络课程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第13页/共34页4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意识能力信息意识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选择资源能力选择资源能力 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能力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能力 评价信息资源能力评价信息资源能力 使用信息资源能力使用信息资源能力 开发信息资源能力开发信息资源能力信息技术有关的信息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信息技术有关的信息道德、伦理和法律问题 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第14页/共34页5 5、规范管理、规范管理 目目前前我我国国已已经经出出台台了了现现代代远远程程教教育
8、育资资源源建建设设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等,还有一等,还有一些标准和规范正在建设中。些标准和规范正在建设中。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第15页/共34页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16页/共3
9、4页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1、工具层面的整合 该观点认为整合便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2、教学层面的整合 该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对象,强调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作用。3、课程层面的整合 该观点倾向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第17页/共34页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20世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年代初,伴随着多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和基于基于internet的
10、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学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实现建构主义学习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资源条件和理想的认知工具,能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资源条件和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有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也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理论支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持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基础第18页/共34页三、数字化学习 1、数字化学习环境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第19页/共34页2 2、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
11、学习资源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第20页/共34页3 3、数字化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方式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传统学习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比较第21页/共34页4 4、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数字化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核心 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 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的学习资源 课程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课程学习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重构和创造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化学习第22页/共34
12、页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 1、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法第23页/共34页2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1 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
13、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商的、合作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法第24页/共34页(2 2)基本策略)基本策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的方法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
14、法第25页/共34页(3 3)基本方式)基本方式L-about ITL-about IT方式方式 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L-from ITL-from IT方式方式 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在这种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辅助工具;在这种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方式中,最常用的模式是“情境情境-探究探究”模式。模式。L-with ITL-with IT方式方式 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根据信即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根据信息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可分为分为“资源利用资源利用-
15、主题探究主题探究-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模式、模式、“小组小组合作合作-远程协商远程协商”模式和模式和“专题探索专题探索-网站开发网站开发”模式模式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法第26页/共34页(4 4)特点)特点创新性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和方法综合性综合性实践性实践性开放性第27页/共34页五、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 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组织科学家和教育家重选课程内容和重构课程模式要组织科学家和教育家重选课程内容和重构课程模式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课程整合的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课程整合的原则 要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教育要重视在信息技
16、术教育中对学生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律的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开展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开展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第28页/共34页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能力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能力 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 教师应该具有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具有反思能力教师要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应该具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具有组
17、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的要求第29页/共34页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
18、发展的协作式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首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义第30页/共34页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T)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受、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传输、接受、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总称。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宏观信息政策指导下,通过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过信息技术开发、
19、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人才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的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会的信息需求,从而加速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以推进到信息社会的过程。发展以推进到信息社会的过程。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第31页/共34页 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入发展、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发展、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首
20、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资源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第32页/共34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为主的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为主的现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首页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第33页/共3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4页/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