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影响英语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及解决途径 "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常见的今日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现代语言教化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变更。为此,很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进行多种尝试,例如,大量听,广泛听,听电台,电视台英语广播,听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对影响听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较为全面、深化的探究。 一般说来,造成学生听力理解困难的因素许多,如生词、困难的句子结构、内容熟识度、语速、背景杂音和语音语调的改变等。细致分析这些停留在表层的干扰因素,笔者以为,对这一问题
2、的探讨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几对关系:1.听力与词汇量;2.听读相关性;3.听力与记忆;4.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5.听力与听者的心情状态。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几个因素 (一)听力与词汇量 一般人总是认为,听得越多,听力理解实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实力的一种主动手段,但听力水平的凹凸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难易如何,它是一个人英语学问的全面体现,而全部英语学问的基础便是词汇。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段、语篇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或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能仿
3、照出听到的发音,但如不驾驭肯定的词汇量,便无法把与其所代表的符号——词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得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意义。 因此,从理论上说,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确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二)听读相关性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不肯定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即使是特别简洁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语的书面材料给他们,即使有一些生词也能读懂或大致看懂。这种状况不仅在自学英语的人们中存在,在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尽管学生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难易度往往低于阅读材料,但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阅读水平。实质上,这种状况的产生与
4、外语教学环境中听读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有关。 在母语学习中,从技能的发展依次看,听说先于读写,即首先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语音特征图式和其相对应的有关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图式;然后在大脑中建立语言的字符特征图式,即在听说的基础上进展到读写。当然,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要比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困难一些。在外语环境中,听读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环境中的状况不同,其特点如下。 1.操母语者必需经过一个在大脑中叠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语言系统的图示的过程,才能驾驭外语。这个过程的依次是:字母—词—句—篇章,与此同时,还要渐渐完成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如音、音素、节奏、语流、语调等),因此,字
5、符图式与语音特征图式的建立是同时的。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四种技能在事实上不行能做到同步发展。比如,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往往超过听能训练时间,在读的过程中又经常采纳默读的方法,这样,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的发展势必不平衡。试验证明,对同一个或若干已学过的词,学生听和看的反应是不同的,通过视觉辩认的实力大于其用听觉分辨词的实力。 2."读"的实力(即同时调用语音和字符图式分辨字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习者主要是以字符为基本媒介起先学习外语的,因
6、此,阅读实力干脆影响着听的实力。对于外语教学中的听读相关性,蔺长旺通过试验提出了以下结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率与听力理解率干脆相关,其为正比例相关。 那么,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阅读训练与听力理解的这种关系呢? 首先,尽管阅读和听力两种训练形式不同,但他们都属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语言运用过程,二者有很大共性。从较低层次(音素、音素群、词和句)来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听觉感知学问,对语言材料进行解码和作出种种推断。换言之,在辨音的基础上,运用认知效应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说明、推断,达到理解。从较高层次上看,听者为了理解语篇(句)意义,更需依靠认知效应进行理解。这是由于在篇章层次上,意义的产生往
7、往是听者对语义的再创建过程。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触发听者运用已有的背景学问对语言材料进行意义上的构建,其中包括运用文化方面学问预先推断,推想说话者的意图。明显,听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效应以及所驾驭的背景学问对听力理解是特别重要的。以听天气预报为例(听力理解测试中经常考到的一个话题),能否精确而快速地理解有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依靠听者的地理学问、基本的天文学问,甚至一些社会文化方面的学问,如这一地区运用摄氏制度还是华氏制度等,而上述这一点正是与阅读理解所涉及的过程相一样的。在阅读中,读者同样运用种种认知过程,依靠种种认知效应及其所拥有的背景学问,对语篇进行语义分析和构建。因此,
8、就这一意义上说,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认知过程以及推断推理过程,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这种实力,明显有助于提高听力理解实力。 其次,阅读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语言输入来源,它不但增加了学习者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了学习者对运用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学问,而且在大量的阅读中拓宽其词汇量和背景学问量,这三点对听力理解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有意识地和潜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学问,并接受新的学问,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由此,学习者的阅读量越大,质量越高,他的英语整体水平也越高,而听力实力正是一个人英语学问的全面体现。 (三)听力与记忆 听并非是被动消极的,它不是一种
9、单纯的语言信息解码过程,它是一个主动主动的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语言过程。从外部的声音信号到内部的听觉理解大致经验三个阶段:首先,听觉器官对连续音流的感知与切分,即分辨出连续音流中的各个语句成分或片段;其次,将分辨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时记忆),并快速不断地与前后的其它片段相联系(即构成句法关系);最终,经过分辨和联系的原语句以高度简缩的形式(冗余部分被解除)形成意思并储入长时记忆,至此理解完成。从这一构成看,记忆与听力理解亲密相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号所产生的记忆是在短时内完成的,因此记忆的痕迹非常肤浅,其保持量也相当有限。心理语言学家将这种记忆称之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这两种记
10、忆是听力理解的依据。换言之,在听的过程中,人脑与其所获得的语言信号之间形成了某种瞬时或短时的联系,而人们的思维正是凭借这种联系去分析、分辨语言信号的,同时运用已有的语言学问和背景学问实行一系列认知策略,然后把信号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达到理解。但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很短,在听力范围内,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为0.25—2秒,而短时记忆所保持的时间最多也不超过1分钟,这样就给听力理解带来肯定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听力理解的难度。此外,短时记忆的音量是+7,因而为了防止遗忘,使交际活动能顺当持续,就要刚好、快速处理语音和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学习者理解过程中存在的负迁移也对听
11、力产生很大干扰。当学习者用已知的语言事实去补足信息链上所缺的某些环节或用已知学问推理、分析、推断某些事物时,他总是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干扰——即用母语的某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它、理解它和推断它,因此,这种负迁移就自然地对记忆的产生、保留以及对语言信号的解码产生了障碍。 (四)听力与语言功能操练 传统的教学中,听的活动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课文为中心的综合教学中,着重于语言形式的听辨和记忆;信息的输入,即以语篇内容为目的的听的活动明显不足。实质上,句型中围绕语言形式的听从严格意义上说并非是"真正的"听,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第一,语言形式的操
12、练往往注意音素和音素群的区分和辩认,注意音位的改变,留意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等,然而,对这些学问的操练和驾驭,并不肯定意味着学习者能在实际运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这些学问。学习者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语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实际运用语言中渐渐获得的。这种敏感性的获得,不仅依靠在运用语言中演绎性地运用学过的学问,更依靠归纳性地领悟和驾驭相关的学问,而语言功能操练则为学生供应了学习、领悟和运用听觉感知学问的机会。 其次,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解码,是一种最基本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什么,只有在无须留意说话人的表达形式,只留意其说话内容时,才能有效地把握信息,达到交际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听力教学的本意应当是
13、使学习者获得干脆听取信息的实力,即交际意义上的听力。现代语言教化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确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胜利的关键;此外,有效的听力培育必需对听的技能技巧加以针对性训练。 第三,既然听力理解的过程是对语言信息的解码和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求听者的主动参加外,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语用学学问与听者的纯语言学问同样重要。对这一点,O'malley &Chamot在1990年公布了他们的一项调查,结果发觉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和差的学习者在运用学习策略方面呈显著差异。听力理解好的学习者较多运用的学习策略包括:有选择
14、性地集中留意力,依据上下文推断意义和运用背景性学问协助理解。我们知道,语言形式的操练几乎完全解除了对背景学问和社会文化学问的考虑,但是语言功能操练却往往能弥补这一缺陷。 综合上述三个缘由,听力教学应在训练语句成分听辨的基础上,训练语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听速与难度上达到肯定指标。 (五)听力与听者的心情状态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探究和调查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操练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时,不同程度地发觉听者心情状态与听力理解有相关作用。 1990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老师组成的探讨组对中国本科学生的素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注:见外语教学与探讨1993年第1期。)探讨组在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
15、,对与英语学习有关的17项自变量和13项社会心理因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语言学能、学习动机等6种因素对语言综合水平影响最大。此外,O'malley &Chamot在1990年的调查报告中也同样提出了有选择的"集中留意力"对听力理解所起的主动作用。 可见,听者的心情状态是影响听力的一个主观因素。详细地说,在不具备良好的听的动机和自信念的状况下,听者的留意力往往简单分散,从而干扰听的过程。这就是所谓语言输入中的"情感过滤"问题。 二、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留意。 (一)建立旨在扩大听的输入和有针对性地训练听
16、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各种语言技能的驾驭和提高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对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包括听力在内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一起先就应重视在进行语言形式操练的同时,注意连续的语篇教学,并在材料的选择中留意材料的真实性、可理解性,体裁的广泛性、交际性和练习设置的科学性。 (二)变更思维方式,讲究听力技巧,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分,因此,了解必要的目标语国家的背景及文化学问,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学问解除"负迁移"的干扰,必将提高记忆效果。
17、另一方面,培育听者的听力技能,对其进行单项和整体的听力训练,让听者运用听觉感觉学问在音素、词、句子层次上依次对听力材料进行分辨和理解,或者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学问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从而帮助他们学会把握语篇的重点和大意,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抓住关键词,以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 (三)语言的听是主动的解码而不是被动的感知,是主动的认知构建而不是单纯的声学事实。因此,要充分相识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 (四)优化心理环境,消退心情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爱好和动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